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imaging bronchoscopy,AFB)在支气管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对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104例怀疑为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使用白光支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联合AFB检查,观察AFB在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价值。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比较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基于WLB及AFB的检查。WLB联合AFB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4.2%、40.3%;WLB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59.4%、49.6%;AFB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0.1%、26.4%;WLB联合AFB与单用WLB相比,两者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LB联合AFB与单用AFB相比,敏感度及特异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WLB和AFB能改善单用AFB特异度较低的不足,进而强化镜下诊断肺癌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AFB)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胸部CT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而白光支气管镜(WLB)下未见新生物患者23例行AFB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结果及随访手术结果确定最后诊断。结果 AFB下支气管黏膜显色异常者13例,显色异常部位行活检及刷检,病理阳性者8例;13例中有10例最终确诊为肺癌;AFB下黏膜显色未见异常者10例中6例最终确诊为肺癌。AFB诊断敏感度62.5%,特异度57.1%。结论 AFB检查对肺癌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肺癌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荧光支气管镜在肺癌早期诊断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白光电子支气管镜组(WLB组)和自发性荧光支气管镜组(AFB组),检查获取病理和留取冲洗液,统计肺癌诊断数据,对两组确诊肺癌患者检出情况及两组中镜下异常表现进行分析.结果:AFB组中肺癌检出率60.42%,WLB组中肺癌检出率45.31%,AFB组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WLB组(P<0.01).AFB组镜下异常表现阳性率90.50%,WLB组阳性率64.30%,AFB组镜下异常表现阳性率明显高于WLB组(P<0.01).结论:AFB检查确诊肺癌明显优于WLB尤其对肺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发性荧光电子支气管镜(AFB)与普通白光电子支气管镜(WLB)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910例就诊患者,随机分为WLB组和AFB组,将获取的活检组织和(或)细胞学标本送我院病理科检查,观察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AFB组肺癌、原位癌及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LB组(P<0.05)。AFB组的肺癌检出率,特别是增生型伴浸润型肺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LB组(P<0.01)。气管镜下表现主要有:鳞癌、小细胞肺癌以增生型表现为主,腺癌以增生型及浸润型表现为主。结论 AFB检查可以通过荧光染色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提高肺癌检出率。与传统气管镜检查相比可能成为提高肺癌诊断能力的重要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病的特点.方法 应用EB-1530 T型电子纤维支气管镜对9例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支气管进行活检、刷检及灌洗液检查.结果 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多见于年轻人5~35岁,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中叶(舌段)和下叶背段支气管,左肺多于右肺,镜下表现为充血水肿、干酪样坏死、管腔狭窄、溃疡肉芽等.活检、刷检、灌洗液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1.5%、30.4%、0.7%,其中活检阳性率与刷检、灌洗液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为诊断单纯性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在早期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61例临床怀疑为支气管肺癌患者使用AFB联合白光支气管镜(WLB)检查并进行结果分析,将病理诊断为肺癌和中.重度以上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定义为阳性,正常支气管黏膜、黏膜增生、肥厚、慢性炎症定义为阴性,分析AFB与WLB镜下异常表现与病理结果。比较WLB、AFB及WLB+AFB三种方法对支气管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结果WLB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63.6%和77.0%;AFB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和16.0%;WLB+AFB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6.7%和59.4%;WLB+AFB与WLB相比,两者敏感性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6),而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LB+AFB与单用AFB相比,两者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AFB比WLB在肺癌诊断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而联合使用WLB+AFB则能改善单用AFB的特异性缺陷。  相似文献   

7.
