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蛋白膳食对限食大鼠血清和肠粘膜氨基酸谱的影响。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五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自由摄食;限食1组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15%酪蛋白合成饲料;补蛋白1组和2组分别按正常对照组摄食量的50%和30%对喂30%酪蛋白合成饲料。实验2w后处死大鼠,取血和小肠组织检测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限食组和补蛋白组的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并且除了甘氨酸和胱氨酸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谷氨酸下降最为明显(P<0.01);而补蛋白组的大鼠血清游离氨基酸浓度又高于相应的限食组,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限食组和补蛋白组的大鼠肠粘膜游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苯丙氨酸、酪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补蛋白组的大鼠肠粘膜游离氨基酸含量又高于相应的限食组,其中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酸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膳食中的蛋白质比例能降低限食对大鼠血清和肠粘膜氨基酸谱的影响,改善血清氨基酸代谢。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血浆氨基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宁 《职业与健康》2002,18(9):148-149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日立835氨基酸分析仪对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11例正常人的血浆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 原发性肝癌时血浆苏氨酸明显升高(P<0.01),支/芳(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较正常降低(P<0.01),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较正常组降低。结论 血浆氨基酸分析对肝癌诊断和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市9~12岁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摄入状况,为营养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吉林市小学9~12岁健康女生357名为研究对象,用Tanner’s分期问卷评价女生性成熟度,使用膳食记录问卷进行3 d膳食调查。结果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平均每日能量摄入量分别为1 682.51,734.5和1 617.1 kcal(1 kcal=4.184 k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P<0.01),达营养素推荐摄入量(RNI)的84.86%,83.84%和75.01%;蛋白质平均每日摄入量分别为62.89,61.41和53.73 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3,P<0.01),占总能量的14.32%,13.69%和12.91%。女生营养素平均每日摄入量占参考摄入量的百分比随着性发育而下降。不同乳房发育分期女生营养充足比<0.7的营养素均为钙、锌和维生素A。结论吉林市9~12岁女生营养摄入量随着性发育程度逐渐下降,应采取合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改善膳食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锌摄入水平及各类含锌食物摄入量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2018年8月—2020年1月,选取太原市某医院335对母婴纳入研究。调查孕妇的一般情况,采用食物频率表进行膳食锌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调查,记录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胎龄。采用广义线性回归分析膳食锌摄入水平和各类富锌食物锌摄入量对胎龄、出生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孕早期组和孕中期组孕妇膳食锌摄入不足检出率均高于孕晚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源于水果类(Z=6.231,P=0.044)、蛋类(Z=26.325, P<0.01)、水产品(Z=7.423, P=0.024)、禽肉类(Z=15.105, P<0.01)、大豆及坚果类(Z=17.913,P<0.01)、奶类及其制品(Z=11.708,P=0.003)的每日锌摄入量在不同孕期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孕妇一般情况及新生儿性别等因素后,孕中期膳食锌摄入水平不足与新生儿胎龄增加成正相关(β=3.23,95%CI:0.84~5.62)。孕中期组来源于蔬菜类膳食的锌摄入量与胎龄呈负相关(β=-3.44,95%C...  相似文献   

5.
