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聚焦“深化医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主题,定位培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人民健康守护者和能够解决健康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应对重大疾病防控挑战的未来医学领军人才。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引导博士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胸怀祖国、扎根人民,以支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为己任;要以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培养医学博士生拔尖创新能力;要以服务需求为导向,在医学关键领域,探索培养未来医师科学家的“MD+PhD”双学位博士生教育,持续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和专科医师培训的有机衔接,促进发展新增公共卫生博士专业学位教育。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的主渠道,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也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关键点。学科专业目录是学科专业的制度性呈现,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为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培养质量评价、学位授予和学位授权审核提供基本依据。文章围绕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规范管理和研究生招生学科专业代码编制规则,以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两个一级学科为例,分析一流医学院校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设置,探讨创新促进交叉融合招生和学位授予机制以及“双轮驱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强调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体现“大健康”理念和新科技革命内涵,对现有专业建设提出理念内容、方法技术、标准评价的新要求,建设一批新的医学相关专业,强力推进医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新医科”背景下,长沙医学院以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为总目标,以提高本科教学水平为宗旨,以增强中医药人才综合素质水平为目的,开展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在多学科联动方面利用政策激励、共同调控等手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我国启动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掀起了中国本科教育的一场“质量革命”,要求全面推进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和新文科的“四新”建设[1]。其中,“新医科”建设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医教协同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2]中,强调全面加强德医双修的素质能力培养是新医科建设的首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的行业特点以及开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建设的要求,探讨通过建设“医教融合,校企合一的大健康医教融合校企共同体”“多方协同,优势互补的高水平医教联合校企协同体”“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模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体”,从而在医药卫生职业教育中构建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新型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6.
王祎然 《中国卫生》2020,(1):101-104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近日,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主办“清华医学教育论坛”,邀请综合大学医学院(部)的医学教育专家、医学教育管理者,就医学教育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尤其是针对我国八年制医学博士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医教协同是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口腔医学具有“大门诊、小病房”等特点,在医教协同培养过程中需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合适的临床轮转方式,从而最大程度实现国家战略要求。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高度重视口腔医学人才培养,积极探索医教协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培养模式,通过设置临床技能培训课程、统筹规划轮转顺序、建立综合轮转制度、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等方法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临床轮转模式,为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产教融合视阈下开展医教协同,是培养高职卫生人才的重要举措。针对目前在医教协同理念下卫生高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搭建产教融合、医教协同的共同育人平台,实现“教育理念的协同、课程体系的协同、教育资源的协同、师资队伍的协同、教学过程的协同、评价体系的协同”,创新高职卫生人才培养模式,从体制机制上保证真正能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卫生高职人才。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院管理》2016,(6):67-70
阐述在医教协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如何做好高校毕业后医学教育工作,并以复旦大学为例,回顾和总结了其在毕业后医学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明确提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定位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延伸、高校推动医改的重要抓手和高校医教联动的重要平台,其管理实践重点即为推进毕业后医学教育向"促进教改"和"服务医改"两方面延伸。建议高校应建立"立长远,谋共赢"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和完善校内外医教协同体系,进一步完善毕业后医学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使其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在教改和医改的进程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吴杨  王娟 《现代养生》2022,(4):556-558
在中医规范化培训中,为了更好的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专业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中医人才,缓解中医专业规培生的就业压力,需要开展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基于师承的中医专业规培.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需要坚持临床实践与理论知识同时培训,并融合教育平台,构成规范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医教协同"是医学改革的需求,同样是医学教育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1.
“新医科”是教育部提出的概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医学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医学人才培养历来具有较强的时代性,新医科人才培养应符合新时代需求;“新时代”内涵的多维性,决定了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多维性。在明确“新时代”多维需求的基础上,从社会、科技和医学3个维度构建“新医科”人才培养策略,其中,社会维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健康中国”为目标、以“民族复兴”为引领;科技维度: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育人、探索智能时代培养范式;医学维度:更新传统医学思维观念、强化系统整合思维能力、培育卓越的岗位胜任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9,(6):794-797
目的通过对临床医学院教师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学培训队伍建设的应对策略。方法采用SWOT态势分析法对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师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4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全科医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是人才优势明显,医学专业技能强,医疗教学设备先进;劣势是教学经验不足与教学能力欠缺,缺乏长远培训规划;机遇是医教协同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大学教育平台的提供,"互联网+医学与教育"发展战略的全面启动;威胁是对全科医学培训师资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招生形式越来越严峻。结论通过SWOT态势分析法,促进医教协同背景下全科医师培训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措施,需兼顾内部和外在环境,包括充分发挥临床医学院教学优势,建立"选、培、用、评"长效培养机制,克服不利因素,实施以教育为主、医学专业为辅的"理实一体化"培训体系等。通过对策转化并运用于本院全科医师教学后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教育也必须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在大健康视域下,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打出医学人才培养“组合拳”。文章分析了大健康视域下医学人才培养的“三大转变”,即医学教育培养目标从“治病为中心”到“健康为中心”,卓越医生培养计划从“1.0版”到“2.0版”,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医学”到“医学+X”;总结了近年来复旦大学医学教育模式改革产出的“三个一流”,即“一流学科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和“一流教学成果”;提出了我国当前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组合拳”的三种模式,即“强医计划”“萃青计划”和“MD+PhD”双学位计划。  相似文献   

14.
构建医学学科共同体推动成渝地区医学教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攸关“健康中国”“教育强国”等国家战略的实现。本文依循共同体理论和学科构成“知识—组织—制度—文化”的四个逻辑维度,着力探索构建知识共同体、组织共同体、制度共同体以及文化共同体“四维一体”的医学学科共同体。审视现实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医学学科共同体还存在知识创新引领不足、学术组织协同不够、制度创新探索有限、学科文化交流不多等问题。为此,应推进知识融合创新,打造超学科知识共同体;推进组织跨界协同,打造超链接组织共同体;推进制度创新开放,打造立体化制度共同体;推进文化互融共生,创生多元化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院管理》2018,(2):75-77
在医学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附属(教学)医院三级分科和亚专业建设得到长足发展,这对促进传统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培养和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医学教育机构应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深化医教协同改革,一体化协同发展,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世纪优秀医学人才,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太仓市医学会,在探索传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模式向高科技信息化教育模式转变的改革中,在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的支持和帮助下,使用亚太Ⅰ号卫星C波段数字卫星电视广播系统,合作投资建设了高清晰度卫星电视医学教育平台———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医教星空远程医学教育太仓教育基地(以下简称医教网)。有效地推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为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以及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保障太仓市民的健康和促进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希望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会同相关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医学教育和医学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医教相长的好做法、新机制,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笔者认为,作为对职业培训的创新方式,各级公办医疗机构都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围绕"健康中国"需求,在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试点博士"申请-考核"制,推进招生制度改革,考察创新能力和研究潜力,提高生源选拔质量。二是探索培养机制改革,以学科建设为基础,推进科教结合和医教协同,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发展,拓展国际合作和国际视野。通过参加一流科学研究,培养一流医学人才,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一流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医学教育是"健康中国"和"健康安徽"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临床研究是"健康中国"和"健康安徽"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表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是探索和践行"理工医交叉融合、科教研协同创新、生命科学与医学一体化发展"的"科大新医学"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动力,也是中国科大回报和服务安徽的重要阵地。我们的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0.
4“五星级医生”的培养 段琼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21世纪的医疗卫生服务将彻底走出学科和服务高度分化的“象牙塔”,向多样化、社会化、个性化、终身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方向迈进。我国的医学教育专家根据以上要求,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点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医学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