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李绪贵 《内科》2008,3(4):536-537
目的研究糖尿病与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对15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90例及糖尿病组68例(B组),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A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94.44%和5.56%;B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76.47%和23.53%。两组治愈率和病死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糖尿病后患腔隙性脑梗死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0.4%。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3.
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 从1 0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病人中选择非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NHLI)52例为研究组,与176例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HLI)(对照组)进行危险因素以及临床表现的对比,并对NHLI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NHLI组中男性,年龄≥80岁,颈动脉粥样斑块伴狭窄,房颤史,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糖尿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无显著性差异. (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80岁,糖尿病以及男性是NHLI的独立危险因子.结论 NHLI发生缓慢,最多见于男性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腔隙性脑梗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杂志》2005,13(5):257-258
诊断腔隙性脑梗死(LI)重要前提之一是有高血压。LI的发生发展与病人的高血压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LI病人诊断之后,应当如何预防复发,预防病人发展成痴呆,血压的调整以预后的作用等等,都要求我们从事高血压临床工作的医生对腔隙性梗死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察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采用MRI评估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糖尿病患者64例,均给予MRI检查,根据检查的结果统计与分析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分布及分期。结果 MRI检查发现有1219个腔隙性脑梗死的病灶,多发性病灶占98.3%,大脑半球的病灶占83.4%;50-80岁的年龄段为高发年龄,但慢性的病灶较少见。结论 MRI是目前检查腔隙性脑梗死的最可靠方法,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年龄18~39岁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有(n=102)与无(n=102)腔隙性脑梗死(腔梗)。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内皮素、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结果显示,腔梗组的血清内皮素、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高于非腔梗组。糖尿病患者腔梗与血清内皮素、C反应蛋白、D-二聚体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 10 4例既往没有脑卒中史的老年人 ,首次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 ,观察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康复情况 ,以及是否再次发生腔隙性脑梗死或脑梗死。探讨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预后以及防治措施 ,并对 13例死亡患者进行死因分析 ,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对象 :自 1989年 1月至 1999年 1月 ,我们共观察经头颅CT扫描或MRI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 10 4例 ,男 98例 ,女 6例。观察时间为 1 5~ 10年 ,平均 (4 3±0 5 )年。首次发病年龄为 6 1~ 96岁 ,平均 (78 2± 6 1)岁。其中 6 1~ …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出血性腔隙综合征(HL)与腔隙性脑梗死(LI)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析59例HL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并与353例LI进行发病危险因素的比较. 结果高血压病是HL和LI共同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病是HL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病史者LI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结论临床是否发生HL或LI,关键取决于是否存在有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 ,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 ,它与其他类型的脑卒中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 2 0 0 0年 6月~ 2 0 0 1年 12月我科收治了 2 1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现就腔隙性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探讨。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2 13例 ,年龄 48~ 85岁 ,平均年龄 (64± 8.2 )岁 ,男性 12 2例 ,女性 91例。 (1)腔隙性脑梗死组 (LAC组 ) 5 6例 ,年龄 48~ 84岁 ,平均年龄 (63 .4± 8.1)岁 ,男性 3 8例 ,女性 2 1例。患者为中老年发病 ,有腔隙性综合征表现 ,均经头部CT和 (或 )MRI证实 ,预后良好 ,个别病…  相似文献   

10.
腔隙梗死 (lacunarinfarction ,LI)是脑梗死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由其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是一长期慢性积累的过程 ,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包括 :运动、感觉障碍 ,构音障碍 ,假性球麻痹以及不同程度的痴呆等。我们于 2 0 0 2年 9月至 2 0 0 3年 1月选择白藜芦醇作为神经保护的干预用药 ,利用Toshima腔隙梗死模型〔1〕,初步探讨白藜芦醇对腔隙梗死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 :成年SD雄性大鼠 6 0只 ,体重 2 70~ 330g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5只。白藜芦醇干预组 1~ 3,药物剂量分别为 10 6、10 7、10 8g/kg ,(白藜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糖为老年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56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设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测定两组的空腹血糖、血脂及空腹血胰岛素等生化指标。采用成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空腹血胰岛素明显大于对照组,甘油三酯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脂质代谢紊乱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升高是高胰岛素血症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 比较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hs-CRP、FBG、HBA1c、MA水平,并行头颅CT检查,分析非糖尿病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与2型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的hs-CRP、FBG、HBA1c、MA水平均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结论 hs-CRP联合FBG、HBA1c、MA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病人,特别合并FBG、HBA1c、MA增高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13.
腔隙性脑梗死作为一种独立的缺血性脑卒中 ,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收集我院近三年来经 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 34例 ,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总结本病的特点。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 34例 ,其中男 2 8例 ,女 6例 ;年龄 50~ 59岁 10例 ,6 0~ 6 9岁 18例 ,70岁以上 6例。1.2 方法回顾性分析。2 结 果2 .1 临床表现静态下发病 2 6例 ,动态下发病 8例。本组病人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以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入院 6例 ,以中枢神经定位体征而入院 2 6例 ;其中表现为纯感觉性卒中 4例 ,纯运动性卒…  相似文献   

