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总结"一站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一站式" PCI+TAVR的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反流患者35例,记录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及6个月随访结果。结果:35例患者平均年龄(77.0±6.6)岁,平均心胸外科协会风险评分(6.8±2.1)%。术前平均主动脉瓣最大流速(4.6±0.8)m/s,跨瓣压差(53.4±23.0)mm Hg(1 mm Hg=0.133 k Pa)。35例患者均进行了PCI,其中处理冠状动脉靶病变≥2处共5例,左主干病变8例,重度钙化病变予以旋磨3例,所有患者PCI过程无并发症。PCI后立即应用国产自膨胀瓣膜行TAVR,1例术中死亡,2例急诊转外科,2例置入第二个TAVR瓣膜,无术后即刻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无急性冠状动脉闭塞。住院期间永久起搏器植入5例,无大出血及脑卒中发生,6个月随访全因死亡2例,无新发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及脑卒中。二叶瓣比三叶瓣瓣叶钙化程度更为严重[(529.5±277.8)mm~3vs.(301.8±316.2)mm~3,P=0.041],二叶瓣患者术中死亡、急诊转外科及瓣中瓣比例相对三叶瓣患者更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三叶瓣比较30 d全因死亡率、早期安全率以及6个月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具备成熟PCI和TAVR经验的中心行"一站式"PCI+TAVR安全、有效,在二、三叶瓣患者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国产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重度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是前瞻性、单中心、非随机对照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1月至2020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使用国产瓣膜行TAVR治疗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按瓣叶形态分为BAV组与三叶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心肺运动试验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术在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住院行TAVR手术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无症状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检查,观察手术的安全性指标:瓣膜置入即刻成功率、瓣膜移位、死亡、心脏传导阻滞、瓣周漏、冠状动脉阻塞、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大出血;有效性指标:术前及术后1 d、7 d、3个月的脑钠肽(BNP)、心脏彩超情况;运动耐量指标: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心肺运动试验情况。通过上述指标评价TAVR疗效。结果:(1)TAVR手术安全性指标:瓣膜植入即刻成功率100%,发生瓣膜移位0例;新发束支阻滞1例(3.5%),无症状;瓣周漏1例(3.5%),且<2 mm。无脑卒中、入径血管破裂、大出血、死亡、冠状动脉阻塞、心脏压塞、主动脉夹层病例。(2)TAVR手术有效性指标:BNP、主动脉瓣最大跨瓣流速、主动脉瓣收缩期跨瓣压差、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均较术前明显好转。(3)TAVR手术运动耐量指标:Weber心功能、峰值摄氧量、无氧阈、二氧化碳当量斜率、收缩压下...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作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显著增加患者神经认知功能下降和死亡的风险。随着TAVR的适应证进一步扩展到外科低风险患者群体,脑卒中的防治至关重要。近年来多种脑栓塞保护装置(CEPD)被用于过滤或偏转去往脑循环的栓塞碎片,已成为预防脑卒中的一种选择,因此亟需了解CEPD在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及适用群体,然而,目前TAVR相关脑卒中的风险因素以及常规使用CEPD的证据尚存在争议。本文就TAVR相关脑卒中及CEPD的研究证据进行综述,并概述了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 的相对禁忌证, 其异常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点增加了TAVR 的难度和风险,手术成功率低于三叶瓣患者。但随着手术策略的不断 优化和新一代人工瓣膜的应用,这类患者的TAVR 治疗效果得到改善。本文将对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的特点及其 TAVR 治疗策略的进展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患者中的疗效,总结这一术式的初步经验。方法 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5月武汉亚心总医院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使用TaurusElite经导管主动脉瓣系统实施TAVR的PAR患者共20例,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超声心动图资料及术后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0 d随访资料。结果 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3.5±5.5)岁,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评分(8.7±3.6)%,术前重度主动脉瓣反流16例(16/20)。经TAVR治疗后,手术成功20例(20/20),单一瓣膜器械成功19例(19/20,瓣中瓣1例)。术后30 d随访结果显示,20例患者未出现死亡、致残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及转外科事件,术后主动脉瓣残余反流程度均为无或者微量,手术效果理想。结论 经过严格的病例筛选及规范的手术标准化操作,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治疗PAR患者的可行性高,早期临床结果良好,可进一步推广应用;对于所归纳总结的术式经验,可做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7.
