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基于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政策调查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方法:选择医院消化内科21名护理人员参与研究,2022年1月起,医院消化内科开展中医药学服务管理优化,基于《医疗机构药学门诊服务规范》等有关指导性文件及进行管理模式革新,现以2021年7—12月为开展前,以2022年1—6月为开展后。统计比较开展前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开展情况、管理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包括用药教育、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等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中医药学服务管理质量,包括药学门诊服务、要学重整服务等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消化内科患者对中医药学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消化内科开展中医药学服务管理优化有助于中医药学服务实践与管理质量的提升,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新医改”药事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2018年实施传统的药事管理,设为管理前。2019年将药物经济学运用于“新医改”药事管理中,设为管理后。比较管理前后药事管理平均评分、医护人员药事工作效率、平均成本费用。结果:管理后药品管理、药学保健、调剂管理、信息服务、制剂管理、其他管理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临床合理用药、合理配置资源、控制药物成本、合理制定药价、积极研究新药、合理制定处方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前后平均成本费用比较,管理后平均药品费用、平均治疗总费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将药物经济学运用于我国“新医改”药事管理中,能促进“新医改”的顺利推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改善医院药师管理效果、药事工作效率,降低患者用药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及其实践效果。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职在岗的医院中医药房19名药师作为研究对象。2021年1月医院中医药房开始实施药师主导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在此之前(2020年)实施常规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在实施前后分别随机抽取110例患者参与研究。统计对比实施前后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药师胜任力、患者用药依从性。结果:实施后中医药房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中医药房药师胜任力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患者用药依从性为好的比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充分发挥药师在药学服务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对提升药学服务管理质量、药师胜任力、患者用药依从性均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提高药房药学服务质量中的作用。方法:医院药剂科从2022年6月开始在药学服务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2022年2—5月为实施前,2022年6—9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临床药师共10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患者的药学差错事件发生率为0.60%,显著低于实施前的4.18%(P<0.05)。实施后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工作质量评分为(95.63±2.85)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02±2.64)分(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为(92.33±3.68)分,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6.14±3.57)分(P<0.05)。结论:在药学服务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药学差错事件发生风险,提高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对老年病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6月。2021年7—12月期间老年病科仍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设为实施前。2022年1—6月期间老年病科实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采用调查+整改的方式进行护理管理改革,设为实施后。不同时期各随机抽取90例患者参与研究。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的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护理安全、辨证施护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士在对中医诊疗设备掌握、护理项目操作熟练程度、主动介绍中医适宜技术项目、对中医适宜技术适用范围及疗效的认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调查并落实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方案能够显著提升老年病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高了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也改善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的价值。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应用新的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在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在吸取西医药学服务经验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中医药药学服务的优势。2021年7—12月为实施前,2022年1—6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13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中成药处方700张进行处方点评。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中成药不合理处方占比,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院患者中成药取药等候时间,显著短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药学服务工作各项目的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加强中医药学管理,不仅能够减少不合理处方发生率,而且有助于缩短患者中成药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模式在患者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自2022年1月起对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应用中医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指导下的工作策略,2021年为实施前,2022年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期间中药房工作人员共13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服药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情况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服药患者对于中药使用服务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房工作人员对于中药服务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房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考核结果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中药临床药物服务模式的工作策略使用到中药使用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可有效的降低中药处方的不合理发生率,提升患者对于中药服务及药房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改善药房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骨科疾病治疗与管理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探究临床药学服务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为了解骨科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2021年4月开始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2021年1—3月实施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2021年4—6月实施临床药学服务模式,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药师的药物管理、操作技能、理论知识、药物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专科管理、用药依从性、药物浓度监测、联合用药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骨科非处方中成药用药患者应用临床药学服务模式,有效预防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提高医师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的参与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1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4—10月期间收治的55例患者,接受常规专科管理,依靠单病种临床路径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措施,设为管理前;将2019年11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55例患者,在管理前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管理;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学管理;临床药师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设为管理后。比较临床药师参与管理前、后各项药学管理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药学管理依从性、自我管理评分。结果:管理后在指导药物合理使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的满意度评分、药学管理依从性评分、自我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患者的管理,显著提升了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规范化中成药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22年3月起进行管理整改,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规范化中成药管理模式,按照精细化管理理念开展人员培训、流程调整、制度优化、完善质控等整改内容,2022年3—8月为实施后,2021年9月—2022年2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为0.67%,实施前处方调配差错率为6.00%,实施后处方调配差错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中药房药师对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培训方案、质控体系等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5.00%(P<0.05)。