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在清洁灌肠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和单纯性护理行清洁灌肠操作,观察两种操作方法患者的舒适度、焦虑的发生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组优于单纯性护理组,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实施清洁灌肠操作可减轻患者因灌肠而造成的痛苦,使患者的焦虑心理减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患沟通在清洁灌肠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别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和单纯性护理行清洁灌肠操作,观察两种操作方法患者的舒适度、焦虑的发生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及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组优于单纯性护理组,两者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护患沟通的人性化护理实施清洁灌肠操作可减轻患者因灌肠而造成的痛苦,使患者的焦虑心理减轻,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  相似文献   

3.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调查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静静 《山西临床医药》2001,10(12):958-959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探讨ICU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将2000年ICU中发生的院内感染38人次进行分析。结果:ICU院内感染率为15.8%,病种以颅脑外伤、脑梗塞患者感染为高,病原菌以真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为主。结论:要降低ICU院内感染率,必须加强对感染相关因素的控制和预防,医务人员要勤洗手,减少侵入性操作及缩短放置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产后抑郁症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洁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刺激排便、排气,清洁肠道,是基础护理操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清洁肠道的成功与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在做清洁灌肠时采用与传统灌肠不同的体位和插管深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灌肠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操作之一,基础护理中经常见到。传统的灌肠肛管材制较硬,灌肠桶也是反复消毒后使用,给病人和工作人员带来不便。应用一次性吸痰管、输液器灌肠,操作简便,且病人感觉舒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对肛肠病患者的灌肠护理体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灌肠操作时必须注意人体所固有的肛直肠角,并能掌握其在肛管伸入过程中的变化角度,便可使肛管顺利插入直肠;操作前常规肛门指诊的应用,可进一步了解不同肛肠疾病的病理特征,并强化、充实了对不同年龄、病种患者灌肠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随着术后放疗、化疗病人及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病人的增加,灌肠后肠穿孔发生率升高,人们常将护理操作不当作为引起穿孔的主要原因。笔者收集近3年来本科所遇到的3例灌肠后肠穿孔病人的资料,经对病人所患疾病、全身与局部情况及灌肠操作过程的综合分析,认为引起灌肠后肠穿孔的原因一般情况下与护理操作不当有关,而在特殊情况下,穿孔部位的肠壁或有病理改变存在或有解剖位置改变存在,灌肠可能只是一种直接诱因,要避免肠穿孔的发生,必须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利琴 《全科护理》2010,(19):1761-1761
清洁灌肠是临床上常进行的护理操作,一般是为术前及检查前做准备。灌肠中经常出现粪块堵塞管口,导致液体无法灌入的情况。在临床操作实践过程中,笔者摸索出一种灌肠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于永侠 《护理研究》2007,21(5):1291-1291
灌肠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外科术前准备及内科便秘的治疗。常用灌肠筒盛装一定量(500mL~1000mL)的溶液连接橡胶管挂于输液架上,橡胶管另一端用玻璃接管连接肛管。常规排气后用血管钳夹紧肛管,插入所需长度松开血管钳,观察液面流速,完毕用血管钳夹紧橡胶管拔出肛管。灌肠筒要经浸泡冲洗后打包进行高压灭菌。近两年,我院利用一次性引流袋取代灌肠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保留灌肠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传统保留灌肠法因肛管较粗、硬,容易刺激肠壁,引起腹痛不适,且易使药液外溢,使药液在肠道内保留时间短,吸收不完全而影响疗效。我科自2002年以来,对在肠镜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一次性输液器进行保留灌肠126例次,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提高肠镜检查的效果与老年病人对清洁灌肠的自评舒适度。[方法]将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在老年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住院的120例老年病人(年龄≥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清洁灌肠的操作流程参照第5版《基础护理学》,观察组采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清洁灌肠的插入深度为15~25 cm、溶液为100 mL开塞露溶解在35~36℃1 000 mL生理盐水中、体位为旋转体位。比较两种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清洁灌肠效果的影响,观察两组病人Boston肠道准备量表评分、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次数、舒适度自评分、灌肠液外漏情况。[结果]两组病人Boston评分表、舒适度评分、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次数、灌肠液外漏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后的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可提高老年病人灌肠的清洁度,延长灌肠液保留时间,减少灌肠次数与灌肠液外漏,提高老年病人清洁灌肠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赵清丽 《全科护理》2008,6(34):3196-3196
