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医视角下慢病管理方案的优化措施,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医院慢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观察组行中医视角下的优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慢病防治依从性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总满意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病管理方案之中行中医视角下的优化措施,有利于降低各种医护纠纷、医患投诉的发生率,且利于提高科室管理质量水平,提升患者的慢病防治依从性与生活质量水平,更有效的维护了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中医平衡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医院慢病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行中医平衡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与各项管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平衡理论联合中医适宜技术在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降低患者各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多种不良情绪,有助于提升管理质量水平,也利于维护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研究医疗健康大数据在中医院慢病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为提高中医院患者慢病管理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的186例中医院慢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慢病患者入院接受慢病管理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医慢病管理模式。调查人员通过制定慢病患者中医知识调查量表调查患者对中医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中医健康知识包括养生知识、生活起居知识、中医膳食知识维度评分。研究人员使用临床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依从性评价量表进行护理依从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和基本不依从,计算为整体护理依从性。使用临床相关的调查量表以及标准评价患者的服药安全性、服药准时性、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养生知识维度评分、生活起居知识维度评分、中医膳食知识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安全性维度评分、服药准时性维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院慢病管理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模式对提升慢病管理水平的作用,促进慢病患者管理水平的提高。方法:选取医院2022年3月—2023年6月的149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4例慢病患者通过常规慢性疾病管理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75例慢病患者通过“中医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慢病管理模式干预。实施相应的治疗及管理措施后医护人员采用相应的临床评价量表对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服务质量满意程度、治疗措施依从性情况进行评价,比较各项量表分数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慢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患者的服务满意度评分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患者整体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全科+专科联合门诊”模式能够提升慢病管理水平,经过该模式干预和管理后慢病患者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服务质量满意程度方面及治疗措施依从性方面有较好地改善和提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医院-社区-家庭”模式下中医特色延续护理管理在社区慢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在医院康复一科接受康复治疗出院后继续开展社区康复的117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出院评估及社区指导康复和随访,观察组则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模式下中医特色延续护理管理,比较管理后两组患者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为(94.96±7.5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2±8.06)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QLICD评分为(129.37±11.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1.39±10.71)分(P<0.05)。观察组患者在慢病控制、合理用药、合理运动、合理膳食等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病患者的社区康复阶段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模式下中医特色延续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慢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掌握防治疾病的知识,对于提升医院慢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在失眠慢病患者中的应用成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22年9月—2023年6月来医院神经内科及睡眠医学中心收治的86例失眠慢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由中医医师、临床药师、中医护士共同组成多学科干预团队,对患者住院期间的诊疗及护理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实行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前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两组患者对诊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物质4项功能评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估、健康作息、用药习惯的能力评分上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住院期间诊疗及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能够显著的改善失眠慢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更全面的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也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基础的防治网络体系在中医院慢病管理中的价值,促进慢病患者疾病管理效果的提高。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4月—2023年4月的155例中医院心内科慢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8例心内科慢病患者接受疾病防治及护理措施。观察组77例心内科慢病患者接受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基础的防治网络体系及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医护人员采用相应的评价量表对心内科慢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健康知识知晓程度情况、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心内科慢病患者服药总依从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内科慢病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程度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内科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紧密型医联体为基础的防治网络体系在中医院慢病管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管理模式实施后心内科慢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情况、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及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均有所好转,该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慢病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00例慢病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慢病门诊模式进行慢病管理,观察组采取医护联合的慢病门诊模式进行慢病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医护人员的考核成绩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人员考核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可以显著增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管理中信息的传达和共享,提升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有效改善对于慢病患者的干预和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在慢病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2021年收治的68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长期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入院后的常规西医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病再次入院率、远期病死率、住院期间费用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复查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在慢病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慢病患者管理的过程中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充分发挥预防、防治的积极作用,既降低患者的远期复发及病死率,而且促进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生活行为,促进慢病的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月妇科门诊诊治的136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药学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临床药学服务进行中成药药学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用药知识掌握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和不合理使用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知识掌握程度评分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用药依从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成药不合理率(中成药适应证、中成药配伍、服用疗程、服用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应用于医院中成药药学管理中能够提高患者对中成药的认知,掌握更多中医药知识,让患者能够更合理地使用中成药,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其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骨伤专科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的管理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9月医院中医骨伤专科收治的160例骨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学管理,规范用药流程管理,进行用药安全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临床药师、临床医师、临床护理人员均为药学服务的主要执行者,共同参与和承担医疗服务。