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来源广泛、免疫原性低等优点,尤其易于导入和表达外源基因,作为抗肿瘤基因治疗的载体具有明显优越性。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负载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将SKOV3卵巢癌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2重组腺病毒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对照组为SKOV3细胞与未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共培养,MTT法测定SKOV3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SKOV3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结论:(1)腺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基因成功转染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转染后细胞有白细胞介素12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表达;(2)培养48 h,白细胞介素12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2水平为(68.78±12.35)μg/L,空病毒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中未检测到白细胞介素12;(3)白细胞介素12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上清液对SKOV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增殖抑制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转染组SKOV3细胞G1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G2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转染组SKOV3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4)结果表明,转染白细胞介素12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表达白细胞介素12,其培养上清液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的归巢能力关系到细胞移植的疗效,研究其趋化和迁移的调控将有助于提高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的价值。目的:观察Cdc42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中的作用。方法:首先以组织块法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转化生长因子β共培养后Western检测Cdc42表达变化。化学合成Cdc42的干扰RNA,转染细胞后分别采用Transwell和Matrigel胶观察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应用Western检测Cdc42下游靶分子ERK1/2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炎性因子共培养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Cdc42表达明显增加,接近无因子对照组的2倍水平。siRNA下调Cdc42的表达能够显著抑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黏附,且其下游信号分子ERK1/2的表达以及磷酸化水平均相应受到抑制。提示体外培养环境下Cdc42参与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背景:microRNA let-7f和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具体作用及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尚不可知。 目的:分析let-7f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两者的关系。 方法:①构建let-7f过表达及抑制慢病毒载体,分别转染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4个组:转染上调组(转染LV-rno-let-7f-up)、转染下调组(转染LV-rno-let-7f-down)、阴性转染组(转染空病毒)、未转染组(不进行病毒转染)。 qRT-PCR检测各组细胞let-7f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和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let-7f表达水平下细胞增殖情况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Cyclin D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②预测let-7f潜在的靶基因,构建野生型/突变型白细胞介素6 3’UTR报告基因载体,分别与let-7f/let-7f inhibitor共转染293T细胞系,测定荧光素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let-7f转染上调组较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细胞增殖能力及克隆能力明显增强,G1期细胞数明显减少,S期明显增多,凋亡减少(P < 0.05);转染下调组结果与其相反。let-7f转染上调组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低于未转染组及阴性转染组(P < 0.05);转染下调组细胞培养液中的白细胞介素6则明显升高(P < 0.05);Western blot、定量PCR显示let-7f转染上调组Cyclin D1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P < 0.05);转染下调组表达均下调(P < 0.05);未转染组与阴性转染组所有结果无明显差异(P > 0.05)。野生型白细胞介素6 3’UTR报告基因载体与let-7f共转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减低(P < 0.05)。结果表明上调let-7f表达水平可显著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减少凋亡,而下调let-7f表达水平则出现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6过表达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考虑白细胞介素6是let-7f的靶基因,let-7f可能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6表达而促进细胞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背景:胰岛素是成脂诱导剂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胰岛素存在半衰期,会随着体内代谢不断灭活及降解,植入体内的细胞或材料无法像体外那样以更换培养液来达到目的。实验拟通过转染胰岛素基因,使转染后的干细胞稳定分泌胰岛素,促进其成脂分化。 目的:探讨携带人胰岛素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对其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以感染复数为20转染腺病毒载体。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为第4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1为腺病毒转染的第4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2为第4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液;实验组3为腺病毒转染的第4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液。 结果与结论:转染48 h后实验组1和实验组3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现弱荧光,72 h后荧光较强。经脂肪诱导培养液培养14 d后,实验组1,2,3油红O染色后显微镜下呈红色,对照组未见脂滴形成,实验组1可见一些细小脂滴形成;实验组3与实验组2相比,脂滴大且多,定量分析显示,实验组3油红O染色阳性的面积和吸光度大于实验组2(P < 0.05)。由此说明携带人胰岛素基因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促进其成脂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伤口愈合相关因子定量检测研究的报道较少。 目的:检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中伤口愈合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转化生长因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GM-CSF和TIMP-1的分泌水平。 