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浙江省中部及南部地区巴贝虫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感染情况,对浙江省确诊的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18S rRNA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了解巴贝虫亲缘关系和进化特征。方法采集浙江省确诊的病例居住地以及浙江省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动物宿主抗凝血样和蜱虫,提取DNA,以巴贝虫18S rRNA基因序列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确认感染虫种;在GenBank数据库中查询巴贝虫属、种的18S rRNA基因序列信息,以及不同动物宿主、不同地理来源的田鼠巴贝虫种内18S rRNA序列信息,进行BLAST比对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采集的261份生物样品中有37份扩增出阳性条带,其中动物宿主抗凝血阳性率为14.2%(32/225),蜱阳性率为13.9%(5/36)。对部分阳性样品进行测序,获得有效测序序列20份,经序列比对分析,共发现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5份,均来自鼠类血样;此外,在鼠、牛等宿主/媒介体内还分别检测到肉孢子虫属(Sarcocystis sp.)4份、肝簇虫属(Hepatozoon sp.)2份,球虫(Coccidia sp.)1份、东方泰勒虫(Theileria orientalis)阳性5份、水牛泰勒虫(Theileria buffeli)2份和驽巴贝虫(Babesia caballi)1份。浙江省确诊的人巴贝虫序列与Gen Bank中不同宿主、地理来源田鼠巴贝虫18S rR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1%~99.8%,与日本、中国云南的人源以及福建、浙江杭州、天台、仙居的鼠源田鼠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支,而我国的CNMM-2株和新疆1647株与美国GI株和德国Jena株的遗传距离较近。结论在浙江省中部及南部地区的啮齿类小型哺乳动物中发现多份田鼠巴贝虫的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13年7月在广西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采用逆毛式检蜱法采集犬体表以及犬舍墙壁的蜱虫,用巴贝虫属18S rRNA通用引物的巢式PCR、原核生物16S rRNA及真核生物线粒体16S rRNA通用引物的PCR和序列测定方法,鉴定蜱虫体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和蜱虫种类。结果从警犬体表及犬舍墙壁共计采集5只饱血蜱和13只饥饿蜱;经PCR鉴定均为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蜱虫体内扩增到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Coxiella burnetii)、假单胞球菌(Pseudomonas sp.)、甲基杆菌(Methylobacterium sp.)DNA序列,阳性率分别为27.8%(5/18)、22.2%(4/18)、11.1%(2/18)、11.1%(2/18)。结论南宁某警犬养殖训练基地蜱虫存在一定比例的田鼠巴贝虫、伯纳特氏立克次氏体、假单胞球菌、甲基杆菌感染阳性率,对接触人员、及其他牲畜有潜在感染的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滇西横断山区家畜体表蜱的种类。方法 采集家畜体表寄生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法扩增蜱虫样本的16S rRNA、12S rRNA、COI、ITS2的基因片断,测序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共采集成虫蜱样本1 874只,经形态学鉴定为1科、1属(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4种,其中微小扇头蜱(R. microplus)1 637只(占87.35%)),镰形扇头蜱(R. haemaphysaloides)218只(11.63%),短小扇头蜱(R. pumilio)11只(0.59%),血红扇头蜱(R. sanguineus)8只(0.43%)。样品分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微小扇头蜱Y2 16S rRNA、12S rRNA、COI、ITS2的基因序列分别与来自印度(EU918188)、贵州(KC503259)、马来西亚(KM246873)、贵州(KC503274)的微小扇头蜱在同一分支上,而与以往云南发现的微小扇头蜱不在同一分支;镰形扇头蜱Y5的 16S rRNA、12S rRNA和COI基因序列分别与来自泰国(KC170743)、台湾(DQ003005)和湖南(KM083593)的镰形扇头蜱在同一分支上;短小扇头蜱Y6和Y01 的ITS2基因序列与来自澳大利亚的短小扇头蜱(AF271282)在同一分支上。结论 滇西横断山区家畜体表蜱以微小扇头蜱为优势种,短小扇头蜱为云南境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临沧地区蜱虫种类及其自然感染埃立克体的情况。方法 采集耕牛体表寄生的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和分组后,从蜱虫中提取DNA,应用PCR扩增蜱虫COI基因以及埃立克体16S rRNA和groEL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蜱虫42只,其中微小牛蜱38只占90.48%、血蜱4只占9.52%。将每种蜱的2只为1组,在21组样本中,检出COI片断21份(检出率100%);在相同的4组样本中均检出埃立克体16S rRNA片断和groEL片断4份(检出率19.05%)。