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临床诊治要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法对该院2005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8例DK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38例均采用抗感染、静脉持续泵入小剂量胰岛素,每1~2 h检测血糖、电解质、尿糖和尿酮体,同时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结果 36例治愈,治愈率为94.7%,血糖降至5.6~10.8 mmol/L,尿糖和尿酮体阴性,2例因合并脑血管意外自动出院。结论 DKA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和内科急症之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漏诊误诊;尽快做出正确的诊断,正确使用胰岛素,积极祛除诱因,个体化综合治疗,是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及护理要点。方法 60例住院DKA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组(CSLL组)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组(CVLL组),对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尿酮体转阴时间、血酮体达标时间、血CO_2-CP恢复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血糖均明显下降,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每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血CO_2-CP及血酮体恢复正常时间、尿酮体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LL相比,CSLL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渗性高血糖状态﹙Hyperosmolar Hyperglycemic State,HHS)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 合并横纹肌溶解(Rhabdomyolysis,R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总结2015年1月在本科的1例HHS及DKA合并RM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指标、治疗经过及预后。结论:一旦确诊为DKA合并HHS,立即快速扩容、胰岛素降糖,严密监测血糖、尿糖、酮体、电解质、有效血浆渗透压,肾功、激酶,酌情调整输液的种类和速度及胰岛素剂量,纠正离子紊乱。为预防脑水肿和RM的发生,避免补液过量和血浆渗透压下降过快,避免低钾血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神志的变化和尿的颜色有无异常。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有效的抢救措施,能够降低DKA-HHS患者的RM和脑水肿的发生,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具体的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该院就诊并接收治疗的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1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归纳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总结患者的诊断、治疗措施以及注意事项,记录成册以便于后续患者的治疗。结果该组15例患者治疗10~29 h后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浓度下降至8~12 mmol/L,治疗15~96 h后患者尿酮体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且电解质水平恢复正常、p H3.5、二氧化碳结合力(CO_2CP)20 mmol/L;治疗1~2周后患者胰岛素用量正常稳定,均达到出院标准。结论正确诊断患者病情以及合理应用胰岛素对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补液、补液、电解质纠正等多项综合治疗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良宏  孙贵光 《山东医药》2008,48(13):93-93
儿童糖尿病均是1型糖尿病,有自发糖尿病酮症(DK)及酮症酸中毒(DKA)倾向.以往一般以尿酮体定性、血糖、渗透压、阴离子间隙等指标来指导临床治疗,但严重DKA患儿血中β-羟丁酸等酮体和脂肪酸增高,尿酮体呈弱阳性或阴性,容易掩盖酸中毒,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的原因和临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急性白血病并发糖尿病患儿接受糖皮质激素化疗治疗后,采用加用胰岛素、控制饮食、限制静脉葡萄糖的方式可控制血糖含量,维持胰岛素的正常水平。结论小儿急性白血病在化疗治疗中并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应当注意随时监测尿糖、尿酮体、血糖含量的变化,对并发症采取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优质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2015年间该院内分泌科收住的278例DKA患者的发病诱因,采用静脉微量泵推注胰岛素治疗并予优质护理。结果 278例DKA发病患者经综合优质护理,静脉微量推注泵推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均平稳下降,稳定在6.9~9.9 mmol/L,血糖达标时间(1.89±6.16)d,24 h内尿酮体均转阴,平均住院时间(8.39±2.88)d。结论综合优质护理对提高胰岛素泵治疗DKA患者的疗效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6年以来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22例。男9例,女13例,年龄14~61岁,病程2个月至12年。胰岛素依赖型1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3例,继发性糖尿病(垂体瘤术后)1例。其中5例有2次以上酮症史。1.治疗方法:均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6例首次给胰岛素8~12U冲击量皮下注射,其余以3~6U/h的滴速加入生理盐水500ml持续静滴,以后根据脱水程度每2~4小时滴入500ml。开始24小时输入总量为2000~3500ml,每4小时测血生化及尿糖、尿酮体1次。待血糖<13.8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的诱因及抢救方法,提高对DKA的治愈率,减少病死率。方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30例DKA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分析诱因及治疗方法。结果30例DKA中1型糖尿病(T1DM)14例,2型糖尿病(T2DM)15例,类固醇性糖尿病1例,T1DM引起DKA大多数无诱因,少数是停用胰岛素而诱发。T2DM引起DKA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类固醇性糖尿病是激素和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引起,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脉滴注及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抗感染治疗,疗效满意,3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积极防治诱因,综合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DKA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终生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是1型糖尿病(T1DM)的主要治疗方法,绝大多数非胰岛素的降糖药物不适用于T1DM。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通过阻断肾脏近端小管的钠葡萄糖协同转运体2(SGLT2)来抑制葡萄糖的重吸收,目前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M)的治疗。临床研究表明SGLT2i能有效控制T1DM患者的血糖,但具有增加酮症酸中毒(DKA)的风险,其中非高血糖性DKA(euDKA)是SGLT2i所致DKA的常见形式。SGLT2i导致DKA的主要机制为大量排出尿糖以降低血糖,从而降低胰岛素、升高胰高血糖素水平,导致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比例失衡,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对脂肪的分解及脂肪酸的氧化,从而刺激肝脏生酮。T2DM患者在应用SGLT2i的情况下发生euDKA,需要警惕T1DM的可能。为避免DKA的发生,挑选合适的患者、慎重降低胰岛素用量、降低SGLT2i剂量、定期监测酮体变化、避免诱因及补充液体可能是合理的方法。SGLT2i适当增加酮体可能对心血管、肾脏及大脑有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胰岛素两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对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DKA》的疗效。