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33岁。于1980年4月因头痛4年于某医院检查BP为24.0/14.7kPa(180/110mmHg),上腹闻及血管杂音。腹主动脉造影示左肾动脉起始部1cm管腔狭窄,远端动脉扩张:右肾动脉起始部3cm狭窄。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2岁,因"突发胸背部疼痛2d余"入院,查体:神志清,血压160/100mmHg,心率91次/min,双上肢血压正常,左侧股动脉未触及搏动,右侧正常,无吞咽困难及刺激性干咳病史.术前主动脉成像(CTangiography,CTA)提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左髂动脉闭塞,破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以远1cm内,急诊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左髂动脉血供恢复,无并发症.对比术前、术后主动脉造影情况,意外发现在主动脉弓后方有一模糊血管影,再次查阅患者术前CTA发现这支血管由左锁骨下动脉以远2cm,主动脉弓降交界处的后壁发出,从后方绕过主动脉弓上3支血管,向远端延续为右锁骨下动脉,考虑为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berrant right subclavi anartery,ARSA).  相似文献   

3.
胆囊癌腹部转移淋巴结分布特征的CT、MR表现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胆囊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CT、MR影像表现。方法 以37例经手术与病理检查证实,并同时伴有中、上腹部区域内淋巴结胆大(淋巴结短径≥1.0cm)的胆囊癌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6例行MR扫描。由3位医生集体阅片,着重观察中、上腹部区域淋巴结的大小、位置及分布情况。结果 该37例中,(1)门腔间隙-胰头后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89.1%(33/37),并主要分布于门腔间隙和胰头后方;(2)腹腔动脉干组上大淋巴结出现率为78.3%(29/37),并主要分布在肝总动脉、腹腔动脉干周围;(3)肠系膜血管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29.8%(11/37),并分布于肠系膜上动脉胰后段周围;(4)腹主动脉组肿大淋巴结出现率为51.3%(19/37),并主要分布于左肾静脉颊的腹主动脉左侧和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之间。结论 胆囊癌转移所致的肿大淋巴结主要分布在门腔间隙-胰头后方、腹腔动脉干周围、肠系膜上动脉周围以及腹主动脉周围。这种分布特点与胆囊-胰后区、胆囊-腹腔动脉干和胆囊-肠系膜这3条胆囊淋巴引流途径有关。CT和MR影像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胆囊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是一类病情十分凶险的血管疾病,起病急骤,进展快,病死率高。我们对1例复杂的主动脉夹层病人联合采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和远端腹主动脉切开 人工血管置换术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真腔远端完全闭塞的De 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病人为男性,63岁。病史1年。术前MRA(如图1a、b)示:De 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假腔明显扩张,真腔受压明显,近端破口位于降主动脉,距离左锁骨下动脉开口约3cm,破口长径约1.8cm,腹腔干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肾动脉均起源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术前了解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解剖,指导术中N07组淋巴结的清扫.方法 利用64排螺旋CT三维血管重建技术在术前检查胃癌患者胃左动脉的起始位置.结果 本组共观察731例.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动脉干者635例,其中起于肝总动脉和脾动脉分支处者176例,起于腹腔干前1/3者292例,起于中1/3者135例,起于后1/3者32例.起于其他地方者共78例,其中起于腹腔干与腹主动脉夹角处者9例,起于腹主动脉者28例,起于胃脾动脉干者27例,起于脾动脉者4例,起于肝总动脉者4例,起于肝左动脉者1例,起于肝胃动脉干者4例,起于肠系膜上动脉者1例.15例胃左动脉缺如.3例特殊变异.结论 术前掌握胃癌患者胃左动脉起始位置及变异情况对顺利清扫其周围淋巴结,避免血管损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介入开窗治疗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69岁 ,因突发腰背部撕裂样疼痛 1周余急诊入院 ,有 2 0余年高血压史。体检 :神志清 ,BP 160 / 90mmHg ,心肺正常 ,腹软 ,脐上有轻压痛 ,腹主动脉、双侧颈动脉、上肢动脉搏动正常 ,股动脉搏动弱。核磁共振动脉造影 (MRA)和心脏B超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分离 (DeBakeyⅠ型 ) ,经保守治疗无效 ,行介入治疗。手术过程 :局麻下左、右股动脉穿刺主动脉造影示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右肾动脉开口于真腔 ,平L3处可见有夹层撕裂 ,真腔受压 ,右髂总动脉通畅 ,左髂总动脉明显变细。取右侧腋动脉穿刺插管进入假腔 ,造影示左肾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的主动脉重塑过程及形态学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诊断为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行TEVAR手术的51例患者临床资料,利用CTA图像测量原发破口水平、气管分叉水平、腹腔干动脉水平及左肾动脉下缘水平真腔、假腔直径,并计算术后真、假腔直径变化率.