<正>冠状动脉阻塞(CAO)是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罕见但可致命的并发症[1],虽然CAO在常规TAVR术中发生率较低(0.66%),但在某些特定的病例(如外科生物瓣衰败或“瓣中瓣”治疗时的TAVR)发生率较高,可导致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术后30 d死亡率可达40%~50%[2-5]。TAVR术中CAO的发生是由患者自身瓣膜(或已置入的外科生物瓣膜/介入瓣膜)上翻堵住冠状动脉(冠脉)开口或介入瓣膜支架置入位置过高,裙边遮挡冠脉开口所致。因此,TAVR术前所有患者均应接受严格的术前影像学筛选。对于那些自身瓣叶冗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All in One”技术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初步经验。方法 连续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瓣膜病介入中心在“一站式”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联合PCI中应用“All in One”技术的患者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手术操作、住院和出院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平均年龄(74.1±7.8)岁;男15例,女12例;平均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评分(6.02±3.25)%;主动脉瓣重度狭窄22例,单纯主动脉瓣重度反流5例;三叶式主动脉瓣20例,二叶式主动脉瓣7例。术前平均跨主动脉瓣血流速度(4.2±1.2)m/s,跨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2.1±13.3)mmHg。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其中左主干病变4例,多支血管病变11例,平均置入支架数量(1.8±0.9)枚,应用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1例。所有患者在PCI术后均置入自膨胀瓣膜,术中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急诊转外科手术、血管并发症发生,1例患者行瓣中瓣手术,无中重度瓣周反流。住院期间无...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阜外医院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抗栓治疗相关血栓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特点进行汇总分析。方法入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阜外医院52病区56例行TAVR的症状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记录其抗栓治疗方案,观察终点为术后3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大出血及危及生命的出血事件。结果 56例接受TAVR的患者中,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膜50例。50例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膜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中,男性30例(60%),女性20例(40%),年龄63-89岁,平均(79.22±5.2)岁。其中经颈动脉路径3例(6%),经股动脉路径47例(94%)。置入Edwards Sapien XT瓣膜7例(14%), TaurusOne瓣膜18例(36%), VenusA瓣膜25(50%)例。术后双联抗血小板组27例(54%),单抗血小板组20例(40%),华法林组2例(4%),利伐沙班组1例(2%)。术后发生心肌梗死1例(2.0%),出血3例(6.0%),死亡3例(6.0%),无脑卒中事件发生。结论通过单中心小样本的回顾分析,可见TAVR手术抗栓治疗中出血事件及血栓事件对老年患者的预后均有较大不良影响,甚至危及生命,需早期识别并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0.
摘要 根据国际最新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随着TAVR手术应用于更多人群、瓣膜研究学术联盟共识-3(VARC-3)对临床事件的重新定义,TAVR术后的并发症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就血管并发症、冠脉阻塞、新发传导阻滞、脑卒中和脑保护装置、瓣叶血栓和瓣叶衰败等并发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增加临床工作者对TAVR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外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TAVR的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49例。分析患者主动脉根部形态学特点、手术有效性及安全性,并进行随访。结果:二叶式主动脉瓣无嵴与带嵴类型占比相当(55.1%vs 44.9%),瓣叶钙化程度重[钙化体积HU850=(604.1±318.7) mm~3],平均瓣环周长大于平均瓣环上水平周长[(78.8±7.4) mm vs (67.1±6.7) mm,P0.001],平均左心室流出道(LVOT)周长大于平均瓣环周长[(81.6±10.5) mm vs (78.8±7.4) mm,P=0.003]。置入瓣中瓣患者12例(24.5%),瓣膜置入过深患者14例(34.1%)。置入瓣中瓣患者比无瓣中瓣患者瓣环平均内经[(26.8±2.4) mm vs(23.9±2.0) mm,P0.001]、周长[(85.7±7.0) mm vs (76.6±6.1) mm,P0.001]及LVOT平均内径[(28.4±2.7) mm vs (24.3±3.1) mm,P0.001]、周长[(91.3±9.1) mm vs (78.4±8.9) mm,P0.001]更大,LVOT周长/瓣环上水平周长比值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5±12.3)%vs (119.4±15.7)%,P=0.067],但趋近阈值。瓣膜置入过深患者比无置入过深患者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更大[(108.0±7.4)%vs (101.2±6.7)%,P=0.005]。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的瓣环和LVOT平均内径及LVOT周长/瓣环周长比值对于TAVR中瓣中瓣的置入及瓣膜置入深度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1年人工瓣膜影像学形态特点及其对临床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2-09至2014-12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Venus-A主动脉瓣膜行TAVR并完成1年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随访的30例患者。通过术后CT多水平测量人工瓣膜椭圆率、膨胀率、瓣膜置入深度和瓣叶增厚情况等指标,分析人工瓣膜形态特点,以及其结果对术后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的影响。结果:30例患者Venus-A主动脉瓣膜功能水平(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良好,为(106.7±17.2)%。二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术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与三叶式主动脉瓣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6.9±17.7)%vs(103.6±1.5)%,P=0.132]。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23)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n=7)比较,术前CT主动脉根部径线、钙化体积、术中是否球囊后扩张、术后1年CT检测的瓣膜置入深度、人工瓣叶增厚比例、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中度及以上瓣周反流的比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Ⅲ级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相比,B平面膨胀率(面积法)≥100%者术后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最大跨瓣流速更低[(2.1±0.4)m/s vs(2.6±0.5)m/s,P=0.023]。结论 :置入Venus-A主动脉瓣膜后1年CT评估人工瓣膜功能水平完全膨胀程度较高,血流动力学总体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享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经验。