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 DCB)扩张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 IS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2年3月5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支架植入后再狭窄资料。覆膜支架9例,裸支架44例。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术后予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结果 53例均下肢动脉再通成功。Rotarex机械血栓切除联合DCB扩张治疗后造影,3例支架内残余血栓,留置溶栓导管溶栓,复查造影显示血流恢复;5例膝下动脉栓塞,其中胫腓干动脉开口处3例,经6F外周血栓抽吸导管吸栓后血流通畅,胫后动脉近段闭塞2例,经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3例残余狭窄>30%,置入补救性支架。术后未出现穿刺点相关并发症,无心脑血管意外或死亡。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 ABI)0.33±0.06,术后出院时0.84±0.07(t=-39.443,P<0.001)。53例均完成3个月随访,52例完成6个月随访,49例完成12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Rotarex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股腘动脉血栓形成所致急性下肢缺血(ALI)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股腘动脉血栓致ALI患者,均采用Rotarex装置行PMT,观察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PMT;其中4例辅以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17例联合球囊扩张术,12例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股腘动脉均再通,技术成功率100%,踝肱指数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22例中,21例临床有效,术后Rutherford分级均改善;1例临床无效,3周后接受坏死足趾切除术。PMT术中发生远端动脉栓塞1例,血管夹层1例。1例术后6个月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1例术后9个月下肢动脉血栓复发。结论采用Rotarex装置行PMT治疗股腘动脉血栓所致ALI疗效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在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中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25例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必要时行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结果 患者均成功完成Rotarex机械抽栓治疗,技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治疗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立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2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0例髂股静脉血栓,均采用超声引导下惠肢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股静脉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中以及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门诊以彩超随访髂静脉通畅率。结果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显示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100%(平均70%)。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4)万元,平均7.7万元,30例随访1-31个月,平均11个月,2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者髂静脉通畅率100%,5例单纯球囊扩张者髂静脉再通率0—20%。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临床应用困难,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AngioJet血栓清除联合导管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急性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8年6月38例下肢急性缺血的临床资料,均行AngioJet血栓清除并结合尿激酶进行导管接触溶栓,如有残余狭窄,行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结果 38例腔内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3例溶栓后存在残余狭窄,采用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狭窄解除。腔内治疗后血栓清除率 90%(Ⅲ级) 27例,50%~90%(Ⅱ级) 11例,术后即刻踝肱指数从0. 36±0. 11增至0. 78±0. 08(配对t检验,t=-20. 050,P=0. 0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保肢率为94. 7%(36/38)。36例经临床及超声随访6~24个月,(15. 1±5. 6)月,患肢血流通畅,无血栓复发及截肢。结论 Angio Jet血栓清除联合尿激酶置管溶栓术可以快速、有效清除下肢动脉内血栓,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7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行接触性溶栓治疗,均行超声引导下患肢腘静脉穿刺术.结果 6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溶栓、抗凝等治疗效果满意.2例患者因血栓机化,导丝置入困难,置管失败.结论 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穿刺安全简便、可操作性强,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5例治疗后再闭塞的ASO患者先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再选择性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11例患者近膝关节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病变,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溶栓效果和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2.3%,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无垃圾脚发生,但有1例轻度脑栓塞。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8±0.07升高至0.82±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术后3个月复查均通畅,术后6个月1例再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暴露真实病变,减少支架数目、缩短支架长度,结合新型覆膜支架VIABAHN动脉成形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2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采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 20例均在超声引导下腘静脉置管溶栓;15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术,5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10例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腘静脉置管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见髂静脉再通率30%~90%,平均55%;股静脉再通率40%~80%,平均65%。