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卵巢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萍  危群  袁志伟 《肿瘤学杂志》2005,11(5):391-391
患者女性,52岁,因体检发现左侧附件包块而入院.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4cm包块,质中,不规则,活动可,无压痛.B超示:左侧卵巢实性包块(性质待查).行左侧附件切除术.术中见:左卵巢囊性包块,约4cm3,输卵管及子宫、右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卵巢囊性包块,约4cm×3cm×3cm,包膜完整,切面单房囊性,充盈大量灰白色豆渣样物,囊内壁稍粗糙,未见乳头及头结样突起.镜下见:囊内壁衬覆厚薄不均的成熟鳞状上皮,伴显著增厚的角质层,囊外壁为致密纤维组织(见图1).病理诊断:左侧卵巢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2.
侯卫华  段尚林 《实用肿瘤杂志》2003,18(6):430-430,436
患者女性 ,46岁。发现左下腹肿块 1 0个月于2 0 0 3年 4月 1日入院。无其它不适。查体 :左下腹可触及一拳头大小包块 ,活动 ,无压痛 ,腹水征 ( - )。妇科检查 :左侧附件区可扪及约 1 0 cm× 8cm× 7cm大小包块 ,活动度好 ,似实性。B超示左侧卵巢肿瘤。4月 4日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左侧卵巢增大约 9cm× 7cm× 6cm,实性 ,有包膜 ,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术后恢复良好 ,随访至今 ,尚未出现复发及其它不适。病理检查 巨检 :有完整包膜的肿物一个 ,大小为 8.5 cm× 6.5 cm× 5 .5 cm,切面灰白、灰黄色 ,质韧 ,伴出血、坏死。并可见胶样物。镜检 :肿…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38岁,女性,已婚。因发现下腹包块1个月于2003年11月10日入院。入院检查见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正常,下腹部扪及一个4月孕大小包块。妇科检查见外阴已婚经产式,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右附件区扪及一直径约12 cm的囊性包块、左附件区扪及一直径约4 cm的囊性包块,边界清楚,质地偏软,活动。B超检查提示双侧卵巢畸胎瘤。于2003年11月3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增大约10 cm×10 cm×9 cm,呈囊性,表面光滑,质地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左侧卵巢增大约5 cm×5 cm×4 cm,呈囊实性,表面光滑,活动。手术行右侧附件切除,并行左侧卵…  相似文献   

4.
李静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6):625-625
患者,女性,34岁,因月经紊乱,下腹不适或疼痛伴腹部包块1个月入院。B超检查显示左卵巢肿块,大小6cm×4cm×2cm,囊实性,考虑为卵巢肿瘤,盆腔未见肿大淋巴结。CT检查显示左侧卵巢肿瘤。行盆腔肿块切除术,肿块大体表现:肿块1个,大小为6cm×4cm×2cm,包膜完整。切面多为囊实性,灰白色伴有灶状黄色区域,囊性区域直径为1.2cm,  相似文献   

5.
例1,女,74岁。近1个月腹部增大,腰部不适,于2001年10月22日入院。妇科检查:盆腔内可及一直径10cm囊实性肿物,活动可。B超示:盆腔囊实性肿物—来自卵巢(畸胎瘤)。CT示:盆腔左侧混合性肿物,考虑卵巢畸胎瘤。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见肝膈表面光滑,大网膜未见异常。子宫增大如孕3个月大小,后壁可及一肿物,直径约10cm,双附件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子宫11cm×11cm×7cm,左侧后壁肌间见一圆形肿物10cm×7cm×7cm,边界清,包膜完整,切面实性,黄白(图1)。镜下:肿物由平滑肌瘤细胞组成,瘤…  相似文献   