基因序列分析,检出的COI片断序列中有2份与澳大利亚pava血蜱(JX573136)的同源性最高(89.3%),其余19份序列与马来西亚微小牛蜱B3的同源性最高(99.5%);检出的4份16S rRNA片断序列完全一致,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Arkansas和埃文埃立克体Aa2FT349及中国北京查菲埃立克体BY-YQ-HME-O18株的同源性均为100%;检出的4份groEL片断序列也完全一致,与日本埃立克体Yonaguni206 株的同源性最高均为93.9%。结论 经分子检测证实云南临沧地区耕牛体表微小牛蜱中存在一种类似日本Yonaguni206株的埃立克体感染,耕牛体表还可能寄生一种新的血蜱。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福建省闽东地区野生动物寄生蜱感染梨形虫的状况及基因特征。方法 于2014—2019年在闽东地区采集野生动物(野兔、山麂、野鼠、野猪)体表寄生的蜱样品,采用形态学辅以DNA条形码鉴定技术进行蜱种鉴定。提取蜱虫DNA,采用PCR扩增梨形虫18S r RNA片段,PCR产物纯化测序后,进行BLAST序列比对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率的比较采用行列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采集372只蜱,分属12种,其中成蜱338只(雌蜱181只,雄蜱157只),若蜱29只,幼蜱5只。372份蜱DNA样品PCR扩增共获得21份阳性产物,蜱的梨形虫总感染率为5.65%,其中中华硬蜱(3/9)和卵形硬蜱(4/13)感染率较高。不同发育期蜱的梨形虫感染率分别为成蜱5.32%(18/338),若蜱10.34%(3/29),幼蜱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s确切概率法,P> 0.05);不同性别成蜱的梨形虫感染率分别为雌性7.18%(13/181),雄性3.18%(5/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7, P> 0.05)。野兔、山麂...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吉林省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延边地区采集的蜱标本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构建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进化树。结果共检测游离蜱427只,其中全沟硬蜱100只,森林革蜱327只,粒细胞无形体感染阳性率分别为4.00%和0.00%。寄生蜱感染阳性率2.9%。寄生蜱与游离蜱感染率差别无显著性。16S rRNA序列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AF205140序列一致,与国外粒细胞无形体16S rRNA序列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相似性为97%~99%;gltA基因与GenBank的粒细胞无形体gltA基因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我国吉林省林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7.
了解广西猴类诺氏疟原虫和田鼠巴贝虫感染情况,为诺氏疟原虫和田鼠巴贝虫的防控提供依据。采集广西某猴养殖场猴血样600份,其中食蟹猴330份,猕猴270份,巢式PCR扩增田鼠巴贝虫、诺氏疟原虫的18S r RNA基因,检测感染情况。测序PCR扩增阳性产物,BLAST比对分析,鉴定虫种。结果显示,共16份血样田鼠巴贝虫扩增阳性,感染率为2.7%(16/600),其中食蟹猴13份,感染率为3.9%(13/330);猕猴3份,感染率为1.1%(3/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份阳性PCR产物序列与田鼠巴贝虫序列(GenBank登录号:KC904078.1)一致性最高,为99.9%。未检测到诺氏疟原虫阳性血样。广西的猴中输入性诺氏疟原虫的定殖风险较低,田鼠巴贝虫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犬巴贝虫病的流行情况. 方法 在广西的玉林、北海、南宁、百色和河池等地区的17个采样点,用FTA试纸卡采集犬血.巢式PCR特异性扩增巴贝虫18s rDNA基因,纯化阳性样本的PCR产物、测序,与GenBank中的巴贝虫序列进行比对.应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系统发生关系. 结果 共采获87份犬血,其中阳性血样11份,感染率为12.64% (11/87).11份阳性血样的巴贝虫序列相同,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Babesia canis vo-geli的同源性为98.1%.在邻接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上,犬血样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佛氏巴贝虫同属一个分枝,系统发生关系近. 结论 广西犬血中检测到的巴贝虫与GenBank中的佛氏巴贝虫同源性高,为佛氏巴贝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诊1例国内感染田鼠巴贝虫的病例,对患者周边同事进行调查,初步了解田鼠巴贝虫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提取患者及相关人士血液DNA,共计121份,进行巢式PCR鉴定。以扩增患者18S rRNA基因为分子标记,与GenBank中各巴贝虫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最大似然率法(maximum likelihood)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亲缘关系。结果患者感染田鼠巴贝虫病,患者周边同事共40人感染,阳性率为33.06%(40/121);田鼠巴贝虫的系统分类属于感染人的巴贝虫类,与感染牛、犬的巴贝虫亲缘关系较远。