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天时”理论指导对急诊科患者护理效率与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于医院急诊科就诊并收治入院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急诊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用中医“天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等诊时间、确诊时间、病情评估时间、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处置时间达标率、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等诊时间、确诊时间和病情评估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和处置时间达标率及护理总有效率均为97.06%,三个指标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91.18%,也较对照组患者改善(P<0.05)。结论:中医“天时”理论指导下的护理方案有助于缩短患者的等诊时间、确诊时间和病情评估时间,提高急诊预检分诊准确率、处置时间达标率、护理效果及对护理的满意度,有效提升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关式预检分诊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在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分诊模式进行分诊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既往传统分诊管理模式上不断优化急诊管理模式,并应用海关式预检分诊。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P<0.05)。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和挂号所需时间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等候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医院分诊环境、分诊熟练程度、出入管控、疾病问询技巧、服务态度、温馨提示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海关式预检分诊应用于急诊分诊管理中可更好地满足急诊患者需求,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患者分诊和挂号时间,为危重患者抢救赢得最佳时间,极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四诊"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依照预检分诊模式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预检分诊模式,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四诊"分诊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预检分诊的实际效果和质量。结果:观察组平均分诊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初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中医"四诊"分诊模式应用在急诊预检分诊工作中,能够取得满意的分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望闻问切用于急诊护理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常规中医护理干预措施。护理组150例望闻问切辨证护理干预。连续护理至临床确诊并接受治疗。观测漏诊误诊例数、患者投诉例数、危重症抢救成功例数、危重症专科诊治时间。[结果]临床漏诊误诊率和患者投诉率护理组优于对照组(P0.05)。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危重症专科诊治时间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望闻问切用于急诊护理可有效降低漏诊误诊风险,减少患者投诉,提高危重症抢救效果,缩短危重症分诊时间,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科急诊预检应用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的急诊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以时间为标准,将2013年5月至2013年10月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手工登记的预检分诊制度,将2013年12月至2014年5月作为观察组,采取电子分诊标签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分别统计两组患者在此期间的分诊准确情况、医疗纠纷发生情况、患者挂号时间、预检信息登记时间以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结果:在采取电子分诊标签的观察组期间,患者分诊正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医疗纠纷发生率较对照组大大降低,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平均挂号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期间,患者的平均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分诊标签可以明显提高急诊科在预检分诊中的分诊准确性,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提高了急诊科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在条件准许下可适当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创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处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手术时间、急诊到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创伤护理中,可优化急救指标,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标准化管理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医院急诊接受诊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急诊服务模式,观察组采取急诊预检分诊标准管理方法,总结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预检分诊模式的标准化管理价值显著,可以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效率,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急诊科患者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急诊科2021年8月—2022年8月收治的108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管理中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管理中应用中医药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在预检分诊、病情观察、紧急处理、操作执行等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在预检分诊、病情观察、紧急处理、操作执行等方面的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与纠纷率等,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临床管理中,积极对患者应用中医药进行管理对急诊科临床管理质量可以带来显著提升作用,能够在有效优化临床急救效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患者管理满意度,更有利于帮助临床降低管理投诉率及管理纠纷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研究以中医管理理念为导向的急诊科质量管理体系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1年10月的132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管理理念导向急诊科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干预,统计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整体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分诊准确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候诊等候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急诊科患者应用以中医管理理念为导向的急诊科质量管理方法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并且对于促进急诊科抢救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研究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MPEWS)在儿科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 至 2021 年 4 月期间于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 3000 例患儿,将采用常规预检分诊护理的 1500 例患儿作为对照组, 采用 MPEWS 结合分级护理的 1500 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预检分诊时间、分诊准确率、医疗纠纷发生率 和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预检分诊时间、待诊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儿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而医疗纠分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预检分诊、 待诊时间以及医疗服务效率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儿科急诊预检分诊 中应用改良儿童早期预警评分,可对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准确评估,提高分诊效率,使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与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研究孵化理论及管理模式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急诊科患者护理质量和水平。