李银鹏  马姣  张业  杨婧  刘政 《中国医药导报》2015,(4):15-17,22,170
目的评价自发荧光气管镜(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AFB)与白光气管镜(white light bronchoscopy,WLB)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AFB与WLB对病变在白光气管镜下不同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石油临床医学院同时行AFB和WLB检查,并经病理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708例,根据病理结果,比较AFB和WLB对肺癌的诊断价值以及AFB与WLB对白光镜下病变不同分型的诊断价值。结果 1AFB与WLB对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40.0%、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FB与WLB诊断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5.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B与WLB诊断肺癌的特异度分别为89.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AFB与WLB诊断肺癌在白光镜下分型表现为增生、浸润、狭窄组的敏感度分别为99.0%、85.2%,97.7%、88.5%,87.3%、7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AFB对肺癌的早期诊断以及肺癌在白光镜下表现为增生、浸润、狭窄时较WLB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导向鞘引导的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技术在诊断外周肺结节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气管镜室接受导向鞘引导超声支气管镜肺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nography with a guide sheath 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EBUS-GS-TBLB)检查的患者67例,研究EBUS-GS-TBLB对外周肺结节病理活检诊断阳性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EBUS-GS-TBLB对外周肺结节的总诊断率为70.15%,其中病灶支气管征阳性患者的诊断率为80.49%,明显高于支气管征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93,P<0.05);病灶大小、位置、与胸膜的距离及病灶类型对EBUS-GS-TBLB病理活检诊断率的影响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常规支气管镜检查相比,EBUS-GS-TBLB在提高活检诊断阳性率、降低活检风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且EBUS-GS-TBLB活检阳性率在支气管征阳性患者中表现出显著优势,从而有利于从优选择肺外周结节病理活检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肺部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 GGO)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结果。方法 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手术治疗的281例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GGO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和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GGO最大径均值为(13.3±7.5)mm。Ⅰ型GGO病例97例(34.5%),Ⅱ型GGO病例119例(42.3%),Ⅲ型和Ⅳ型病例分别为51例(18.1%)和14例(5.0%)。术后病理报告:30例(10.7%)为良性病变,75例(26.7%)浸润前期病变,65例(23.1%)微浸润腺癌,111例(39.5%)浸润期肺癌。对GGO影像学特征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依据GGO影像学特征所进行的GGO分型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相关性(r=0.365,P<0.01);GGO分型与肺癌病理亚型存在可能的关联(P<0.05,r=0.276),且与肺癌发生STAS(P<0.05,r=0.175)和胸膜浸润(P<0.01,r=0.236)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 老年患者的GGO影像学分型与术后肿瘤性质、肿瘤细胞的浸润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发荧光支气管镜(AFB)检查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97例肺癌患者,其中行AFB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者96例,行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经病理检查确诊者201例,比较AFB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中央型肺癌以鳞癌最多见,其次是腺癌、小细胞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以增生型表现为主,腺癌以增生型及浸润型表现为主。AFB活体组织检查肺癌确诊率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刷片细胞学检查肺癌确诊率显著高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P<0.05)。AFB下增生型肺癌活体组织检查和刷片细胞学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浸润型(P<0.05)。AFB下增生型肺癌活体组织检查确诊率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下增生型肺癌刷片细胞学检查确诊率显著高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AFB下浸润型肺癌活体组织检查和刷片细胞学检查确诊率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FB下间接征象活体组织检查和刷片细胞学检查肺癌确诊率与普通电子支气管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FB检查可以通过荧光染色明确病变部位、范围,提高镜检阳性率,是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在诊断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3例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并最终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比较行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白光状态和荧光状态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的差异,并计算荧光支气管镜检查肺癌的检出率。同时回顾分析100例行普通支气管镜检查并最终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患者,计算肺癌的检出率,并与荧光支气管镜检查的检出率相比较。结果:103例荧光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白光和荧光状态的敏感度分别为83.3%、92.4%,特异度分别为75.7%、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支气管镜和普通支气管镜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64.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发荧光支气管镜检查安全性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高,使肺癌的检出率得到提高,在肺癌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风刚  刘舒萍 《医学综述》2012,(22):3856-3857
目的评价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检查在肺部肿块或结节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后须行支气管镜检查的38例患者应用AFB采用多种取材方法测定的诊断阳性结果与43例应用白光支气管镜(WLB)采用同样取材方法检测的诊断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8例患者应用AFB钳取活检、针吸、刷检和灌洗后,共同明确诊断33例,综合诊断阳性率为86.8%,刷检、灌洗与联合诊断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AFB使钳取、针吸、联合诊断阳性率较应用WLB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AFB通过钳取活检、刷检、针吸及灌洗多种取材联合应用的方法,使检出肺癌的综合诊断阳性率明显提高,表明AFB对肺癌的诊断具有更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5):124-126+130+封三
