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学红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患者中,年老久病,反复尿血、久而不止,色泽淡红,或仅见镜下血尿者应从脾论治,并提出了从脾论治肾性血尿,“脾气亏虚者,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脾虚气陷者,宜健脾升阳、固脱止血”“脾肾阳虚者,宜补脾益肾、温阳固脱”的三条原则,临床应用,颇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胡陵静教授运用治血四法论治膀胱癌血尿的经验。胡教授认为膀胱癌血尿主要病机可概括为火热熏灼、迫血妄行及气不摄血、血溢脉外,湿、热、瘀、虚是其病理因素,临证借鉴清代唐容川《血证论》中治血四法的学术思想,临床主张辨因止血,急则治其标;消瘀止血,血止不留瘀;宁血调气,从脏腑论治;培补脾肾,邪祛后扶正。临床创制经验方滋阴止血汤,随证加减,屡获佳效。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3.
从“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3方面,阐述明代医家缪希雍“治血三法”在肾性血尿治疗中的应用。肾性血尿多久病入络,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行血之药久用易伤阴动血,故常与柔肝养血之品相互配伍;肾性血尿常兼夹湿热、风热之邪壅滞肾络,少佐升散之药可恢复全身气机而驱邪外出。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28-31
肾性血尿,即血尿来自肾脏,多指肾小球源性血尿。中医学将其归属于"尿血""溲血""溺血"等范畴。血尿为肾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是多种急慢性肾脏疾病主要临床表现,IgA肾病尤为多见。在该疾病中,血尿多长期伴随IgA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现代医学目前鲜有特效药物,而传统医学对肾性血尿的治疗积累了宝贵经验,认为其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热、瘀、毒为标,刘伟敬教授结合中医理论及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血尿的关键病因为伏风内扰、瘀血阻滞肾络、脾肾不足等。因此治疗上刘教授提出从风、瘀、虚论治,结合脏腑辨证,以达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肾性血尿是指肾小球源性血尿,其病程缠绵。中医在治疗肾性血尿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显著的临床效果。孙郁芝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的核心病机为“虚、热、瘀”。治疗上应以扶正祛邪为原则,兼顾虚实,平复脏腑气血阴阳之偏衰,调畅脏腑功能气机,令正气旺邪气消疾病愈。  相似文献   

6.
张丽  芮娜  安效先 《中医杂志》2023,(13):1312-1316
总结安效先教授从热、湿、瘀、虚论治儿童肾性血尿的临证经验。认为儿童肾性血尿的核心病机为热、湿、瘀、虚,即湿热瘀血蕴结下焦致肾络损伤、肺脾肾三脏亏虚致下焦摄纳失常。总结出“治血尿六法”,即清咽宁络法,以银翘蒲蓟宁络方治疗血尿伴有扁桃体炎、咽炎;清热利湿法,以双蓟利湿止血方治疗血尿合并泌尿系感染;滋阴清热法,以生地二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肾阴亏虚、阴虚火旺证;滋肾益气法,以参芪二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气阴两虚证;温补脾肾法,以温阳止血汤治疗血尿之脾肾阴阳俱虚证;化瘀止血法,以茜草逐瘀止血汤治疗顽固性血尿伴有血瘀之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本文从肾元亏虚、湿浊内停、三焦壅滞方面入手,阐述了杨洪涛教授对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介绍了杨洪涛教授运用"通阳法"治疗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洪涛教授秉承《黄帝内经》"少阳属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的经典理论,认为少阳枢机功能对于肾之气化,肺之宣肃,以至一身气、火、水的升降出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杨洪涛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宗"肾疏宁疏利少阳"之旨,在小柴胡汤基础上配伍补益脾肾、清热祛痰化瘀中药,取效显著。杨洪涛教授取小蓟、白茅根性凉濡润,入血分而止血之效,凡因热而出现血尿者常用此二药凉血而止血,同时配合地榆、侧柏叶等其他凉血药物,加强柴胡、黄芩疏理中焦热邪之效,临证为防凉血药有凉血留瘀之弊,常采用温性的活血化瘀药蒲黄炭、三七佐之。  相似文献   

