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在过去30多年里,随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技术的出现及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逐步超越了开放手术治疗的病例数量,导致腹主动脉瘤的治疗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EVAR成为目前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最新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开放手术可能带来更多的远期获益,尤其对于年轻、预期寿命长、围术期风险低的腹主动脉瘤患者。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客观地审视开放手术和EVAR的价值和地位。无论是EVAR还是开放手术,均需要结合动脉瘤的解剖结构、患者特点、医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以实现动脉瘤的充分隔绝,提高远期生存率,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经济支出。因此,新生一代的血管外科医生不能过多地依赖EVAR,应同时具备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EVAR的技能,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互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血管外科腔内治疗手段飞速发展和进步,因其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及对患者一般情况要求较宽松等优势,使得很多临床医生和患者更倾向于通过腔内手段治疗血管疾病,逐渐忽视了外科手术治疗的重要性,甚至出现忽视患者病情的个体情况而盲目选择腔内治疗的趋势。作为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开放手术乃是血管外科的立家之本,是血管外科临床医生的基本技能,在很多情况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再次被强调、被重视。  相似文献   

3.
血管外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微创手术方面,血管腔内治疗取得了可喜的发展。1912年,Carrel等第1次报道了血管腔内治疗的动物试验;1964年Dotter等第1次实施了股胴动脉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4.
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传统开放手术被新兴的血管腔内技术所取代,主要是由于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微创性的优势。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血管腔内治疗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尤其适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与开放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4例肾下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腔内治疗组(15例)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组(19例)的术前状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及手术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数据。结果 腔内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明显少于手术组(P=0.005、P=0.015),腔内组术后平均禁食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较手术组明显缩短(P〈0.0l、P:0.001)。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组(P〈0.01)。术后第3天白细胞计数腔内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20);术后第5天红细胞计数及血肌酐水平在腔内组均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1、P=0.034)。结论 腹主动脉瘤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的优点,近期疗效较传统开放手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脾动脉瘤的传统手术方法与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7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6例脾动脉瘤病例,其中20例采用传统手术方法,包括近、远端动脉结扎加脾动脉瘤旷置术,动脉瘤切除加脾动脉重建术,脾动脉瘤切除加脾脏切除术等3种术式;26例采用血管腔内治疗方法,即脾动脉介入栓塞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死亡率及近期随访的结果。结果:腔内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少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3±14.5)min比(108.7±16.4)min,P=0.037;(3.6±1.3)d比(9.2±1.6)d,P=0.025]。传统手术组术中术后需输血的有3例,1例合并亚急性心内膜炎病人术后因心功能不全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而血管腔内治疗组术中、术后无输血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血管腔内治疗组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1例术后12个月瘤体仍有少量内漏,但瘤体直径未增大;其余病例瘤体均缩小。结论:与传统手术相比,血管腔内治疗具有安全、微创、恢复快等特点,应成为脾动脉瘤治疗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科急症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传统开放手术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导致病人围手术期恢复慢,甚至预后不佳。随着腔内器械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血管外科急症采用腔内技术完成。但腔内技术对血管病变的解剖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血管外科急症的处理仍然需要腔内技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十分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治疗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open repair,OR)及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两种术式都有非常确切的治疗效果,因此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无论是OR还是EVAR,都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本文针对两种术式常见并发症进行分析,并结合近年文献对其相关处理进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Carrel和Guthrie的以三点式血管吻合为主的贡献于1912年获诺贝尔奖,它催生了40年后人工血管的问世和成功应用,构成了血管外科的第一个里程碑.血管腔内治疗则是血管外科从复杂的外科技术向微创治疗的革新,为第二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和腔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23例分别行开放手术和腔内修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相关情况、围手术期及随访中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质量以及与住院相关的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腔内修复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开放手术组(P<0.01);两组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SF-36量表评估显示术后6个月开放手术组生活质量优于腔内治疗组,两组术后2年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腔内修复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住院费用腔内修复组明显高于开放手术组(P<0.01).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的特点,但具有较高的远期并发症;开放手术组术后6个月健康生存质量优于腔内修复组.  相似文献   

11.
<正>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和腹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EVAR)因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在主动脉疾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且不断发展。与开放手术相比,TEVAR和EVAR的死亡率和再干预率较低[1],但手术时仍存在动脉直径测量不准确、图像清晰程度不足等问题,影响术中判断。实践中对于传统DSA和CTA的改进并不能完全满足要求,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作为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检查的辅助手段,可弥补不足[2,3]。  相似文献   

12.
腹主动脉瘤腔内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血管外科事业在近五十年里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这是广大血管外科专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进入 2 1世纪后 ,血管外科将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本专题特邀国内在此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就目前血管外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一讲座 ,希望这一方小小的论坛 ,能对血管外科新技术的推广起一点的推动作用 ,并能吸引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血管外科专业医师的队伍中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的8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手术成功率7/8,死亡1人.5例植入分叉型支架,2例植入直型支架,1例支架释放不成功.1例术后第2天右髂动脉支架折叠成角,远端血栓形成,给予局部溶栓成功后第3天血栓再次形成,急诊行左股-右股动脉旁路转流术.1例术后第2天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2个月后出现结肠缺血表现,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1例术中主体支架释放不成功,急诊行开腹手术,取出支架,行AAA修补术,术后第2天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随访1~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个月,至最后一次随访(死亡)时止,无内漏发生,无支架明显移位及动脉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 AAA血管腔内治疗后的短期临床疗效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正确看待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在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疾病在我国日趋增多 ,血管外科医师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血管外科治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各种血管疾病的传统手术治疗技术更加成熟 ,疗效比较肯定。但有些手术施行时技术难度高、创伤大 ,仍有一定的手术死亡率。血管腔内介入疗法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手段 ,已经在国内外广泛开展 ,是周围血管疾病治疗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在我国 ,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已从探索实践阶段转入基本成熟阶段。在这一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我们既看到它在一些血管疾病治疗上的明显优势 ,也发现了它的一些不足和问题。一、血管腔内介入疗法的优势总体来说血管腔内介入疗法具有微…  相似文献   

15.
腔内血管学     
近年来“腔内”和“微创”是外科领域的两个“热门”词,这两个词代表了现代外科最重要的进展,也代表了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外科发展的方向。这两个词在血管外科的表现尤为突出。血管外科正在进行着以腔内血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腔内血管技术是在X线透视技术、血管穿刺技术、造影剂发明和血管内导丝导管等关键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腔内血管外科在阻塞性动脉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在平  高瀚 《普外临床》1993,8(3):129-135
  相似文献   

17.
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现已逐渐用于临床,可远程控制手术操作,使医师免受辐射,且手术精准度更高,并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长。如何完善触觉反馈及发展手术导航是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图像融合血管三维导航、电磁跟踪、血流动力学辅助导航及图像引导血管腔内介入手术机器人自主导航的原理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死率高。尽管手术风险大,传统上仍以外科治疗作为挽救病人生命的主要方法。随着介入产品和介入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夹层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现报道我们3年来采用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治疗主动脉B型夹层的情况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社会和科技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而其发展正迅速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医学的发展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事实上,科技的发展之快使得我们甚至难以想象今后的医疗模式是什么样子.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血管疾病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以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为主的周围动脉性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U在临床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9年收治CMI患者6例.采用腔内及开放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