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药教育创新与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医药教育发展的环境 与自身的不适应性 人们有理由预料,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一个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人类将逐渐突破工业经济百年来不断完善所形成的各种“成规”,借助科学技术和知识信息等生产力发展内部要素,极大地推动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作为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特征的知识产业,高等教育也应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变更自身的社会定位,在教育思想、发展水平、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文章论述了当今中医药面临的危机和产生的原因,阐明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走出危机的的惟一出路,而开放创新是中医药现代化灵魂。开放创新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开放创新,临床与科研的开放创新和中医学术教育、继承方式的开放创新。中医药学现代化首先必须变封闭系统为开放系统,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观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必须在继承人类所有科学技术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放创新是任何科学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只有与时俱进、全面创新才能保证使古老的中医药学的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中医药现代科学研究历史的回顾,认为21世纪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主要是指导思想、思维方法和观念的问题。强调在中医药现代研究思维方法中应自觉地应用整体观念作为指导思想;应从传统开始,走出传统,取其数理化弃其糟粕,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相互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历经继承、验证、质疑创新四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学新的理论综合。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医药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医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正成为潮流。中医药学以其辩证的整体观、构成论的研究方法、辨证论治的治疗模式以及属于天然植物药的中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现代化的内涵就是继承与创新。方法:以囤家对中医药事业给予的政策和良好机遇。评述社会与医学界的不正常现象。结果:从历史和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医药现代化的疗效,解决难题就是创新。结论: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共存,又要独立发展,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各自的先进经验,吸收世界各科领域的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所用,为我所提高,为我所创新发展就是中医药现代化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对中医药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提出建立传统中医药与多学科协作(TCM—X)平台的设想,融会东西方医学理论的精粹,通过国家重大专项科技计划调控,选择有基础的科研单位,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研究与相关学科的交流与合作,针对中医药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实施重点突破,加速中医药现代化研究进程。作者对TCM—X平台的特征、主要内容及其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为中医药研究的宏观战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社会主义“四化”之一是”科学技术现代化”。江泽民同志1991年在四川省考察工作期间指出:“实现四化,科技技术是关键。”我们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没有一项能离开科技技术现代化。作为医学科学的中医药,当然也应当实现现代化,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要十分清楚的勾划出中医药现代化的图景,现在还比较困难。这不是人们的智力不及,而是客观事物的进程尚未走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性、社会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全面深入阐述了中医药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维系和发扬文化脉络、转换科学研究思路、将中医药做大做强成为知识经济新秀问题。  相似文献   

9.
医药学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反过来又促进医药学的发展。1676年光学显微镜的发明,推动了人类对人体细胞组织和病源微生物的研究,细胞学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使现代医学奠定了稳固的科学基础。1895年伦琴射线的发现和随之出现的X射线透视设备,开创了医学影像诊断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性、社会性、科学性和经济性全面深入阐述了中医药的价值及其在现代社会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深入分析和探讨了维系和发扬文化脉络、转换科学研究思路、将中医药做大做强成为知识经济新秀问题。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的某些特殊疗效利用现代的科学思想与手段仍很难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明确的检测 ,所以在审批新药时 ,就需要有其独特的标准。1 模糊医学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古老中国留下的宝贵遗产 ,中医药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方法极为简单直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是一种以模糊的概念、宏观的认识与研究方法为主的精神—社会—生物医学。由于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低下 ,模糊概念很难进入相对概念。其讲究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 ,不以自然为中心 ,逐步形成了内向的超越型医学体系 ,如天、地、人、精、气、神、阴阳五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理论的发展,对感染、创伤、ARDS、休克等危重病的治疗措施逐渐趋向成熟,对器官或系统的功能支持也就显得更加重要。由于危重病人向大型医疗中心集中的趋势,这些医疗中心将自然地或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起治疗和研究危重病的任务。信息的集中处理和网络的普及,使病人在医院内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得到各专业  相似文献   

13.
14.
生物信息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以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先导的现代生命科学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大量新的理论和概念不断涌现并相应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生物信息学(bioinfomatics)就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中面对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我国本世纪前20年应基本完成的历史任务;中医药现代化是中医药学面对经济全球化、生活城市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健康观念和医学模式转变等问题所提出的战略目标。我们要深刻理解处于这一历史阶段的社会发展状态,把握当代科学技术体系相互融合的趋势,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观与方法论,形成融合与变革的思维方式,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超越前人的创造性贡献。文章分析和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医药现代化的目标体系,提出应弘扬中医药文化内涵,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浅析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及与中医药现代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宏观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现代生物学与中医药研究发展关系的分析,指出掌握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技术对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认为广大中医药研究工作者应重视学习和应用现代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方法,使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生物学知识有机结合发展现代中医药学,进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中医药的现状 中医学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整个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近20多年来,多学科向中医学渗透,大批的临床工作者开展中医辨证与现代医学辨病相结合的工作,诊断、处理和解决临床问题,提高了临床疗效。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宏观辨证研究与微观辨证研究相结合,已形成独特的医学模式,更有利于国际交流和推广应用。在中医“证”的实质研究、针刺原理及经络研究等方面均作了大量工作。对重…  相似文献   

18.
正危重症患者腹泻(severe case diarrhoea)是ICU常见并发症,常由肠内营养应用不当、肠道感染、广谱抗生素长期应用及使用胃肠动力药物引起,部分患者与机械通气有关。危重症患者腹泻常常提示胃肠功能障碍或衰竭,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降低患者自身抵抗力,诱发原有病情加重,从而延长了病程,增加病死率。腹泻是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  相似文献   

19.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医疗费用以超过国民产值的幅度和速度增长,由国家、单位或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负担医疗费用未能奏效,医疗开支的急剧上涨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我国刚刚兴起的医疗保险仅能支付医疗总费用的9%,加之流动人口增加和国企私有化,使目前国内50%的人口未能参加医疗保险。一方面,15%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险水平与最不发达国家相同,另一方面,先富裕起来的农村人口却舍近求远,寻求更好的医疗服务。在这种形势下,怎样用我国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日益提高的卫生需求已成为卫生主管部门和临床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循证医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医学统计学 临床流行病学 计算机互联网等学科和技术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现代化不等于西化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继承与创新、硬件与软件、剂型改革、现代化与疗效等 8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现代化涉及的内涵关系 ,认为要实现中医药现代化 ,就必须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不断吸收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