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7日~2017年3月20日我院收治的老年人下肢骨折患者19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96)与对照组(n=96),分别行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依从性、Harris评分、HSS评分及护理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依从性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明显(P<0.05);术后3个月后,观察组Harris评分、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下肢骨折治疗的依从性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运动康复对下肢骨折患者治疗疗效.方法 将9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术后早期进行运动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三个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早期进行运动康复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加快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髋部骨折手术老年患者72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6例,康复组采用康复治疗与训练,对照组则采用自行患肢锻炼。应用 Harris 功能评分标准对术后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分,比较2组之间的功能康复差异。结果经过系统康复训练后,2组 Harris 评分康复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综合康复训练优于常规训练与锻炼。  相似文献   

4.
信庆 《中国处方药》2014,(11):140-141
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方法将80例膝部骨折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CPM锻炼、CPM联合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HSS膝关节评分、相关活动的角度。结果观察组术后HSS膝关节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屈膝屈曲挛缩、最大屈曲度、股骨角、胫骨角、胫骨平台后倾角以及置换后髌骨高度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被动运动(CPM)锻炼结合护理康复对膝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姚张栓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14-115,118
目的观察音乐操对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影响。方法将182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按音乐操的要求和步骤对患者进行指导锻炼,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进行康复锻炼,随访时间为12周,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和问卷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相关观察指标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操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中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锻炼时机在股骨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中康复效果的对比效果。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股骨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锻炼时间不同进行分组,治疗Ⅰ组(术后40 d~2个月进行下地锻炼)30例和治疗Ⅱ组(术后2个月以后下地锻炼)20例,观察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Ⅰ组股骨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Harris评分均优于治疗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骨折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术后1.5~2个月进行负重锻炼,患者预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指导。重点是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体位、呼吸道、泌尿系及切口渗出与敷料的观察和护理。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按统一康复计划行功能锻炼。术后第1、5个月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评估。本组切口均甲级愈合,2例患者出现关节周围粘连,活动度小;4例患者因患者锻炼不当致脱位;1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后恢复;5例患者出现皮肤压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CIP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9)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锻炼干预方案治疗,观察组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以及10M最大步行速度(10MWT)。结果观察组干预1、2、4周的FMA得分和FAC分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2、4周的10MWT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配合康复锻炼干预方案可使CIP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对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6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预防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基于常规预防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运动训练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流速,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流速均较干预前改善,且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为(50.29±5.71)cm/s、平均流速为(35.66±3.15)cm/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MA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72.15±6.28)分及FMA评分(88.12±5.5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5.16±7.15)、(72.10±5.7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3.33%),对照组发生7例(23.33%),观察组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前瞻性研究, 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12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法, 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1例, 男31例、女30例, 年龄(52.33±0.15)岁, 仅实施常规康复管理;观察组62例, 男32例、女30例, 年龄(52.47±0.11)岁, 实施基于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运动功能评估指导下的个体化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髋关节活动度, 于干预结束后对患者开展为期8个月的短期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1、4、8个月时的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 比较两组随访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的髋关节外展、屈曲、内旋均大于对照组[(33.72±0.85)°比(33.41±0.22)°、(133.66±0.83)°比(133.35±0.27)°、(30.55±0.81)°...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6,(10):112-115
目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种理论指导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及术后护理常规,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证实此锻炼方法及护理常规在术后康复的有效性,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两组采取不同功能锻炼方法及护理常规。最后以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整体恢复做出评价。结果在对3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两组Harris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总体优良率比较,治疗组优良率为88.89%,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治疗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并配合积极的护理常规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髋关节的恢复及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管理中开展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模式对其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现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骨科接收的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联合运动康复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治疗后,观察组的护理服务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患者的焦虑情绪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改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患者术后1、2、3个月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生活活动能力与对照组相比得到显著恢复(P <0.05)。结论 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管理中开展骨折治疗与运动康复一体化模式,对于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增强患者认知度及舒适度、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效果以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又给予了Lokomat下肢康复治疗。结果治疗10周后,实验组FMA运动功能评分、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评分、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系统性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肉能力和步行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雷 《哈尔滨医药》2023,(1):116-118
目的 探讨补肾化瘀汤联合中药熏洗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84例行手术治疗的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门诊号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单号)和观察组(双号),各4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补肾化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均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中医证候积分;记录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患肢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评估]和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估]。结果 治疗2个月,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比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肢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治疗前高,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2个月,两组MBI评分比治疗前高,观察组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补肾化瘀汤联合中药熏洗应用在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肾虚血瘀证患者中,可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促进术后恢复,改善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后第2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第7天开始逐渐进行康复锻炼,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估及膝关节韧带损伤评估(HSS),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 〈 0.01、P 〈 0.05),但观察组HSS提高更显著(P 〈 0.05).结论 股骨干骨折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预防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加速康复理念结合放松减压疗法在术后疼痛管理及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速康复理念结合放松减压疗法。比较两组的疼痛指标、不良情绪、康复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1、3、7 d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后12 h及术后3、7 d的VAS评分低于术后1 d,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术后3 d,干预组术后12 h及术后1、3、7 d时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恐动症Tampa评分量表(TSK)、恐惧逃避信念问卷(FABQ)评分低于本组干预前,干预组干预后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给予加速康复理念结合放松减压疗法,能够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患者不良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24 h之内康复训练对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6 9月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术后6~24 h即开始卧床功能锻炼,对照组术后24 h后开始功能锻炼,记录进行对照分析对比两组之间达到屈曲90度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并记录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结果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明显,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关节活动度范围均优于对照组,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周、术后1个月有差异,而术后3个月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屈曲90度的平均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短.结论 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24 h内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更快,可缓解关节早期粘连,提高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者术后康复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连续治疗8周.运用徒手肌力量表(MMT)、简氏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和简易平衡评定系统mini-BESTest,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MMT、FMA和mini-BEST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下肢功能评定指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镜像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后患肢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20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标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康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患肢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患者标准化护理的实施,可以有效地缓解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下地时间,减少了患者患肢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关节康复治疗效果与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程序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方法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护理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康复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在髋关节活动范围、Harris评分上具有显著优势(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行康复护理,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对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具有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