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不同浓度茶树精油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9-06于本院就诊的蠕形螨感染所致睑缘炎患者120例240眼临床资料,按照使用茶树精油浓度10%、15%、20%、25%将患者分4组,每组各30例60眼。给予所有患者睑板腺按摩、睑缘清洁,再用不同浓度的茶树精油擦洗清洁睑缘。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2、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和泪液分泌试验(SⅠt)差异。结果:四组患者治疗前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BUT、FL和SⅠt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各组治疗4wk后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均低于治疗2wk后(均P<0.008)。治疗2、4wk后各组间蠕形螨数量、临床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以10%茶树精油组最高,25%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BUT较治疗前升高,并于第4wk达到峰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BUT以25%茶树精油组最高、10%茶树精油组最低(均P<0.008)。治疗后各组FL、SⅠt较治疗前降低,并于第4wk达到最低值。治疗2、4wk后各组间FL均以25%茶树精油组最低、10%茶树精油组最高(均P<0.008)。结论:与10%茶树精油组相比,15%茶树精油组可有效驱螨、缓解蠕形螨睑缘炎患者临床症状和眼部体征,且安全性高于20%、25%茶树精油组,可作为抗蠕形螨睑缘炎茶树精油的首选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脉冲光(OPT)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疗效及对眼表功能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2/2020-10本院收治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127例254眼,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63例126眼给予常规热敷、眼部清洁及药物治疗;观察组64例128眼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OPT治疗,均连续治疗6wk。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蠕形螨计数、Marx线评分、睑脂性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情况,评估安全性。结果:治疗后6wk,两组患者蠕形螨计数、Marx线评分、睑脂性状评分、OS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NIBUT、NITMH及LLT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蠕形螨计数、Marx线评分、睑脂性状评分、OS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NIBUT、NITMH及LLT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未见明显异常,结膜、角膜未见损伤。结论:OPT应用于蠕形螨睑缘炎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优化强脉冲光联合茶树精油眼贴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283例566眼,随机分为3组:A组94例188眼给予优化强脉冲光治疗,B组96例192眼给予茶树精油眼贴治疗,C组93例186眼给予优化强脉冲光联合茶树精油眼贴治疗。治疗6wk后,对患者睫毛蠕形螨数量计数、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进行分析,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性。结果:三组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治疗前蠕形螨计数、主观症状评分、临床体征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三组蠕形螨数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C组与A组、B组均具有差异(P<0.01);三组患者主观症状评分及临床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C组比A组、B组改善的更显著(P<0.01);泪膜破裂时间B组无明显改善,C组较A组、B组显著延长(P<0.01);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三组间比较无差异。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优化强脉冲光联合茶树精油在螨虫性睑缘炎治疗中相互协同,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优化强脉冲光治疗和单一使用茶树精油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Oculus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K5M)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的睑板腺形态和功能、眼表情况及显微镜下观察睫毛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分析睫毛蠕形螨感染对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的MGD患者110例(110只眼),对入组患者依次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眼红分析、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睫毛蠕形螨计数,分析蠕形螨感染情况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眼表指标有无差异,以及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眼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MGD患者110只眼中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有66只眼,阳性率为60%,其中女性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高于男性(68%vs. 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OSDI评分、上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分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MGD患者中不同严重程度OSDI评分与NI-KBUT(r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随机双眼对照临床研究。