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合理用药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骨伤专科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体现了中药合理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适当性,是理想的药学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在慢性预防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4月~2020年4月到医院接受诊治的100例慢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慢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应用至慢病预防管理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老年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成效。方法:随机选择2022年6—12月在医院就诊的老年慢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健康管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管理中,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将中医体质辨识融入老年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对老年慢病患者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 9例给予传统糖尿病模式治疗,干预组4 1例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包括用药、运动、饮食、心理、监测、教育、中医特色疗法等方面的健康指导和养生保健,干预随访6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良好百分率、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较对照组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的慢病管理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病管理时代”中医非药物疗法对住院患者疾病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皮肤科收治的11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表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住院患者采取常规疾病管理方案进行管理,观察组住院患者则在其基础上再采取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湿疹疾病治疗时间、银屑病治疗时间、荨麻疹疾病治疗时间、带状疱疹疾病治疗时间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年疾病复发率、疾病管理总依从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等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病管理时代”下,住院患者疾病管理工作中及时选取中医非药物疗法进行干预更有利于加快患者疾病康复进程,帮助其将疾病复发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疾病管理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慢病护理管理在缓解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抑郁情绪及改善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8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29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中医慢病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相关检测指标、中医临床证候量表评分、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复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e Antigen,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阴转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中医临床证候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均显著下降,且实验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抑郁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且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理职能(Role Limitation because of Physicai Problem,RP)、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智能(Role Limitation because by Emotional Problem,RE)、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M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生活质量总分(545.43±53.8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88.87±53.62)分(t=4.074,P<0.05)。结论:中医慢病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缓解抑郁情绪,促进肝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精神科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慢病管理基础上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和管理15 d后的慢病管理质量变化、心理状况变化、疾病认知水平变化及行为管理能力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慢病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前在情志调摄指导、起居膳食指导、养生保健指导以及治疗康复指导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在情志调摄指导、起居膳食指导、养生保健指导以及治疗康复指导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在疾病认知水平以及行为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在疾病认知水平以及行为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从2022年开始应用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于慢病患者管理中。从2021年3—12月期间老年科收治的慢病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纳为研究对象,设为管理前。从2022年3—12月期间老年科收治的慢病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纳为研究对象,设为管理后。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管理前后,评估比较管理前后老年慢病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价管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最后调查所有患者对本次开展慢病管理和护理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对比管理前后数据差异情况,分析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开展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慢病管理和护理相关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临床慢病患者管理中效果显著,是提高老年慢病患者综合健康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促进慢病预防和远期管理均有积极意义,患者满...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医传统运动疗法在慢病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2021年1月—2022年4月收治的需要进行康复管理的116例慢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表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慢病患者采取常规康复管理措施进行管理。观察组慢病患者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增加应用中医传统运动疗法进行管理。观察两组慢病患者康复管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睡眠质量变化及心理状态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慢病患者康复管理效果。结果:管理前,观察组慢病患者康复认知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家庭情感评分、社会交际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慢病患者康复认知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家庭情感评分、社会交际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观察组慢病患者康复睡眠质量PSQI评分、焦虑症状SAS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慢病患者康复睡眠质量PSQI评分、焦虑症状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病患者康复管理中,...  相似文献   

20.
范淑芳  候大妮 《天津中医药》2020,37(11):1279-1283
[目的] 通过对腹膜透析(CAPD)患者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及生活质量量表的测评来评价中医特色慢病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在本中心长期随访的CAPD患者6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给予CAPD常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中医特色慢病管理模式进行干预,随访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生活质量总均分及各个维度的得分、相关化验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中医特色慢病管理能够显著改善CAPD患者生活质量,且观察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