1例术后出现血尿,未发现症状性肺动脉栓塞。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住院费用(5.2~8.1)万元,平均7.4万元。20例随访1~24个月,平均12个月,15例髂静脉支架植入髂静脉通畅率100%(15/15),5例髂静脉球囊扩张中,2例髂静脉完全闭塞,3例髂静脉再通10%~20%。结论 腘静脉置管溶栓术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价格昂贵,广泛应用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置入治疗泛大西洋协作组(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2月,对24例患者(共27条股动脉,C级21条,D级6条)进行腔内治疗,开通成功后应用球囊扩张闭塞段并置入自膨式支架。结果成功开通25条股动脉,开通率92.6%(25/27),2条股动脉因病程较长、病变段钙化严重未能开通而行开放外科旁路术。25条股动脉共置入支架62枚。6条患肢的间歇性跛行距离由术前的61 m(30~150 m)增加至术后7天的560 m(300~950 m)(t=3.54,P=0.018)。12条患肢的疼痛消失,5条患肢疼痛可忍受,2条患肢疼痛偶尔需口服止痛药物缓解。所有患肢皮肤颜色变红润,腘动脉、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明确。踝肱指数由术前0.36±0.12增至术后7天的0.78±0.25(t=2.16,P=0.038)。19例(21条股动脉)随访4~25个月(平均9.8月):4例各有1条股动脉分别于术后7、11、12和15个月时出现支架内狭窄及血栓形成,其中3例经导管溶栓和球囊扩张后症状缓解,另1例行股腘动脉旁路术后症状缓解,其余15例(17条患肢)均无缺血症状加重表现。结论腔内支架治疗TASCⅡC、D级股动脉病变具有安全和微创的优点,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9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8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3~6天患肢肿胀开始消退,5~8天患肢肿胀基本消退。静脉造影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部分患者血管边缘见少许充盈缺损。尿激酶用量为370万~600万U。随访未再出现血栓复发情况。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行早期血栓清除减容可恢复静脉通畅及缓解症状,目前AngioJet是国内最常用的静脉血栓清除系统,而Aspirex应用较少,本研究探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治疗在创伤后急性DVT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2020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4例创伤后急性DVT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行下腔静脉可回收滤器置入术,其中有Dneali 35例(64.8%)、Celect 3例(5.6%)、Cordis 14例(25.9%)、Octoparms及临时滤器(贝朗)各1例(1.9%)。患者创伤经手术及固定治疗后均行彩超检查或造影明确为髂股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其中,22例(40.7%)为髂股静脉血栓、4例(7.4%)为髂及下腔静脉血栓、11例(20.4%)为下腔静脉血栓、17例(31.5%)为股髂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所有患者在局麻下行经腘静脉或股静途径Straub 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手术(PMT),术中联合导管取栓(MAT)、导管接触性溶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统计技术成功率、即刻临床成功率(症状缓解率)、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及术后滤器取出率。术后随访1年,超声评价目标静脉通畅率及血栓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结果 54例患者中,3例(5.6%)行单纯机械血栓清除手术,17例(31.5%)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术,3例(5.6%)行血栓清除联合置管溶栓术,18例(33.3%)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置管溶栓术,12例(22.2%)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髂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1.9%)行血栓清除联合导管取栓及支架置入术。技术成功率及即刻临床成功率均为100%。12例(22.2%)血栓III级清除,33例(61.1%)为II级清除,9例(16.7%)为I级清除,血栓清除成功率为83.3%。围手术期1例(1.9%)出现脑出血,给予停止溶栓及抗凝,2周复查头颅CT见血肿吸收,无后遗症;2例(3.7%)出现鼻出血及穿刺点血肿,给予压迫后缓解,无症状性肺栓塞及死亡等发生。滤器留置时间为(61.4±84.8)d,51例(94.4%)患者尝试行滤器取出,所有患者均成功取出。术后无血栓复发,术后1年PTS的发生率为33.3%,目标静脉通畅率为75.9%。结论 对于创伤后急性髂股及下腔静脉DVT患者,应用Aspirex机械血栓清除疗效显著,较为安全可靠,与导管吸栓、CDT、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结合应用可改善静脉通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6例(30条患肢)。8条患肢行骼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其中12条患肢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6条患肢加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4条肢体行膝下球囊扩张术。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踝肱指数0.65±0.19与术前0.23±0.12相比有明显提高(P<0.05)。平均随访12个月(1~2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仅4例残余有间歇性跛行(跛行距离300 m),其中1例术后3个月外院行干细胞移植术后症状明显好转,跛行距离>1 000 m。结论骼、股、腘动脉球囊扩张、膝下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结合动脉旁路术、股深动脉成形术、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手术方式灵活,尤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介入技术在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0月我院32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治疗,静脉造影评价静脉通畅程度.结果 32例均行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在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溶栓;27例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放置支架29枚,其余5例单纯行球囊扩张术;术后患肢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肺动脉栓塞,经腘静脉溶栓后经导管静脉造影见髂静脉再通率为40%~90%,平均60%,股静脉再通率为50%~80%,平均70%,32例随访2~45个月,平均16个月,27例髂静脉支架植入髂静脉通畅率为100%,5例行球囊扩张术患者中,1例髂静脉完全闭塞,4例髂静脉再通率为20%~30%.结论 经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后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支架内再狭窄的31例下肢ASO患者(49条肢体)资料,其中狭窄病变37条肢体,闭塞病变12条肢体;病变长度8.5~35 cm,平均(25.2±7.5)cm。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腔内治疗,包括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35例,球囊扩张后导管溶栓术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3例,导管溶栓后球囊扩张术7例,斑块旋切术1例。