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一般认为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2 cm以上才会出现功能影响,但近年来许多文献认为短缩5 mm以上就会出现功能和生活影响,争议颇多。 目的:调查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功能影响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2003年5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4例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去除发生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患者后有86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闭合复位满意后,以3枚平行空心钉固定。以短缩≥5 mm,短缩≥10 mm,短缩≥20 mm为3个参考点,考察短缩(双侧股骨颈中心线对比)发生情况,以及多个因素对股骨颈短缩发生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86例患者股骨颈短缩中位数2.6 mm,平均(5.21±5.49) mm。股骨颈短缩≥ 5 mm的发生率为36%(31/86),股骨颈≥ 10 mm的发生率为19%(16/86),股骨颈短缩≥ 20 mm的发生率为3% (3/86)。3种短缩形式分组结果的Harris评分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说明短缩≥ 5 mm就会影响髋关节功能。性别、年龄、singh指数、Garden指数、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因素。提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发生率较高,股骨颈短缩≥ 5 mm就会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行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其中优19例(61.29%),良12例(38.71%),差5例(13.89%),优良率为86.11%。结论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良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背景:股骨颈骨折后常用闭合复位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常规手法闭合复位失败。目的:观察复杂股骨颈骨折运用改良撬拨闭合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复杂股骨颈骨折住院患者36例,经过常规手法复位失败一两次后,采用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根据年龄、骨折类型、骨密度状况选择动力髋螺钉加1枚空心螺钉(n=17)或3枚空心螺钉(n=19)内固定。内固定后随访采用Harri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所有36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15.5个月。发生股骨头坏死患者3例,骨折延迟愈合2例。Garden复位质量评价:Ⅰ级23例,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0例,Ⅰ级、Ⅱ级占患者总数的94.4%。Harris评分情况:优 22例,良7例,中3例,差4例,优良率80.56%。且采用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或3枚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的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接近(P > 0.05)。因此,对于常规复位失败的复杂股骨颈骨折,建议尝试改良的撬拨闭合复位法,内固定采用动力髋螺钉或空心螺钉对疗效无明显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股骨颈骨折临床上还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均为股骨颈骨折常用治疗方法,但两者均有优缺点。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与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60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开放复位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对照组应用闭合复位AO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愈合率、功能优良率、股骨头坏死率及远期塌陷率。结果与结论:1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及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应用股方肌骨瓣转移移植联合多枚加压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法治疗中青年股骨颈骨折GardenⅢ,Ⅳ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背景: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内固定治疗作为现在的主流治疗方式之一,仍需进一步追求坚强固定,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和空心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符合标准的3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16例,空心加压螺钉组19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侧、受伤方式、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复位质量、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两组疗效的差别。结果与结论:(1)16例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患者中除1例内固定失效,其余获得了8-25个月随访,平均11.9个月;19例空心加压螺钉组患者获得了7-26个月随访,平均16.3个月;(2)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日、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3)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优于空心加压螺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4)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组发生内...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骨折是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约占全部髋部骨折的50%。空心钉内固定依然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且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术后股骨头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股骨颈短缩: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后,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背景:空心钉内固定目前是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最常用的方式,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股骨颈短缩的现象,甚至造成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临床特点、预后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成都地区3家骨科医院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并获得完整术后随访信息的11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以术后股骨颈短缩作为预后观察指标,记录患者股骨颈短缩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主要临床特点;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Garden分型、Garden指数、骨密度T值、Singh指数、受伤至手术时间、负重时间等因素与术后股骨颈短缩的相关关系,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股骨颈短缩发生率为48.6%(54/111),其中股骨颈短缩10-19 mm的发生率为31.5%(35/111)、股骨颈短缩≥20 mm的发生率为5.4%(6/111);②股骨颈短缩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占76%;③股骨颈短缩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下地负重时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和跛行,股骨颈短缩的临床表现分析结果显示,颈短缩组以中度疼痛为主(67%),无短缩组以无疼痛/轻度疼痛为主(86%);颈短缩组髋关节活动受限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8% vs. 21%),颈短缩组患者跛行的发生率高于无短缩组(61% vs. 1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 0.05);④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骨折Garden分型为Ⅲ,Ⅳ型、Garden指数为Ⅲ,Ⅳ级、骨密度T值≤-2.5、负重时间≤2个月是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后发生股骨颈短缩的独立危险因素,说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后存在很高的股骨颈短缩发生风险,而发生时间主要集中术后6个月内。 ORCID: 0000-0002-4430-4394(牟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6年3月~2010年2月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共1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掌侧缘型8例,背侧缘型5例.