方法:以胎牛血清替代物CCS1107为培养基添加物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获得的P2代细胞以1.1×104/cm2的接种密度接种于直径100 mm无菌培养皿中,培养96 h后,收集上清液并对其中所含伤口愈合相关因子进行ELISA定量检测。 结果与结论:10份不同个体间的因子分泌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男女间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表达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其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的表达量最高。结果证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大量伤口愈合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6.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更新迅速、定向归巢、组织修复和免疫调节等特性,因此,有治疗炎症性疾病的潜能。在炎症情况下,白细胞介素1β高表达,外源性输入或生物体内的间充质干细胞不可避免地生存在高浓度白细胞介素1β的环境中。目的:研究在炎症环境下白细胞介素1β与间充质干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机制,为调整干细胞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涉及白细胞介素1β增强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黏附能力的相关文献,中文数据库检索词为“白细胞介素1β,间充质干细胞,核转录因子κB,MAPK,ERK,p38,迁移,黏附”;英文数据库检索词为“IL-1β,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NF-κB,MAPK,ERK,p38,migration,adhesion”,最终纳入65篇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在炎症环境中,白细胞介素1β可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该效应可能通过白细胞介素1RI募集IRAK1,并依次激活TAK1与IKK,IKK磷酸化后,激活核转录因子κB...  相似文献   

7.
背景:氯化钴可促进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并对其基因蛋白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目的:研究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对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旨在建立高效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体系。 方法:采用组织块法提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氯化钴模拟化学低氧环境,在不同浓度(0,100,150,200,250 μmol/L)和不同时间(0,1,2,3,4 d)条件下,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面相关抗原的鉴定及细胞周期检测;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RT-PCR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白细胞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相关抗原CD29、CD73、CD90、CD105表达阳性,CD31、CD14、CD34、CD45、CD11b、HLA-DR呈阴性表达,且不受氯化钴模拟的低氧环境影响。氯化钴模拟的化学性低氧可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且具有一定时间及浓度依赖性。RT-PCR检测到低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RNA表达上调,而白细胞介素6及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表达下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低氧组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蛋白表达增高。结果表明氯化钴模拟的体外低氧环境能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最佳浓度为200 μmol/L,但过高浓度(250 μmol/L)时反而抑制其增殖,机制可能与缺氧诱导因子1α基因与蛋白表达增加相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8.
背景:研究显示芍药苷具有补血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功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机体的造血及免疫功能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芍药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因子的分泌和表达有何影响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成脂及成骨诱导法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芍药苷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 法测定芍药苷干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水平,RT-PCR 检测芍药苷干预后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骨、成脂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芍药苷浓度为2 μmol/L和10 μmol/L可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10 μmol/L芍药苷干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S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10 μmol/L芍药苷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6的分泌和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由此得出,一定浓度的芍药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并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6水平和基因表达。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伞光  宋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36):5782-5788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目前最重要的促血管新生因子之一,在脂肪移植中可促进移植物的血运重建,提高成活率。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 方法:利用目的片段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入腺病毒pAdEasy-1系统,包装病毒并测定滴度,同理包装空病毒。将包装成功的两种病毒液分别以100的最佳感染复数转染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以未转染细胞为空白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转染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 < 0.05);实验组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分裂增殖程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表明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以持续表达目的蛋白,同时也能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显著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早期自然流产与母胎界面血管形成障碍或异常有关,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损伤部位迁移及促血管生成的作用,目前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作用于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基质细胞的研究尚未有报道.目的:探讨人脐带华通氏胶间充质干细胞对早期自然流产蜕膜基质细胞增殖、凋亡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对早期自然流产小鼠妊...  相似文献   

11.