常规的灌肠用物是使用一次性灌肠包,在行此项操作时,传统的肛管为较硬的塑胶管,对肛周皮肤黏膜刺激性强、损伤较大,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及不适。为此,在进行灌肠操作的过程中,改用双腔导尿管替代原有的肛管进行改进尝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玲娟  胡碧花  袁思婵  陈斌 《全科护理》2020,18(17):2088-2090
[目的]探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对老年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病科、中医科、消化内科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使用传统清洁灌肠流程灌肠,观察组病人使用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灌肠。比较两组灌肠病人在头晕、腹痛、肛坠胀、灌肠液外流、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中的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头晕、灌肠液外流、腹痛、肛坠胀、直肠黏膜损伤自觉症状舒适度评分及舒适度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清洁灌肠操作流程明显改善了老年病人清洁灌肠中自觉症状的舒适度,明显改善了清洁灌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临床上灌肠是不可避免的常规操作,但如何保护患者隐私是医务人员易忽略的问题.近年来,我们自制病员裤用于患者灌肠时保护患者隐私及保暖,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医科护理     
013131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72例的护理体会/梁惠二丫/黑龙江护理杂志一2000,6(12)一28 根据病型辨证选用灌肠液,在做好病人心理护理的前提下进行中药保留灌肠,取灌肠液100一150以,药温37一39℃为宜。治疗前嘱患者排空二便,了解病变部位,操作时严密观察患者有无恶心、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操作动作要轻柔,选择肛管要细(14一16号尿管代替肛管),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10一15 Cm),根据病变部位肛管插人约20一25 cm,药量一般不超过150面,滴速要慢,一般在100滴/山in以下,保留时间要长(1小时左右)。操作后注意保护肛周皮肤,如有水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输液式温控不锈钢灌肠筒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灌肠操作中灌肠液温度调节和保持、灌注速度调节的问题,经探索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灌肠筒,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保留灌肠是自肛门注入药液,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及治疗肠道疾病的目的[1].是目前公认的治疗下消化道疾病有效的、常用的治疗方法.笔者自1999年以来,行186例保留灌肠护理技术操作,体会到护理人员不但要有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包括无痛操作技术及对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等),而且在操作前对患者的具体病情应有详细的了解,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才可使患者积极配合处置,达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灌肠是临床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目前我们所用的搪瓷筒灌肠器存在很多缺点,在操作过程中不易观察到搪瓷筒内的液面,且无调节夹,无法调节速度,只有靠护理人员用手取下或挂上来调节,操作不方便,劳动强度也大,灌肠筒及灌肠管不是一次性使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针对以上存在的缺点,设计了一次性灌肠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婴幼儿进行保留灌肠是我科的常规操作,婴幼儿用药剂量小、要求准,而传统的灌肠用主要是灌肠器、肛管等。其缺点是肛管较粗,易引起患儿不适,灌肠后常导致排便。影响治疗效果。重新灌肠又给患儿带来新的痛苦,玻璃灌肠器管径粗,乳头内贮存的1ML药液常被忽略,现介绍一种简易、准确、疗效好的保留灌肠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中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通过调查了解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结合实际建立操作中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结果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危重患者侵入性操作频率较高,医院感染率为18.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率占61.0%。针对侵入性操作种类,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和各种插管留置过程中消毒护理,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结论急诊科危重病人多数要实施侵入性操作,因此医院感染率较高,重点要加强无菌操作和消毒护理工作,减少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