结果 近端破口水平,术后真腔扩大及假腔缩小在术后1个月和1年最为明显(P〈0.05),在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较为稳定,真、假腔均无明显变化(P〉0.05).气管分叉水平,真腔持续扩大而假腔持续缩小.在腹腔干动脉及左肾动脉下缘水平,真腔直径呈缓慢增大趋势,而假腔直径变化不明显.结论 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行TEVAR术后,胸主动脉段重塑较佳,真腔得到明显恢复,假腔明显减小,假腔血栓形成并吸收率高,而对于支架血管未能覆盖的降主动脉远端重塑作用则较差.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男,78岁,因"头晕、心悸,血压260mmHg/120mmHg"入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肾动脉超声:左肾动脉起始部管径变窄,其余段显示不清。肾动脉CTA(图1):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未见明确斑块;左侧肾副动脉,可见2个分支,共同开口,共干长度约7mm,均起自腹主动脉,位于左肾动脉上方;较为粗大一支进入肾门,其近端可见混合斑块形成,管腔重度狭窄;较为细小一支进入左肾上极;右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CTA诊断: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左侧肾副动脉共干伴狭窄。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0岁,头晕10年。血压180~210mmHg/95~140mmHg。双侧肾动脉处可闻及血管杂音。血清肌酐为140μmol/L。彩超示右肾动脉最大流速为186cm/s,肾动脉主动脉流速比大于3.5;左肾动脉最大流速为183cm/s,肾动脉主动脉流速比大于3.5。DSA示:右肾动脉起始部狭窄,狭窄程度80%,长约10m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53岁,172 cm, 63 kg, 因"突发胸背部痛伴右下肢疼痛17 h"入院。患者胸背部呈撕裂样疼痛,伴有右下肢疼痛,伴大汗淋漓,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为182/105 mmHg。查体:意识清晰,双肺呼吸音清,无心包摩擦音,右足背动脉波动稍弱。主动脉CTA示:(1)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假腔起自主动脉窦管结合部、并延伸至左侧髂外动脉,右侧髂动脉阶段性闭塞;右肾低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主动脉扩张性疾病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方法。方法对8例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患者血管腔内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例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为胸腹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瘤,1例为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为腹主动脉瘤。结果 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其中5例在植入主动脉支架的同时封堵了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平均时间为术后(2.50±2.00)天,6例发生脑梗死,2例脑出血,1例死亡。患者术前、术后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132.80±10.99)mmHg vs(110.09±23.18)mmHg,P0.05;舒张压:(74.21±3.86)mmHg vs(60.17±12.93)mmHg,P0.05]。2例脑出血的患者术中均使用超过6000 U肝素。结论术前、术后血压水平差异过大、对LSA盲目进行封堵、肝素用量过大、腔内操作不熟练等是导致主动脉疾病血管腔内治疗术后脑卒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右膈下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正常人和肝细胞癌(HCC)患者右侧膈下动脉(RIPA)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选择MSCTA清楚显示RIPA者304例(正常人242例,HCC患者62例),采用容积再现(VR)方法进行血管重建,观察RIPA的起源、分布及参与HCC供血情况。结果304例中,159例(52.3%)RIPA开口于腹主动脉,57例(18.8%)开口于右侧肾动脉,88例(29.0%)开口于腹腔动脉于,41例(13.5%)双侧膈动脉共干,6例(2,0%)与胃左动脉共干,3例(1.0%)双侧膈动脉、胃左动脉共干。RIPA参与HCC供血达17.7%(11/62)。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RIPA起源,准确评价其参与HCC供血情况,指导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3.
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支架重建肾动脉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59岁,因突发胸背部持续撕裂样剧痛,伴左腰胁部、右下肢压榨样疼痛于2005年12月入我院,入院时血压控制在120/70 mm Hg左右,右侧下肢皮温降低,右侧股动脉搏动减弱。主动脉CTA检查提示:Stanford B型夹层,第一裂口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端30 mm,主动脉真腔被假腔挤压变细。  相似文献   

14.
