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内镜辅助下十二指肠肿瘤局部切除病例45例,均为湖北省内镜外科协作组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集的病例,统计计划局部切除病例的最终治疗方式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45例病人中,9例肿瘤位于球部,26例位于十二指肠降部,4例肿瘤位于水平部,6例肿瘤位于空肠起始端。45例病人术前评估可行局部切除的病例全部完成病灶局部完整切除,17例开腹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3例于机器人辅助下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14例于腹腔镜下行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6例完全内镜下切除,内镜切除腹腔镜修补双镜联合手术5例。严重并发症2例,均为降部肿瘤,1例降部中下段肿瘤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腹腔出血、切口三级愈合,经两次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降部中上段肿瘤术后出现胰腺创面出血,缝扎止血。结论在内镜技术支持下,十二指肠肿瘤行局部切除可以采用多种手术方式,难以简单通过肿块大小或部位而限定局部切除的可行性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探讨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DGP)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 加强对DGP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21年10月诊断的8例DGP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 8例DGP患者中男性7例, 女性1例, 年龄37~57岁, 中位年龄52岁。5例无临床症状的患者在健康查体或术前查体时偶然发现;3例患者因黑便就诊。CT影像学检查均表现为十二指肠局限性结节样增厚, 增强扫描呈明显渐进性强化。超声内镜下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低回声病变。组织学上肿瘤由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三种成分, 梭形细胞表达神经丝蛋白(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 上皮样细胞表达细胞角蛋白、NSE、突触素(Syn)、嗜铬素(CgA), 神经节样细胞表达NSE、Syn、CgA及NF。2例行内镜黏膜剥离术, 6例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论 DGP是一种罕见的好发于十二指肠降段的良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影像学及内镜检查提示黏膜下病变, 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局部切除为主,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2002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内镜、X线钡餐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5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1例,肿瘤局部切除2例.术后2例复发,其中1例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十二指肠间质瘤惟一有效的方法.根据十二指肠间质瘤大小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病理分级呈高度危险病人术后应给予格列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十二指肠间质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十二指肠间质瘤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降部和水平部;出血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次为上腹部疼痛不适,内镜和CT为最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16例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9例,肿瘤局部切除5例,术后随访6~42个月,1例复发并出现肝脏转移存活22个月,其余均未发现复发.结论 根据十二指肠间质瘤大小和确切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达到根治目的,对于病理分级呈高度危险患者术后应给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节段椎管内肿瘤的特点、诊断、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15例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行MRI检查示肿瘤组织压迫脊髓。均行后路常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行钉棒系统内固定。结果 1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50个月。术后影像学检查植骨融合良好。术后6个月按Frankel分级:C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D级13例恢复至E级10例,3例无恢复。结论经后路全椎板切除肿瘤治疗多节段椎管内肿瘤,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给予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节段切除在分化型早期胃癌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严格挑选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间4例中段早期胃癌病人,实施腹腔镜下胃节段切除并D1+或D2淋巴结清扫。观察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清扫小弯侧淋巴结过程中没有保留迷走神经。远端切缘距离幽门4 cm以上,平均淋巴结获取数目为18.5枚。在术后1年内均存在胃排空缓慢的症状和影像学征像,1年后得到缓解。结论经腹腔镜行早期胃癌节段切除在技术上安全可行,是否保留迷走神经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探讨患者各临床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1年间诊治的4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多见。行局部切除(LE)22例,16例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SD),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6例,2例患者放弃治疗 (1例死亡,1例失访)。术后随访44例,28例生存,6例死亡,10例失访。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LE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3例为PD术后胰瘘(1例死于术后胰瘘出血性休克,2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35.4±28.7)个月,术后生存期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风险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CT、消化道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完整切除是该病基本手术方式,术后生存期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风险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等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通过对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发病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术后疗效评价。[方法]1998~2002年,56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病人,术前常规行临床神经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标准的腰椎正侧位、左右斜位及前屈、后伸动力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手术前后应用Beaujon功能评分法,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主客观评估。手术方法采用受累节段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式。[结果]经过平均2.2年的随访,病人在临床上Beaujon评分有提高(P〈0.05),ODI和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广泛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只要准确地选取减压脊柱节段,该术式可以得到良好和持久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间质瘤11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回顾性分析治疗的 11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肿物 (5 /11)、右上腹隐痛不适 (4 /11)和乏力、体重下降 (2 /11)。病理类型 :良性 1例 ,潜在恶性 3例 ,恶性 7例。 6例 (5 4.5 % )发生于降部 ,其中恶性占 5 0 .0 % (3 /6)。 1例良性患者行局部切除 ;3例潜在恶性患者 2例行局部切除及肠修补术 ,1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及横结肠部分切除。 7例恶性患者 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行局部切除 ,1例行十二指肠部分切除及胰腺局部切除 ,2例行活检术。 1例良性 ,3例潜在恶性患者随访 3~ 7年 ,均无复发转移。恶性患者 7例中 2例肝转移者分别存活 2个月和 6个月 ,1例术后 4年死于肝转移 ,3例生存 5年以上。恶性者 5年生存率为 5 0 .0 % (3 /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74-2010年间收治的1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30例,恶性100例.结果 本组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主要位于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占全部肿瘤的90%以上,恶性肿瘤中59%位于乳头部.良性肿瘤平均直径在2 cm以下,而恶性肿瘤直径多在3 ~5 cm或以上.上腹痛、黄疸、黑便、腹部包块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黄疸是乳头部肿瘤的主要表现,胃肠道梗阻和腹部包块多提示较晚期肿瘤.十二指肠镜联合气钡双重X线造影是诊断该部位肿瘤的重要检查手段.3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中,1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4例行内镜下肿瘤切除术,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除率100%,术后5年生存率为100%;10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56例行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3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例行肿物局部切除术,1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切除率为84%.5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46%. 