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格控制血糖虽然减少和延缓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但同时增加了低血糖的风险,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引起的心血管事件可能抵消患者一生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所获得的益处,为了解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减少和预防临床低血糖的发生,该研究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其有无因严重低血糖住院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从而达到预防或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回顾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明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10):712-712
低血糖是老年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误诊率、死亡率高;且易引起医疗纠纷.为有效预防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降低误诊率、死亡率,我们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危险因素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迎菊 《山东医药》2009,49(32):4-4
随着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应用,糖尿病患者低血糖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低血糖可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甚至引起死亡。本文通过对郊区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情况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其原因和特点、寻求预防和减少其发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501例强化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发生至少1次以上夜间低血糖患者临床资料,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三酰甘油和高空腹血糖是强化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应加强夜间低血糖危险因素的防控,规范血糖监测,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处理,避免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近10余年来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强化控制血糖对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和进展的作用有限;餐后高血糖、血糖水平波动和低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减少2型  相似文献   

6.
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共存、用药复杂、血糖波动幅度大及易发低血糖等特点,而过大的血糖波动和严重的低血糖被认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减少血糖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内科》2016,(5)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时,撤泵时机对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及低血糖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1 254例的临床资料,按撤泵的时间将患者分为1年组(428例),1~2年组(274例),2~3年组(298例),3年以上组(254例),比较四组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达标天数及低血糖的发生率,通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以上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显著高于1年组和2~3年组(P0.05);2~3年组、3年以上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显著多于1年组(P0.01),3年以上组患者显著多于1~2年组(P0.05);四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臀围与低血糖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治疗时间越长其血糖的达标率越高,达标天数越多,且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规范采用胰岛泵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低血糖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高龄、糖尿病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该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及预防措施,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 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维持血糖稳定,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内分泌科收住的T2DM 患者病例,对收集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T2DM低血糖发生有差异的变量分别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血肌酐、尿微量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和治疗方式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等因素与T2DM低血糖发生有关系.而腹围是T2DM低血糖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T2DM患者是否发生低血糖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腹围、空腹血糖、内生肌酐清除率有关,T2DM低血糖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睡眠中死亡综合征是指发生于1型糖尿病患者中不明原因的猝死,其机制较为复杂,近年来研究认为可能与反复、严重的低血糖、心脏复极化异常、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遗传因素等有关.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建立完善的1型糖尿病患者危险分层系统,利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技术防止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对于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措施,从而避免睡眠中死亡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紧密相关,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加,而约2/3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两者应进行双向筛查。降糖治疗可以显著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然而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是大血管并发症,强化血糖控制如何减少糖尿病心血管事件,仍无明确结论。推荐根据患者糖尿病病程、心血管并发症情况及低血糖风险等,设定个体化降糖治疗方案,同时进行生活方式改变,控制血压、血脂、肥胖等多重危险因素,以减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高精度、大样本量的床旁血糖监测数据分析,评价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Nova信息化血糖管理系统,采用Population、Patient-day和Patient 3种模型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分布、高血糖、低血糖情况。结果 Population模型中,住院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达标率仅25.0%,高血糖达27.7%,住院治疗后高血糖发生率由41.0%降至15.8%。Patient模型中,23.5%的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严重低血糖者占4.4%。Patient-day模型中低血糖及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2%和0.6%。仅1.5%的患者发生低血糖≥4d,3.2%的患者发生低血糖≥4次。午餐前低血糖发生率为19.18%(Patient模型),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为1.45%(Patient模型)。结论住院糖尿病患者理想血糖占比低,高血糖占比高,经治疗后高血糖占比下降。低血糖事件以一过性居多,部分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午餐前和夜间低血糖高发。夜间血糖监测密度最低,但低血糖事件发生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连续动态血糖监测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价值研究。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糖监测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其中实施传统定点血糖监测的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连续动态血糖监测的患者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及血糖平稳时间、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低血糖总发生率为26.25%低于参照组的4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723,P<0.05);研究组患者血糖平稳时间长于参照组,空腹血糖波动范围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进行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能够有效了解患者血糖,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快使血糖达标,减少空腹血糖波动,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现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血糖的增高对全身多器官的损害,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随着血糖控制达标,低血糖的发生几率明显增加,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明显的脑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脑死亡,因此对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低血糖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低血糖对机体所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Cryer在2005年曾讲一句对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很有影响的话: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因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维持血糖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2]。尽管略有的过刺激,但确实临床上医源性低血糖的发生,不是我们期望的!1糖尿病低血糖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释:糖尿病低血糖是专指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算分析诱导急诊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各类危险因素,综合归纳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2017年11月—2019年2月,将该院急诊科确诊收治的102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在为患者实施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基础上,借由针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记录资料展开回顾性梳理分析,对比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指标,并总结测算诱导急诊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各类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指标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诱导急性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含接受降糖类药物治疗、罹患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肾脏功能不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营养不良以及血红蛋白指标异常。结论在急诊科临床实践工作过程中,诱导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昏迷的独立危险因素具备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低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 可发生于任何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可导致低血糖发生, 而临床中普遍存在低血糖风险被忽视的情况。因此, 应注意识别高危人群, 加强血糖监测, 选择合理的糖尿病治疗方案和健康教育。低血糖与多种不良预后相关, 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损伤, 临床中不但要预防和改善低血糖并发症, 同时要减少葡萄糖再灌注性脑损伤。持续血糖监测技术和新型胰升糖素鼻用粉雾剂在低血糖的管理中已展现出了积极作用, 但仍存在诸多挑战, 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床边血糖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主要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稳步医院用(SureStep 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连续监测睡前及夜间血糖的2505例T2DM患者共14827次血糖数据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关系. 结果 (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8%(271/2505),总夜间低血糖事件3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5.3%(60/393),轻度低血糖84.7%(333/393).(2)睡前血糖<9.0 mmol/L时,预测夜间低血糖敏感性57.7%,特异性62.3%.(3)男性、≥60岁、胰岛素治疗且睡前血糖<9.0mmol/L的住院T2DM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P<0.05). 结论 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9.0 mmol/L时,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应重视睡前血糖监测,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胰岛素输注(CSⅡ)或多次皮下注射治疗,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素用量,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结果CSⅡ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且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论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可在短时间内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在血糖控制所需时间及胰岛素用量方面优于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并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门诊糖尿病患者强化血糖管理方案的低血糖事件发生原因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门诊就诊且接受强化管理方法的糖尿病患者36例做定期随访,收集低血糖发生情况,包括低血糖性质、类型及发生原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对36例患者随访216次,低血糖发生率为66.2%(143/216)。导致低血糖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不明原因[31.5%(45/143)]和运动过度[23.1%(33/143)]。60岁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60岁的患者高(P=0.041),未规律监测血糖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较监测血糖患者高(P=0.004)。结论糖尿病患者中症状性低血糖所占比例最高,以不明原因低血糖发生率最高。年龄越高和自测血糖意识薄弱者低血糖发生率升高,强化血糖监测可以发现低血糖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