结论: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规范化中成药管理模式,能够显著降低中成药调配差错率,改善了药师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评价,也改善了患者对中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中药房规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分析后进行管理调整,并评价调整效果。方法:2022年1月起对2021年7—12月中药房的管理数据进行统计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中药房规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成立专项管理小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管理调整方案,调整方案于2022年1—6月实施应用,统计调整前(2021年7—12月)和调整后(2022年1—6月)中药房的管理质量评分、药学服务评分,并于调整前后各随机抽取90例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调整前后中药房的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调整后中药房的药品摆放、药品质控、工作交接、服务品质评分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调整后中药房的健康宣教、处方核对、发药效率评分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调整后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结论:调查了解中药房规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制定针对性的调整方案提供依据,调整后的中药房管理方案显著的提升了管理质量和服务质量评分,也改善了患者对中药房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药多元化辨证观在眼科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医院眼科自2022年2月起在眼科服务管理中应用中医药多元辨证观,2021年8月—2022年1月为实施前,2022年2—7月为实施后,研究期间眼科医护人员共31名,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眼科医护人员的各项服务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眼科医护人员的各项中医药素养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眼科医护人员的各项中医药服务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医药多元化辨证观在眼科服务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显著,有利于提升眼科医护人员中医药素养、中医药服务能力,改善服务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药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开展药学服务的价值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方法:医院2021年5月起在重症医学科实施中药师药学服务。选择2021年1—4月ICU收治的患者80例,设置为实施前研究对象。选择2021年5—8月收治的患者81例,设置为实施后研究对象。比较ICU开展中药师药学服务前后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药学服务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前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高于实施后(P<0.05);实施后的药学服务质量总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中药临床药师在重症医学科开展药学服务,降低了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及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提高了中药药学服务质量和患者的药学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科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管理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选择2022年2—7月医院手术科42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医院手术科于2022年5月开始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管理模式,该模式基于我国卫健委发布的政策文件,以患者和专业药学技术服务为中心,以进一步履行医务人员职责,提升服务能力为目的。2022年2—4月作为开展前,将2022年5—7月作为开展后。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比手术科中药药学服务管理模式开展前后护理人员的中药药学服务认知评分、中药药学服务工作绩效评分、中药药学服务水平评分。结果:开展后医院手术科护理人员中药药学服务认知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手术科护理人员中药药学服务工作绩效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医院手术科护理人员药学服务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手术科开展中药药学服务管理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中药药学服务认知水平、工作绩效及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对呼吸疾病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自2022年9月起调整呼吸疾病护理管理方案,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根据目前呼吸疾病开展的中医特色护理项目,设计中医护理流程、中医护理培训和护理管理制度,将中医护理管理内容从传统西医护理管理项目中独立出来,并采用德尔菲法设计中医护理项目评价指标,整体框架参照西医护理管理内容,确保中医护理管理内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2022年6—8月为实施前,2022年9—11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后各随机抽取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呼吸疾病的西医护理、中医护理、护理记录、护理安全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呼吸疾病护士中医护理培训考核单次通过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呼吸疾病患者对护理技术、护理宣教、服务态度、护理项目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构建中医护理独立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呼吸疾病的护理管理质量,也提高了呼吸疾病的中医护理培训效果,改善了患者对呼吸疾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2021年期间于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按照医院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构建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评价两组护理管理质量(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专业技能)、心理状态及术后依从性(运动、饮食、用药),记录两组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并发症发生率;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中病区管理、护理安全、护理主动性、服务态度、专业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饮食、运动及用药依从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管理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中医理念下创新外科系统管理服务模式可显著提升医院护理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实践价值。方法:将医院收治的14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1例。对照组按照医院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各项护理服务。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评价两组护理管理质量(安全性、健康宣传、资源配置合理性、行为规范)、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依从性、医院感染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安全性、健康宣传、资源配置合理性、行为规范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入睡时间及睡眠效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可显著提升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质量,优化医疗资源,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提高其依从性,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健康管理结合“四合一”服务应用于手术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22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1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管理方式进行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健康管理结合“四合一”服务。比较两组术后健康管理质量(体质辨识、情志管理、饮食管理、运动起居)和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依从性。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康复时间、舒适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健康管理质量中体质辨识、情志管理、饮食管理、运动起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康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中服务态度、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应用于药师日常管理对降低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作为研究阶段,研究期间随机选取84例药学服务患者,并将其分成两组,各42例患者。对照组应用常规药学管理方法,无药学服务内容参与日常管理。观察组应用药学服务参与药学日常管理,以期使用药历书写、临床药师查房、合理用药指导结合微信群管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观察评价指标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成药占比,抗感染药物占比,降压药物占比)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药学服务的开展给予药师更多成长空间及主观能动性,药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合作,审核医嘱的合理性降低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数字化时代下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中医+”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医院老年科2020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健康知识掌握水平变化及管理依从性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管理满意度。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自我概念维度评分、自我管理技能维度评分、自我管理责任感维度评分、自我管理知识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管理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评分、管理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评分,管理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数字化时代下老年慢性病患者群“中医+”护理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健康知识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