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65岁,农民,河北人。2021年8月12日因“无明显诱因间断发热”至当地医院就诊,血常规示全血细胞减少,被误诊为血液系统疾病,予抗感染治疗、琥珀酸亚铁补充造血原料等治疗后,症状暂时好转但病情反复,多次住院治疗长达6月余。2022年2月19日再次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遂至河北省人民医院进一步诊治。患者既往有流浪犬接触史,白蛉叮咬吸血史不详。入院查体:贫血貌,腹软,肝、脾处质稍硬。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72×109/L,中性粒细胞0.34×109/L,淋巴细胞0.30×109/L,红细胞计数3.03×1012/L,血红蛋白72.00 g/L,血小板计数46.00×109/L。免疫学检测示:免疫球蛋白G 32.9 g/L,补体C3 0.53 g/L,补体C4 0.095 g/L,补体C1q 144.6 mg/L,直接抗人球蛋白抗IgG阳性,抗核抗体为阳性。相关病原体检测示:真菌D-葡聚糖814.0 pg/ml,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 PCR <500拷...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87岁,农民,河南永城人。患者自述于2023年6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食欲下降,伴有腹泻(4~5次/d)和低热(体温37.5℃)。就诊于当地社区医院,未予详细检查,输液(具体药物不详)治疗后无好转,于7月5日转诊至河南省永城市中心医院。患者长期务农,家中饲养猫、犬等动物,无猪饲养史及密切接触史,无猪粪施肥,无饮用生水史。入院查体:体型消瘦,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部静脉曲张,肝脾肋下未触及,下腹部有压痛,其余部位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1.9×109/L,红细胞计数4.11×1012/L,血小板计数358×109/L,血红蛋白119 g/L,血钾3.13 mmol/L,肝功能白蛋白32.5 g/L。粪常规示:墨绿色稀便,隐血试验阳性,未见红细胞、白细胞,未检出寄生虫或虫卵,粪样培养无异常。行全腹部CT平扫+增强,示胆囊体积增大,肝门区胆管、胆总管及胰管稍扩张,胃底近贲门处胃壁稍增厚,直肠、乙状结肠肠壁弥漫性增厚、水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22岁,遵义人。2019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偶牵涉至肩背部,可自行缓解。于2020年3月前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75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2/80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无阳性体征,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无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3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81%,淋巴细胞1.44×109/L。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70岁,因“间断头晕、头痛,伴心慌1月余”于2020年6月9日入我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血常规提示RBC、PLT计数明显降低,WBC计数偏低,遂转入我院血液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既往有冠心病支架植入病史2年,近2年常规体检未发现血常规结果异常。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检查无异常,肝脾不肿大。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检查:WBC计数3.4×109/L,RBC计数2.39×1012/L,PLT计数20×109/L。外周血涂片检查:原始粒细胞占58%;PLT单个、小簇分布,散在易见,形态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5.
脾结核误诊脾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因左上腹不适2个月,持续胀痛3d,于2003年11月17日入外科治疗。病程中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表现,无咳嗽、腹泻便秘交替现象。查体:体温36.7℃,脉搏9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45/90mmHg。双颈部可触及数个大小不等、质软、表面光滑、无痛、活动度良好的肿大淋巴结。心脏、肺脏、肝脏、肾脏未见异常,脾肋下3cm质中,表面不光滑,深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WBC4.3×109/L,RBC4.07×1012/L,PLT119×109/L。肝功能:ALT19U/L,AST26U/L。  相似文献   

6.