方法将80例DKA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CSⅡ组)42例和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组(常规组)38例,观察两组病人每日胰岛素用量、血酮、尿酮体及血糖达标时闷级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组与常规组病人的血糖经治疗后分别为(6.6&#177;2.3)mmol/L与(6.8&#177;2.5)mmol/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SⅡ组在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人疗效优于常规小剂量胰岛素滴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正>脆性糖尿病又称不稳定型糖尿病,临床特点表现为血糖波动幅度大,病情极不稳定,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反复交替发生,病死率高,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难题。本病例经过个体化的治疗配合血糖监测,最终使得患者病情得到稳定。1病历资料患者,女性,32岁,10年前因受凉后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在当地医院就诊,化验血糖26.3mmol/L,尿酮体4+,尿糖4+。入院后化验胰岛细胞抗体和胰岛素自身抗体均为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究分析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该院于2011年6月—2013年6月住院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各27例,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糖、尿酮体的变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经治疗后达到目标值的时间相差不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者的尿酮体转阴时间较对照组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分组治疗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的观察,发现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DKA比常规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安全。  相似文献   

14.
曾成 《山东医药》2007,47(16):77-77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的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病死率较高。现将我科抢救DKA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DKA患者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17~78岁、平均48.5岁。1型糖尿病15例,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方法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方法密封信封法。83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两个组别。常规组以诺和灵R常规静脉治疗;试验组以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治疗。观察指标:1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的差异。结果 1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尿酮体转阴时间、纠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需胰岛素剂量、低血糖平均发生次数、住院时间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相比于常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二氧化化碳结合力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和二氧化化碳结合力,加速尿酮体转阴,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和胰岛素剂量,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处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134例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处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效进行观察和研究。在术前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指导,对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过程中积极监测尿糖、血糖及尿酮体等各项指标,术后重视抗感染治疗以及生命体征和血糖的监测,选择疗效较好的抗生素。结果 134例患者中有99例的患者在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愈合良好,其中118例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后伤口愈合程度较好,130例患者在术后1周内无并发症情况发生,122例糖尿病患者在术后血糖、尿糖、尿酮等相关指标得到良好控制。6例发生切口感染II期愈合,4例术后合并并发症,14例术后1周内血糖控制一般。结论对于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围术期处理,对患者妇科手术中血糖、尿糖、以及尿酮体等指标的控制以及术后伤口愈合、血糖控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的降低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DKA)阴离子间隙(AG)值变化进行追踪观察,探讨AG值变化与尿酮体变化规律。方法对该科收治的7例DKA治疗后的AG值及尿酮体单位时间内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AG降至正常后尿酮体均转阴或呈可疑阳性,DKA治疗有效。结论 AG值变化早于尿酮体变化,AG值是DKA治疗有效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钠-葡萄糖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是一种通过增加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因具有心肾保护作用而广泛地应用于2型糖尿病(T2D)患者。但在临床中发现该类药物可通过多种途径升高血酮体水平,在疾病的急性期、手术、食物和液体摄入减少、脱水、酒精中毒、胰岛素用量骤减等情况,特别是当胰岛素缺乏和脱水同时出现时,血酮体水平的进一步升高会引起非高血糖性酮症酸中毒(euDKA)。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类DKA发生时,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正常或轻度升高,而且起病初期临床症状往往不太典型,仅有轻微的头晕、乏力、恶心或只是略感不适,常常会延误诊断。因此,临床医生在给患者使用SGLT2i之前,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具有发生DKA的高危因素,选择合适的患者使用该药。在用药过程中,定期监测血β-羟丁酸水平,在出现可能导致DKA的诱因时及时停用该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用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DNHS)各40例,分别采用胰岛素静滴和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胰岛素泵和持续静滴胰岛素方法均能有效控制DKA与DNHS,但本研究显示,无论是胰岛素用量、血糖下降速度和血糖控制的稳定性,还是消除酮体,改善代谢紊乱以及避免低血糖发生,胰岛素泵均较胰岛素静滴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运用小剂量和大剂量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该院儿科诊断为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住院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运用胰岛素剂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A组(小剂量组)与B组(大剂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三餐2 h后血糖水平及血、尿酮体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及其血糖恢复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经不同剂量胰岛素及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2 h后血糖水平及血、尿酮体指标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血糖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小儿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确切,小剂量应用胰岛素治疗与大剂量疗效相近,降低血糖速度更为平稳,可有效避免并发症及低血糖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