结论田鼠巴贝虫在患者周边同事中感染率较高,对接触人员具潜在的感染风险,应加强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了解宁波市某哨点医院临床腹泻患者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基因特征分析,为临床探究腹泻病因提供新思路。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7月,收集宁波市某哨点医院临床腹泻患者粪样650份,提取粪样中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隐孢子虫核糖体小亚基RNA (SSU rRNA)基因,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出条带的阳性粪样DNA进行60-kDa糖蛋白(gp60)基因的巢氏PCR扩增,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将与目的条带大小相近的PCR扩增产物进行双向测序,根据GenBank公共数据库资源行BLAST分析,使用Clustal X 2.1软件比对和校准,根据序列分析结果进行隐孢子虫虫种鉴定和亚型分型。运用Mega 11.0软件,以neighbour-joining (N-J)法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收集的粪样中男性腹泻患者369份(56.8%),女性腹泻患者281份(43.2%);年龄分布为1~99岁。经SSU rRNA基因扩增,仅1份DNA样品在830 bp左右出现特异性条带,呈隐孢子虫阳性。患者为53岁的男性,农民,水样便。经核苷酸序列分析,鉴定为火鸡隐孢子虫感染,与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内蒙古地区草原革蜱无形体感染情况,鉴定蜱传无形体种属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 基于无形体16S rRNA基因、groEL基因和MSP4基因合成特异引物,对内蒙古地区采集的蜱虫标本进行PCR扩增,将阳性样本进行测序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 将采集的905只蜱虫经形态学鉴定后将168只饱血蜱与737只未饱血蜱分为220个蜱虫混合样本,经检测有41个无形体阳性样本均来自于单只饱血蜱样本,总阳性检出率为4.53%(41/905),其中呼伦贝尔地区阳性率为1.03%(3/292);赤峰地区阳性率为3.13%(17/543);鄂尔多斯地区阳性率为30%(21/70),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与绵羊无形体同源性高达99%以上。系统发育进化树和同源性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地区16S rRNA基因的序列与新疆绵羊无形体xjmns03(JN400674)同源性最高,为99.49%;groEL基因序列与苏丹青尼罗州绵羊无形体G-BN-40(MG383903)同源性最高,为98.77%;MSP4基因序列与与陕西绵羊无形体D/SX786(MN307493)同源性最高,为100.00%。结论 内蒙古地区存在蜱传绵羊无形体,鄂尔多斯地区阳性率最高,为避免蜱传疾病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应重点对鄂尔多斯地区进行科学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湖北省长角血蜱是否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湖北随州地区采集的蜱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共检测游离蜱72只,蜱种鉴定均为长角血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最小感染率为4.2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与我国已在GenBank注册的24个相对应序列同源性100%。结论湖北省长角血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实验室资料,提高对巴贝西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观察外周血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采用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PCR扩增田鼠巴贝虫18S r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 外周血中见大量疑似恶性疟原虫虫体;PCR产物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与田鼠巴贝虫18s核糖体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结论 感染的虫体为田鼠巴贝虫。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尤其是野鼠)存在田鼠巴贝虫感染,是巴贝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广西地区牛羊场硬蜱种类及其分子特征,了解该地区蜱类的分类地位,为养殖户防控硬蜱及蜱媒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本实验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采用动物体表法采集寄生的蜱类;提取蜱基因组,PCR扩增3种硬蜱的线粒体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并进行同源性分析。基于邻接法,用MEGA6.0软件分别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牛羊体表上共采集蜱2 030只,隶属1科2属3种,其中微小扇头蜱1 968只,长角血蜱49只,具角血蜱13只。PCR扩增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具角血蜱16S rDNA和COI基因片段长度分别是460 bp和710 bp左右,分别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相应种类相似较高且在一个进化分支上。