Liu Z  Lai J  Gu X  Gong J  Zhu R  Liu H  Yan S  Yan X  Wang Y 《卫生研究》2011,40(6):723-726
目的研究中老年女性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情况及其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招募250位45~66岁之间的中老年妇女,进行基本体检、血样采集、膳食调查和BMD检测。血清视黄醇和β-胡萝卜素(β-C)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血清中骨转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SAP)、骨钙素和25-(OH)D3)]和其他血尿指标用试剂盒进行检测。将调查对象按照BMD高低分组,比较两组之间膳食视黄醇当量(RE)摄入和血清视黄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人群平均RE的摄入量为455.8μg(n=169),达到RNI的65.1%。正常BMD组的血清视黄醇和血清β-C水平都略高于低BMD组,但无统计学差异。正常BMD组维生素A摄入量低于低BMD组53.0μg,而类胡萝卜素高于低BMD组107.6μg。在摄入的RE中,正常BMD组来源于类胡萝卜素的RE比例高于低BMD组。BMD和膳食视黄醇当量水平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在数值上有微弱的负相关趋势(P=0.203,r=-0.140)。正常BMD组和低BMD组之间年龄、骨矿物质含量、体质指数(BMI)和BSAP有显著差异(P<0.001或P<0.01)。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和BMD显著相关的因素有年龄(P<0.001,r=-0.380),绝经年龄(P<0.05,r=0.244),BMI(P<0.001,r=0.394),体重(P<0.001,r=0.434)。基本情况、血清指标和膳食摄入情况与BMD进行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重、绝经年数和BSAP进入回归方程(R2=0.552,F=24.661,P<0.001),与BMD显著性相关。结论 (1)人群视黄醇当量摄入量未达到RNI,膳食补充剂的服用情况不是很普遍(32.5%)。(2)人群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摄入量偏低,钙摄入量不到AI的50%。(3)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较高的血清视黄醇水平可能有利于维持BMD。(4)RE摄入水平过高,可能与BMD降低有关,特别是股骨BMD。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山西省18~60岁居民的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在山西平遥县和小店区调查18~60岁居民膳食,分别于4个不同季节,每个季节采取7 d 24 h膳食回顾调查,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宏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能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结果 调查对象391人,其中男性198人,城市男性98人、农村男性100人;女性193人,城市女性94人、农村女性99人。每日能量摄入量:城市低于农村(t=-6.45,P<0.05),男性高于女性(t=14.00,P<0.05),18~30岁组能量摄入最少(F=2.64,P<0.05),初中及以下最高(F=17.23,P<0.05)。每日脂肪摄入量:城市高于农村(t=11.09,P<0.05),男性高于女性(t=6.80,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05),初中及以下最低(F=25.86,P<0.05)。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城市与农村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05),男性高于女性(t=13.79,P<0.05),不同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05),高中大专最低(F=3.92,P<0.05)。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情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市与农村每日维生素C、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每日维生素E、尼克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维生素B6外,不同年龄段每日维生素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受教育程度间每日维生素A、维生素C、胡萝卜素、尼克酸、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2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城市与农村每日铁、锌、铜、镁、钠、钾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与女性每日钙、铁、锌、硒、铜、镁、钠、钾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年龄段每日钙、铜、镁、钠、钾的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都是18~30岁年龄段摄入量最低(P均<0.05);除硒外,各受教育程度间居民的其他矿物元素摄入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山西省391名18~60岁居民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教育情况间营养素摄入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了解高校学生膳食铅摄入量与膳食摄入状况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铅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双份饭法,收集广东省某高校某班10名学生(男女各半)连续7d摄入的全部食物作为样品,共70份.经匀浆处理后得到36个实验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的铅含量.结果 男生膳食铅摄入量为568.64 μg/d,女生为455.51 μg/d;学生膳食摄入状况与膳食铅摄入量之间的关联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摄入鱼肉的量(R=0.844 9),摄入鸡肉的量(R=0.818 9),摄入瘦肉的量(R=0.617 0),膳食总量(R=0.574 3),摄入豆制品量(R=0.569 8),摄入鸡蛋的量(R=0.480 3).结论 学生膳食铅摄入量均超出了相应的允许摄入限量,膳食铅摄入量与膳食摄入总量、性别和摄入食品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学生膳食镁的摄入情况,对中国的人群镁营养状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编制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检验其效度和信度。采用整群抽样抽取成都某高校医学生330人,用该问卷进行三个月的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调查。结果男生膳食镁平均摄入量为329mgd,为推荐摄入量(RNI)的94.0%;女生膳食镁平均摄入量为377mgd,为RNI的107.7%;男生的膳食镁摄入量低于女生,P<0.01。其中46%的男生和31.9%的女生膳食镁摄入处于不足或缺乏状态。结论人群膳食镁的摄入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中国各类人群膳食镁摄入情况和机体镁营养状况进行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9.
