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未成熟期出现的、由于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和视觉剥夺及视皮质主动抑制等因素所造成视觉空间分辨能力下降[1],而眼部检查无器质病变,戴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通过治疗可以好转者。我国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2]将视力界值为矫视力〉0.9;赵堪兴等[3]认为在诊断弱视时要特别注意儿童的年龄因素,应对不同年龄组儿童采用不同的视力标准;如3岁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0.6,6—7岁为0.7。弱视的危害是无完善的立体视。国内外研究表明,斜视弱视发生后主要损害的是精细立体视觉,发生视网膜对应异常、眼球运动异常、知觉融合与运动融合异常,破坏已经发育或正在发育的双眼视觉,故重建双眼视觉已成为弱视治疗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2.
弱视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时期阻碍视觉发育的常见眼病 ,发病率约 3 %~ 3 .8% ,其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 ,年龄越小、疗效越高 ,治疗最佳年龄是 3~ 5岁 ,12岁以前为可塑期 ,成年后治疗基本无望。本人近 3年来采用联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 116例 ,男 61例 ,女 55例 ,结果治愈率 (视力提高到 1.0以上者 )达 81.5% ,总有效率 (视力提高 2行以上者 )为95.3 8%。发现弱视疗效与年龄、弱视程度、注视性质密切相关。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1 坚持配戴合适眼镜 ,矫正屈光不正 ,提高视力  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 ,人眼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 ,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斜视、弱视情况,为保护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对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的125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斜视、弱视健康检查.结果 斜视的检出率0.88%,弱视的检出率2.68%,与国内报道的接近.结论 弱视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因素,对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3717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调查分析张筱林,郝若芹,武如虹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病,它直接影响着儿童的视觉发育。视力检查可筛选出视力低下儿(包括弱视儿)。我们自1996年3月7月采用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市在托儿童进行了视力调查,以便了解我...  相似文献   

5.
弱视是儿童在发育时期的一种功能性眼病,弱视是指眼部无器质性病变.常见有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其本质是,视觉功能发育不良,矫正视力不佳,<0.9者为弱视.按视力可分为轻度(0.8~0.6),中度(0.5~0.2),重度(≤0.1).其发病率为3.4%,治愈率为80~90%,有效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太谷县4~6岁儿童视力状况,探讨弱视的防治干预对策,减少弱视发生率,提高治愈率。方法:用儿童图形视力表及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所选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对筛出的视力异常儿童均给予1%阿托品眼药水点眼,每日3次,3 d后检影验光,3周后复查,矫正视力≤0.8者,诊断为弱视。结果:太谷县儿童弱视患病率为2.53%,城区儿童患病率高于农村,随年龄的增长,弱视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弱视的主要原因。结论:应积极开展儿童早期视力筛查,力争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关键期发现弱视,及时治疗是降低弱视患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怀柔区25个幼儿园(其中区中心15个,郊区10个)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视觉状况的普查,比较城区和郊区儿童视觉状况。方法:2009年分别对城区2150例儿童和郊区1679例儿童进行了视觉检查,包括远近视力(裸眼和戴镜视力)、外眼检查、眼位及眼球运动。对视力〈0.8者进行散瞳验光。结果:怀柔区城区和郊区儿童视力低常率有显著性差异(13.02%vs 9.17%,P〈0.01)。视力低常率:4岁组为8.63%,5岁组14.67%,6岁组10.31%。各年龄组视力低常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视力低常的病因有屈光不正、斜视、先天眼病(先天上睑下垂和先天眼球震颤)及眼外伤,其中屈光不正占96.31%,包括远视(74.16%)、近视(10.77%)和混合散光(15.07%)。弱视患病率4.3%,以轻度弱视居多,屈光不正(46.06%)是形成弱视的主要原因。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率和地域有一定的关系。低常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表明儿童视功能发育逐渐成熟。远视是4~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儿童视觉普查应加强近视、斜视、弱视的普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病因及发病率,经过综合治疗仪的早期干预. 方法 全部初诊儿童经视力、眼位、眼前节眼底检查,排除器质性眼部病变,配戴矫正眼镜,采用海丁格光柵,等级精细视力,红闪视标,手眼脑协调,视觉定位,视觉生理刺激等方法进行早期干预.结果 弱视患儿145名,276眼,总有效272眼,总有效率为98.8%.其中治愈244眼,占88.7%;进步28 眼,占10.1%;无效4眼,占1.2%.结论 弱视是妨碍儿童视觉发育的严重眼病之一,应及早发现弱视,针对不同病因不同程度选择治疗方法,从而实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9.
双眼视觉训练谢竹梅鲁纯葆(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南昌330006)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与近视,远视、散光均不同,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部疾病。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注视性质,增进视力,最终达到恢复双眼视功能。本文采用英国制250~258型同视机...  相似文献   

10.
一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指眼睛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 弱视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儿童的弱视如果不及早地发现和治疗,将会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终身低下,严重影响双眼视觉功能,会导致融合消失,成为立体盲.而弱视如果发生在视觉发育敏感期则是一可治愈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邓媛元  周立宏  车昕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4):3108+3124
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未成熟期出现的、由于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和视觉剥夺及视皮质主动抑制等因素所造成视觉空间分辨能力下降[1],而眼部检查无器质病变,戴矫正镜片不能改善视力,通过治疗可以好转者。我国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2]将视力界值为矫视力>0.9;赵  相似文献   