14.
杨棠  吴波 《临床内科杂志》2020,37(6):394-396
<正>急性腔隙性脑梗死在过去通常被视为相对良性的血管病变,约占缺血性脑梗死的25%,具有良好的远期预后[1]。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后卒中复发风险与其他类型的卒中相似,且患者发生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风险也有所增加[2]。因此,根据不同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精确诊断,并在病程初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调控对其远期预后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3 0例LI患者同时进行MRI及CT检查 ,统计病灶的部位、数量、大小及形状 ,同时观察临床情况。结果  3 0例LI患者CT发现病灶5 9个 ,MRI发现 2 89个 ,13例行二次MRI检查 ,7例急性期后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LI常为多发 ,MRI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CT ,急性期病灶周围存在水肿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患者蛋白尿与左心室肥厚和眼底动脉硬化密切相关[1 ,2 ] ,但蛋白尿与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的关系却少见报道。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高血压患者 87例 ,排除心脏瓣膜病、糖尿病、内分泌疾病、肾脏疾病及系统性疾病。根据有无蛋白尿分为两组 :①蛋白尿组 4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1 8例 ,平均年龄 5 5± 1 2岁 ;②无蛋白尿组 45例 ,男性2 6例 ,女性 1 9例 ,平均年龄 5 2± 1 1岁。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收缩压≥ 1 40mmHg,舒张压≥ 90mmHg。1 .2 尿蛋白测定收集 2 4h尿液 ,加叠氮钠 ,采用美国Beckman…  相似文献   

17.
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动态血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2005年2月至2130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35例80岁以上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同时期住院的30例无腔隙性脑梗死的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对照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腔隙性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5年7月~2006年9月连续入院136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头颅CT或MRI扫描结果分为LI组及非腔梗组(NLI组),单发腔梗组(SLI组),多发腔梗组(MLI组),引入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LI/NLI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体育锻炼,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纤维蛋白原方面有差异;多元logistic回归示L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2)SLI/MLI组在高血压家族史,脑白质变性,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HDL-C和纤维蛋白原方面存在差异.结论 (1)LI的发病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发病的主要因素是高血压和HDL-C,高血压是危险因素,HDL-C是保护性因素.(2)SLI和MLI在发病危险因素上有差异,有高血压家族史和脑白质变性者易患MLI,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纤维蛋白原高,HDL-C低者易患MLI.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4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38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研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活性;采用氧化酶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浓度;酶法测定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由公式求出;采用免疫法测定载脂蛋白A和B的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脂蛋白(a)的浓度;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收缩压、舒张压和体质指数;采用空腹血糖与胰岛素浓度乘积的倒数的自然对数作为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6.58±3.16mmolL和6.34±2.30mmolL)、空腹血胰岛素(13.6±9.1mIUL和13.4±8.1mIUL)、糖负荷后2h血糖浓度(9.2±2.3mmolL和9.2±2.5mmolL)、糖负荷后2h血胰岛素浓度(99.0±54.3mIUL和98.4±53.9mIUL,)、收缩压(150.2±18.2mmHg和152.4±13.6mmHg)、舒张压(96.2±12.7mmHg和97.4±18.6mmHg)、甘油三酯(1.71±0.68mmolL和1.68±0.99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06±0.29mmolL和3.01±0.40mmolL)、总胆固醇(5.11±0.35mmolL和4.98±0.34mmolL)、脂蛋白(a)(238±202mgL和234±217mgL)、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880±350AUL和870±150AUL)和体质指数(26.5±1.1kgm2和26.3±2.0kgm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4.20±0.24和4.19±1.02)、高密度脂蛋白(1.24±0.48mmolL和1.23±0.18mmolL)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280±160IUL和250±180I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间各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载脂蛋白B、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和体质指数呈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呈正相关,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在脑的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在不同程度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就诊并经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确诊为脑白质疏松患者1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130例无脑白质疏松症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观察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并记录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在脑白质疏松患者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白质疏松的严重程度与腔隙性脑梗死的数目呈正相关(r=0.921,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是脑白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脑白质疏松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