结论 广西地区牛羊场优势蜱种是微小扇头蜱且存在长角血蜱和具角血蜱。三蜱种16S rDNA和COI序列存在多样性和地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实验小鼠芽囊原虫感染及其对小鼠血液指标的影响。2020—2021年,采集石家庄市6个不同实验室饲养的清洁级BALB/c小鼠粪样,提取粪样DNA, PCR扩增芽囊原虫18S特异性片段,测序后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分析实验小鼠感染芽囊原虫的亚型,用最大似然法构建基于18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取同批次同环境芽囊原虫检测阳性和阴性小鼠各5只,采血样进行血常规检测,并对检测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共采集小鼠粪样238份,47份PCR扩增出约250 bp的条带,实验小鼠芽囊原虫感染率为19.8%(47/238)。47份阳性样品的序列与GenBank登陆号为MK782501.1 (ST1)、 MN338076.1 (ST2)和MK861934.1 (ST7)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0.31%~82.79%、 97.84%~99.13%和98.79%;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样品的序列分别与ST1、 ST2和ST7亚型的序列聚集为一支。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芽囊原虫感染小鼠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21.17±0.45) pg,低于未感染小鼠的(23.90±0.6...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巴贝虫(Babesia)的感染状况以及基因特征。方法 2014-2015年采用笼日法在福建省邵武、清流、顺昌、永安、长乐和尤溪等6地捕鼠,现场鉴定鼠种,记录鼠类釆集时间、地点、鼠种、性别等资料。采集各鼠心脏血,采用PCR扩增巴贝虫18S r 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源性。PCR检测阳性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法。结果共捕获209只鼠,其中家鼠71只,野鼠138只。PCR检测结果显示,巴贝虫阳性率为9.6%(20/209)。家鼠的阳性率为2.8%(2/71),其中褐家鼠(Rattus norvebicus)和黄胸鼠(R.flavipectus)各有1只阳性;野鼠的阳性率为13.0%(18/138),其中大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黄毛鼠(R.losea)、社鼠(R.confucianus)和针毛鼠(R.fulvescens)等4个鼠种的阳性数分别为13、1、2和2只;野鼠的阳性率高于家鼠(P0.05)。6地中,尤溪的鼠类阳性率最高,为14.9%(13/87),其次为永安,阳性率为13.6%(3/22),清流的鼠类未检出巴贝虫感染阳性。雄鼠的阳性率为7.9%(9/114),雌鼠为11.6%(11/95)。成年鼠的阳性率最高,为10.4%(18/173),其次为幼年鼠,阳性率为6.3%(2/32),捕获的4只老年鼠均未检出巴贝虫感染阳性。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和不同鼠龄的巴贝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阳性产物测序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序列相似性达100%。BLAST结果显示,血样感染的为田鼠巴贝虫(Babesia microti)。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序列与源自浙江的田鼠巴贝虫的序列同源性(Gen Bank登录号:JQ609305)最高。结论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存在田鼠巴贝虫感染,野鼠的阳性率高于家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了解上海市犬体表蜱虫寄生情况。方法2011年3-12月,在上海市18个区(县)采用动物体表采集法捕获犬体表蜱类样本,将蜱虫样本带回实验室,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成蜱形态,通过形态学鉴定蜱种类。结果在上海市18个区(县)共调查犬1 950只,其中在嘉定、闵行、浦东、松江、黄浦、金山6个区的犬体表共捕获蜱虫328只,经实验室鉴定分为2属2种;宠物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和长角血蜱,实验犬和警犬体表寄生的蜱种为血红扇头蜱。结论血红扇头蜱是上海市犬体表寄生的优势蜱种,长角血蜱是新发现的寄生于上海市犬体表的硬蜱蜱种;应加强对媒介蜱的防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河南省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巴贝虫感染分子流行特征,为信阳市及河南省巴贝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信阳市2012年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患者的血样和基本信息。提取血样DNA,用两对引物(Bab5/Bab8+Bab6/Bab7和RIB-19/RIB-20+BAB-rumF/BAB-rumR)巢式PCR扩增巴贝虫18S r RNA基因,测序后与GenBank中田鼠巴贝虫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对血样检测阳性的病例进行地区、发病时间、人群、蜱虫叮咬和布尼亚病毒检测情况的分析。结果共收集600例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的患者血样, 59例(9.8%)血样两对引物巢式PCR均扩增出约430 bp的18S r RNA基因片段。