《科学健身》2009,(7):159-159
<正>支连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三种。这三种氨基酸都是我们身体所不能自身合成的必须氨基酸。在我们身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中,支链氨基酸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三种氨基酸。然而,也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15岁居民奶制品摄入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广州市2009年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资料,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调查1749位居民。结果居民奶摄入率62.44%,每日奶或奶制品摄入量≥200 ml者占23.39%。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示女性(OR=1.57,95%CI=1.31~1.88,P0.01)、高文化水平(OR=1.29,95%CI=1.17~1.41,P0.01)、高收入(OR=1.21,95%CI=1.11~1.33,P0.01)促进奶摄入;年龄越大(OR=0.85,95%CI=0.80~0.91,P0.01)、食物支出占年收入的比例越大(OR=0.88,95%CI=0.82~0.94,P0.01),越制约奶摄入。结论广州市海珠区≥15岁居民奶摄入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经济水平影响奶摄入,应对重点人群加强营养健康教育,提高居民意识,转变食物消费观念,形成合理膳食结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浙江省城市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状况。方法于2009-2011年运用3天24小时回顾法和称重法对浙江省城市共3452名2岁及以上居民进行膳食调查,获得居民每日食物、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摄入量,结合人口学信息对蛋白质摄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膳食调查人数为3240人。蛋白质摄入量为每标准人日71.1g,低于蛋白质推荐摄入量(RNI)80%的人群占34.3%,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供给量的51.7%。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比值系数接近1,氨基酸比值系数分等于85,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蛋白质摄入量大于等于RNI的比例也随着之增加(OR=0.822,P0.001)。结论浙江省城市居民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合理,优质蛋白质比例适当,必需氨基酸组成含量比例与WHO/FAO推荐模式相近,膳食蛋白质营养价值高。蛋白质摄入量随着文化程度的增高而增加。浙江省城市居民存在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风险,以老年男性和育龄女性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乳腺癌患者体内氨基酸代谢特点,以便更合理地给予营养支持.方法 采用日立L-89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55例乳腺癌患者及50例正常人血浆、尿液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浆中蛋氨酸含量(48.22±12.90)μmol/L较正常人升高(P=0.04);异亮氨酸(43.07±14.88) μmol/L、亮氨酸(93.22±18.29)μmol/L、缬氨酸(200.86±42.11) μmol/L、精氨酸(46.49±11.79)μmol/L、赖氨酸(107.37±32.61)μmol/L、酪氨酸(29.51 ±18.09) μmol/L、苯丙氨酸(57.39±17.03) μmol/L含量较正常人降低,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1.81±0.81较正常人下降(P=0.04,P=0.01,P=0.04,P=0.00,P=0.01,P=0.02,P=0.00,P=0.04);乳腺癌患者尿液中苯丙氨酸(22.01±4.37)μmol/L、酪氨酸(12.13±5.72) μmol/L、赖氨酸(107.37±32.61)μmol/L含量较正常人升高(P =0.01,P=0.02,P=0.00),亮氨酸(0.84±0.21)μmol/L、缬氨酸(0.50±1.10)μmol/L含量较正常人降低(P=0.04,P=0.01),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1.91±0.60较正常人下降(P=0.03).