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并探讨了血液透析中的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总结此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该院就诊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30例,作为1组;同时,选取同期入院的3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作为2组。透析前,测量两组患者的基础血压值;进行3 h、2 h、1 h的透析后,再次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计算出不同时段血压改变的值,研究透析前后引起的血压变化。结果透析前,测得1、2两组基础血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9.9 k Pa、20.1 k Pa,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3 h、2 h、1 h、0 h的透析后,1组患者血压平均值(k Pa)分别为:9.97 k Pa、6.34 k Pa、4.78 k Pa、3.27 k Pa,2组患者分别为:4.38 k Pa、3.19 k Pa、2.92 k Pa、1.89 k Pa。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2、P0.02、P0.05)。结论与肾炎尿毒症患者相比,在进行血液透析的过程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下降幅度和速率较大,改变迅速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应在血液透析进行的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以保证可及时控制和处理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护理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观察组)及该院同期50例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对照组)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透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及透析低血压发生率,并提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透析0 h、透析1 h、透析2 h、透析3 h收缩压下降值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32.00%)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透过程中血压下降幅度较大,且速度较快,发生透析低血压的机率较高,为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应采取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加强血压监测及血压控制,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化的特点,并探讨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86例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于透析过程当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性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1 h、透析2 h和透析3 h的血压水平及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低血压的发生率为4.6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行血液透析过程当中血压极易发生较大浮动,从而引起各类并发症,给予针对性护理可保持患者血压水平平稳,减少低血压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张葡萄糖预防终末期糖尿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至少半年的血液透析治疗,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液透析中行100毫升葡萄糖(50%)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值变化、低血压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27.21±7.23)mmHg,对照组治疗后1小时收缩压为(100.02±7.89)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5%,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5%,两组比较 P〈0.05。另外,两组透析3小时、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张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安全有效,值得临床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钠透析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顽固性高血压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24例,A组给予低钠联合高通量透析,B组给予高通量透析,C组常规透析;比较三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患者血压节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心功能参数;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总有效率高于C组(P<0.05)。A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和nDBP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B组和C组(P均<0.05),B组治疗后CI、CO、SV、E/A、EI/AI低于C组(P均<0.05)。A组治疗后PTH、Scr和BUN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下腔静脉直径/体表面积(VCD)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择89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组),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h采用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下腔静脉直径,计算VCD;另选择与透析组相匹配的89例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VCD。测量超滤量≥2.5kg及〈2.5kg透析前后VCD。采用Cox回归分析法对VCD与超滤量的关系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透析组透析前及透析后1h的VCD分别为(9.92±0.99)、(9.01±1.43)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对照组VCD为(8.88±1.29)mm/m^2,与透析组透析前比较,P〈0.05。超滤量≥2.5蚝者透析前后VCD分别为(9.93±1.78)、(8.90±1.31)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超滤量〈2.5kg者透析前后VCD分别为(9.30±1.21)、(9.02±1.10)mm/m^2,透析前后比较P〉0.05。超滤量≥2.5kg时超滤量与VCD呈负相关(r=-0.928,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VCD明显降低;超滤量≥2.5kg时VCD与超滤量呈负相关;VCD能初步判定患者体液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体质量,可作为超滤量≥2.5奴时血液透析量的调节指标。  相似文献   

7.
龙凤川 《内科》2013,(6):609-6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与低血压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50例透析龄6个月以上的肾病患者,依据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变化分为透析低血压组(A组)和血压不变组(B组),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监测。结果两组患者在高频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低频功率和功率变异比值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近似熵在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A组明显低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发生透析低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海波  侯洁  徐捷  马利民  李兰  高伟 《山东医药》2010,50(16):54-55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器与血液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的临床结果。方法将50例维持性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串联组22例,采用透析器与爱尔灌流器串联进行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28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外用乳化剂,口服抗组胺药物治疗皮肤症状,每周3次。两组均每次透析4 h,治疗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结果串联组治疗后PTH的清除率为(52.8±1.7)%,β2-MG的清除率为(49.4±2.6)%,皮肤瘙痒缓解率为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灌流器与透析器串联治疗尿毒症顽固性皮肤瘙痒能有效消除PTH,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转录因子(NF)-κB表达水平与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06例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11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记录2组血清Lp-PLA2、NF-κB水平及脂代谢相关指标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甘油三酯(TG)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Lp-PLA2、NF-κB水平与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透析前血清ApoB、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透析后血清Lp-PLA2、NF-κB水平及ApoB、TG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血清ApoA1水平显著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透析后血清Lp-PLA2、NF-κB水平与ApoB(r=0.664、0.524)、TG(r=0.648、0.544)呈正相关(P均<0.05),与ApoA1呈负相关(r=-0.580、-0.469,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后血清Lp-PLA2、NF-κB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与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超滤曲线配合钠曲线模式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1月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易出现低血压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身对照,按照单数透析次数为观察组,采用Fresenuis4008S透析机的内置超滤曲线模式(3)及钠曲线模式(3);双数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标准血液透析,匀速超滤;观察1个月,分别108例次,统计两组透析前后的血压变化及血液透析结束时的超滤量。结果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48.1%,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25.9%,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超滤总量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透析前及透析1、2 h血压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透析3 h和透析结束时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透析前后血清钠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采取超滤曲线配合可调钠曲线透析方式及其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李富强 《临床内科杂志》2019,36(11):748-750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慢性肾衰竭(CRF)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0例CRF尿毒症患者,根据透析方式的不同分为血液透析组(60例)和腹膜透析组(60例)。