6.
双卵巢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女性,38岁。腹部迅速胀大,腹痛20日,加重7日,于1994年7月30日入院。体表检查: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外周血无异常。妇科检查:盆腔扪及5+月妊娠大小包块,张力大,活动差,与子宫壁紧贴。临床诊断:卵巢癌Ⅲ期。于1994年8月7日行盆腔肿瘤切除。病理检查:右卵巢实性包块,形状不规则,14cm×13cm×10cm,包膜大部完整,切面灰白、细腻、质脆易碎。左卵巢肿瘤约18cm×16cm×15cm,包膜大部完整,形状不规则,切面灰白,质细腻、脆、易碎,表面附有输卵管。镜下:两侧肿瘤均为一致的圆形及卵圆形细胞…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0岁,已婚。因卵巢囊肿于2001年2月16日行“全宫及双附件切除术和双侧髂外淋巴结活检术”。病理检查:巨检全宫及双附件,子宫壁中散在大小不等的小腔,有些可见棕色含铁血黄素沉着,大小0.1~0.2cm。左卵巢切面可见两囊,直径分别为2.5cm和3.0cm,囊壁厚0.7cm,内壁光滑,部分呈黑褐色。右卵巢及双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送检左右髂外淋巴结共7枚,大者1.8cm×1.0cm×0.2cm,小者直径0.7cm。镜检及病理诊断:肌壁间、宫颈及左卵巢见广泛异位的图1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内可见胞浆透明细胞HE×…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62岁。因左侧咽部不适伴异物感6个月,无疼痛。发现扁桃体新生物2个月入院。体检见左扁桃体肿大约5cm×5cm×3cm,无出血及脓性渗出物,以慢性扁桃体炎行扁桃体摘除术。身体其它部位未见神经纤维瘤病。病理检查巨检:灰褐色不规则组织,大小约4cm×4cm×1.5cm;表面有单个灰白色结节突起,结节大小约2.5cm×1.5cm×1.5cm,表面光滑;切面灰白,实体,质细,结节中心有灶性出血。镜检:扁桃体表面和隐窝鳞状上皮结构无异常,鳞状上皮下有弥漫的瘤组织浸润;癌细胞由两种成分组成,大部分为上皮样细胞,部分为梭形细…  相似文献   

9.
 一般资料患者女性,41岁,因“发现盆腔包块4年,明显增大2年,腹胀痛1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好,浅表淋巴结及颈部甲状腺未见异常,腹部膨隆,下腹扪及平脐之巨大包块,约18×15cm,不活动。右上腹可扪及一约6×5cm大小包块,质中,无触痛。肝肾盆腔彩超提示右肝以囊性为主的囊实性包块及两个实性占位包块;右肾区囊实性混合性包块,与盆腔包块相连。腹部CT提示腹部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来源于后腹膜。剖腹探查见左附件的包块占据整个下腹部,约25×20×10cm,色暗红,质中,包膜尚完整。右上腹有一约15×10×8cm大小包块,有完整包膜,表面覆有较多的血管,来自后腹膜。肝门部、大网膜、肠管等处见有多个结节状病灶。2 病理检查切除全子宫及双附件,子宫11×6×4cm,宫内膜光滑。左附件结构不清,见一巨大囊实性包块,约22×19×8cm,壁厚0.8~5cm,囊内为暗红色液体,并见血凝块附着。右卵巢表面呈结节状,5×3.5×2cm,切面有多个小囊。右输卵管系膜缘、宫颈及宫底浆膜面见3个灰红色圆形包块,直径分别为5.0cm、3.5cm、2.0cm,包块切面灰红色,均呈囊实性。另送检网膜及腹膜后灰白灰黄色结节状包块数个,总...  相似文献   