收集2018-11/2019-05就诊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干眼门诊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32例64眼,男14例,女18例,年龄12~65(平均37±14)岁。采用随机法将受试者的一只眼纳入研究组,另一只眼纳入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茶树油眼贴治疗(1次/d)联合睑缘深度清洁(1次/mo),对照组仅使用茶树油眼贴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3mo后受试者的主观症状、蠕形螨计数、睑缘清洁程度、睑缘异常、首次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ITBUT-first)、泪河高度(TMH)、眼红指数(Redness)、睑板腺红外线照相检查、泪液分泌试验(SⅠt)、角膜染色(FL)结果。

结果:治疗3mo后,两组蠕形螨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研究组蠕形螨计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睑缘清洁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且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 两组受试者主观症状评分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3mo后,研究组NITBUT-first、眼红指数、FL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眼红指数、FL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NITBUT-first中位数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眼表泪液指标的改善程度、TMH、SⅠt均无明显变化。睑板腺缺失程度评分(MGS)在治疗前后及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受试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接触性皮炎、过敏反应、角结膜损伤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茶树油眼贴贴敷双眼,可明显降低睫毛毛囊蠕形螨数量、减少鳞屑,改善患者症状、增加泪膜稳定性、减轻眼表炎症; 睑缘深度清洁可进一步清除睑缘袖套状鳞屑,维持睑缘清洁程度,改善睑缘异常,从而加强茶树油眼贴的除螨效果。茶树油眼贴联合睑缘深度清洁治疗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程度与睑缘炎相关性角结膜病变(BKC)患者角膜细胞密度变化、眼表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9-07/2020-07于本院眼科就诊的BKC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BKC组),另外同期选择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根据BKC患者是否感染蠕形螨,分为感染组45例和未感染组49例。根据睫毛检出蠕形螨数量分为可疑感染17例、中度感染18例、重度感染1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查,计算中央角膜和周边角膜各层组织的细胞密度。检查BKC患者眼表功能[泪液分泌试验、眼表疾病指数(OSDI指数)、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TF-BUT)检查],分析BKC患者蠕形螨感染与角膜细胞密度、眼表功能的相关性。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KC组在中央和周边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较低(P<0.05),OSDI指数、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较高(P<0.05); BKC未感染组、蠕形螨可疑感染、蠕形螨中度感染、蠕形螨重度感染患者中央和周边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依次降低(P<0.05),OSDI指数、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依次显著增加(P<0.05); 蠕形螨感染程度与BKC患者中央和周边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负相关(P<0.05),与OSDI指数、睑缘异常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正相关(P<0.05)。

结论:蠕形螨感染严重程度与BKC患者角膜中央和周边角膜浅基质层细胞密度具有显著负相关,与眼表功能障碍具有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蠕形螨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小型寄生虫, 体长约150~350 μm, 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皮脂腺和皮肤毛囊中。近年来众多的皮肤科及眼科方面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睑缘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其中蠕形螨睑缘炎已成为临床的关注点之一。蠕形螨睑缘炎是蠕形螨感染睑缘而引起的睑缘皮肤炎症反应, 严重者甚至会累及角膜和结膜, 影响视力。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容易忽视的疾病, 睑缘炎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可达90%, 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检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目前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主要以除螨治疗为主, 常用药物有茶树油、甲硝唑等。其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 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茶树油眼膏治疗蠕形螨相关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240例鳞屑性睑缘炎患者,平均年龄(48.7±13.7)岁。所有患者睫毛蠕形螨镜检均为阳性,有不同程度的眼部不适(以眼表症状积分表示)。治疗方法:使用5%茶树油眼膏擦拭双眼睑缘,每晚1次,每 2周随访1次,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价,随访3个月。