结论 乳腺癌患者体内存在氨基酸代谢紊乱,乳腺癌患者的“不平衡氨基酸疗法”在营养支持时以补充支链氨基酸和精氨酸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检人群空腹血浆游离氨基酸水平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方法 纳入1859名2020年1—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健康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与Inbody仪器分别测定体检人群的空腹血浆氨基酸浓度与体脂率,根据体质指数及性别分组,使用Python语言进行数据分析及图形可视化来探究体质指数、性别与血浆氨基酸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血浆甘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酰胺水平在体重超重、肥胖组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P<0.05),且男性肥胖组明显低于超重组(P<0.05);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和羟基脯氨酸血浆水平变化在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亮氨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男性)和丙氨酸水平超重、肥胖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除丙氨酸外肥胖组显著高于超重组(P<0.05);异亮氨酸在女性超重、肥胖组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P<0.05)。体脂率与体质指数呈正相关,且女性50岁后体脂率随年龄递增明显(P<0.05)。结论 该体检人群的超重肥胖率偏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上海市中小学生膳食铝的摄入量。[方法]2015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本市中小学生共4 320人作为调查对象,应用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开展膳食调查,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进行食物聚类、膳食样品制备及铝含量检测,评估中小学生膳食铝的摄入量水平。[结果]上海市中小学生膳食调查完成3 970人。中小学生除调味品与烹饪用油以外每日膳食消费总量为1 853.42 g/d,高中生膳食消费量(2 938.91 g/d)高于初中生(1 991.65 g/d)和小学高、低年级学生(1 648.75、1 531.18 g/d)(F=214.11,P0.01);城市中心地区学生(1 932.56 g/d)膳食消费量高于城郊结合区和远郊地区(1 686.44和1 777.70 g/d)(F=27.18,P0.01)。膳食样品中铝平均质量分数(简称"含量")为4.61 mg/kg,所有膳食样品中铝含量均未超出国家限量标准(100 mg/kg)。中小学生平均每周膳食铝摄入量为1.06 mg/kg(以每千克体重计),共有5.65%的中小学生膳食铝摄入量超过每周耐受摄入量(provisional tolerable weekly intake,PTWI),膳食铝摄入的主要来源为乳类、谷类、饮料及水。不同年级学生膳食铝摄入量不尽相同,有10.78%的低年级小学生膳食铝摄入量超过PTWI。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学生膳食铝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中小学生膳食铝摄入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仍须预防低年级小学生膳食铝摄入引起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设计院工程师与广州某高校教师膳食营养状况,为科学指导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某设计院53名工程师和某高校78名教师,用称重法和24 h回顾法进行连续3天膳食摄入调查.结果 2组人群肉类、蛋类、烹调油及食用盐摄入量较高,粮谷类、水果、乳制品摄入量较低;设计院工程师肉类、乳类、蛋类、烹调油摄入量显著高于高校教师(t =21.60、2.24、6.73、23.53,P<0.01或P<0.05);高校教师粮谷类和水果摄入量显著高于设计院工程师(t =4.95、25.27,P<0.01);2组人群蛋白质、碘、维生素A、和维生素C膳食摄入量高,钙、维生素B1、锌摄入量相对较低;优质蛋白比例合适;2组人群早餐餐次比均较低.结论 2组人群膳食摄入呈现高脂肪、高蛋白、低奶类、低蔬菜水果状态,应加强营养教育,引导合理膳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了解长宁区居民膳食情况,为慢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PS抽样,抽取长宁区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303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长宁区15岁以上居民奶类、水产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平均摄入量分别为114 g/d、271 g/d和130 g/d。禽肉类的摄入量为83.79 g/d,高于推荐摄入量,而水产类则未达到推荐摄入量,为44.44 g/d,45岁以下人群豆类平均摄入量普遍未达到膳食推荐摄入量(30 g/d)。男性谷薯类(t=27.10,P<0.01)、禽肉类(t=8.35,P<0.01)以及果汁(t=10.69,P<0.01)和碳酸饮料(t=24.47,P<0.01)的摄入量明显高于女性,女性新鲜水果的摄入量明显高于男性(t=4.99,P<0.01)。各年龄段人群谷薯类(F=5.77,P<0.01)、蛋类(F=3.42,P<0.01)、奶制品(F=8.48,P<0.01)、豆类(F=4.47,P<0.01)、禽肉类(F=5.74,P<0.01)、水产类(F=3.76,P<0.01)、蔬菜类(F=3.57,P<0.01)、碳酸饮料(F=59.21,P<0.01)和果汁(F=28.73,P<0.01)摄入量均存在年龄差异。结论 长宁区居民膳食营养摄入情况不尽合理,各类食物摄入量性别和年龄差异明显,需有针对性的加强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中老年人群食物营养素摄入情况,探讨膳食与肌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体检中心及营养科门诊就诊的≥45岁患者254名,分为肌少症组和对照组(非肌少症),用24 h膳食回顾法记录研究对象的膳食情况,采用营养评价软件(NCCW MX1)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在食物、能量及各种营养素摄入方面的差异。