10.
肺嗜酸细胞类癌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资料为2002年笔者在浙大医学院附属一院进修期间所遇病例,病理切片经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专家会诊确诊。患者男性,48岁,平素体健,常规体检行X线胸片摄影发现右肺不规则肿物,考虑为良性肿瘤而入院,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右上肺近肺门处有一2.0cm×2.0cm×1.5cm肿块,切面呈鱼肉样。病理巨检:破碎组织2块,总体积2.5cm×2.0cm×1.5cm,表面光滑,有不完整的包膜,切面实性,淡红色,质软,鱼肉状。镜检:边缘部分有薄层纤维包膜,部分被覆支气管黏膜。瘤细胞呈片状、梁状、巢状、菊形团及绸带样排列,可见腺泡状区域。有少量富于血管的纤维组织间质…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5岁。发现左乳腺肿块半年 ,近 2月来生长迅速 ,于 1995年 11月10日入院。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可触及一 4cm× 3cm× 2 cm大小肿物 ,质硬、活动 ,边界清 ,行左乳腺肿块切除术。病理检查 :肿物大小 3.5 cm× 3cm× 2 cm,表面光滑 ,有部分包膜 ,切面灰白色 ,分叶状 ,有散在大小不等裂隙 ,质细、韧。镜检 :肿瘤由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导管上皮呈裂隙样、腺管状 ,上皮分化良好 ,局部可见增生成多层 ,但无异型 ,基底膜完整 ;间质成分由密集的短梭形细胞组成 ,轻至中度异型 ,核分裂相 (2~ 3)个 /10 HPF。瘤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巨检:标本切面呈实性,质地中等,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呈结节样8例,边界不清、无包膜6例,4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镜检:13例(72.22%)患者标本呈管状、梁索状、筛状和实体性结构混合型结构模式,部分区域以某一种结构为主。2例(11.11%)肿瘤以小管/梁索状结构为主(>90%),1例(5.56%)肿瘤团巢均呈筛状结构,2例(11.11%)肿瘤为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可见腺上皮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成分包括基底样细胞、肌上皮和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卵圆形或圆形,深染,可见泡状核。肌上皮细胞位于肿瘤团巢的周边和围绕假腺腔分布,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腺上皮相对均匀的分布于筛状结构中或位于梁索/小管状结构内层,形成真性腺腔或潜在腔隙,可见红染的分泌物。本组18例患者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免疫组化: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以及肌上皮标记SM-MHC、p63、S-100和calponin均(+)。ER染色1例呈(+);10例PR(-),8例弱(+);5例Her-2(2+)、4例(1+);Ⅰ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为3%~10%;Ⅱ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区及小管状区Ki-67为5%,实性区为25%~30%;Ⅲ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Ki-67阳性率均>2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2 4岁 ,发现腹内包块 1年余 ,渐增大 ,于2 0 0 3年 4月间就诊。体检 :一般情况尚好 ,主要于左上腹可触及如小儿头大的包块 ,活动度小 ,无压痛 ,其它部位无异常发现。腹部CT扫描 :胰前见 1 0cm× 7cm的椭圆形软组织块影 ,密度不均 ,边缘光整 ,与脾、左肾分界清楚。手术探查所见 :肿物位于胰体及尾部 ,有包膜 ,囊性感 ,于周围组织无粘连 ,腹腔其它器官触之无异常 ,术中切除肿物。病理检查 :椭圆形肿物 ,大小为 1 3cm× 8cm× 6cm ,有包膜 ,表面尚光滑 ,切面为囊实性 ,囊腔内含暗红色烂肉样组织及黏稠液体 ,囊璧厚度 0 .5~ 1cm ,实性…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性,2岁,左上腹部隆起无痛性包块3月余,无其他不适。近一月来包块突然增大,小儿哭闹不止,于1996年11月30日入院。B超诊断为肾母细胞瘤。手术见左肾明显肿大,中下极见一12cm×12cm×10cm肿物,活动度差,中等硬度。病理检查:左肾下部见一12cm×12cm×10cm的肿物,包膜不完整,实性,表面呈结节状,切面质细腻、鱼肉状、与肾组织分界清楚。光镜下见肿物主要内圆形细胞、梭形细胞、星形细胞及粘液样基质构成,此外可见少数体积较大、胞浆红染的圆形肌母细胞及多核瘤巨细胞,个别梭形细胞浆能见到横纹。圆形细胞形似淋巴母细胞,排…  相似文献   