评价指标包括眼表不适症状改善情况、蠕形螨计数、睑缘清洁度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240例患者中180例(75.0%)不适症状消失,38例(15.8%)明显缓解,治疗前眼表症状积分为(8.2±3.2)分,治疗4周后降至(0.3±0.8)分(t=12.28,P<0.01);212例(88.3%)患者睑缘变清洁;治疗前蠕形螨镜检计数为(6.2±4.8)只/4根睫毛,治疗后降至(0.7±0.6)只/4根睫毛(t=6.96,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过敏或不良反应。结论5%茶树油眼膏擦拭睑缘能有效缓解蠕形螨相关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症状,降低眼部蠕形螨寄生数量,是治疗蠕形螨相关鳞屑性睑缘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蠕形螨是人体内一种常见的小型寄生虫,体长约150~350μm,主要分布在人类的皮脂腺和皮肤毛囊中。近年来众多的皮肤科及眼科方面的研究表明蠕形螨与玫瑰痤疮、睑缘炎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其中蠕形螨睑缘炎已成为临床的关注点之一。蠕形螨睑缘炎是蠕形螨感染睑缘而引起的睑缘皮肤炎症反应,严重者甚至会累及角膜和结膜,影响视力。蠕形螨睑缘炎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容易忽视的疾病,睑缘炎患者蠕形螨的感染率可达90%,病原学诊断方法主要有光学显微镜检查及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目前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主要以除螨治疗为主,常用药物有茶树油、甲硝唑等。其高危因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蠕形螨睑缘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发生的相关性。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60例(60眼),平均年龄(43.10±12.64)岁。方法 根据睑缘充血有无分为有炎症的MGD组(A组,38例)、无炎症的MGD组(B组,22例),再将A组中蠕形螨检出阳性者,根据蠕形螨数量的不同分为3~6只/眼组(a组)、7~10只/眼组(b组)、>10只/眼组(c组)。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及各体征评分进行统计分析。主要指标 睫毛毛囊蠕形螨检出率、睑缘体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及睑板腺缺失评分。 结果 A组患者蠕形螨检出阳性率为86.84%,高于B组患者(18.18%)(P=0.001)。A组患者睑缘鳞屑、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为1.76±1.12、1.79±0.47,1.70±0.98,均高于B组(分别为0.52±0.51、1.34±0.53、0.68±0.60)(P=0.001、0.004、0.001);两组睑板腺缺失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91)。a、b、c三组间睑缘鳞屑和睑板腺分泌难易程度评分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在A组蠕形螨检出阳性的33例患者中,蠕形螨检出数量与睑缘鳞屑(r=0.65,P=0.001)及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r=0.64,P=0.001)呈高度正相关,而与睑缘充血、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及睑板腺缺失无相关性(P=0.197、0.114、0.988)。结论 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可通过导致睑缘炎性反应,引起或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对睑板腺功能障碍伴有睑缘炎的患者应注意排除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的可能。(眼科, 2016, 25: 387-390)  相似文献   

11.
蠕形螨是一种寄生于人体内的常见寄生虫,根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分为毛囊蠕形螨与皮脂蠕形螨。蠕形螨属于条件致病性微生物,部分感染者可无临床症状,但也可引起以睑缘炎为代表的多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眼干涩、异物感、袖套样分泌物附着以及眼表刺激症状等。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需根据临床表现及病原学检测共同确定,治疗方法包括植物精油在内多种药物及物理治疗。目前,对于蠕形螨睑缘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日渐完善,但蠕形螨感染与其致病性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对目前蠕形螨的特点、蠕形螨睑缘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对未来蠕形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后对睑缘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03/08就诊于我院眼科门诊的睑缘炎患者48例48眼,根据临床诊断进行分组,其中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患者16例,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22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性睑缘炎组患者10例。单纯给予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收集治疗前后眼表及睑板腺相关参数。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wk后本研究纳入患者整体眼表疾病指数评分(OSDI)、结膜充血程度及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其中三组患者OSDI评分均显著下降,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TBUT)显著增加,结膜充血程度显著降低,且葡萄球菌性睑缘炎组和脂溢性睑缘炎组患者睑缘充血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单纯使用次氯酸眼部清洁湿巾清洁睑缘1wk对不同类型睑缘炎有较好疗效,可改善睑缘炎眼部症状,降低葡萄球菌性睑缘炎及脂溢性睑缘炎睑缘充血,改善脂溢性睑缘炎结膜充血程度,提高泪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治疗蠕形螨性睑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中心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诊治的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50例(50眼),所有病例经裂隙灯显微镜及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确诊。