MSCTA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学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MSCTA评价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变异。方法收集1000例患者的MSCTA,进行VR、MIP和MPR,观察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结果1000例患者中,880例(88.00%)属于正常解剖学类型(Michels I型),120例(12.00%)存在不同类型的解剖变异,其中72例(7.20%)属于Mi-chelsⅡ~X型;48例(4.80%)不属于Michels分型,包括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31例(3.10%),脾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5例(O.50%),胃十二指肠动脉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脾动脉各3例(O.30%)、肝左动脉1例(O.10%),腹腔干缺如2例(O.20%),胃左动脉起源于腹主动脉、脾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各1例(O.10%)。结论腹腔干与肠系膜上动脉存在广泛的解剖学变异;MSCTA有助于了解变异情况,对腹部血管外科手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脏血管破裂引起腹内出血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内脏血管破裂引起腹内出血的若干问题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陈福真腹腔内脏血管破裂引起的腹内出血即指腹主动脉的分支,如腹腔干、肝动脉、脾动脉、胃胰十二指肠动脉、胃左胃右动脉、胃网膜动脉、肠系膜动脉及其各级分支以及肾动脉等血管破裂所致...  相似文献   

16.
胃癌根治术、胰头癌根治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时,因需要行淋巴结清扫,腹腔干、肝总动脉、胃左动脉、脾动脉常需要骨骼化游离.为此,相关血管解剖变异亦常有报道.我院曾遇1例患者肝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合干、脾动脉发自腹主动脉、腹腔干缺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2岁,因"永存动脉干矫治术后5年复查"入院。查体:心率68次/分,血压99mmHg/65mmHg,胸骨左缘2、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升主动脉前外侧壁探及约0.5cm破口,其外侧形成假性动脉瘤约5.8cm×3.5cm,内见中等回声包绕无回声区,假性动脉瘤外包膜完整,瘤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与升主动脉交通(图1)。主动脉CTA:升主动脉左侧壁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约7.6cm×5.4cm,内见附壁血栓形成(图)。  相似文献   

18.
介入与外科技术结合治疗复杂胸腹主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性,37岁。1980年因右肾动脉狭窄肾性高血压行膨体聚四氟乙烯(PTFE)人造血管右肾动脉搭桥术。1984年因人造血管内血栓形成行右肾自体肾移植术,术后一直应用药物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1990年发现腹主动脉瘤并有多次剧烈腹痛病史。1998年6月发现胸主动脉瘤及左肾动脉瘤。术前CT、MRA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显示:胸主动脉瘤位于降主动脉,瘤体上缘距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5cm,下缘平第6胸椎,最大直径6-0cm。腹主动脉瘤自腹腔动脉开口至肠系膜下动脉开口上缘,包括肠系膜上动脉及左肾动脉开口,瘤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rteriography,CTA)方式回顾性研究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的直径、长度特点;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接受胸主动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388例,使用GE公司AW4.2工作站测量升主、弓部、弓上分支的直径及长度数据,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开口以上至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的主动脉直径D1-D6分别为(34±5)mm;(34±5)mm;(33±4)mm;(30±4)mm;(28±3)mm;(26±3)mm.头臂干两处直径d1,d2分别为(13±2)mm;(13±2)mm.左颈总动脉两处直径d3,d4分别为(8.7±1.5)mm;(7.9±1.0)mm.左锁骨下动脉两处直径d5,d6分别为(10.7±1.7)mm;(9.3±1.3)mm.冠脉开口处至头臂干动脉开口近端的主动脉管腔长度L1为(5.4±1.2)cm;头臂干开口近端与左颈总动脉开口近端之间的主动脉管腔距离L2为(1.3±0.4)cm;头臂干起始处至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长度11为(4.0±0.8)cm;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至椎动脉开口处管腔长度I2为(3.8±0.8)cm;头臂干与左颈总动脉管壁之间距离I3为(0.39±0.23)cm;左颈总与左锁骨下动脉之间管肇距离I4为(0.7±0.5)cm.结论 得到中国人群升主及弓部血管直径和长度的数据,可为腔内修复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的各类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瘤及夹层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6月至2005年12月,54例胸主动脉瘤及夹层患者的近端锚定区小于15mm,需处理左锁骨下动脉。腔内修复术在X线透视下进行,支架型血管通过输送系统携带到病变部位,根据病变特点对左锁骨下动脉采取一期完全覆盖(40例)、部分覆盖(3例)、完全覆盖后腔内重建(1例)、完全覆盖前外科重建(10例)等方法处理,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脑循环评估。40例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10例腔内覆盖前行右锁骨下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3例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开口1/2~4/5后再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植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1例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应用腔内人造血管开窗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所有辅助技术均取得成功,未出现严重脑及上肢并发症。腔内修复术后近端Ⅰ型内漏发生率17%(9/54)。一期完全覆盖左锁骨下动脉患者术后早期窃血综合征发生率20%(8/40),左肱动脉平均收缩压(63±24)mmHg(1mmHg=0.133kPa)。结论通过辅助腔内或腔外技术,可对短颈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病变进行有效的腔内修复术;对左锁骨下动脉的处理方式根据椎基底动脉、Willis环及双侧颈动脉状况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