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麝香保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8例,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79例)和麝香保心丸组(7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麝香保心丸治疗),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麝香保心丸组心绞痛发作次数[(1.68±0.43)次/d比(1.12±0.37)次/d]、硝酸甘油消耗量[(1.65±0.87)片/d比(1.08±0.47)片/d]均明显减少,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1.01%比96.20%)明显提高(P均=0.001)。且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口服麝香保心丸,能显著缓解心绞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79.7%(P0.05);观察组FPG、2 h P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麝香保心丸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丹红注射液4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麝香保心丸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连用14d。结果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70%;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66%。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麝香保心丸可有效控制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相似文献   

4.
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与低分子肝素钙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疗程2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优于对照的80.0%(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间隔延长,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胆固醇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 麝香保心丸是治疗UAP安全有效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基础治疗均为口服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以及降血压、降血糖药物。治疗组同时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3次/日,口服,周期为12周。结果治疗组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7.8%vs57.8%P0.05),治疗组左心室收缩功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预防发展为心肌梗死和降低心脏性事件均有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内科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对照组有2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组未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心血管恶性事件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预后。方法将100例住院诊断为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每日2粒,每日3次,两组患者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改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长期预后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各80例。常规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心绞痛好转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强、疗效显著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麝香保心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把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76例分为治疗组 (麝香保心丸 ) 40例和对照组 (消心痛 ) 3 6例 ,作疗效比较 ,疗程为 8周。结果 麝香保心丸能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 (显效率 3 0 % ,总有效率 70 % ) ,改善心电图表现 (显效率 1 5 % ,总有效率 5 5 % ) ,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 ,硝酸甘油消耗量 (p均 <0 0 5 ) ;与消心痛比较虽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 ,但头痛发生率麝香保心丸组( 2 5 % )明显低于消心痛组 ( 2 7 8% )。结论 麝香保心丸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 ,且副作用少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和麝香保心丸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2粒,3次/d,服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以及再住院率。结果:麝香保心丸组LVEF、LVESVI、6min步行距离、24h心肌缺血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同时麝香保心丸组的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P<0.05),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麝香保心丸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396例UAP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和阿司匹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差异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联合用药组:(4.1±1.2)次/d比(1.8±0.6)次/d,阿司匹林组:(4.0±1.4)次/d比(2.5±3.1)次/d,P<0.05或<0.01]和持续时间[联合用药组:(23.2±4.7)min比(3.3±2.6)min,阿司匹林组:(24.9±2.4)min比(7.3±1.6)min]均明显降低,P均<0.01;但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较阿司匹林组降低更为明显(t=5.36、6.03,P均<0.05);同时联合用药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8.48%)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85.35%),χ2=22.98,P=0.002。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苦碟子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予标准方案治疗);苦碟子组(在标准方案基础上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连续治疗14d。随访并记录两组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率和1年内心肌梗死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苦碟子组3个月内心绞痛再发生率(22.9%比10.0%)、一年内心肌梗死率(10.0%比1.4%)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对于患者短期症状缓解和延缓病情进展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体外反搏组(100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体外反搏治疗,每日1次,每次1h,总治疗时间为40h;常规治疗组(100例):仅采用口服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复查两组患者运动平板试验,评估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心绞痛分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6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3个月时平板运动试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89%比70%,P<0.05);与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体外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2.16±0.69)级、(2.01±0.56)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CCS心绞痛分级[(2.72±0.46)级、(2.26±0.72)级比(1.49±0.65)级]显著减少,SAQ评分[(65.96±11.78)分、(70.81±8.81)分比(76.49±8.65)分]、6MWD[(339.44±83.37)m、(380.46±87.99)m比(427.93±63.32)m]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是一项无创、安全、有效的疗法,可作为冠心病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8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A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体外反搏,1 h/次,1次/d;C组在B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生理盐水250ml或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1次/d;12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观察三组患者治疗效果、半年内心绞痛再次发作情况及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升高(79.31%比87.72%比96.61%),发作次数[(4.18±1.01)次/周比(2.27±0.96)次/周比(1.25±0.42)次/周]和持续时间[(3.42±0.76) min/次比(2.36±0.87) min/次比(1.15±0.63) min/次]显著减少,半年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32.76%比22.81%比11.86%),且C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1.