9.
正肾性血尿即肾小球性血尿,是多种肾脏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血证中尿血范畴,古代医籍中亦有溲血、溺血之称。既往认为血尿对疾病预后影响不大,但近几年的研究结果表明,血尿是终末期肾病或肾病复发的重要预测因素,由此可见有效治疗血尿十分必要[1-2]。马济佩教授是无锡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主任、无锡市第四批名老中医,从事中医肾病临床与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在治疗慢性肾病包括肾性血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师从马济佩教授,现将其辨证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何学红教授认为肾性血尿病位在肾与膀胱,与脾脏关系密切;病因为"热、虚、瘀",可多种并见,病性为本虚标实,多以脾肾气虚,阴虚内热为本,风热、湿热、瘀血等为标,正虚是根本原因,外邪入侵是疾病发生的触动因子,又是病情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主要因素。基本病机为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虚不摄血、血溢脉外,瘀血阻滞、血不归经。何教授从整体观念出发,秉承六味地黄丸组方思想,加入四君子汤健脾益气,创立以滋阴补肾、益气摄血、活血止血、凉血止血的止血方,随证加减,每获佳效。何教授强调肾性血尿多缠绵不愈,反复发作,应从血尿发生病因病机着手准确辨证,病情好转亦应守方固效,随证加减,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合理预防和调护。  相似文献   

11.
肾炎性血尿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作者结合叶景华教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范畴。其病机在热蓄肾与膀胱,迫血妄行而尿血,热有实热与虚热之分。其病位在肾与膀胱,治疗上运用清利凉血法、滋阴清利法、健脾补肾法、活血祛瘀法进行辨证论治,按照"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性血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是较为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由于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治疗手段存在局限,使得该病临床治疗存在瓶颈。陈斌教授从“虚劳干血”理论出发,基于该病渐化“虚劳干血”的动态趋向,认为其属虚实夹杂、虚瘀互结之证,核心病机为脾肾亏虚、干血内结,治疗上主张以缓中补虚法贯穿疾病治疗全程,和调攻补,标本兼顾。附验案一则,旨在阐明该理论在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赵刚教授认为肾性血尿为脾肾亏虚、热伤脉络、脉络瘀阻,乃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虚,热,瘀"三者相互胶着,相互转变,互为因果,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扶正祛邪,辨证分型,阴虚内热最常见,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滋阴勿忘化瘀,二至丸合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益气养阴,补益切忌温燥,大补元煎;脾肾气虚,健脾补肾,益气摄血,正虚为本,培补脾肾,且谨防外感,无比山药丸;湿热内蕴,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瘀血阻络,顽固性长期血尿,慎用止涩之剂;桃红四物汤。虚为本当扶正为主,兼以祛邪;实为本当祛邪为主,兼以扶正。  相似文献   