文题释义: TTDP43:一种高度保守、广泛表达的核蛋白,多功能地与DNA和RNA结合参与RNA转录、选择性剪接,并可调节细胞中mRNA的稳定性,可从细胞核到细胞质中形成泛素阳性包涵体,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和额颞叶变性具有神经毒性。 RACK1:是G蛋白β亚基的同族体,一种胞浆内游离的支架蛋白,通过不同的WD40位点,结合、转运PKC到细胞内相应的位置,并使其保持活性状态;除可与细胞膜上活化的PKC结合发生反应外,还可结合多种胞浆蛋白或亚细胞结构,参与多条代谢通路,发挥不同的生理作用。 背景:在缺血缺氧条件下TDP43可能为MAPK信号通路关键的负调控因子,但其在骨性关节炎中对JNK及p38 MAPK信号通路的作用并不清楚。 目的:研究野生型TDP43介导骨性关节炎中软骨细胞病变的靶基因RACK1表达,分析其发挥应激作用的效应。 方法:以TDP43慢病毒载体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析其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将TDP43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空载体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未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人软骨细胞共培养12 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软骨细胞形态变化;共培养第0,3,6,9,12天,分析软骨细胞增殖水平;共培养第3天,流式细胞仪检测软骨细胞凋亡率;共培养第3天,qRT-PCR检测软骨细胞内TDP43、RACK1、p38、JNK、AP-1和cl-xl的基因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TDP43慢病毒载体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软骨细胞;②与TDP43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发生显著改变,细胞变得粗大,并出现多个分枝情况;与空载体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未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软骨细胞形态未出现变化,呈梭形贴壁生长;③软骨细胞与TDP43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促使软骨细胞凋亡而抑制了细胞增殖(P < 0.05);④软骨细胞与TDP43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后,TDP43、RACK1、JNK、AP-1和Bcl-xl基因表达高于与未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空载体慢病毒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软骨细胞(P < 0.05);⑤结果表明,软骨细胞高表达TDP43可激活RACK1的表达,进而调控软细胞增殖和凋亡。 ORCID: 0000-0002-4563-8652(黄永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自体脂肪移植已广泛运用于美容整形和修复创伤导致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有研究表明,移植后1年移植脂肪存活率为20%-80%,因此,在移植后的早期及时、充分的血供建立,对于移植脂肪的存活是非常重要的。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转染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体外传代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将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入腺病毒液和空病毒液转染至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内,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另设正常培养的细胞为空白组。结果与结论:RT-PCR,Western blot,MT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实验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增殖均增高(P < 0.05)。结果证实,腺病毒承载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后不仅可以持续的表达目的蛋白,同时也能显著促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多种胚胎干细胞的特有分子标志,具有分化潜力大、增殖能力强、免疫原性低等特征。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炎性的病理过程的干预作用。 方法:实验分为3组,建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于造模后第4周经大鼠尾静脉注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治疗后第7天及第35天模型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 < 0.0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各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治疗后第35天显著低于第7天(P < 0.05)。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明显抑制CIA大鼠的炎症因子释放和抑制内皮细胞的异常活化,有利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免疫炎性关节症状。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化学药物或共培养等方法诱导后胰岛素分泌量低,转染胰腺发育特异性基因诱导干细胞向成熟β细胞分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探讨MafA基因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向胰岛素分泌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腺病毒携带外源性β细胞发育的关键转录因子Maf A(Ad-MafA-EGFP),转染入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7 d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PCR检测细胞中胰腺细胞特异性基因(glucagon、Pdx1、Nkx2.2)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经Ad-Maf A-EGFP转染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2)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d-MafA-EGFP已进入细胞内;(3)经Ad-MafA-EGFP诱导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人源性胰腺前体细胞glucagon、Pdx1、Nkx2.2基因表达增高,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胰腺β细胞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已证实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可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效果,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对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ax、Bcl-2、Caspase-3表达及细胞迁移的影响。方法:①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x-gal染色法检测含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感染率。②在缺氧、无血清条件下培养0,3,6,9,12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无血清培养6 h,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HGF、c-Met、Bax、Bcl-2、Caspase-3的表达。④细胞迁移划痕法观察缺氧、无血清培养6 h后肝细胞生长因子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重组腺病毒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转染率与病毒感染复数具有量效关系,病毒感染复数为150时细胞的感染率达96.4%。②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ax、Bcl-2表达逐渐升高(P < 0.05),缺氧6 h时Bax/Bcl-2比值、Caspase-3蛋白达到最小(P < 0.05)。③缺氧及无血清培养6 h后,与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相比,Ad-HGF组HGF、c-Met、Bcl-2表达增高,而Bax、Caspase-3表达下降(P < 0.05),对照组与空载体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Ad-HGF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氧培养6 h后,迁移率比对照组及空载体组高(P < 0.05)。结果表明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上调缺氧、无血清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Met、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能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hUC-MSCs条件培养基(CM)、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及IL-6中和抗体对Saos-2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检测hUC-MSCs分泌IL-6的量;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hUC-MSCs和Saos-2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hUC-MSCs可向Saos-2细胞迁移;hUC-MSCs-CM含有高浓度的IL-6,可达(1 835.5±134.1)ng/L;hUC-MSCs-CM和rhIL-6均能促进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IL-6中和抗体能明显削弱hUC-MSCs-CM的促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RT-PCR显示hUC-MSCs-CM和rhIL-6均能上调Saos-2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而IL-6中和抗体则削弱了这一作用。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向骨肉瘤Saos-2细胞迁移,并通过分泌IL-6促进其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7.