序列比对结果显示, 59条扩增序列与田鼠巴贝虫(GenBank登录号:LC314655.1)的一致性均高于97%。59例血样扩增阳性中, 51例来自信阳市(86.4%),其中商城县16例(27.1%),光山县12例(20.3%);发病时间集中在5月(23.7%, 14/59)、6月(39.0%, 23/59)和7月(17.0%, 10/59);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 40岁以上者48例(81.4%, 48/59)。59例阳性病例中14例(23.7%)曾被蜱虫叮咬, 31例(2.5%)布尼亚病毒检测阳性。结论河南省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患者中巴贝虫感染率较高,尤其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鉴定西藏亚东县蜱虫种类和调查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2021年7月在西藏亚东县牲畜上检获的23只硬蜱和血蜱,根据蜱虫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X I)、线粒体16S rDNA和12S rDNA基因进行序列扩增并测序,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蜱虫体内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 SFGR)、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土拉热弗朗西斯菌Francisella tularensis、贝氏柯克斯体Coxiella burnetii的感染情况,基因测序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对2021年收集的亚东县居住人群184份血清,采用ELISA方法筛查莱姆病(Lyme disease)、Q热(Q Fever)、斑点热(Spotted fever)、土拉(Tularemia)的抗体阳性率,综合分析亚东县蜱媒病原体的感染情况。结果 西藏亚东县采集的硬蜱分属两类,其中一类硬蜱COX I、16S rDNA、12S rD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拟蓖硬蜱Ixodes nuttallianus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9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福建西北林区人单核细胞埃立克全病的存在情况。方法 评价以查菲埃立克体16S rRNA基因序列高变区构建引物进行的半套式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此种半套式PCR技术检测从福建武夷山市和宁化县采集的蜱类、野生动物内脏和血液及人群血液标本中的查菲埃立克体DNA,对有代表性的阳性标本的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注册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应用以16S 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和通用引物进行PCR,从越原血蜱及黄毛鼠标本中分段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分别将其连成完整序列,与已知所有埃立克体及近缘菌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最大同源性比较,用Clustal X(1.8)软件对同源位碱基作聚类分析,应用“Tree View”程序得出遗传发育树图。结果 这种半套式PCR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仅能扩增查菲埃立克体DNA,而对其它蜱媒病病原体,如斑点热立克次体、菜姆病螺旋体的DNA及人粒细胞埃立克体病病原体的16S rRNA基因都不能扩增,同时,用有限稀释法以含EC 16S rRNA基因的质粒为模板评价其敏感度,结果显示:最低能检测到4个拷贝的查菲埃立克体DNA。用此半套式PCR法从该地区的越原血蜱、粒形硬蜱,鼠类(褐家鼠、黄毛鼠、黄胸鼠、神鼠、小家鼠)和野兔的脾脏和/或血块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的特异DNA片段。检测越原血蜱成蜱283组(659只),25组阳性,最小阳性率为3.8%。粒形硬蜱4只,1只阳性。野鼠脾脏、血块及野兔血块的阳性率分别为56.4%(22/39)、38.7%(12/31)和18.2%(2/11)。同时检测的其它蜱种、狐狸血块、野猪血块及人血块中均未发现查菲埃立克体DNA。越原血蜱和野鼠代表性标本的390bp的PCR产物经克隆、测序后,发现其DNA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对应位置分别一致和相差一个核苷酸。从越原血蜱和黄毛鼠扩增来的全序列与美国查菲埃立克体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别相差6个和2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和99.9%;与犬埃立克体(E.cn-is)、 尤菌氏埃立克体(E.ewingii)、鼠埃立克体(E.muris)之间的同源性为97.6%~98.0%,属于近缘种;与其它埃立克体种的同源性在83.0%~92.4%之间。结论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福建西北部地区可能存在人单核细胞埃立克体病的自然疫源地。越原血蜱和粒形硬埤为其潜在传播媒介,鼠和野兔可能为其贮存宿主。实践证明,半套式PCR及序列分析技术可作为检测蜱和动物标本中查菲埃立克体的一种敏感、特异的方法,适用于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本研究首次测定我国南方蜱及啮齿动物中埃立克体的16S rRNA全基因序列,为进一步开展疫源地调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