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而忽视了专业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课堂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出现相互独立即两张皮的局面,在育人上不能相向而行,导致教育资源浪费,育人效果弱化。本文从教育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探索高等中医药院校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对策,从而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提高育人水平。  相似文献   

2.
课外浸润式思政教育是指在高校课堂思政教育和课外思政主题教育之外,把思政元素融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各环节之中,形成隐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当前,课外浸润式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提升高校思政育人水平的重要渠道。课外浸润式思政教育的定位、特征和基本原则构成了其基本理念框架。校园文化特质、管理服务体系、校园活动体系、校园传播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是课外浸润式思政教育的实施主要着力点。在基本理念和实施着力点指导下,各高校可以因时、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课外浸润式思政教育,提升对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象思维”是中医学重要的原创思维方式,运用象思维探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路径,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同时探索象思维在多学科背景下应用的可能性。北京中医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红烛”辅导员工作室通过象思维路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观物取象,立红烛之象以尽思想政治教育之意,对红烛理化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得意忘象,指导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坚守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让红烛更“明”;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让红烛更“暖”;充分运用网络途径,让红烛照得更“远”。依据象思维模型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以期改进思政教育方法,提升立德树人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实现“三全育人”已明确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已全面在各高校的课程教学中开展。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课程教学脱节或者生搬硬套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依然任重道远。基于此,此文结合在西医院校开展中药药剂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新时代的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方式,提升师德师风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及政治素养,全面培养新时代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针对高校思政工作新要求,把握中医药发展新契机,以文化传承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医各家学说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不断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达到了"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仲景文化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推进高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建立仲景文化特色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以仲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营建医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以仲景文化互动网络为媒介,构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上新阵地;以广泛开展社会实践为支撑,全面提升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7.
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中是培养高校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进入了新媒体时代。以手机、计算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此文的目的是利用新媒体,将多角度梳理的临床药理学课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从而探讨“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对课程设计方案进行研究。利用问卷调查、线下评论互动及访谈,分析课程实施效果。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德育导师制作为西方导师制在思政教育领域的本土化形式,其倡导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是在全员育人理念指导下,针对学生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等各方面,提供个性化指导的一种育人模式。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承担者,  相似文献   

9.
正德育建设一直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贯穿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始终。伤寒论是中医学的经典  相似文献   

10.
姜心禅  陈晓波 《光明中医》2023,(20):4057-4059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要求高校教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塑造中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有重要作用,贯穿专业学习始终。此文从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中的“知、情、信、意、行”角度出发,总结在混合式教学形式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医患互动和生境互动的实践方法,以期为高校各类专业课程“立德树人”教育提供实证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时代背景下,以综合素养课程大学英语为载体,探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有效路径,促进外语教育的语言目标、文化目标和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协同发展,夯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助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  相似文献   

12.
孙传新 《中医教育》2011,30(1):55-57
以生活文化建设为基础,依托本校校园文化的优势项目,通过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做了有益尝试,收效显著.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并探索如何从生活德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隐性路径的角度开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实现全过程育人。有效地将思政教育渗透于教学内容中,促进人文素养与专业素质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中医药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目标。本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全过程,在突出课程立德树人作用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旨在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近年来各高校陆续开展的课程思政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强调了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相似文献   

16.
当今,网络已成为当代前大学生衣食住行、知识获取、交友沟通、消费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高校要把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从三个方面人手,学校应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建设,辅导员利用好网络,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立足"建党百年""国际学生培养""文化育人""一带一路""中医药自信教育"等背景,阐述高校开展来华留学国际学生隐性思政文化育人的意义.依托山西中医药大学对来华留学国际学生培养和管理,探究隐性思政融入国际学生培养和管理的文化育人价值和实施路径,以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培养更多为中国外交服务、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校德育教育存在重知识灌输、轻道德实践等问题,其内容和形式与大学生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程度脱离,因此难以取得实效.文章以生活文化建设为基础,依托本校校园文化的优势项目,通过课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以生活德育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做了有益尝试,收效显著.由此,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探讨生活文化建设对大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并探索如何从生活德育(即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隐性路径)的角度开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升高校铸魂育人工作效果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以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为例,通过分析"三因"理念的内涵和方法,结合抗击新冠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从树立正面典型、强化医德教育、推进网络育人、打造主题活动、发...  相似文献   

20.
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高校教学实验室隐性课程的开发设计可以从物质环境、规章制度、精神环境、教风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开发设计,充分挖掘和利用实验室的隐性课程资源,以发挥其最大、最优的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