15.
腮腺皮脂腺癌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觉  宋容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5):298-298
患者男,52岁。因左腮腺肿物3年,增大1周,伴口眼歪斜2个月入院。查体:患者出现面瘫,左口眼向右侧歪斜,左耳前扪及2cm×3cm大小肿物,活动度可。彩超提示:腮腺混合瘤。术中见左腮腺上方有一2.5cm×3cm实性肿物。病理检查:巨检:腮腺组织一块5cm×4cm×3cm,切面见一肿物2.5cm×2cm×2.3cm,灰白色,质硬,部分有包膜。镜下:瘤细胞排列成巢、成片或索状,分化较好区域瘤细胞胞浆透明呈空泡状,可见脂滴,细胞间相嵌排列,伴轻度异型;分化差的区域则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相,异型显著;两者之间相互过渡,相互延续。间质中纤维增生伴部分…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原发性囊腺癌很少见,我院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女,34岁。因3个月前左上腹部隐痛,并可扪及鸡蛋大小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于1996年4月6日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左上腹可扪及10cm×9.5cm肿物,表面光滑,质地韧,活动尚可。B超示左肾下极可探及10cm×9cm囊状液性暗区,侧后壁可见不规则乳头状实性光团反射,考虑腹膜后乳头状囊腺瘤。手术所见:左肾下极见一囊性肿物,表面光滑,与肾脂肪囊轻度粘连,探及其他脏器未见异常。病理检查:囊性肿物体积10cm×8cm×6cm,表面光…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3岁。因下腹部隐痛1年加重3月,于1997年9月11日在外院剖腹探查:术中见左卵巢实性肿块,大小约10cm×8cm×5.5cm切除送我院病检。病理检查:灰白色结节状组织,体积 9.5cm ×8.5cm×4.5cm,表面光滑,切面灰  相似文献   

18.
胰腺间变性癌伴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反应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性 ,5 2岁。因上腹部不适 1年 ,于 2 0 0 2年 5月 2 0日入院。 B超检查 :胰尾大部分及部分胰体区可见 1 2 .5 cm× 1 0 .6cm囊实性回声团块 ,边界尚规则。全身骨显像正常。临床诊断 :胰腺肿瘤 ,性质待查。 2 0 0 2年 5月 2 7日全麻下手术 ,术中所见 :肿瘤位于胰体尾部 ,呈 1 2 cm× 1 0 cm× 1 0 cm大小 ,囊实性 ,边界清楚 ,有包膜 ,切面暗红色 ,部分区域灰白色 ,质地较软 ,胰尾缩小变硬 ,脾、横结肠、横结肠系膜、后腹膜与肿瘤紧密粘连。病理诊断 :胰腺间变性癌伴大量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反应。讨论 胰腺间变性癌发生率较低 ,约占胰…  相似文献   

19.
1 临床资料 例1,患者女,56岁,绝经6年,因下腹胀痛半年入院。查体:腹移浊(+),盆腔扪及5+月孕大实性包块,突向直肠,粘连。术中见:右卵巢大小15cm×13cm×10cm大小,实性,与子宫后壁、乙状结肠致密粘连并侵及粘膜层。行缩瘤术并盆腔淋巴清扫术。术后诊断:右卵巢恶性苗勒氏管混合瘤(同源性)。术后给予顺铂、环磷酰胺、氮烯咪胺三联化疗已四疗程,一般情况好,现仍继续化疗。 例2,患者女,54岁,绝经5年,因腹胀、纳差1月入院。查体:腹移浊(+),盆腔扪及20cm×15cm大小囊实性包块,左侧达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 ,72岁。主诉腹部隐痛 1个月 ,伴恶心、呕吐 ,无发热或畏寒。临床查体发现腹部脐偏左可触及一类圆形肿块 ,大小约 8cm× 7cm。CT检查发现腹腔内肠系膜源性肿物 ,B超显示左侧腹腔不均质实性占位。术中见小肠系膜有一约 2 5cm× 2 0cm包块 ,与小肠关系密切 ,行肠系膜切除及部分小肠切除术。术后患者接受联合化疗 ,随访 6个月无复发。病理学检查 :类圆形肿物 ,位于小肠系膜内 ,大小为10cm× 8cm× 3cm ,肿瘤无包膜 ,质地中等 ,与肠壁关系密切 ,肠腔无堵塞 ,肠黏膜完整无破坏。肿物切面呈灰黄、灰白相间 ,边界不清 ,呈侵袭性生长。镜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