方法分析已完成TAVI患者的基线特征、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临床结果。结果 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共36例患者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TAVI,平均年龄(73.9±7.2)岁,其中男24例(66.7%),平均欧洲心脏手术风险回归评分为(20.6±9.9)%。25例(69.4%)患者主动脉瓣叶形态呈二叶式畸形。TAVI成功35例(97.2%),4例(11.1%)需植入第2枚瓣膜。术后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下降至(10.5±5.7)mmHg(1 mmHg=0.133 kPa),2例残余瓣周漏接近中度。术后30 d内死亡1例(2.8%),脑卒中2例(5.6%)。10例(27.8%)患者因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植入了永久起搏器。中位随访时间323 d,除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374 d和680 d死于恶性肿瘤外,其余患者均保持无症状生存。结论对于不适合进行外科手术的二叶式和三叶式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TAVI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置入Venus-A瓣膜后发生中/重度瓣周漏(PVL)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行TAVR治疗且植入Venus-A瓣膜的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依据出院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反流束长度与瓣环周长...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股动脉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后预后的性别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01月至2020年07月在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TAVR治疗的患者共111例,入选86例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性别分为两组,其中男性组54例,女性组32例,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术前超声心动图特征、手术过程资料和临床预后,主要终点为术后30 d和1年随访期内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为院内和术后30d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女性组有着更小的体表面积、股动脉动脉鞘和置入瓣膜直径,更高的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男性组则有着更高的近期吸烟(<1年)、冠心病和球囊后扩张的比例。两组间院内和术后30 d的次要终点,包括血管并发症、出血事件、卒中、置入永久起搏器、中度及以上瓣周漏、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均未发生心肌梗死。两组间术后30 d死亡患者共3例,其中男性组心力衰竭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心源性休克1例,女性组心脏原因死亡1例(具体不详);术后1年新增死亡患者4例,其中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死亡原因不详2例,均在男性组。术后30 d和1年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显示,两组1年的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重度AS患者经股动脉TAVR治疗在不同性别之间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应用Silara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成都赛拉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全国三家中心的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研究终点包括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后即刻器械成功率、手术成功率、TAVR后30 d全因死亡率、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死亡率及脑卒中、心肌梗死、再次手术、心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重度动脉瓣狭窄/关闭不全(AS/AR)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及河南省胸科医院全麻下行TAVR+PCI治疗重度AS/AR合并CAD的患者27例,根据术前超声心动图分为AS组19例(包含重度AS合并重度AR患者3例)、AR组8例,收集患者资料,根据VARC-2标准分别于术前、术后1、6、12月行超声心动图和纽约心功能分级,评估死亡、心血管再住院、冠状动脉事件等事件发生率,记录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血管并发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7例(100%)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关闭不全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均经股动脉行TAVR+PCI术。AS组与AR组患者均为外科手术中高危风险。所有患者均于瓣膜置入前行PCI术,除AS组1例患者术中死亡,其余患者手术过程中无术中转外科手术,无冠状动脉阻塞、瓣膜损坏、瓣中瓣置入、中/重度瓣周漏等事件发生。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因心力衰竭再入院治疗;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组内比较,左心室舒末内...  相似文献   

18.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在2012年5月3日发表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TAVR)研究(PARTNER)2年随访的结果。该项研究结果支持TAVR作为高危患者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替代方法。两种治疗方法在患者死亡率、症状的减少和瓣膜血流动力学改善方面相似,但TAVR后瓣周反流更常见,且与晚期死亡率增加相关(N Engl J Med,2012,366:1686—169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瓣中瓣(TAVR-VIV)手术治疗外科生物瓣衰败中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11月至2021年6月接受TAVR-VIV手术治疗的32例外科生物瓣衰败患者(天津市胸科医院15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17例),其中重度狭窄16例(50%),重度反流5例(15.6%),混合型(至少中度狭窄合并中度反流)11例(34.4%)。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主动脉瓣峰值流速(AVmax)、峰值跨瓣压差(PGmax)、平均跨瓣压差(PGmean)、有效瓣口面积(EO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全程监测有无并发症,瓣膜置入后即刻评估瓣膜置入效果。对比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2例患者均成功置入人工主动脉瓣,置入后即刻无或微量瓣周反流。术后7 d AVmax、PGmax、PGmean、E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7 d与术后3个月相比AVmax、PGmax、PGmean、EO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增高(P<0.05)。随访过程中未发...  相似文献   

20.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瓣膜衰退包括人工瓣叶撕裂、钙化、纤维化及血管翳形成等, 可造成瓣膜功能障碍, 进而导致生物瓣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目前,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该文报道1例TAVR术后瓣下梗阻患者, 考虑为严重血管翳形成伴医源性室间隔缺损, 采用经导管主动脉瓣中瓣植入术和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成功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