12.
弱视是指视觉发育期由于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的年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两行及以上。弱视作为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眼部疾病已引起国内外眼科医师及患儿家长的重视。2011年中华医学会将不同年龄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为0.5,6岁及以上为0.7[1]。根据发病机制可将弱视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而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是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所有弱视的80%以上[2]。治疗弱视的目的首先为提高弱视眼的远视力,并同时通过训练建立正常的双眼视功能。弱视的治疗方案日趋成熟及完善,目前治疗弱视普遍认为应首先建立在配戴矫正屈光不正眼镜的基础上,然后综合考虑弱视类型、程度、注视性质、初诊年龄、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本研究在此背景下进行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双眼视觉训练谢竹梅鲁纯葆(第二附属医院儿童眼科南昌330006)弱视是一种视觉异常现象,与近视,远视、散光均不同,是儿童发育时期的常见眼部疾病。弱视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注视性质,增进视力,最终达到恢复双眼视功能。本文采用英国制250~258型同视机...  相似文献   

14.
学龄前儿童处于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受不良因素(如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视觉剥夺)的影响极易形成弱视。就目前独生子女而言,家长和老师们都非常关心孩子们的视力,但他们只知道近视眼对儿童视力的影响,却对儿童弱视不甚了解。事实上弱视的危害不仅是视力低,不能矫正。更主要的是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  相似文献   

15.
31 398名学龄前儿童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和敏感期,由于屈光不正等因素造成的弱视,在这一时期治疗效果最佳.屈光不正是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屈光不正发生的年龄越早,引起视力损害的持续时间越长.若不及时发现并纠正,难免发生永久性视觉障碍[1].为了了解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情况,尽早发现弱视儿童,笔者2006年3月到2007年11月对柳州市31 39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及屈光状态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惠州市惠城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状况及弱视的患病率,从而为儿童近视、弱视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分析的方法,根据经济状况的不同,分层抽样选取惠州市惠城区6个不同街道的6所幼儿园,并对园内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裸眼视力进行检查。对于裸眼视力未达到相应年龄标准的儿童进行复方托吡卡胺睫状肌麻痹验光,必要时选择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行电脑验光,主觉验光,测定屈光度数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最后按照年龄分组,对视力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328例学龄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男730例(54.97%),女598例(45.03%),检出弱视儿童45例,患病率为3.39%,男女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弱视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的类型以屈光不正性弱视和斜性弱视居多,分别占57.78、23.4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斜视、家族遗传史、出生孕周37周以及使用电子产品2 h/d等均是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视力以及弱视的普查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做到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尽量使儿童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时期得到最佳治疗、恢复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屈光性质,并对其经矫正治疗后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对上海市松江区45所幼儿园的15 400名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对低于正常视力的2 210名儿童进行视力、眼位、眼底、屈光检查,筛选出弱视儿童436名,对其进行扩瞳验光后给予配戴矫正镜片,并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同时辅以阶段性同视机治疗和家庭精细(作业)目力训练.定期复查,每年验光两次,酌情更换镜片.结果 本区学龄期儿童弱视发生率为2.83%(436/15 400),屈光不正性弱视中以远视类为主,弱视程度随屈光不正程度增高而增加.经治疗后,弱视基本治愈率为83.06%(603/726),进步者占14.60%(106/726),无效率为2.34%(17/726).结论 弱视可影响儿童的视觉质量及视觉发育,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张桂英 《右江医学》2004,32(3):249-25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低常视力的屈光状态分布及发生、发展规律 ,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 ,力争在儿童视力发育的敏感期及时治疗 ,以促进视力发育。方法 对 2 48例 4~ 6岁儿童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查视力 ,裸眼视力小于 4.9者 ,用 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 远视性屈光不正居首位 ,占 85 .13 % ,混合散光占 10 .3 8% ,近视占 4.48%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中以轻度屈光不正为主 ;远视性屈光不正占弱视构成比最大 ,占 74.6%。结论 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与弱视形成密切相关 ,及时矫正幼儿屈光不正是防治弱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弱视是儿童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本质是双眼视觉发生紊乱,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而且没有完善的立体视觉,有的甚至是立体盲视。如不及时治疗,患眼的视力将会永久低下,成为单眼视觉,加重健眼的负担,健眼可发生斜视和视力减退…。多数认为弱视的单一疗法效果不佳,我们对198例(202只眼)弱视进行了综合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弱视是我国儿童时期的常见疾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严重疾病。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时期。为了解我市儿童弱视的发病情况我们于1995年9~12月在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和成都育才幼儿园进行了弱视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检查对象:1995年9~12月在上述两个幼儿园入托的、年龄3岁至6612岁的学龄前儿童,共计351人。1.2 检查方法:由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医师和幼儿园保健医师共同对上述儿童进行视力检查。先由班上幼儿教师教会儿童识别视力表,然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将视力<0.8的儿童(85人,占2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