背景:研究miR-378对缺血缺氧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生存提供新方法。 目的:观察miR-378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耐受缺血缺氧及促进血管形成的能力。 方法: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未转染组和转染组,未转染组为未转染miR-378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组则采用化学合成的miR-378模拟物转染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两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置于缺血缺氧(无血清,体积分数为1%O2、5%CO2,94%N2)环境中培养24 h后,应用锥虫蓝染色计数法、MTS法检测两组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及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将两组缺血缺氧后的培养基上清液分别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观察血管形成情况。 结果与结论:缺血缺氧干预后48 h和72 h,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细胞数明显高于未转染组(均为P < 0.01);转染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较高的增殖能力,缺血缺氧干预后24 h及48 h细胞增殖升高较未转染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P < 0.05);缺血缺氧后转染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比例明显下降(P < 0.05)。两组细胞均可促进血管腔样结构形成,但转染组血管管腔样结构较未转染组显著增多(P < 0.01)。研究结果提示miR-378可促进缺血缺氧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增殖并抑制其在缺血缺氧条件下的细胞凋亡,同时可提高其促血管生成的能力。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8.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和肿瘤组织特异性趋化的特性,深入研究间充质干细胞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特性的影响。 方法:将不同细胞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或不同质量浓度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与宫颈癌Hela细胞共培养3 d,CCK-8检测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Hela细胞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比例分别为1︰3、1︰2、1︰1、2︰1、4︰1、8︰1的情况下,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7.12%、47.18%、31.15%、27.61%、15.55%、15.95%;利用5,10,20,40,60,100 mg/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Hela细胞进行培养,相对应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0.61%、40.1%、63.47%、80.61%、93.56%、90.65%,说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条件培养基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骨、软骨创伤缺损及退变修复的种子细胞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分析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对白色封闭群大鼠(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方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体外扩增,通过腺病毒载体介导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情况及蛋白质水平来测定转染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碱性磷酸酶定量测定鉴定成骨活性及MTT法评估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从SD大鼠骨髓提取物中分离培养的细胞形态为梭形,呈铺路石状、漩涡状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及多项分化能力鉴定符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征;经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碱性磷酸酶;MTT法检测转染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 < 0.05)。说明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可以持续、高效表达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碱性磷酸酶,在体外明显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背景:部分体外实验证实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的免疫耐受特性,然而对其体内研究尚处于异种异体之间,且结果及机制缺少统一性。 目的:培养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内外试验分析其移植免疫学特性。 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提取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反应检测其同种异体免疫耐受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体内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CD4、CD8浓度及比值变化,并通过ELISA方法对比体外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前后血液、培养上清及体内移植前后患者血液中白细胞介素2,10、γ-干扰素的浓度变化。 结果与结论:体内外实验中,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前后血浆及细胞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呈相似趋势:白细胞介素10较反应前上升(P < 0.05),γ-干扰素较反应前下降(P < 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患者T细胞亚群中CD4+/CD8+比值较移植前轻度下降。说明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同种异体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