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不同程度缓解,平均踝肱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28例获得随访3~32个月,平均(16.2±5.8)个月,期间出现再狭窄6例(21.4%),均再次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无截肢及死亡病例。结论:结合其他腔内疗法,球囊扩张术治疗下肢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合并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闭塞性病变血管腔内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8年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对18例伴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闭塞病人进行了血管腔内治疗。3例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同期腔内治疗髂动脉病变;9例行一期髂动脉导管溶栓(CDT),二期髂动脉病变腔内治疗术;6例行一期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然后对髂动脉残留血栓进行CDT。结果 18例接受治疗的病人,术后有1例死亡。操作成功率83.3%,病死率5.6%,保肢率100%。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4.5 个月。术后1年一期通畅率69.2%(9/13), 一期辅助通畅率84.6%(11/13), 二期通畅率92.3%(12/13)。行一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病人CDT时间及所需尿激酶量均较一期CDT,二期球囊扩张、支架置入者显著减少(P<0.05)。结论 对伴有血栓形成的主髂动脉病变,可根据患肢缺血的严重程度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大部分无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症状的病人可通过血管腔内治疗结合CDT来恢复髂动脉血流,其创伤较小,操作成功率高,一期辅助通畅率和二期通畅率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讨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以输液泵经溶栓导管持续泵入溶栓药物10~14d,同时行抗凝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置管成功,其中3例未能通过髂静脉;治疗后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出院前均行影像学检查,治愈11例,其中8例病程≤10d,显效42例,有效16例,有效率100%;其中5例接受髂静脉球囊扩张术,3例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1例行耻骨上静脉转流术。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以延长尿激酶溶栓时间窗,减少尿激酶用量,减少出血并发症,并为后续治疗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置管溶栓后、一期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或同时支架置入)在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41例Cockett综合征继发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滤器保护下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溶栓后造影检查存在髂静脉梗阻者,同时行球囊扩张或联合支架置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健患肢髌骨上、下缘15 cm的大小腿周径,并分析静脉通畅率。结果本组患者溶栓导管的放置时间为(7±3)d,尿激酶用量为(358.32±69.38)×104 U。本组共置入35枚巴德支架(35例),4例行球囊扩张,2例放弃治疗。治疗前后健患肢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本组患者的静脉通畅率为58%~75%、(61±10)%,术后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发生。治疗后35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6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2.86%(29/35),髂静脉一期通畅率为100%(39/39)。随访期间1例髂静脉闭塞未处理者血栓复发,1例患者因髂静脉支架进入下腔静脉过长,导致右侧急性血栓形成;无肺栓塞病例。结论在导管溶栓基础上,一期解除髂静脉梗阻治疗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及时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栓复发率,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陈忠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0,30(12):1019-1022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AIFVT)是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易并发致命性肺栓塞(PE)。近年来导管溶栓的应用不断增加,但不推荐常规应用。当溶栓治疗不满意或者使用溶栓治疗受到限制时,可采用抽栓导管负压抽吸血栓。超声消融不能作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单一治疗手段,多联合手术取栓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AIFVT治疗的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累及膝下腘动脉的血栓栓塞病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2月采用Rotarex机械血栓清除系统治疗的累及膝下腘动脉血栓栓塞患者13例,其中栓塞病变8例,血栓形成5例。按急性下肢缺血分级:Ⅰ级6例,Ⅱa级5例,Ⅱb级2例。观察术中血栓清除技术成功率、血管穿孔破裂、远端栓塞、术后30 d并发症和靶血管通畅率以及再干预率等。结果 本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均一期清除血栓。术中无动脉穿孔破裂,3例患者发生远端栓塞,使用MPA导管抽吸后血流恢复通畅,4例患者术中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术后30 d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截肢。平均随访(14.7±5.3)个月,4例发生有临床症状的靶血管再狭窄,2例再次行腔内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下肢动脉血栓栓塞患者,包括累及膝下腘动脉者,使用Rotarex系统行机械血栓清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27例,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超确定诊断。13例发病在3周以内,表现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14例发病超过3周,表现为慢性静脉阻塞。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14例经患侧腘静脉穿刺。11例溶栓前置入滤器,16例未置入滤器。均先行经导管溶栓治疗,之后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球囊扩张后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导丝成功通过狭窄段8例,不能通过5例,改为造影导引下患侧腘静脉穿刺;14例直接行患侧腘静脉穿刺,在深静脉造影的导引下均穿刺成功。溶栓时间(85±16)h,尿激酶用量(300±32)万U。13例急性发作者血栓完全溶解,14例慢性者彩超报告管腔内见血流信号,提示血管部分再通。27例术后造影显示髂-股静脉血流通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个月。19例静脉造影或超声显示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8例深静脉造影或彩超提示髂-股静脉血流基本通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存留肢体轻度肿胀。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