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收集2015-2022年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结果,分析2015-2022年湖北省6家医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变化水平情况,为职业健康监护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放射组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8、2.031,P=0.042);2019年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最高,各年度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98、225.807,P<0.01);女性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高于男性(Z=-10.129、-9.965,P<0.01);50~<60岁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最高,各年龄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464、161.330,P<0.01)且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长(Z=17.425、13.525,P<0.01);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00、19.455,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Z=12.819、13.210,P<...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讨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微核及血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2021年来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沈阳市三甲医院放射工作人员161人为接触组;同期不接触放射者156人为对照组。检测血细胞计数、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接触组WBC中位数低于对照组(Z=-2.457,P<0.05),染色体畸变率及检出率、微核率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Z=-2.991、-3.037,χ2=7.063、5.807,P<0.05);不同年份间比较,2021年染色体畸变率及检出率、微核率及检出率均高于2017年组(H=6.328、8.953,χ2=6.341、7.066,P<0.05);不同工龄间比较,工龄≥20年组WBC中位数低于工龄<10年组、染色体畸变率及检出率高于工龄<10年组(H=9.506、12.031,χ2=10.396,P<0.01),工龄10~<20年组和≥20年组微核率、检出率及年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宁夏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1 077名作为接触组,非放射人员204名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差异;对接触组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分析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结果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率,均为接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0.07%>0.02%,0.28%>0.19%);淋巴细胞微核率女性高于男性(χ2=8.722、30.056,P<0.05);从事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淋巴细胞微核率最高,为0.31%;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淋巴细胞微核率均随着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3.553、87.614,P<0.05);晶体混浊率均伴随着工龄的增长而增加(χ2趋势=4.410,P<0.05)。结论 小剂量电离辐射对生物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867名工业放射工作人员为放射组,另选取不接触射线的128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比对分析,为加强该省工业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放射组眼晶状体、 B超、 ALT、 WBC、 PLT、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8.88%、 44.87%、13.49%、7.96%、5.42%、15.34%、9.5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4.995、5.329、5.238、5.229、8.989、9.161,P<0.05);放射组男性眼晶状体、B超、ALT、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畸变异常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5、5.240、6.726、5.882,7.887,P<0.05);淋巴细胞微核异常检出率放射组与对照组在>30~40、>40~50、>50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89、3.972、4.141,P<0.05)。工业探伤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WBC、淋巴细胞微核、染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省从事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状况,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2012—2014年13个市2 642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核医学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最高,达8.33%;显著高于其他工种(χ2=20.807,P0.01)。介入治疗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达10.71%,与其他工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98,P0.01)。20年以上高工龄组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微核率均高于低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较其他工种高,并随着工龄的增加,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为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3 884名在岗医学应用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为(3.21±2.42)‰,微核阳性率为6.57%;微核率男性(3.12±2.40)‰低于女性(3.36±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0.05),微核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P>0.0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组间比较,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二级、一级及以下、三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微核率=0.739,F微核细胞率=0.818,χ2=1.505,P>0.05);不同工种组间比较,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由高至低依次为核医学、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微核率=2.95,F微核细胞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发生畸变和微核发生变化的危险因素,为评价各类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宝鸡市372名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医用X线诊断139名,工业探伤106名,烟厂卷接工95名,工业同位素应用32名)的一般人口学、工龄、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及染色体和微核变化的数据。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年龄组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的微核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组的ace畸变率、染色体型畸变率、染色体畸变总率和微核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的无着丝粒断片(acentric fragment, ace)畸变率和染色体型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放射工龄是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发生ace畸变(OR=1.064,95%CI:1.018~1.112)、染色体型畸变(OR=1.064,95% CI:1.021~1.108)、染色体总畸变(OR=1.038,95% CI:1.006~1.07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微核(OR=1.064,95% CI:1.037~1.091)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和放射工龄增加,其发生ace畸变、染色体型畸变、染色体总畸变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微核的风险增加。