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胆管癌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上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外泌体是一类可由所有活细胞释放的直径在40~15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中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质、核酸及代谢产物,参与介导细胞间通讯,在多种疾病以及机体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肿瘤微环境中的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本综...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癌(PCa)通常起病隐匿,发现时多为晚期且治疗困难,亟需研发早期识别及诊断前列腺癌的新型生物标记物.外泌体是由活细胞分泌的小囊泡,是前列腺肿瘤细胞和外界细胞信息传递的重要介质,通过携带并传递生物活性物质(如miRNA、蛋白质和脂质)发挥作用,在前列腺肿瘤发生、进展、转移及耐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外泌体及其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外泌体(Exosomes)可由泌尿系统肿瘤细胞直接释放到尿液中,因此检测尿Exosomes在泌尿系统肿瘤的非侵入性诊断和监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评估尿外泌体在膀胱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截止到2022年4月1日。数据采用Stata 12.0和Meta-Disc 1.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和诊断优势比。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估计整体检验效能。结果:确定有10篇文章中的26项研究被纳入meta分析,共有1748例患者和1357例健康对照组。合并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6(95%CI:0.71~0.80)和0.83(95%CI:0.79~0.86);合并阳性似然比为4.45(95%CI:3.66~5.41),阴性似然比为0.29(95%CI:0.25~0.35),诊断优势比为15.23(95%CI:11.53~20.12)。合并的AUC为0.87(95%CI:0.8... 相似文献
4.
检测胆汁和胆管刷取物中K-ras基因突变诊断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检测胆汁和胆管刷取物中K ras基因突变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 (PCR SSCP)和DNA测序检测K ras基因突变 ,胆汁标本 2 3例 ,胆管刷取物 14例 ,胆管癌组织 10例。结果 经PCR SSCP银染分析 ,胆管癌胆汁、胆管刷取物和胆管癌组织中K ra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 5 4.6% (6/ 11)、60 .0 % (6/ 10 )和 60 .0 % (6/ 10 ) ,胆管良性病变均无突变。经DNA测序分析发现 ,6例胆管癌中 2例为点突变 ,4例为插入突变。同一病例的胆汁、胆管刷取物和癌组织中的K ras基因突变及突变类型相一致。结论 检测胆汁和胆管刷取物中K ras基因突变对胆管癌的术前定性诊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外泌体是一种由人体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是胞外囊泡中的一种类型。研究显示,外泌体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导,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和凋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外泌体的膜结构可以保护其内容物不被人体酶类物质所分解,因此可以作为载体携带相关治疗因子进入膀胱癌细胞。外泌体在膀胱癌的诊治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挑战,现对上述问题进行文献综述,希望能为膀胱癌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通常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处于晚期且治疗困难,因此寻找更便捷、更有效的方法来检测前列腺癌意义重大。外泌体是在人体多种细胞内发现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可携带脂质、蛋白质、核酸等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外泌体可诱导前列腺癌血管生成、免疫逃逸和化疗抵抗等,影响着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侵袭并认为其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标志物,以协助临床更准确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由包括肿瘤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小囊泡,性状稳定,可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理/病理状态,是肿瘤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的良好来源。尿液外泌体直接来源于泌尿系统,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有更加直接的作用。本文对尿液外泌体作为泌尿系统肿瘤早期诊断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对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外泌体是稳定存在于体液中的-类包含有蛋白质、RNA、DNA和脂质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双层脂质小体.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外泌体与胰腺癌的恶性表型及耐药等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作为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外泌体检测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疗...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血清及胆汁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管癌症状隐匿,早期诊断率低,缺乏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本文就近几年胆管癌血清、胆汁TM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8):1683-1686
骨重建是骨密度和矿物质稳态的重要保证。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对骨重建至关重要。细胞外囊泡是一组来源于细胞的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它们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的体液中并参与了一系列生理和病理过程。外泌体能够通过其内含的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发挥细胞通讯的功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能够调节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间的动态平衡,这一过程部分是由外泌体所携带的miRNA实现的。本文将就近年来有关骨源性外泌体中的miRNA对骨重建的影响作一整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装载miRNA451a的外泌体对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增殖的影响。方法 正常肝组织上皮细胞株HL-7702来源的外泌体,通过与胆固醇基修饰的miRNA-451a模拟物直接孵育构建外泌体451a复合体。将构建的exo-miRNA-451a复合体、等量miRNA-451a模拟物、等量PBS分别接种于96孔板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PG2和SMMC-7721细胞,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exo-miRNA-451a复合体进入细胞内的情况;CCK8法检测HPG2和SMMC-7721细胞增殖。结果 构建的外泌体miRNA-451a复合体分别与HepG2和SMMC-7721细胞,共培养3h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有PKH67标记的外泌体和Cy3标记的miRNA-451a在HepG2和SMMC-7721细胞中共定位,并且在随后的6h、12h观察时逐渐增多。CCK-8实验提示当外泌体451a复合体和miR-451a模拟物分别与肝癌细胞株共孵育6h, OD值差异不明显;共孵育12h实验组OD值低于对照组,共培养48h实验组O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 相似文献
13.
王泽田吴春荣齐越徐丹孙科远唐建国 《外科理论与实践》2021,(3):262-268
目的:本研究通过血清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标志物.方法:尾静脉注射白念珠菌菌液建立小鼠模型.提取血清外泌体,分离富集血清外泌体,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感染模型,比较外泌体差异蛋白在3个感染组的表达差异.结果:共鉴定4055个不同肽段,对应418个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15.
外泌体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是一种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直径为30~100 nm的细胞外囊泡,其在肿瘤侵袭、迁移和免疫逃逸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膀胱癌来源的外泌体在膀胱癌的早期诊断、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本文总结了外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及其在膀胱癌诊疗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17.
胃癌是世界第4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世界范围胃癌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是东亚地区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1].在首次诊断胃癌的病人中,14%都出现腹膜转移[2].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人不再适合放疗.同时,因腹膜屏障及肿瘤化疗抵抗效应,化疗药物的分布受到极大的阻碍,从而限制药物疗效.因此,伴有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人... 相似文献
18.
19.
肾癌起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转移风险高。转移性肾癌对放、化疗不敏感,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易发生耐药,临床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广泛存在于体液中的细胞外囊泡,具有细胞来源特异性,在肿瘤发生、侵袭、转移、诱导耐药和肿瘤免疫逃逸等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外泌体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分析了其作为肾癌诊断及预后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的潜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