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在痉挛型偏瘫患儿平衡及步行能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痉挛型偏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康复、推拿、理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力学矫形鞋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平衡及步行能力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在下肢生物力学参数、平衡及步行能力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生物力学矫形鞋垫可以改善痉挛型偏瘫患儿的下肢生物力线,提高其平衡及步行能力,可作为康复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国际生物力学学院(ICB)矫正鞋垫配合踝足矫形器(AFO)改善偏瘫型脑性瘫痪(CP)患儿步行功能效果。方法选取该院96例偏瘫型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FO治疗组(对照组,n=48)和ICB矫正鞋垫联合AFO治疗组(观察组,n=48)。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行功能(步长、步宽、步速)、自理能力[儿童功能独立检查(WeeFIM)]及生活质量[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TM4.0)]差异。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MAS评分、步宽较治疗前降低(P 0.05),踝关节主动背屈活动度(ROM)、步长、步速、WeeFIM及PedsQLTM4.0评分则较治疗前升高(P 0.05),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ICB矫正鞋垫配合AFO应用于偏瘫型CP患儿康复治疗中可改善其肌张力及踝关节功能,并提升患儿步行能力,亦能提高患儿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于促进患儿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是康复科常见的疾病,本研究观察ICB矫形鞋垫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4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专科大夫确诊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按要求穿戴ICB矫形鞋垫,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和3个月复查时进行疼痛评估、腰椎活动度和双上肢抬举力量的检测。结果治疗后VAS评分由6.4分降到3.1分(P <0.05),3个月复查时降到1.5分(与治疗后比较P <0.05)。此外,经过治疗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降低、腰椎活动度和上肢抬举力量均得到改善(P <0.05)。结论 定制ICB矫形鞋垫联合常规康复疗法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的腰部疼痛、改善腰椎活动度和上肢抬举力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AFO)配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18例可以独立步行10 m以上的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FO使用康复组(观察组)与常规康复组(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还配戴踝足矫形器,足印分析法分析两组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前AFO使用康复组和常规康复组的各步态参数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经3个月治疗后两者步态参数相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配合踝足矫形器的装配,能够改善痉挛型脑瘫患者的步行参数,增强其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陈云杰  王玉俊 《当代医学》2021,27(13):61-62
目的探究康复治疗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Bobath疗法和肌电反馈系统规律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18、24个月时应用10 m步行速度(MWS)以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中D(站立位)、E(行走、跑、跳)评估患儿步行能力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患儿10 m速度和GMFM量表D区、E区得分均高于治疗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治疗PT技术能有效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步行能力及粗大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肌力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的肌力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3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等速训练组、等张训练组,分别在入组时、治疗1个月后采用BET多关节等速测试训练系统评定患侧下肢肌力,采用二维BIODEX型步态分析仪测量患者的步幅、步行速度。结果①2组偏瘫患者治疗后患膝屈、伸肌的峰力矩无显著性差异。②2组偏瘫患者治疗后步速、步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等速训练与等张训练均可以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但疗效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盆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骨盆训练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骨盆训练组患者的功能改善(优良率93.3%)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骨盆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步行训练的时机选择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在早期肌张力不低下的条件下开始进行科学的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具备一定的条件(站立平衡等级超过3级、患肢能够支持3/4以上体质量、患肢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踝关节背屈功能)后进行步行训练。2组在训练前、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thel指数(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病人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步行能力。此外,通过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定法获得病人的步行速度、步长和步频等步态参数来评价步行质量。结果:训练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BBS、FMA、MBI以及FAC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训练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步行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于肌张力恢复正常的偏瘫病人来说有重要意义,尽早开始科学的步行训练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平衡及步行能力,进而提高病人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9.
步行障碍不仅是脑血管患者最常见而且也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最明显的功能障碍。所以步行训练在偏瘫患者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步行能力既受下肢运动功能影响,也受躯干、骨盆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本文探讨肌力对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为偏瘫患者功能和能力恢复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医经筋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运动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7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经筋手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评分、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al motor scale, PDMS-2)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评分和步行能力。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3.75%(60/64)高于对照组80.95%(5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儿M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抓握能力、视觉运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集体治疗对大龄脑瘫儿童运动功能和功能独立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入组条件的60名大龄脑瘫患儿,随机分入常规治疗组30名和集体治疗组。常规治疗主要为手法治疗和运动训练为主,进行个体辅导训练;集体治疗组主要以游戏或互动性活动为主,进行集体活动训练。时间约80min,每周2次,持续24周。所有患儿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粗大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GMFM评分、FMFM评分、FI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间三项评分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集体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均有增高趋势。组内比较,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集体治疗组GMFM评分、weeFIM评分均较入组时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的GMFM评分、weeFIM评分和两组FMFM评分虽也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大龄脑瘫患儿采取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集体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联合基础训练治疗方案;治疗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案。治疗12个月后,记录患儿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记录患者的治疗有效率、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及评价患者的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Ashworth痉挛评定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会适应性、运动功能及自理动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PDI评分、MD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能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疗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儿的PDI评分及MDI评分,对临床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宁  徐晓青  徐宏萍 《重庆医学》2004,33(3):324-326
目的本文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8例 .方法将对照组与高压氧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高压氧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41%.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可以增效,疗效与年龄、类型、瘫痪部位有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脑性瘫痪(CP)患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100例C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发放问卷调查表,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观察组患儿家属长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进行随机性指导。1年后应用《婴儿社会适应能力量表》对两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患儿社会适应能力中的6个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可促进CP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脑瘫是儿童最常见的残疾性疾病之一,痉挛是脑瘫常见的运动异常。目前,对痉挛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形器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各种治疗在痉挛治疗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配合中药穴位贴敷的小儿脑瘫痉挛性患儿综合治疗疗效。方法 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康复训练、中医推拿治疗及中药穴位贴敷,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及中医推拿治疗,运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估(GM-F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27±13.50)vs(23.52±12.41),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临床治疗中,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能补益肝脾肾、益阳补阴、温阳通络、强筋壮骨,调节免疫能力,提高小儿脑瘫患儿治疗效果,为该病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神经发育学疗法(NDT)联合全方位密集运动训练(ITP)对痉挛型脑性瘫痪(SCP)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4例SC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NDT治疗,观察组给予NDT联合ITP治疗,两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量表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MFM、GMFM和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且治疗后各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多(P<0.05)。结论:在NDT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ITP治疗可有效改善SCP患儿运动功能,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A型肉毒毒素辅助治疗小儿脑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A,BTX-A)在脑瘫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接受HPO,药物及正规功能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痉挛肌注射BTX-A,观察两组患儿的内收肌角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治疗组患儿内收肌角ADL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瘫综合治疗仍是治疗脑瘫的有效手段,BTX-A局部痉挛肌注射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可为年长儿由于长期肌肉痉挛造成的继发性畸形,缓解肌肉痉挛,矫治畸形提供良好时机,提高疗效,在脑瘫综合治疗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瘫患儿中不同康复手段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康复手段对脑瘫儿童康复的方法。方法 ①小脑电刺激组:20例,小脑电刺激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②高压氧治疗组:20例,高压氧治疗 神经生物学疗法组。③神经生理学疗法组:20例,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 Vojta法),其余时间在康复中心训练。④家庭康复组:19例,每天在康复中心接受神经生理学疗法30min,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中进行。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电刺激或高压氧组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效果较理想。结论 小脑电刺激和高压氧可作为儿童脑瘫康复的辅助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