随访时间6月~1年,平均10.5月,均骨性愈合,本组功能疗效评估优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84.6:解剖评估优4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76.9%.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加空心钉固定治疗Barton骨折,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RP组和对照组,各100例。PRP组采用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RP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合并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P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7.35、90.8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1.37、84.32分,术后6个月、12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86%、90%,高于对照组的67%和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联合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能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及术后生活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压空心螺钉内固定在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5例采用闭合整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手术方法.结果 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愈合59例,骨折愈合率为90.76%;骨折不愈合6例,不愈合率为9.24%.结论 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创伤小,操作简单,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股骨颈骨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应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愈后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年龄及手术时间等因素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6月~2003年2月采用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治疗股骨颈骨折52例患者骨折复位情况,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部位及类型、受伤至手术时间与股骨头缺血坏死和晚期塌陷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0个月。本组47例骨折愈合,愈合率90.4%。5例骨折不愈合,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占9.6%,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预后影响最大因素是骨折的部位及类型,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情况和患者年龄。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原则应力求早期、解剖复位、牢固固定。2枚中空双螺旋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可靠,可莸得良好的固定效果,有动力加压作用,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老年骨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16例,其中男3例、女13例,年龄65~89(70.1±4.8)岁。患者均为GardenⅡ型骨折。均行闭合复位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术中均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术后即刻复查患侧髋关节CT及三维重建,观察骨折断端对位、对线情况,螺钉的置入位置,测量螺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评估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螺钉深度技术的效果及有效性。术后1年内定期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30~85(51.8±1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0~100(44.3±23.5) mL。16例患者共打入空心拉力螺钉49枚,术后即刻影像学检查显示,骨折断端对位、对线优良,螺钉的置入位置良好,螺钉钉尖与股骨头软骨下骨的距离为0.21~0.49 (0.38±0.11) cm;螺钉置入位置均有效,有效性为优(100%)。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6(9.1±3.3)个月。随访期间无螺钉断钉、退钉及股骨头塌陷、坏死等并发症发生,骨折愈合时间为3~6(4.1±1.0)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16例患者疗效均为优良。结论 在老年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使用导针钝头探通法辅助判断空心拉力螺钉置入深度,可将螺钉尖准确放置在股骨头软骨下骨下方0.5 cm范围内,有助于提高内固定稳定性、促进骨折断端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中的透视体位及相关问题。方法对2004~2006年间收治的31例股骨颈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行患髋蛙式位透视下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3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8例病人获平均16.5个月(8~36个月)随访,X线片均示骨折解剖复位,螺钉空间位置良好,后期随访26例骨性愈合,l例骨折不愈合,l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患髋蛙式位透视下辅助复位可最大程度的复位;新鲜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是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股骨颈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可因高暴力损伤引起该类型骨折。骨折后患者髋部疼痛、肿胀,大转子处可有压痛及叩击痛,下肢存在短缩、内收、外旋等畸形。影像学检查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程度。 克氏针定位装置:该辅助定位装置适用于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徒手操作相比,具有定位效率高、透视次数少、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等优点;与骨科机器人、计算机导航系统等辅助定位装置相比,精确度有待提高,较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背景:目前骨科机器人、计算机导航系统等智能定位装置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手术过程中的应用逐步开展,但基层医院仍需一种廉价的辅助定位装置。 目的:探讨一种股骨颈克氏针定位装置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过程中辅助定位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辅助定位装置分为2组,徒手定位组28例患者行传统徒手定位空心钉内固定;辅助定位组26例患者术中应用克氏针定位装置,定位针角度、方向、距离均可量化微调,辅助定位,引导置入空心螺钉。比较2组患者临床与影像资料。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等术中并发症;术后影像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空心螺钉分布、角度、位置良好;②辅助复位组手术时间(49.27±4.86) min小于徒手定位组(59.64±8.02) min,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辅助定位组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徒手定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③2组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Harris功能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辅助定位组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9%;④2组患者随访期间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晚期坏死率待随访;⑤提示克氏针定位装置在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内固定过程中,可辅助定位,引导置入空心螺钉,能有效提高定位效率,减少透视次数,避免反复调整穿针对股骨颈骨质的损伤,促进患者恢复。 ORCID: 0000-0002-4576-3306(杜刚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股骨颈骨折手术空心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复位和三枚空心钉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可以找出一种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分析了人单足站立时,骨折面所承受的螺钉预紧力和髋关节作用力所产生的轴向压、垂直分力和由此引起的弯距对骨折面与螺钉的综合力学效果.结果 获得了三颗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后,由各种力的综合作用所产生的螺钉及骨折面产生的内应力,并与许用应力值进行了比较.结论 从力学角度看,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是安全可靠的,术后病人可以快速复原,而且三枚空心钉的倒三角布局力学效果优于正三角布局.  相似文献   

15.