<正>病例:患者女性,26岁,于2022-06-14至杭州师范大学附属萧山医院就诊,主诉为“反复上腹胀、贫血近3年”。患者否认过敏史。予完善实验室、影像学和内镜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63×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61.8%,血红蛋白86.0 g/L,红细胞压积0.26 L/L,红细胞计数3.35×1012/L,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使用葡萄糖酸锑钠长疗程治疗1例利什曼原虫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感染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追踪观察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结果患者1990年在四川省九寨沟县(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工作。1992年末出现发热、肝脾肿大,被多家医院诊断为"肝硬化",对症治疗无效,脾脏持续肿大,并出现严重贫血、消瘦。1994年经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诊断为内脏利什曼病,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6 d,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缓解。2010年8月,患者发现左上腹有包块,伴腹胀,再次行骨髓穿刺涂片镜检,发现利什曼原虫,再次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6 d,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缓解。住院期间初筛HIV抗体阳性,经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确认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仅为42个/μl,诊断为艾滋病(AIDS)。2011年7月,患者开始接受抗HIV常规治疗[拉米夫定(3TC)300 mg/d+齐多夫定(AZT)600 mg/d+依非韦伦(EFV)600 mg/d],治疗2个月后出现严重贫血,将AZT更换为替诺福韦(TDF)300 mg/d,长期服用3TC+TDF+EFV。2012年7月25日患者因"腹胀2年"入住本院,入院时呈重度贫血貌,肝脏位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 cm;脾脏下缘位于脐下7 cm,右缘位于前正中线右侧2 cm。骨髓涂片镜检查见利什曼原虫。继续给予抗HIV治疗(3TC+TDF+EFV),同时给予葡萄糖酸锑钠静脉滴注治疗内脏利什曼原虫感染[第1个疗程:先后给予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d×4 d,1 200 mg/d×4 d)治疗,肝脾开始缩小后,改为隔天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锑钠(五价锑600 mg/次×22次)]。在第1个疗程结束后1个月和3个月,分别给予1个疗程葡萄糖酸锑钠治疗(五价锑600 mg/次×18次)。3个疗程共计给予五价锑42 g治疗。2017年4月(抗利什曼原虫治疗结束后50个月)复诊,骨髓涂片检查未见利什曼原虫,CD4~+T淋巴细胞为249个/μl,HIV-RNA低于检测下限。结论对内脏利什曼原虫合并HIV感染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锑钠长疗程及抗HIV治疗,内脏利什曼感染获得治愈,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以巨肝及血小板增多为主要表现的原发性淀粉样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性 ,2 1岁。 2 0 0 3年春节前后自觉上腹部变硬 ,未及时就诊。 2 0 0 3年 8月底出现面色苍白及明显消瘦。查血白细胞 13 .5× 10 9/L ,血红蛋白 68g/L ,血小板 940× 10 9/L ;心电图示心肌供血不足 ;腹部B超发现腹部占位性病变 ;腹部CT检查提示肝、脾及浅表淋巴结肿大 ,因诊断不明于 2 0 0 3年 9月转我院。以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可疑住我科。入院检查 :贫血貌 ,颈部及右侧腹股沟可触及多个无痛性小淋巴结 ,质地中等 ,活动性可。胸骨体无压痛 ,腹部膨隆 ,肝脏于肋下 4cm ,剑突下 2cm可触及 ,边缘钝 ,表面无结节 ,无触痛。脾于肋下 3c…  相似文献   

9.
卢林  杜怡峰  孙学东 《山东医药》2010,50(9):115-116
患者男,41岁。因反复发热、头痛、行走不稳伴记忆力减退9个月于2008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38℃,午后明显。查血常规示WBC9.1×10^9/L,ESR61mm/h。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7%,血尿轻链定量均高于正常。腹部CT示肝肿大,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予多种抗生素治疗均未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计数在评估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根据70例RMPP患者预后进行分为预后良好组(痊愈出院)52例和预后不良组(肺部阴影未吸收、临床症状未改善或合并肺内并发症、肺外临床表现)18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1、3、7 d淋巴细胞计数变化,ROC曲线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淋巴细胞计数预测预后的价值。 结果预后良好入院第1、3、7 d水平淋巴细胞计数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第7 d的AUC为0.939高于第1 d的0.754、第3 d的0.796(P<0.05)。根据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为>0.925×109/L组和≤0.925×109/L组,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925×109/L组预后不良率为10.87%低于≤0.925×109/L组的54.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分≤0.925×109/L是预测RMPP患儿不良预后的重要因子。 结论RMPP患儿入院第7 d淋巴细胞计数水平≤0.925×109/L对RMPP患儿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务工归国员工中利什曼原虫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大。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采集筛查对象相关信息,由内科医生触诊肝、脾及浅表淋巴结,皮肤科医生检查皮肤经常暴露处皮肤损害情况,对筛查对象行B超检查肝脾大小,采集筛查对象血清,应用内脏利什曼病快速检测试纸条(rK39)检测,对于筛查中发现的有皮肤损害者,采集皮损处组织镜检利什曼原虫,病原学检测阳性组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虫种。结果 共181人接受筛查,内科检查中6人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皮肤科检查中12人有皮肤损害表现,B超检查提示5人肝脾肿大,rK39试纸条检测血清显示3人结果呈阳性。共采集2人份典型皮损处组织,其中1份组织病原学检测发现利什曼原虫;提取前鞭毛体DNA,用利什曼原虫属特异性引物K13A/K13B和L5.8S/LITSR分别扩增出120 bp和350 bp的片段,片段序列与硕大利什曼原虫相应序列(GenBank登录号:EU370906.1、FN677342.1)同源性分别为90%和98%。结论 筛查发现6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其中2例尚未痊愈。1例未痊愈者确诊为由硕大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的输入性皮肤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4岁,因“反复上腹部痛10余天,检查发现肝占位3 d”于2020年11月19日入本院。患者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以上腹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进食后疼痛加重,疼痛程度明显影响夜间睡眠,无放射至其他部位,伴有恶心、反酸、乏力,遂至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3.96×109/L ,Hb 92 g/L, PLT 472×109/L,NEU% 0.891;AFP 11.30 ng/mL;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32岁,自由职业者,因“右上腹隐痛1周”于2019年5月30日入本院。