目的为了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检出率改善预后,寻找一种补充检查方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2月符合本研究要求的重度吸烟者1821例,使用窄带成像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技术与常规低剂量CT检查,比较两者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检出率;同时比较普通白光支气管镜与自体荧光支气管镜(AFB)、窄带成像(NBI)联合自体荧光支气管镜三者间的阳性率与病理学阳性率的差别。结果 (1)共入组患者1821例。入组患者中,胸部CT报告气道可疑结节或占位者共69例,经气管镜检查后68例未发现CT提示部位新生物,1例为气道异物;16例病理阳性的患者,胸部CT检查均为阴性结果。(2)入组患者中发现普通白光支气管镜下黏膜异常9例(0.49%),AFB异常27例(1.48%),AFB、NBI均异常19例(1.04%),病理阳性16例(0.88%)。在27例AFB异常患者中,病理阳性16例,病理阴性11例,阳性率为59.30%;在19例AFB、NBI均异常患者中,病理阳性15例,阴性4例,阳性率为78.95%,因阳性例数少,统计学未得到显著性差异。结论低剂量螺旋CT对于早期中央型肺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能低,自体荧光支气管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应能弥补CT的不足,提高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花生红衣原花青素(PSP)通过下调survivin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胰腺癌细胞株,配制100、200、300、400、500、600 μg/mL不同质量浓度的PSP,CCK-8法检测并计算不同质量浓度PSP在72 h内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选取IC50=450 μg/mL作为PSP处理组剂量,并设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癌细胞GSK-3β和β-catenin磷酸化程度、survivin、caspase-3和caspase-7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胰腺癌细胞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PI法检测24、48、72 h时PSP对胰腺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PSP处理组胰腺癌细胞GSK-3β和β-catenin磷酸化程度于12 h达到最高(P<0.01)。PSP处理组胰腺癌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在PSP的作用下,胰腺癌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量在72 h时最低(P<0.01),caspase-3和caspase-7表达量在72 h时最高(P<0.01),胰腺癌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高,在72 h时达到51.59%(P<0.01)。结论 PSP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调survivin蛋白表达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NA异倍体分析与hMSH6及HPV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高危型HPV-DNA检测及免疫组化hMSH6染色,分析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hMSH6表达、HPV感染情况及相关性。结果 以DNA异倍体出现和中量DNA异倍体出现为活检标准,宫颈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25.86%和77.59%。提示中量以上DNA异倍体出现对宫颈病变筛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多量、中量异倍体组hMSH6阳性率分别为75%和85.71%,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多量、中量DNA异倍体组HPV感染率分别为92.86%和76.19%,与对照组间比较,P<0.05。HPV感染多量倍体异常组hMSH6阳性率为90.38%,与无HPV感染多量倍体异常组MSH6阳性率25%比较,P<0.05。结论 HPV联合hMSH6检测是针对病因的检测,敏感性高。HPV感染导致hMSH6蛋白高表达,有望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气道支架置入术在恶性气道狭窄伴一侧肺通气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2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住的34例恶性气道狭窄伴一侧肺通气的患者,根据狭窄的病因、部位行支架置入术,评价近期疗效、气道开放程度和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支架置入术后34例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狭窄段直径增大,气促评级改善,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不良反应:刺激性咳嗽7例(20.59%),咽痛9例(26.47%),咯血10例(29.41%);随访1个月并发症:肉芽组织增生3例(8.82%),排痰困难5例(14.71%),均给予对症处理后改善,1例(2.94%)27 d后大咯血死亡。 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伴一侧肺通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对肺癌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一般资料,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肺癌患者、非肺癌人群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并分析其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中IDH1的浓度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人群[(7.12±6.98)ng/ml比(2.09±1.83)ng/ml,t=11.540,P<0.001];血清IDH1在腺癌和鳞癌中的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小细胞肺癌[(7.91±7.26)ng/ml比(2.76±2.27)ng/ml, t=6.345,P<0.001];血清IDH1在肺癌、Ⅰ+Ⅱ期肺癌、Ⅲ+Ⅳ期肺癌中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47.4%、49.1%和46.3%。结论 血清IDH1的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鳞癌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对Ⅰ和Ⅱ期肺癌的辅助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血液IDH1在肺癌的辅助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BT)和数字X线摄影(DM)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DCE-MRI、DBT和DM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采用χ 2检验比较DCE-MRI、DBT、DM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评估早期乳腺癌病灶大小的准确率。 结果 DCE-MRI、DBT、DM基于BI-RADS分类诊断早期乳腺癌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832、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01)。DCE-MRI、DBT、DM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92.3%、70.8%、52.5%;特异度分别为65.0%、85.0%、79.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3.1%、70.8%、50.8%,其中,DCE-MRI(χ 2=15.330,P=0.0001)和DBT(χ 2=5.450,P=0.020)的诊断准确率均明显高于DM。DM、DBT、DCE-MRI测量值与病理测量结果均呈显著正相关(r=0.781,r=0.847,r=0.946,P值均<0.01)。 结论 DCE-MRI和DBT在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和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较DM能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效能,未普及乳腺磁共振检查的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可采用DBT提高乳腺癌早期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