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动物实验可操作性强、可重复性高,故其取效机制是目前中医药实验研究的重点。中医药可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Podocin和Podocaylxin的表达,维持肾小球基底膜及结构完整性,保护足细胞,减少尿蛋白,发挥肾保护作用;中医药可通过下调转化生长因子-β、核因子-κB等信号通路的表达减轻肾脏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球肥大,减轻免疫和炎症反应,减轻肾脏足细胞损伤,延缓疾病进程;中医药可通过调控Bax、Bcl-2基因的表达调节足细胞凋亡,保护足细胞,改善肾功能。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膜性肾病是一类以肾小球足细胞损伤为核心机制的自身免疫性肾脏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足细胞为终末分化细胞,在维持肾小球结构和功能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蛋白滤过的分子屏障。足细胞损伤,从而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是导致大量蛋白尿的重要原因,蛋白尿持续或加重使得膜性肾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目前认为膜性肾病的足细胞破坏主要与氧化应激、自噬失调、足细胞标志蛋白表达异常、慢性炎症、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等存在密切联系。现阶段西医多依据其病理分期采用免疫抑制剂、激素类药物针对治疗,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中医药在防治膜性肾病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可通过作用于人体的多个靶点,在不同环节上影响膜性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文概述了膜性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机制,并从中药单体及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和中成药的角度干预相关靶点通路治疗膜性肾病进行总结,旨在为中医药抗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基础研究及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加味升降散对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Notch通路信号分子及下游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探讨其抑制足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升降散组和贝那普利组,每组10 只.采用尾静脉注射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建立MN大鼠模型,加味升降散组和贝那普利组分别以27.3,0.00...  相似文献   

4.
膜性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引起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存在许多争议。近年来,中药治疗膜性肾病引起广大研究者的注意,大量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抑制足细胞凋亡、诱导足细胞自噬,其主要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转化生长因子-β1/Smad蛋白(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Smad protein, TGF-β1/Smad)、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reduced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phosphate oxidase 4, NOX4)、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氧合酶-1(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 Nrf2/HO-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胞浆型磷脂酶A2(...  相似文献   

5.
臧赢君  王利  曹爱丽  彭文 《天津中医药》2017,34(11):785-788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逐年上升。作为肾小球滤过屏障的组成部分,足细胞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足细胞的结构功能、损伤表现出发,探讨糖尿病肾病状态下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并总结近年来中药在干预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病理机制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进程中,足细胞损伤与蛋白尿密切相关。足细胞损伤的病理特征主要是指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包括足突融合、足细胞数量和密度减少、足细胞凋亡、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以及足细胞肥大等。这些病理性损伤受控于肾组织内多条信号调控途径,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自噬通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通路以及Notch通路等。以雷公藤制剂为代表的一些中药提取物,如雷公藤多苷(multiglyco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GTW)、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AS-IV)以及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在体内外对DN模型鼠足细胞病变或高糖诱导的足细胞损伤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国内的初步研究表明,GTW很可能通过调控DN模型鼠肾组织m TORC1信号通路活性而改善足细胞损伤。因此,基于DN足细胞损伤的信号调控途径而探讨中药干预作用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足细胞是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外的高度分化的细胞,它与GBM、肾小球内皮细胞共同构成了肾小球滤过屏障,近年来研究[1]证明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对足细胞干预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温阳利水方对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致膜性肾病(MN)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筛选温阳利水方水提物灌胃浓度和时间。将SD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温阳利水方组、贝那普利组,每组6只。模型组、温阳利水方组、贝那普利组大鼠以C-BSA尾静脉注射法构建MN模型,对照组大鼠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造模结束后,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双蒸水灌胃,温阳利水方组给予16.50 g·kg-1·d-1温阳利水方水提物灌胃,贝那普利组给予10.00 mg·kg-1·d-1贝那普利混悬液灌胃,连续4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血生化指标、24 h尿蛋白定量(UTP),对肾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HE)、马松(Masson)、过碘酸六胺银(PASM)染色光镜检查和电镜检查,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肾皮质nephrin 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尿液nephrin蛋白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肌酐、球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TP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均P < 0.05)。灌胃4周,温阳利水方组和贝那普利组水肿减轻,UTP水平下降(P < 0.05),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减轻,蛋白管型减少,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肾皮质nephrin mRNA表达水平下降,尿nephrin蛋白含量减少。【结论】 温阳利水方可改善MN大鼠水肿、降低尿蛋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肾皮质nephrin mRNA异常表达、减少尿nephrin蛋白排泄,稳定足突结构发挥了足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婉懿  王悦芬 《环球中医药》2022,(10):1969-1976
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足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与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减退、蛋白尿的发生及进展有重要关系。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中疗效确切,但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复杂,其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足细胞EMT和多条信号通路有关,如转化生长因子-β、Wnt/β-catenin、整合素连接激酶、Notch、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作为必需细胞因子可激活其他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将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细胞外信号分子传递进细胞核内与靶基因结合,促进足细胞EMT。中药单体、单味中药如黄芪甲苷、当归多糖、雷公藤甲素、黄芩苷、丹参和生地黄等在体内外实验中被证明对EMT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从信号通路角度,通过将中药干预足细胞EMT的文献进行整合,筛选出作用于足细胞EMT信号通路的中药并对其功效进行分析,发现益气养阴类、清热祛湿类、活血化瘀类中药在足细胞EMT中的研究较多,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可能发挥足细胞保护的机制,为糖尿病肾病的中药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俞夏莉 《河南中医》2012,32(4):487-488
膜性肾病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特点,初治的前2a蛋白尿的减少程度与肾功能的恶化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雷公藤的多靶点免疫抑制、保护足细胞、副作用较小的优势,使其在临床上治疗膜性肾痛时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在6个月内不适宜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时期,雷公藤能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保护足细胞,减少蛋白尿,增加疾病的缓解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探究复方蛇龙胶囊治疗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复方蛇龙胶囊中三味组成药材白花蛇舌草、穿山龙、鬼箭羽的靶基因,通过基因组注释数据库平台(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将复方蛇龙胶囊和膜性肾病的靶基因在Venny 2.1中取交集,通过STRING和Cytoscape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关键共有靶点筛选,并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获得符合标准有效活性成分5个,复方蛇龙胶囊-膜性肾病交集靶点84个,通过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8个,主要富集于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及164条信号通路上,主要表现在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Subunit Alpha, HIF-1α)信号通路、核...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2方面概述本病的中医特征,总结了名家经验及临床试验研究,同时按是否配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分类进行概括。归纳出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特色与优势,并阐释当今关于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挖掘单纯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叶利兵 《光明中医》2023,(10):2022-2025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目前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方案及评价存在争议。环磷酰胺联合激素作为初治一线治疗方案有助于缓解特发性膜性肾病,但严重的不良作用如骨髓抑制、感染和肿瘤限制了其广泛地应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环孢素A)作为初期治疗的替代方案能够改善蛋白尿,但具有肾毒性。抗B细胞表面抗原CD20的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在减少蛋白尿的同时稳定肾功能,但该药物昂贵且需要随机对照试验。近年来中医药对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展开了一系列临床和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揭示了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作用机制。此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膜性肾病(membranu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和继发性膜性肾病。特发性膜性肾病主要通过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主要是利尿、降压、降脂、抗凝、ACEI或ARB降尿蛋白。对因治疗主要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治疗。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细胞毒药物毒副作用大,易出现许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中医学从不同角度对疾病本质进行探索,在缓解症状、保护残余肾单位、延缓病程进展等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方蛇龙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其减轻肾组织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方法 60只6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按照改良Border法制备膜性肾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7.5mg/kg)和复方蛇龙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375 g/kg, 0.75 g/kg, 1.5 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8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检测肾脏组织Nephrin、Podocin、Bcl-2、Ba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B检测磷酸化蛋白激酶B(p-protein kinase B,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不同程度升高(P<0.05);肾小球结构紊乱,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沉积,肾小球基底...  相似文献   