14.
董志刚教授治疗肾炎血尿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小球肾炎为临床的常见病、多见病。血尿是其主要症状之一,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目前西医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董志刚教授基于古代医籍中对血尿的认识,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炎血尿属于中医溺血,尿血的范畴。病因由外感风热、阴虚火旺、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所致。治疗上以补益脾肾为本,用药平和,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有效的治疗肾炎血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浅析肾性血尿的辨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肾性血尿属于中医血证尿血的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由于其反复发作,隐匿性强,迁延难愈,西医无有效方法。中医药发挥其辨证治疗优势,从临床出发探讨其病因病机、辨证、治疗方药。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取得好的效果,并根据长期临床体会说明补虚、化瘀、祛邪在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杨洪涛教授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经验。杨教授提出维持性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主要病机为"正虚"兼夹"实邪",脾肾亏虚、阳气虚损是其病机关键,而湿浊、瘀血痹阻肾络是疾病进一步加重的影响因素,临证灵活辨治,以益气养血、温补脾肾等为治疗大法,同时主张将"祛湿降浊,活血祛瘀"之法贯穿治疗始终,强调补虚不忘治实,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7.
刘宏第教授认为紫癜性肾炎可归属“血证”范畴,具有反复发作,难以速愈特点。系先天禀赋不足,复为外邪触动所致。可分为急性期与迁延期。急性期多因内有阳明积热,或阴虚燥热或小儿稚阴之体,复为风热湿毒等外邪侵袭,导致血热,迫血妄行,故此期多为实热证,病位在肺胃,治疗当以祛邪为主;病程日久,则进入迁延期,热盛伤阴,阴伤及气,可见气虚、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病位在脾肾,治疗健脾益气,养阴滋肾,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提出以熄火、化瘀、补虚为分期论治大法,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火热”是主要病理因素,故熄火乃治疗首务;瘀血贯穿于疾病始终,是影响紫癜性肾炎发生及发展重要病理因素,故刘师强调临证有明显瘀血之证,定用活血化瘀通络法,然无明显瘀血征象,活血化瘀法亦不可偏废;“邪气所凑,其气必虚”,本病多先天禀赋不足,复感外邪,正胜则邪退,病情向愈,正虚则邪进,病情加重或反复发作,补虚有助于驱邪外出,有助于机体恢复,刘师主张补气为先并重视补益脾肾。  相似文献   

18.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具有较高复发率及病死率,其在中医学中属于“血证”范畴。唐宗海“治血四法”乃“通治血证之大纲”,对血证的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现基于“治血四法”探讨ANVUGIB的病因病机,提出“止血为第一要法、止血不忘消瘀、宁血必先求本、补虚需掌握时机”的治疗思路,为运用“治血四法”辨治ANVUGIB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9.
肾性血尿是由于凝血功能障碍、缺血缺氧及免疫功能损伤等致使肾小球受损及基底膜断裂,导致红细胞经肾小球滤过膜渗出并随尿液排出,主要表现为镜下和肉眼血尿,其中,镜下血尿表现为显微镜尿沉渣检查每高倍镜视野有3个及以上的红细胞。中医认为肾性血尿的病机总属于“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虚甚,“标实”责之于湿瘀互结,风邪外扰,以“虚、湿、热、瘀、风”作为其关键病机特点。笔者通过查阅肾性血尿相关的中医药文献后发现临床中肾性血尿的证型以气阴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肾气不固型、脾肾阳虚型、风热伤络型、湿热阻滞型及血瘀内阻型等较为常见;常用的经方或时方以参芪地黄汤、知柏地黄汤、无比山药丸、济生肾气丸、四神丸、银翘散、八正散、三仁汤、血府逐瘀汤、当归芍药散、小蓟饮子及补中益气汤等加减作为临床常用方剂;自拟方则是以通络宁血方、清热止血方及五藤通络饮等治疗为主;中成药治疗则以血尿灵冲剂、血尿安胶囊、宁泌泰胶囊、黄葵胶囊及益肾溺血消颗粒较为常用,不断地丰富了肾性血尿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中肾性血尿的治疗常联合现代医学手段,对于肾性血尿的症状和指标的改善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多位医家对肾性血尿的病因病机和临床治疗进行了深入探索,但近年来却少有学者对其作详尽的归纳整理,故笔者整理了近10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资料,从病因病机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展开综述,以期更全面地为临床干预本病和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何世东教授认为热邪贯穿于肾性血尿的整个病程,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肾亏虚、虚热内生为本;瘀热互结为标。阴虚生内热,血不循道;瘀热蓄于膀胱,迫血妄行,血不循经,出现血尿。因热、因虚亦均可致瘀,病情反复缠绵。何世东教授提出"清热活血凉血"的独到见解,创清热凉血活血方(生地20g,蒲黄15g,茅根30g,小蓟、仙鹤草各15g,血余炭6g),根据疾病不同阶段特点,加减治疗,疗效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