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4月的79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管理理论及方法,观察组患者接受孵化理论及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护理能力中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急救能力中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孵化理论在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中具有较好的效果,经过孵化理论及相应管理措施干预后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护理能力、护理安全隐患及急救能力均有相应的改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基于中医理念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案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基于中医理念下实施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心理韧性评分、护理方案满意度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确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转运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基于中医理念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方案,有利于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患者实施健康意识理论护理联合自我认同心理护理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的心理韧性,改善其负性情绪,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妇科护理诊疗标准化现状,并且分析通过诊疗标准化管理实施后提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院2020年8月—2022年8月的114例妇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诊疗方法进行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妇科诊疗标准化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安全、安全用药、文书书写等方面的安全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诊疗时间、医患纠纷发生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中医干预指导评分、分诊效率程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妇科诊疗标准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仍然存在着中医证候标准化趋势、疾病名称选择性等发展难题,经过相应的管理后中医妇科患者的诊疗效果、护理安全质量均有所提高,中医妇科诊疗标准化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中医疾病观角度出发,探讨急诊医学管理中中医整体辨证观念应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7月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急诊管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一般急诊管理项目的基础上,以中医疾病观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急诊医学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专业实践、协作能力、辨证思维、综合管理等管理质量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病情转归预判、不良结局、不良反应、生存质量、满意度等管理效果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管理领域,中医学更为注重整体、强调生理与心理的协同关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性化,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电子分诊标签在急诊预检中的应用。方法:在医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急诊预检患者中选取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分诊方式,观察组采用电子分诊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登记时间和候诊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采用电子分诊方式后,观察组患者的登记时间及候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结论:在急症预检中应用电子分诊标签,可有效缩短患者登记时间及候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研究传统思维方式在中医养生理论构建中的作用,并探讨中医养生理论在康复科护理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某医院2021年3月—2022年10月的162例康复科护理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养生理论相关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疼痛控制、躯体活动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运动管理、用药管理、饮食管理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生活习惯、合理饮食、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养生知识掌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理论构建中融合了中医传统思维方式的直觉思维、辨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从而使中医养生理论更为全面、科学,实施中医养生理论相关的护理干预后康复科患者的康复效果整体上有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探讨将中医药方案应用于肾内科疾病管理中的意义。方法:在医院2021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10例肾内科病患中,共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研究对象接受现代医学常规管理方案,为患者开展体征监测、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定期复查、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方案的基础上,接受中医基础管理方案: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辨证分析病因病机,进行病性辨证,为患者开展中药干预与中医营养管理。对两种医学服务模式下的整体干预效果与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生物学功能、精神状态、整体营养状况、危险因素分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认知能力、执行能力、自制力方面的自我管理效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技能、对疾病的知识的理解、正确应对药物选择、及时避免行为干扰、自我护理、及时汇报病情、控制情绪、自我调节、多元化应对策略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药管理方案在肾内科疾病管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升肾内科整体管理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急诊预检分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探讨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急诊分诊安全。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初诊患者156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急诊患者在入院后未进行安全隐患分析,也未实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随机选取2015年医院急诊科收治的急诊初诊患者16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急诊患者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便已经做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防范举措,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的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的准确率高达98.69%,对照组患者在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的准确率为86.23%,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护士预检分诊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科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通过对急诊预检分诊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患者接受分诊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门诊预检分诊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法进行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以及准确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1年5月在山东省东明县中医医院就诊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一般门诊预检分诊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完成门诊预检分诊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误诊漏诊率、分诊准确率、问诊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误诊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问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尊重患者、分诊环境、服务态度、制度健全以及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方式的有效应用,可显著提高门诊预检分诊工作质量,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显著提升分诊准确率,有效缩短问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为更好地开展急救患者的抢救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医院急诊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急诊科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人性化的全程护理模式,主要包括120网络信息传达、预检与分诊、监护与抢救、基础护理、全程陪护及强化科室医护人员间的沟通等。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抢救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实施全程护理,既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