结论:体外反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明胶酶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UAP患者80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常规治疗组采用硝酸酯类、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药物治疗;普罗布考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普罗布考口服,观察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血清明胶酶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普罗布考治疗组治疗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54.04±6.54)ng/ml比(32.43±1.81)ng/ml]、MMP-9[(56.33±7.25)ng/ml比(34±1.45)ng/ml]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1),且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MMP-2:(37.21±2.86)ng/ml、MMP-9:(39.96±1.75)ng/ml],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明胶酶水平的下降,起到稳定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ATO)联合曲美他嗪(TRZ)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被确诊为UAP的患者100例。以数字法随机分为 ATO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 ATO,50例),ATO+ TRZ组(在ATO组基础上另加用TRZ,50例)。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情况。结果:ATO+TRZ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 ATO组的76.00%(38/50)(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有显著改善,与 ATO 组比较,ATO+TRZ 组总胆固醇[TC,(4.78±0.65)mmol/L 比(4.12±0.60)mmol/L]、甘油三酯[TG,(1.54±0.51)mmol/L比(1.02±0.53)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2±0.46)mmol/L比(2.32±0.45)mmol/L]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57±0.58)mmol/L比(2.12±0.55)mmol/L]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更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7.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进行冠心病常规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加用麝香保心丸45 mg,3次/d;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C反应蛋白、心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改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7% vs 65.8%,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收缩压、LDL-C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TC、左心室后壁厚度、心功能分级明显下降,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和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比值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对血细胞、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尿酸均无影响。结论老年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常规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长期服用麝香保心丸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脉支架置入术(PCI)后联合麝香保心丸对心血管剩余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确诊AMI合并DM并接受PCI治疗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治疗组(n=51),对照组行常规术后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2粒,tid),观察两组1年后心血管剩余风险(包括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再发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无论是住院期间还是随访期间,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与心绞痛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获得明显改善;两组均无再发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治疗可降低AMI合并DM患者PCI术后的心血管剩余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对冠心病诊断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114例冠脉造影阳性的心绞痛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冠脉造影阴性者为正常对照组。根据心绞痛类型冠心病组进一步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50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64例);又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和三支病变组(64例),并计算冠脉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和PWV,并将其分别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UAP组的hs-CRP和PWV均显著高于SAP组[(6.86±1.36)mg/L:(3.75±1.03)mg/L,(11.59±1.32)m/s:(9.60±1.75)m/s,P均0.05];双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5.32±1.17)mg/L:(3.05±0.95)mg/L,(10.51±1.23)m/s:(9.84±1.62)m/s,P均0.05],三支病变组的hs-CRP和PWV较双支病变组明显升高[(7.21±1.13)mg/L:(5.32±1.17)mg/L,(11.30±2.65)m/s:(10.51±1.23)m/s,P均0.05]。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冠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56,0.32,P均0.01);PWV与冠脉病变支数、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29,0.37,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s-CRP和PWV对诊断冠心病、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63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和曲美他嗪组(33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扩冠、抗凝、调血脂等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mg,3次/d,服用3个月。并于服药前后分别测定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肱动脉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其结果与常规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血浆hs—CRP、vWF浓度: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14.23±7.44)mg/L,(14.21±7.38)mg/L:(3.05±1.21)mg/L;(190.55±27.34)%,(191.22±26.59)%:(122.74±14.88)Voo]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降低(P〈0.05),曲美他嗪组的非常显著降低[(7.59±6.07)mg/L,(161.05±21.85)%,P〈0.011,较常规治疗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治疗前FMD: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6.04±1.16)%,(6.06±1.22)%:(8.55±1.22)%,P〈0.01];治疗后常规治疗组的明显升高(P〈0.05),曲美他嗪组非常显著升高[(7.98±1.26)%,P〈0.01],较常规治疗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结论:曲美他嗪具有一定的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