17.
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drome, SRNS)作为导致终末期肾病主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将产生感染等严重的并发症。当该疾病未得到有效的控制时,将进一步导致肾功能的恶性发展并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既往的研究表明,SRNS的形成多与机体内足细胞损伤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损伤有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雷帕霉素哺乳靶蛋白(mTO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等信号通路作为与足细胞损伤相关的经典信号通路,通过调控信号通路的表达干预足细胞的损伤,进而改善足细胞足突与肾小球基底膜之间的黏附受损及促进足细胞功能的发挥,达到缓解SRNS临床症状的目的。查阅文献发现,中药在干预足细胞损伤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及重要的作用。中药干预足细胞损伤,一方面通过中药具有的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能够多向调节及干预足细胞损伤,缓解SRNS的临床症状及干预SRNS的进展,体现中药的独特优势;另外一方面,中药通过对以上信号通路的调节,直接或...  相似文献   

18.
喻晓  王镁 《山西中医》2022,(1):65-68
糖尿病肾病(DKD)主要特征为持续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最终防线,其损害和蛋白尿关系密切。自噬是通过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来维持细胞内稳态,高糖可导致足细胞自噬异常,使肾小球滤过屏障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蛋白尿。中药能通过调节足细胞自噬来减轻糖尿病肾损伤。研究显示,中药对DKD足细胞自噬的调节呈现出多种方式,中药单体可直接靶向足细胞或动物实验模型自噬靶点和信号通路调节自噬发挥保护肾脏作用;中药复方多属于益气活血祛瘀、补益脾肾类方剂,其调节DKD足细胞自噬的作用与"气虚浊瘀、脾肾亏虚"存在DKD自噬紊乱的假说相吻合。从中药对DKD模型足细胞自噬的综合调节作用来看,其治疗DKD可能是多靶点、多通路和多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膜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临床发病类型复杂,现代医学常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细胞毒类药物治疗,但效果敏感度不一,且不良反应较大。膜性肾病归属于中医学“水肿”“尿浊”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为本,水湿、瘀血为标。脾气虚衰则水无所制而泛滥,肾气衰惫则水失所主而妄行,以致水湿泛滥,发为“水肿”。脾气虚不能摄精,精微下陷;肾气虚不能固精,精微失藏而外泄,脾肾功能失司,共同引发“尿浊”。故各医家均视脾肾气虚为本病发生发展之基本病机。脾肾气虚则不能化生宗气,气虚则血不行,滞而为瘀;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内停,肾虚不能气化则水湿潴留;故衍生“湿、瘀”等病理产物。根据膜性肾病病因病机的特点,结合各家治疗经验,认为脾土制守中焦,有制约肾水、固摄肾精的重要作用。脾土得健则升清于上,运湿于中,水精四布,升清降浊,则湿邪无以内聚;肾阳得温,强封藏之本,则精微无外泄之虞。对于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则兼以祛湿活血通络等对症治疗。总结性提出“温阳培土,祛湿活血通络”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对临床治疗膜性肾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NS)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成人NS的33%[1]。膜性肾病以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为特征的,根据病因分为特发和继发两类。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89%[2]。目前采用的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未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长期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引起严重的副反应。中医药在膜性肾病治疗方面有很多优势,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MN的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