患者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无吸烟史,偶饮酒。查体:慢性肝病面容,皮肤、巩膜无黄染,未见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平坦,右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脾脏肋缘下2 cm, 肝脏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WBC 3.9×109/L,RBC 4.89×1012/L,Hb 151 g/L,PLT 99×109/L。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18岁。因发热、肝脾大、全血细胞减少1月于2000年1月23日入院。发病2周后,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链霉素”肌注,仍持续高热达40.3℃且出现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及鼻衄。查血红蛋白81g/L,红细胞2.391×1012/L,白细胞0.53×109/L,血小板23×109/L,遂来我院。查体:体温38.3℃,一般状况差,皮肤未见出血点及皮疹,颈部、腋窝及腹股沟均可及3~4个肿大淋巴结(2cm×4cm),质韧、活动,心肺未见异常。肝肋下3cm,脾肋下5cm,质韧。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岁,因反复上腹痛半年,再发2d入院。既往腹痛轻,可自行缓解。本次腹痛剧烈,伴呕吐,无发热、腹泻,无皮疹及关节肿痛。体检:体温37.1℃,全身皮肤及浅表淋巴结未见异常,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和肠蠕动波,腹壁软,中上腹及左下腹轻压痛,全腹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肿大。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9.3×10^9/L,中性粒细胞分类0.84,血红蛋白130g/L,血小板219×10^9/L;  相似文献   

16.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2021年石家庄市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集病例所在村全部犬只的血样,同时采集报告病例家人以及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半径100 m以内邻居的静脉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于2019—2021年5—9月,在病例所在庭院利用灯诱法捕获白蛉。2019—2021年,石家庄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8例(2019年1例,2021年7例),井陉县6例,藁城区和鹿泉区各1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71岁;≤2岁2例,30~49岁1例,≥50岁5例;幼儿2例,农民5例,干部1例。7例为本地感染病例,1例为外省(山西省)输入病例。共检测犬400只,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11.0%(44/400)。井陉县6个村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6.4%~8/20 (χ2=14.76,P <0.05),鹿泉区石井村和藁城区西辛庄村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1.2%(2/172)和0 (0/31);井陉县与鹿泉区和藁城区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OCS)3基因甲基化状态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治疗反应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衡水市人民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9例行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老年PV患者(PV组),根据疗效分为控制组(48例)和未控制组(61例),另选择门诊30例的健康老年志愿者(对照组)。采用甲基化特异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MSP)检测受试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与PV患者临床特征及羟基脲联合干扰素治疗反应的关系。PV患者出院后随访至2021年6月,分析SOCS3基因甲基化与PV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PV组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t=20.165,P<0.05),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血栓栓塞PV患者血清SOCS3基因甲基化表达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10×109/L、血小板计数≤450×109/L、无血栓栓塞PV患者(P<0.05)。控制组SOC...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5岁。呕血伴黑便2天入院,曾晕厥1次。原有“胃溃疡”、“肺结核”、“乙型肝炎”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9 kPa。贫血貌,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无异常发现,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剑突下轻度压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血红蛋白5.0g/L,白细胞3.7×10~9/L。肝功能:HBSAg( ),ALT45 u/L,AST61 u/L,GGT94 u/L,TP57.8g/L,ALB31.7 g/L。胃镜检查报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出血,胆胰管开口于胃窦。入院后予输血、止血、抗溃疡及支持等治疗后好转。建议行ERCP及胃镜复查,患者拒绝检查。经治疗后无呕血,无黑便,无上腹部疼痛而出院。出院后随访半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较常见,血小板计数<30×109/L时常需用药预防出血。临床中当患者血小板计数<10×109/L时,病情往往比较危急。现报告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出现血小板计数进行性下降至<10×109/L,但无出血表现,骨髓穿刺病理结果显示骨髓造血无异常,且随着肝病好转,患者血小板计数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0.
患儿,男,5岁,黎族,三亚崖城人。于2020年3月1日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当地诊所以“胃肠型感冒”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3月8日起上述症状加重(剧烈头痛和呕吐),并伴神志淡漠、四肢乏力不能行走,带去当地某医院就诊,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予抗感染等治疗,症状无改善迹象,并持续进展。于3月21日转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入院查体:体温38.5℃,神志模糊,呈易激惹状态,气促伴呼吸困难,脑膜刺激征阳性。行腰椎穿刺检查,压力为310 mmH2O (1 mmH2O=133.32 Pa),脑脊液呈浑浊状。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1.87×109/L);脑脊液细胞总数1 080×106/L,多核细胞占80%,潘氏试验阳性。初诊为“细菌性脑膜炎”,入院后予抗生素治疗6 d,疗效欠佳。患儿家长诉患儿有食生腌螺、虾、蟹的习惯。3月25日行影像学检测,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炎性改变;头颅MRI示脑实质多发长条形强化灶。对脑脊液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结果序列数为368,提示为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