结论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对可疑病例及时行内镜、气钡X线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术,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 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26例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进行随访。结果  本组病例息肉样腺瘤9例,间质瘤5例,管状腺瘤5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例,异位胰腺、胰岛细胞瘤、 神经鞘瘤、胃泌素瘤、血管瘤各1例。内镜检查发现17例,上消化道钡气双重对比X线造影检查发现 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发现3例,因腹部包块行剖腹探查发现2例。9例病人在内镜下 行肿瘤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加括约肌成形术,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术,1例行肿瘤切除加胃大部切除术。随访6个月~10年,除1例局部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并癌变、2 例死于非相关恶性肿瘤、2例失访外,其余病人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十二指肠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 典型,术前确诊困难。反复腹痛和黑便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症状,内镜检查和X线造影是 主要的诊断手段,内镜下切除或手术治疗是十二指肠良性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十二指肠良性肿瘤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诊断、外科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11例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胃和小肠GIST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1例病人CT的检出率为100%,内镜病理检出率为25%。均行手术切除治疗。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2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无病人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10个月和2年出现复发、转移。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1年和2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10/11)和82%(9/11),预后略差于胃和小肠GIST。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术前诊断应综合应用内镜和影像学技术,以提高其确诊率。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合理选择手术方法。低危病人手术后基本可以治愈,中、高危病人术后应配合伊马替尼辅助治疗。该病的预后略逊于胃和小肠GIS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前路单个椎体次全切除联合单个间隙减压(选择性减压)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前路选择性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31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于影像学上压迫较重的节段选择单椎体次全切除及上下椎间盘切除,压迫较轻的节段行单间隙减压。结果31例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明显提高,改善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Odom临床效果分级,优良率85%。结论选择性节段减压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术后患者手术节段均获得了融合,手术节段高度无明显丢失,恢复的颈椎生理曲度无丢失,恢复了颈椎稳定性,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满意.此手术是目前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86例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6年间收治的8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良性18例,恶性68例。诊断依赖于肠镜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赖于外科切除术。结果: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症状、胆道梗阻症状和非特异性的发热贫血及消瘦等。术前确诊率十二指肠镜为91.3%,气钡造影为88.5%,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为84.6%,B超为31.9%,CT为51.9%,磁共振为76.2%,ERCP为100%;联合十二指肠镜、气钡造影检查确诊率可达95.0%。7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降部。1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良性肿瘤全部被切除,5年生存率为92.3%;6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中35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8例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切除率为63.2%;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为31.0%;25例行旁路手术,5年生存率为0。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经内镜、气钡造影等联合检查,可提高术前阳性诊断率。对良性肿瘤可行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或局部切除,恶性肿瘤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5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经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镜、CT检查确诊率分别是86%、85%和67%。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术后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0%和32%。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4例,分别于术后8~10个月复发死亡。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的6例,术后最长存活19个月。姑息性手术或无法手术者12例,均于术后1~7个月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确诊率高;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疾患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5月~2008年1月采取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的方法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67.3岁。术前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确定减压及融合节段,均在充分减压的基础上选择性融合,使融合节段少于减压节段。对于术前计划保留活动度的节段仅行单侧或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临床疗效采用JOA、VAS及ODI评估方法评定。随访拍摄腰椎动态X线片及腰椎MRI,观察单纯减压未行融合节段腰椎稳定性及融合相邻节段退变情况。结果:27例患者共减压56个节段,固定29个节段。随访14~84个月,平均38个月,末次随访时,临床功能JOA评分由术前11.4±2.8分提高到21.1±4.4分(P<0.01);ODI评分由术前平均65.0%±22.1%改善至23.0%±10.7%(P<0.01);腰痛VAS评分由术前6.0±2.3分改善至2.3±1.8分(P<0.01),腿痛VAS评分由术前7.9±1.6分改善至2.9±2.2分(P<0.01)。27例患者中26例对术后疗效满意。动态X线片检查未融合节段无医源性失稳;MRI复查未见需再次手术干预的相邻节段退变。结论:应用长节段减压短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保留更多运动节段的同时未影响腰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胰腺节段切除在胰腺良性肿瘤中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行胰腺节段切除治疗的14例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人胰腺功能无明显变化,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新发糖尿病,无肿瘤复发,无胰腺假性囊肿形成.术后胰瘘发生率为14...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9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均手术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术后恢复顺利。2例血醛固酮增高者及1例血去甲肾上腺素增高者,术后1个月复查均恢复正常;4例有腰腹部疼痛等症状者,术后症状消失。随访14个月-6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B超和CT是诊断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主要方法,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4~66岁。有高血压症状9例,其中尿香草扁桃酸(VMA)升高8例,尿儿茶酚胺升高9例。14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个月~5年。结果:术中见肿瘤位于肾门区4例,肾上极区5例,肾下极区2例,肾上腺前外上方3例。13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1例伴肝转移者行肿瘤大部切除及肝尾叶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良性肿瘤13例,恶性肿瘤1例。术后随访12例,9例术前高血压者有7例血压恢复正常;9例无瘤生存,1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是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79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通过内镜及影像学检查获得诊断,行根治切除手术60例,旁路手术19例。结果:各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十二指肠镜93.0%,上消化道造影88.0%,CT59.5%。根治手术组和姑息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2年、0.57年,根治术后辅助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35年。统计学分析显示单纯根治组与根治化疗组生存期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十二指肠肿瘤缺乏临床特异性,联合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治疗以胰十二指肠切除和局部根治性十二指肠段切除术为主,姑息的捷径手术可改善生活质量,辅助化疗可能延长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