烟厂卷接工的放射暴露环境是发生染色体型畸变、染色单体畸变和染色体总畸变的危险因素。烟厂卷接工发生ace畸变、染色体型畸变、染色单体畸变和染色体总畸变的危险分别是医用X线诊断的3.679(95%CI:1.310~10.335)、3.637(95%CI:1.405~9.413)、3.649(95%CI:1.488~8.951)、3.794(95%CI:1.795~8.017)倍。人均年有效剂量与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变化无关。结论 职业放射暴露环境对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产生一定的影响。年龄和放射工龄也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改变有关。与其他职业放射暴露环境相比,烟厂卷接工作环境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发生改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海南省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染色体畸变现状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5月海南省中医院200名放射工作人员,收集研究对象职业健康体检资料,统计PBL染色体畸变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评价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对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的预测价值。【结果】共收集和分析检测20 000个细胞(100个细胞/人),染色体畸变率为0.37%(74/20 000),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异常率为6.00%(12/200)。单因素分析显示,放射工作人员PBL染色体畸变与年龄、工龄、工种及文化程度有关(均P<0.05),与性别无关(P>0.05)。根据影响因素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提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χ2=9.413,df=9,P=0.8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预测放射工作人员发生PBL染色体畸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14(95%CI:0.866~0.949),当截断值为3.05时,对应预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某企业接触镅(Am)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为职业卫生防护及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标准WS/T 187-1999规定的常规培养法,检测并分析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结果 2010年接触镅元素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4,P<0.01);各年龄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27,P<0.05);各工龄组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2,P<0.05);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9,P>0.05)。结论说明长期低剂量接触镅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应该加强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改善工作条件,保证从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接触放射线作业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探讨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常熟市接触放射线的工作人员878名和上岗前人员217名作为对象,所有人员均参与职业健康检查,检查项目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的项目进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的晶状体浑浊率(χ2=7.27,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5.01,P0.05)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0.25,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0.27,P0.05)并未发现差异。上述4项指标在不同性别的放射工作人员中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在不同放射工龄的放射工作人员中晶状体浑浊率(χ2=13.34,P0.01)、染色体畸变率(χ2=9.48,P0.01)和淋巴细胞微核率(χ2=11.23,P0.0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白细胞计数下降率(χ2=1.87,P0.05)并未发现差异。结论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够影响人体的晶状体和染色体畸变及淋巴细胞微核产生,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调查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掌握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现状,探讨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对2013年-2017年期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1 2496名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2017年期间,山东省放射工作人员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及外周血染色体畸变率的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未观察到规律性变化,而微核率有呈逐年降低趋势(χ2=28.000,P < 0.05)。不同工种间比较,影像诊断组和X射线工业应用组血常规中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的平均值差异较大,其中白细胞平均值以探伤组最高,影像组次之,放疗组最低;血红蛋白平均值以工业辐照组最高,牙科组最低;血小板平均值以工业测井组最高,工业探伤最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以工业探伤组和工业辐照组最高,且都以牙科组最低。随工龄的延长,放射工作人员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平均值略有升高趋势,血小板均值略有下降趋势。微核率除岗前组相对较低外,在岗工作人员微核率随工龄变化趋势不明显。不同工龄水平,染色体畸变率未有统计学意义(χ2=0.209,P>0.05)。结论 长期低剂量电离辐射可使机体受到一定的辐射损伤,其中放疗、介入和工业应用领域的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防护宣传和监督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杭州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体检资料,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工种和工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共调查1 704人,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分别为0.02%和0.12‰。男性染色体畸变率为0.02%,女性为0.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微核率为0.10‰,低于女性的0.17‰(P0.05)。不同年龄放射工作人员的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0岁人员较高。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的染色体畸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不高,但应重视高年资、从事核医学的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分析接触90Sr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敏感指标,评估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水平。方法对比分析接触90Sr放射组(n=95)和对照组(无射线接触史人员,n=48)之间和不同工龄组之间的放射损伤指标,包括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眼晶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结果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27,P=0.009);不同工龄组间眼晶状体混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25,P=0.283)。