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再将两组患者按有无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分别分为合并心衰组和无心衰组,分别比较各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结果 治疗前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的CRP、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有降低,且腹膜透析组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较血液透析组更低(P均<0.05)。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合并心衰组患者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高于同组无心衰组(P<0.05)。结论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均能降低CRF尿毒症患者的TNF-α、IL-1β及IL-6水平,且腹膜透析方式更优,其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汤益忠 《山东医药》2010,50(35):81-82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在本院接受3个月以上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观察组)及30例一般资料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ELISA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IL-6和丙二醛(MDA)水平,其中观察组分别于透析前及透析后1、2和3个月各检测1次.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血清CRP 、IL-6和MD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液透析治疗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CRP水平均明显高于透析前和对照组,而MDA和IL-6水平在透析后1个月时较透析前明显升高、2个月和3个月时与透析前比较则明显降低,但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均较高,血液透析可明显加重其炎症反应、而减轻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该调查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对该60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观察组患者30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由该调查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肾功能指标改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从并发症情况上考虑,笔者更建议对患者实施腹膜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葡萄糖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在入选前均已经接受至少6个月的血液透析治疗,随机将其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中分为2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分别应用10%葡萄糖及50%葡萄糖100 mL静脉滴注,对3组患者血液透析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低血压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5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38.34±8.34)mmHg,10%葡萄糖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28.56±10.69)mmHg,对照组治疗后1 h收缩压为(101.41±10.36)mm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6.6%,10%葡萄糖组低血压发生率14.6%,对照组低血压发生率22.7%,3组比较(P0.05)。3组透析3 h、透析结束及晚饭前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所致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高渗葡萄糖能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压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闭闵  唐盛  彭小梅  黄文坛  吴潮清 《内科》2009,4(2):177-178
目的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血液透析的时机做一调查分析。方法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广西血液净化中心开始进入血液透析的61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观察性别、年龄、居住地、原发病、主要症状及并发症、治疗费用支付来源等因素与进入透析时的肾功能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首诊即确诊尿毒症的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长期门诊治疗后转入透析患者(P〈0.01);老年人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青壮年(P〈0.01);城市居民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农村人口(P〈0.01);糖尿病肾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非糖尿病肾病(P〈0.01);并发症多的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显著早于并发症少的患者(P〈0.01);享受城市社会医疗保险患者进入透析时机早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患者(P〈0.01)。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进入透析时机的不同,与年龄、居住地、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并发症的多少及治疗费用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充分性和营养状况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发生的关系.方法 观察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6个月时透析前和透析后的血压、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氮清除率(URR)等生化指标及特征性营养指标,分析透析充分与营养指标的关系,并随访患者心血管症状发生情况与透析充分性及营养状态的关系.结果 KT/V与营养性指标明显的相关(P<0.05);透析充分组与不充分组透析后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透析前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有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行分组比较显示,两组Alb、Hb、上臂中部肌围(M AMC)、KT/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透析充分和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患者血压控制和减少心血管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HD )和血液透析滤过(HDF )治疗对中分子毒素(MMS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戊糖素(PENT )的清除效果。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DKD尿毒症患者,分为HD组(n=24)、HDF组(n=12),于单次治疗前后取血,测定血清尿素氮(BUN )、MMS、PENT ,应用Daugirdas公式计算单次透析充分性(KT/V)。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UN水平均显著下降( P<0.01),KT/V均超过1.3,但各组间BUN下降率及KT/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均能部分降低血清MMS、PENT水平,HDF对MMS、PENT的清除率优于常规HD清除( 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对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MMS、PENT清除明显优于常规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山东医药》2011,51(51):81-82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同期收治的54例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HDF组和血液透析(HD)组各27例,HD组每周进行3次常规HD治疗,HDF组每周进行1次HDF治疗和2次常规HD治疗,均治疗8周。治疗前1 d和治疗8周后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取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浆肾素(RA)、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结果治疗后HDF组收缩压、舒张压及血浆RA、AngⅡ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而HD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结论HDF能显著降低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机制主要为清除RA、AngⅡ等中、大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9.
杨小勇  梁立强 《内科》2007,2(1):44-45
目的观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的变化,并对相关因素加以探讨。方法血液透析治疗组36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测定血浆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l(ApOAl)、载脂蛋白B(ApOB)。结果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TCh、TG、LDL、ApO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上升(P〈0.05),而HDL和ApOAl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透析前后比较,患者血液透析后TCH、TG、LDL、ApOB较血液透析前显著上升(P〈0.05),而HDL和ApOAl较血液透析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在透析前即存在脂代谢异常.透析治疗不能消除高脂血症,且加重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血压及血糖值的变化。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要求,从该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尿毒症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临床观察与研究的对象,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后,对其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期间的临床反应,对其血压以及血糖值检测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研究糖尿病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时血压及血糖的监测变化。结果糖尿病尿毒症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血压、血糖值有所下降,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不断延长,血压、血糖值进一步降低,透析治疗3 h后有些患者甚至出现低血压症状,因而要控制好透析时间;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后的1 h左右,血糖值下降最明显,进食后则血糖值开始逐步上升。实践研究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糖尿病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及血糖值有所降低,要合理安排透析时间、透析频率,防止发生低血压;合理应用降糖药物,防止发生低血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