结果 调查肌少症组129人,其中严重肌少症16人(占12.4%),对照组125人。肌少症组谷类、蔬菜、水果、鱼虾、蛋类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能量、蛋白质、动物性蛋白来源、非优蛋白来源、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PP、钾、镁、铁、锰、磷、膳食纤维摄入量也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中老年肌少症人群膳食摄入不均衡,能量、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均低于同龄正常人群,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宣教,改变其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延缓肌少症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田霞  马小惠  韩加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8):1233-1235
了解大学生膳食钙的摄入水平,为合理指导学生膳食营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某高校医学生530名,通过自行设计的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研究对象食物摄入量进行调查,并评价钙摄入水平.结果 男生谷薯类、蔬菜、禽畜类、蛋类摄入量高于女生,女生水果类摄入量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学生钙平均摄入量为601 mg/d,占DRIs的75.1%,未达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标准,其中男生为605 mg/d,女生为598 m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0,P>0.05);学生膳食钙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67.82%),奶及其制品来源的钙占25.61%.结论 学生膳食钙摄入不足,建议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孕中期血清支链氨基酸(BCAAs)和芳香族氨基酸(AAAs)水平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300例GDM患者,随访至产后6~8周,其中75例产后糖代谢异常患者为病例组,糖代谢正常者75例为对照组,进行巢氏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孕中期血清BCAAs、AAAs水平与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结果病例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1 h、2 h血糖水平,血清缬氨酸(Val)、苯丙氨酸(Phe)、氨基酸评分(A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OGTT 2 h血糖(OR=1.337,95%CI:1.006~1.776,P<0.05)、血清Val(OR=1.005,95%CI:1.000~1.010,P<0.05)、血清Phe(OR=1.007,95%CI:1.000~1.014,P<0.05)和AAS(OR=1.002,95%CI:1.001~1.004,P<0.05)是产后糖代谢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含BCAAs、AAAs的联合模型(AUC=0.718,P<0.05)预测产后糖代谢异常的风险优于常规模型(AUC=0.597,P<0.05)。结论GDM患者孕中期血清Val、Phe水平升高可增加产后糖代谢风险;常规危险因素、OGTT时血糖、BCAAs和AAAs的联合模型可预测产后糖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浙江省不同地区居民膳食碘摄入水平.方法 2009年在浙江省内陆和沿海地区抽取杭州、台州、舟山市180户家庭共497人,采用总膳食研究方法进行膳食调查,统计人群各种食物的消费量,按照所得的食物消费量数据烹调加工并混合成可食的各种食物类别制作成膳食样品.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膳食样品中碘含量.食物消费量与样品(烹饪加工后的熟样)中碘含量相乘得到碘膳食摄入量.以2001年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碘推荐摄入量(RN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评估膳食碘摄入量.结果3个城市居民膳食碘摄入为421.0 μg/d(标准人),M=358.5 μg/d.P5(第5百分位数)、P25、P75、P90、P95分别为145.7、267.6、495.6、774.1、1273.0 μ g/d.5.2%的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低于RNI,87.5%的居民每日膳食碘处于RNI与UL之间,7.2%的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超过UL.不考虑烹饪损失,食盐每日供给的碘占膳食碘摄入量的81.6%.加工烹饪食物后,膳食碘的57.2%来源于蔬菜类,13.0%来源于谷类,8.5%来源于水产类.每日膳食碘摄入超过UL的人群其海藻类摄入明显高于每日膳食碘摄入小于RNI人群和膳食碘处于RNI-UL之间的人群.结论 浙江省3个城市居民总体膳食碘摄入量尚未达到最高限值,且碘摄入不足与摄入过高情况并存,碘盐和海藻类食物是膳食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