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2001—03~2007—03共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病人184例,其中作腰穿冲洗放液治疗82例,现对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03-2011-03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对照组68例,治疗组采取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对照组采取间断腰椎穿刺生理盐水置换脑脊液,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病死率20.59%,治疗组10.00%;对照组良好率42.65%,治疗组61.43%;2组病死率、良好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引流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小、安全可靠,明显降低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及病死率,易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3.
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者自1999年6月至2004年6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病人行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收到良好效果,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治疗组病人293例,男151例,女142例;年龄17—72岁,平均(37±4.8)岁。其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47例;动脉瘤夹闭术后68例;颅内感染14例;术后脑膨出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46例。根据年龄、病情、性别随机选取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三类急性脑血管病之一,也是唯一能导致健康人立即死亡的颅内病变[1].脑血管造影(DSA)是确定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必须的重要手段,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早行造影能及时明确动脉瘤大小、部位单发或多发,有无血管痉挛、畸形及侧支循环情况.蛛网膜下腔出血经全脑血管造影90%可确定其解剖原因[2].我科自2004-03~2008-04收住患者158例,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创伤性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3—2013-12在我院收治的86例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的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室积血情况、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与术后脑积水的关系采用χ2检验与多元回归分析,总结术后并发脑积水的高危因素。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颅内感染是术后脑积水发生的高危因素,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为术后脑积水的保护因素。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颅内感染能诱发使术后脑积水的发生,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有利于治疗脑积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提供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03—2015-03收治的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无合并脑血管痉挛将其分为2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发病意识状态、体温、钙离子及血钙水平等指标,分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中年、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白细胞计数、Hunt-Hess分级均为影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水平,必须强化对中年、白细胞计数水平高、Hunt-Hess分级高及未给予钙离子拮抗剂干预的蛛网膜下腔患者的临床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07~2009-07救治的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均合并有沿坐骨神经通路疼痛的特征。4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尼莫地平药物治疗,即尼莫地平50 mL/d,连用10 d。动态检查观察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阳性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尼莫地平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老年脑血管病中常见病之一。如何正确诊断、预防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将50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与CT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情况:我们收集50例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病人。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70岁,男性病人32例,(占6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吸氧、脱水降颅内压、营养神经、尼莫地平等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脊液置换。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良好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6.67%、20.00%、46.67%和66.67%、10.00%、10.00%,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效果良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汇总分析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特点,提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门诊确诊率,保证病人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法对2002-2007年我院门、急诊及住院部6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门、急诊误诊的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结果18例被误诊为血管性头痛5例,梅尼埃病3例,癫2例,高血压脑病1例,颈椎病1例,急性胃炎1例,脑出血1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例,精神异常1例,单纯颅脑损伤1例,腰大肌劳损1例。结论临床表现不典型,部分病人头颅CT检查阴性,临床不能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尽早行腰穿检查,有条件应行DSA检查,提高门、急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探究2010-04—2011-04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给予积极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自2010-04-2011-04收治的5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29例,女21例;年龄22~67岁,平均(52.3±2.1)岁。按照GCS评分,3~7分8例,8~12分29例,13~15分13例。病因:高空坠落3例,交通事故39例,打击伤8  相似文献   

12.
本文观察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脑血管痉挛(CVS)。将创伤性SAH病人136例分为两组,尼莫地平组(65例)于伤后24小时内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71例)采用一般综合治疗各三周。结果提示尼莫地平组死亡率(24.6%)、CVS发生率(26.1%)分别低于对照组(33.8%和36.6%),说明尼莫地平预防创伤性SAH所致的CVS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尼莫地平防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10—2010-10收治的6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结果 2组治疗后MCA血流速度均有所降低,且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CVS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再出血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2年来收治的6例颅脑损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了解出血类型与头部损伤的关系,提出创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咏瘤诊断的可能性。结果6例创伤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经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囊状动脉瘤破裂出血,其中前交通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分别行血管内栓塞(4例),开颅动脉瘤夹闭(2例)治疗,无再出血,全部治愈。结论颅脑损伤后应注意合并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尤其是基底池或侧裂池出血者。积极的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CGRP)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急性期中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在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的急性期测定血浆ET和CGRP含量,并与35例健康人员作比较。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浆ET含量在尼膜酮治疗后有所下降(P<0.05),而CGRP的浓度升高(P<0.05)。结论血浆E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急性期显著升高,并与脑损伤程度有关,提示神经肽参与出血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尼膜酮可能对ET-1和CGRP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脑血管病的15%,其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本文对2000-03—2003-01收住我院神经内科的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发热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象为我院神经内科2007-03—2012-03从发病到入院<24h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非感染性发热病人,体温38℃~40℃,住院第5天开始应用地塞米松5mg,连续应用7d,对病人体温、头痛持续时间、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再出血率、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头痛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出血、脑血管痉挛、院内感染率无明显差别。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期应用中剂量地塞米松对缩短病人发热及头痛时间效果明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舒适护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04~2007-12我们对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9~75岁,平均52岁,活动时发病94例,静息和睡眠中发病6例。2舒适护理2·1环境舒适护理人员要为病人创造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2003-06~2004-09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采用腰大池引流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其中原发性出血5例,外伤性出血12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例。男15例,女6例;年龄15~63岁,平均43岁。所有病人均经CT检查证实,14例病人有意识障碍,其余病人均有剧烈头痛、躁动,脑膜刺激征阳性。2治疗方法及效果2.1常规治疗止血、止痛镇静、降颅压治疗,控制血压,应用尼莫地平抗脑血管痉挛。2.2腰大池引流术选用硬膜外麻醉用管做为引流管。患者取侧卧位,取腰4,5间隙进针,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针芯,见血性脑脊液流出,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首次全脑血管造影阴性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9-01—2015-12收治的首次DSA呈阴性,二次造影发现动脉瘤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动脉瘤部位: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3例,胼周动脉瘤2例,眼动脉段动脉瘤2例;动脉瘤的大小及瘤颈情况:直径2~3mm动脉瘤7例(窄颈5例),4~5mm动脉瘤6例(窄颈5例)。结论微小或窄颈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首次造影可能存在假阴性,及时复查DSA并给予适宜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