放射工作人员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0.63‰)、染色体畸变阳性率(42.11%)、染色体总畸变率(4.84‰)以及微核率(0.72‰)高于对照组(P0.05)。除染色体单体型畸变率(χ2=4.163,P=0.125)外,不同工龄间各项细胞遗传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6~年放射工龄组的双着丝粒畸变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染色体总畸变率以及微核率高于对照组(P0.01)。除双着丝粒畸变率外,11~年放射工龄组各项细胞遗传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工龄组间染色体畸变总率与微核率呈线性关系(F=297 621.950,P=0.001)。结论该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手掌皮肤色素脱失检出率、无着丝粒断片畸变率、染色体畸变阳性率、染色体总畸变率以及微核率明显增高,提示应加强烟厂卷接工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太原市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细胞遗传学的影响。方法 染色体畸变、微核测定采用常规的静脉微量全血培养法。结果 放射组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微核细胞率在不同性别、工种、工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长期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损伤作用,放射防护工作仍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邢艳 《中国辐射卫生》2010,19(2):176-178
目的 分析南京从事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水平;不同性别、不同工龄段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的分布及其之间的差异。方法 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X射线、工业探伤作业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结果 X射线人员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染色体畸变率与微核率随放射工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X射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业探伤人员9例女性中染色体未显示畸变,微核率均小于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接触小剂量电离辐射造成放射人员细胞遗传方面变化特点与电离辐射种类、强度、剂量和放射工作人员工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了解辐射对遗传物质的影响,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常规微量全血培养法,分析形态清晰,数目完整,分散良好的淋巴细胞染色体、微核。结果 2009年、2010年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P > 0.05)微核率(P > 0.05)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放射工龄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微核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性别放射工作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长期受到小剂量电离辐射,对机体遗传细胞中染色体畸变率(dic+r)、和微核率有影响,所以应加强防护,减少电离辐射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成都市3 869名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混浊检出情况,为其眼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收集2021年1月-12月在某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3 869名放射工作人员作为放射组,其中医学应用组727人,核燃料循环组3 142人,以本地区未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1 542人为对照,比较眼晶体混浊检出率,并分析放射组职业接触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年龄、性别构成、糖尿病既往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卡方检验比较放射组与对照组晶状体混浊检出率,放射组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791,P<0.01)。放射组中男性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高于女性(χ2=67.437,P<0.01),且有随年龄、工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χ2趋势=512.744、268.765,P<0.01)。核燃料循环组年龄大(≥50岁),工龄长(≥30年)的放射工作人眼晶状体混浊检出率较医学应用组高(48.3%、46.3%)。核燃料循环组与医学应用组人员在接触射线种类、每日工作时数上均有差别。提示,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比较健康成年人和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方法 使用微量全血培养法制备标本,用常规染色体分析法和常规微核分析法检测100例健康成年人和52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结果 健康成人和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双+环)均值分别为(0.02±0.01)%和(0.2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成年人微核率均值为(4.17±0.19)‰,放射工作人员微核率均值为(4.28±O.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加强从业人员的辐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及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工作人员辐射损伤敏感指标,保障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工作人员健康和安全。方法 对比分析接触工业γ射线放射组(n=32)和对照组(n=48)之间和不同工龄亚组之间的放射损伤指标,包括指甲纵嵴色条甲检出率、眼晶状体混浊率、染色体畸变相关指标和微核相关指标。结果 不同工龄组工业同位素应用放射工作人员间指甲纵嵴色条甲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以及放射工龄后,放射组比对照组发生指甲纵脊色条甲的危险性增高(P<0.05)。不同工龄组间眼睛晶状体混浊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高于对照组(P <0.01)。除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放射组的各项遗传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工龄组与对照组的微核率和微核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工龄组和11~20工龄组与对照组的微核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不同工龄组的染色体畸变总率与微核率的回归方程为:Y=7.183X-2.133。结论 反映接触工业γ射线电离辐射引起辐射损伤生物效应较敏感指标有手指纵嵴色条甲和晶状体混浊率,间接敏感指标有微核率和微核异常率,相关部门应做好相关指标的定期检测,进一步加强该人群放射工作人员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300例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及染色体畸变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和研究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和染色体畸变情况,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工种、工龄与染色体畸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常规方法检测300名放射工作人员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情况并分析。结果 300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平均畸变率、检出率分别为0.042%和3.68%;平均微核率、检出率分别为0.0437%和24.62%;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工龄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工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其畸变率随工龄增高明显,结论 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