文题释义: 富血小板血浆:是一种自体血液制品,其血小板浓度高于生理浓度,能够激活释放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等多种生长因子,促进肌肉软组织和骨骼疾病的愈合。 空心螺钉内固定:是目前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因创伤小、骨折固定稳定、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功能状态而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但术后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与股骨头坏死。 背景:大多数研究报道了富血小板血浆在促进和改善骨愈合方面的有效性,但由于方法、随访和研究设计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骨科医师对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存在争议和怀疑。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钉内固定和单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差异。 方法:利用 Cochrane图书馆、PubMed、万方医学网、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并收集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和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分别由2名评价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数据提取并进行互相核对,运用 RevMan 5.3软件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筛选共选择了7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共760例患者,其中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380例;②Meta分析显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1.86,95%CI(-2.97,-0.75),P=0.001],骨折愈合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6.51,95%CI(3.36,12.62),P < 0.000 01],骨坏死率低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OR=0.25,95%CI(0.15,0.44),P < 0.000 01],术后1,3,6,9,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MD=4.95,95%CI(4.12,5.77),P < 0.000 01;MD=19.78,95%CI(18.45,21.11),P < 0.000 01;MD=17.16,95%CI(10.39,23.92),P < 0.000 01;MD=12.66,95%CI(10.60,14.71),P < 0.000 01;MD=10.17,95%CI(5.98,14.36),P < 0.000 01];③结果表明,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联合治疗可以加速骨折愈合、提高愈合率、降低坏死率、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ORCID: 0000-0002-3170-1278(陈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越来趋向于积极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首先要根据不同骨折部位、骨折类型、不同年龄和是否合并有内科基础疾病从而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对于老年性髋部骨折治疗的成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优化治疗方案。 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176例,年龄(76.7±6.3)岁。股骨转子间骨折84例,其中保守治疗7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34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8例,解剖钢板内固定7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6例。股骨颈骨折92例,其中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37例,空心加压螺钉固定15例。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76例,股骨颈骨折8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内固定治疗的平均愈合时间为(5.7±1.3)个月。3例发生治疗后感染,1例治疗后10 d并发心肺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治疗方法的并发症包括股骨头切割、围术期骨折,内固定或假体松动、术后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内翻、下肢短缩、骨折延期愈合及对髋再骨折等。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Harri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P < 0.05)。而保守治疗、空心加压螺钉、解剖钢板及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患者相互之间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需要积极的综合治疗,对于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最好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7.
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手术参数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手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用方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对空心钉内固定手术进行力学综合分析,根据股骨近端力学实验的结果,建立股骨近端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的患者体重、骨折线角度、空心钉布局与角度等几个参数进行分组分析,提取骨折面、钉子的应力应变分析结果,获得了216组不同手术参数组合的情况下,影响术后愈合与承载能力的骨折端面的错位位移、钉孔底部应变、钉子最大应力、股骨最大应变四个参数,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找到一组符合生物力学规律的内固定治疗参数,并应用于医疗机器人手术参数规划及手术效果的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