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试验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混合茶树油配制而成的眼膏涂抹睑缘,对照组给予凡士林混合茶树油配制而成的眼膏涂抹睑缘,于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分。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治疗14 d后,2组患者眼表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有各项症状、体征的患者数量占总患者数量的百分比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前2组患者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2组患者眼红、畏光、流泪和烧灼感4项临床症状评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Z=-3.75、-2.39、-2.55、-2.82,P<0.05),2组眼痒和异物感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后,试验组睑板腺开口堵塞、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结膜充血3项临床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Z=-3.12、-2.94、-2.02,P<0.05),睫毛根部鳞屑评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眼压在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过敏症状。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能改善蠕形螨性睑缘炎患者症状和体征,且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升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选取2018-04/09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眼科门诊MGD患者94例94眼,入组患者检查以下指标: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 I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FL)、泪河高度、上睑板腺缺失评分、下睑板腺缺失评分、睑板腺缺失总评分、蠕形螨计数,对比蠕形螨检出阳性组和阴性组以上指标有无差异并分析蠕形螨检出阳性组蠕形螨计数与以上指标相关性。

结果: MGD患者94眼中54眼蠕形螨阳性,检出阳性率57%,与年龄无明显相关,男性中检出率高于女性。蠕形螨检出阳性组上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板腺缺失总评分高于蠕形螨检出阴性组\〖2.00(1.00, 2.00)vs 1.00(1.00, 1.50)分,P=0.02; 3.00(2.00, 4.00)vs 2.00(1.00, 3.00)分,P=0.04\〗,OSDI、S I t、BUT、FL、下睑板腺缺失评分无差异(P>0.05)。蠕形螨检出阳性的MGD患者中蠕形螨计数与上睑板腺缺失分级评分(rs=0.37,P=0.03)、睑板腺缺失总评分(rs=0.44,P=0.01)呈正相关,与其他检查指标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蠕形螨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有一定影响作用,与睑板腺缺失呈正相关,蠕形螨感染数量增加,睑板腺缺失加重,进而加重眼部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蠕形螨感染率及茶树精油联合氟米龙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09/2018-03在宁波市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老年MGD患者59例118眼。将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的38例患者76眼进行症状评分、蠕形螨数量、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Schirmer I试验(SIaT)等检查,并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3组,A组使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24眼; B组使用茶树精油(TTO)湿巾敷眼26眼; C组用0.02%氟米龙滴眼液滴眼联合TTO湿巾敷眼26眼,随访4wk。

结果:118眼中76眼(64.4%)睫毛蠕形螨镜检为阳性。睫毛蠕形螨阳性的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主观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A组蠕形螨数量较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11); B、C组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三组患者BUT治疗前后比较,A组BUT无显著差异(P=0.22); B、C组BUT明显延长(均P<0.05)。治疗后C组的BUT较A、B组明显延长(均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结论:老年MGD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率较高,睑板腺热疏通后TTO湿巾联合0.02%氟米龙滴眼液能有效驱螨、缓解MGD患者局部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李蓓  李东豪  胡利  闻毅颐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097-2100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蠕形螨睑缘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对照1组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茶树油眼膏治疗,对照2组给予茶树油眼膏治疗。治疗30d后,对患者进行症状评分、拔睫毛螨虫计数及裂隙灯下观察临床体征评分。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数据。

结果:三组治疗前后蠕形螨计数均有差异(P<0.01),症状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20.05,P<0.01),体征总评分差值有差异(F=8.10,P<0.01)。

