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质量评价体系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2021年外科收治的102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中医特色质量评价体系的中医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中医岗位能力、医生满意度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中医岗位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质量评价体系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提高护士的护理质量、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中医岗位能力以及医生满意度,且能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对提升科室护理管理水平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团体化管理在提升骨科护士中医护理能力及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9),共有12名骨科护士参与本次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则应用团体化管理,分析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比较两组中医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中医四诊、辨证施护、情志干预、中医宣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医基础护理、中医特色护理、中医膳食护理、中医情志护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3%(P<0.05)。结论:团体化管理能够提升骨科护士中医护理能力,提高了骨科的中医护理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对中医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于中医“三因制宜”理念构建神经外科特色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于2021年基于中医“三因制宜”理念构建神经外科特色护理管理模式,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神经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能力及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神经外科的中医特色护理、专科护理、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神经外科护士的辨证能力、观察能力、学习能力、独立应对能力均显著提升,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33%,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中医“三因制宜”理念构建神经外科特色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各项护理能力,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在老年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老年科于2021年3月开始实施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将2020年3月—2021年2月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3月—2022年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护理管理评分、护士的考核成绩及护士和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老年科中医护理、个体化服务、护患沟通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的中医理论知识、中医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对管理方案的满意度、患者对老年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结合个体化健康指导是一项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围绕该方案开展护理管理工作调整,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知识及技能水平,提高了老年科护理管理质量,获得了护士和患者双方的共同好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在儿科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医院儿科病区于2022年3月采用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将2021年9月—2022年2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前,将2022年3—8月的60例患者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岗位能力、辨证施护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病历书写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的基础护理落实、健康教育落实、主动巡视、主动沟通、危重症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儿家属的整体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长责任制的层级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儿科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也提高了儿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改善了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Miller金字塔教学模式在提高肿瘤科护士中医护理操作水平中的作用。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3月—2021年8月,以期间参与中医护理培训的60名肿瘤科护士为对象开展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以上护士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名。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培训及管理模式。观察组护士则调整管理策略和培训方案,实行Miller金字塔教学模式。两组护士的培训时长和带教团队均无差别,比较两组护士的培训考核成绩,由带教团队对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价,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两组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考核、中医护理操作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中医护理计划拟定、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辨证施护、护患沟通上的能力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对培训模式的课程安排、师生沟通、自学能力培养、独立能力培养上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iller金字塔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科护士的中医护理培训效果,对护士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的提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提升了护士的岗位胜任力,也获得了护士的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在消化内科的构建与成效。方法:医院消化内科于2021年1月构建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护士在中医四诊、辨证施护、中医特护、中医科研方面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在资源调配、护理流程、风险控制、绩效评估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总体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构建消化内科的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护士的中医护理能力,改善了护士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评价,也推动了护理服务质量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SMART原则在提高妇产科中医护理临床带教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11月参与妇产科中医护理临床学习的护士4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名,比较两组实习护士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在辨证施护、病例分析、妇产科中医护理方案拟定等方面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带教效果、课程安排、师生交流、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SMART原则应用于妇产科中医护理临床带教方案的调整中,能够显著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改善了护士对带教方案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特色方案的应用对肿瘤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2022年医院肿瘤科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案,观察组构建肿瘤科中医特色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护士的情志辨析和情志干预能力,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况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情志辨析和情志干预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00%(P<0.05)。结论:构建肿瘤科中医特色护理方案能够提高护士的情志辨析和干预能力,改善了肿瘤科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况,提升了患者对肿瘤科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7月参与老年科实习的中医培训护士92名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模式,观察组则应用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培训,比较两组中医培训护士的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的学习能力评价及中医培训护士对培训模式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中医培训护士在理论成绩、技能成绩、综合成绩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在知识理解力、问题处理能力、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上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培训护士对带教模式的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中医培训护士在老年科的实习带教效果,培训护士的考核成绩显著提升,导师对中医培训护士的能力培养效果更为满意,中医培训护士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传统的排班模式存在着护士换班次数高、心理疲惫、护士对患者的病情难以掌握等诸多问题,使患者和护士的满意程度都不高。故本研究对感染科进行排班方案调整,探讨连续性排班制对中医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医院感染科2020—2021年收治的1 3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656)和观察组(n=675)。对照组采取常规排班方式,观察组采取连续性排班方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及特一级、二三级、基础护理质量情况、护士对排班满意度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液更换不及时、药物外渗、药物发放不正确、交接班疏漏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特一级护理质量评分、二三级护理质量评分、基础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排班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观察组护士中医护理常规应用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技术操作评分、效果评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74%,高于对照组的85.67%(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在提高护理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医院70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带教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教学成绩、个人能力评估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教学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个人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带教培训中实施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实践教学新型模式,能有效提升护士教学知识掌握度,激发护士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护士专业能力的培养质量,加速中医优秀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外科中医护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从2021年2—10月医院外科在职护士中随机选择60名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教学,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研究期间接受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教学,观察组则采用“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士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护士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掌握度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的个人能力评估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士对教学满意度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科开展“案例导入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管理,不仅能提高外科中医护理技术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能提升护士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满意度,对促进外科中医护理技术整体水平提升有积极意义,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用于中医儿科中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2020年医院中医儿科收治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特色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士的职业技能评分、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质量的评分以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职业技能中理论考核、技能考核、专科护理、文书书写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中医特色护理质量中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方案实施、中医特色护理、中医特色健康教育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用于中医儿科中的管理效果显著,可提高护士职业技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以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失眠慢病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22年9月—2023年6月来医院神经内科及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86例失眠慢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由中医医师、临床药师、中医护士共同组成多学科干预团队,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诊疗及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实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4项功能评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健康作息、用药习惯的能力评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失眠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更全面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中医药文化建设在老年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7月起开展加强老年科中医药文化建设活动,以推动中医药特色服务在老年科诊疗活动中的优势,通过培训加强老年科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建设良好的护理队伍形象,塑造中医文化风貌,并按照中医药特色服务的需求进行护理管理制度调整,将中医药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全面提高老年科的中医护理管理质量,2022年1—6月为实施前,2022年7—12月为实施后,实施前实施常规管理,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老年科的各项护理管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护士各项中医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老年科患者对护理水平、护理态度、护理效率、履行告知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工作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显著提高了老年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升了老年科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改善了患者对老年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视角下安全管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慢性疾病的指导作用,以提高慢性疾病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11月的156例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给予中医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应用中医视角下的安全管理模式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安全管理效果、护理干预效果,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5S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7月~2017年6月,自2017年1月起在手术室护理中实施5S管理模式,以2016年7~12月护士的工作情况为对照组,以2017年1~6月护士的工作情况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医生、患者对两组护士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士在手术配合、应急处理、安全护理、器械管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生、患者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5S管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了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优化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泰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20例实施护理质量评价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质量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优化前后的护理质量、满意度、管理水平。结果 观察组基础护理评分、病区管理评分、专科护理评分、护理文件书写评分及落实护理方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效果评价评分、技术操作评分及常规应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优化的护理质量评价应用于中医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水平,使患者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在推进中医护理质量和管理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医优势与特色专科护理在外科的创新性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21年1月起对外科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将2020年设为实施前,将2021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实施前后外科护士的中医护理技术水平评分及实施前后患者对外科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施后外科的综合护理能力、中西医护理实践、护理服务能力、持续质量改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外科护士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评分、中医护理操作能力评分、中医综合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外科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98.80%,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充分把握外科护理工作特点,发挥中医优势与特色专科护理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外科的护理管理质量,提升护士的中医护理水平,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