结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联合缘螨净茶树油清洁湿巾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疗效显著,茶树油清洁湿巾具有便携、易保存、不易变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背景 蠕形螨感染引起的睑缘炎在临床上常见,目前中国对蠕形螨检查的相关研究中提及的方法多样,缺乏统一的操作程序介绍和评价.如何为睑缘蠕形螨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目的 建立睑缘蠕形螨临床检查方法及操作流程,并分析睑缘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15年1-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诊断为睑缘炎及其他伴眼痒、眼干等症状的患者1 052例.裂隙灯显微镜下行患眼睑缘睫毛根部拍照,每眼眼睑拔取3根睫毛行蠕形螨检查,照相记录.3根睫毛中任意1根裂隙灯显微镜下发现蠕形螨或虫卵者,即为睑缘蠕形螨检查阳性. 结果 1052例睑缘炎患者中发现蠕形螨感染者582例,阳性率为55.3%.随着年龄的增加,睑缘蠕形螨感染率增高,>60岁组患者感染率最高,各年龄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47,P=0.001).不同性别间蠕形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2);该法室内检验周转时间(TAT)为(11.4±5.2) min. 结论 建立了裂隙灯显微镜下采样及显微镜观察记录睑缘蠕形螨感染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规程.该方法简便快速,规程具有操作性,可推广应用于临床睑缘蠕形螨感染疾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睑缘炎患者眼部蠕形螨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睑缘炎患者人体蠕形螨的感染情况及眼部蠕形螨感染存在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眼科门诊睑缘炎患者及其他伴眼痒症状外眼眼疾患者,拔取受检者眼部睫毛,进行蠕形螨检查.结果共收集满足条件患者71例,其中40例为睑缘炎患者,31例为非睑缘炎患者.40例睑缘炎患者中36例(90%)蠕形螨感染阳性,31例非睑缘炎患者中,10例(32.3%)蠕形螨感染阳性.两组间蠕形螨感染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36例蠕形螨感染的睑缘炎患者中,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为72.2%(26例),55.6%(20例)患者病程大于等于6个月.结论 睑缘炎患者蠕形螨感染率明显较高,蠕形螨感染可能是顽固性睑缘炎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MGX)(IPL/MGX)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 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连续就诊 的MGD患者55例,最终完成随访的有48例(96眼),双眼均行IPL/MGX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睑板腺 功能及成像、结膜眼红评分、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及蠕形螨检查等。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IPL/MGX治疗结束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 OSDI评分降低(t=2.300,P=0.024),睑板腺分泌能力与睑酯质量均得到改善(Z=-3.617,P<0.001;t= 2.472,P=0.017),角膜染色评分、球结膜眼红评分降低(Z=-2.757,P=0.006;t=2.040,P=0.044),睑 板腺腺周炎症细胞密度下降(t=4.765,P<0.001),睫毛根部蠕形螨总数减少(t=2.121,P=0.037)。睑 板腺萎缩面积<50%的MGD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眼表炎症状态及睑板腺功能显著改善,睑板腺 萎缩面积≥70%的MG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IPL/MGX可明显改善睑板 腺萎缩程度尚轻的MGD患者主观症状及睑板腺功能,减轻患者眼表炎症,减少眼蠕形螨数量,降低 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睑缘炎患者眼表微生物分布特征,分析睑缘炎抗菌治疗的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2-9 月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01例患者(101眼,睑缘炎组),正常志愿者85例(85眼,对照组)。方法 在睑缘炎和对照组患者的结膜囊、睑缘及睑板腺分别取材,做细菌、厌氧菌和真菌培养,对培养阳性的菌株进行鉴定,分析两组眼表菌群差异特征。进一步将睑缘炎患者分为抗菌组和非抗菌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对症状体征评分,并进行眼表微生物检测,分析疗效及细菌检测结果。主要指标 眼表细菌检测结果、血平皿菌落计数及睑缘炎的眼部症状及体征评分。结果 睑缘炎组睑板腺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2%,而对照组为53%(P=0.015);睑缘炎组和对照组睑板腺厌氧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9%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睑缘炎组与对照组睑缘细菌阳性率分别是71%和76%(P=0.533),结膜囊细菌阳性率分别是48%和67%,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62)。睑缘炎组睑缘、结膜囊及睑板腺血平皿菌落数量的均值均分别是(15.78±5.25)个、(13.62±6.27)个、(16.54±4.56)个, 对照组分别为(6.13±3.40)个、(4.75±3.82)个、(5.83±2.55)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睑缘炎患者睑缘、结膜囊及睑板腺的培养菌群主要是革兰阳性球菌(构成比分别为:78.31%、71.15%和77.03%) ,与正常志愿者无差异(构成比分别为:76.71%、82.14%和76.74%)。睑缘炎组结膜囊和睑板腺革兰阳性球菌中,葡萄球菌属的阳性率(81%和88%)要低于正常对照组(96%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0.036)。抗菌组和非抗菌组治疗2周后睑缘的除菌率分别为44%和21%,且两组的症状及体征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12)。结论 睑缘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眼表细菌阳性率无差异,但眼表带菌量要高于正常人,且革兰阳性球菌菌群构成不同,而睑板腺的厌氧菌带菌量要低于正常人;抗菌治疗可减少眼表带菌量,并改善患者眼表症状及体征。(眼科,2016,25: 118-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