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18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方法收集2018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剔除疑似病例、重复病例以及皮肤利什曼病病例,建立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对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三间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8年全国11个省份的78个县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80例,病例主要分布于甘肃(66例)、山西(38例)和陕西(27例)等3个省。其中40个县属于流行区,共报告本地感染病例134例,其余38个县属于非流行区,共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其中甘肃省舟曲县(22例)、宕昌县(18例)和武都区(10例)为主要流行县,报告病例占全国总报告病例数的27.8%(50/180)。陕西省渭南市化州区和临渭区再现本地感染病例,为内脏利什曼病复燃流行县。内脏利什曼病发病高峰为4-6月,男女病例比为1∶0.7。农民和儿童是我国内脏利什曼病高风险人群,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42.2%(76/180)和34.5%(55/180)。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主要分布于≥15岁年龄组,不同流行类型病例年龄分布明显不同,野生动物源型病例主要分布于0~2岁婴幼儿,人源型与犬源型病例主要分布于≥15岁农民。结论我国内脏利什曼病呈低度流行态势,但流行区范围逐渐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山西省人群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内脏利什曼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现住址为山西省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收集报告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分析流行县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9年山西省累计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40例,其中本地病例131例,输入性病例7例,2例感染来源不明,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4/10万。2010—2014年每年报告病例数不超过4例,自2015年起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2015—2019年报告发病数分别为8、 9、 18、 37和52例,且疫情波及范围逐年扩大,2019年疫情较重的两个县(区)(平定县、阳泉市郊区)报告病例数均超过10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阳泉市、长治市、临汾市,3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报告病例总数的92.14%(129/140)。阳泉市报告病例数增加较多,由2016年的4例增加至2019年的33例。2010—2019年山西省共8个新增流行县,分布在阳泉(3个)、长治(2个)、临汾(2个)和运城(1个)等4个市;6个复燃流行县分布在长治(1个)、晋中(1个)、阳泉(1个)、临汾(3个)等4个市。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例和42例,男女性别比为2.33∶1。0~2岁婴幼儿占全部报告病例的39.29%(55/140),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组的婴儿。散居儿童和农民为内脏利什曼病的高风险人群,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13%(58/140)和28.37%(40/140)。现居住地为农村的病例最多,占85.00%(119/140)。结论山西省内脏利什曼病疫情增长趋势明显,波及范围逐年扩大,不断出现新的流行区,部分地区出现疫情复燃,疫情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区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犬源型内脏利什曼病(mountain-type zoonotic visceral leishmaniasis, MTZVL)疫情,为当地制订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病例特征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建立Joinpoint回归模型,通过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分析2015—2020年阳泉市MT-ZVL发病趋势变化。收集2020年阳泉市白蛉监测数据及犬利什曼原虫感染率调查数据,计算各县(区)白蛉密度和犬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并应用直线相关法分析其与人群MT-ZVL发病率间的相关性。结果 2015—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累计报告MT-ZVL病例162例,年均发病率1.9/10万,逐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7、16、27、33例和75例,呈快速上升态势(APC=72.79%,t=11.10,P <0.01)。阳泉市下辖5个县(区)均有MT-ZVL病例报告,病例主要分布于郊区(35.2%,57/162)和平定县(33.3%,54/162),...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我国2005~2009年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当前内脏利什曼病防控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2005~2009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地区分布以及不同流行病学类型的利什曼病发病时间和年龄分布特点。结果 (1)2005~2009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有上升趋势,报告病例数有所增加,其中新疆喀什地区迦师县于2008年出现暴发疫情,报告病例数较上年上升159%;(2)流行范围仍较为集中,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新疆、甘肃和四川3省,3省报告病例数占全国报告病例总数的97.8%,且3省报告病例分别集中在本省少数县市,但出现报告病例县数增加;(3)犬源型(甘肃)、人源型(喀什市和疏附县)和野生动物源型(迦师县)利什曼病病例年龄分布不同(P0.05),野生动物源型病例79%在1岁以内,人源型病例仅0.7%在1岁以内,3~4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1岁以内为犬源型发病高峰年龄段,随年龄增加报告病例数逐渐减少;(4)2岁及以上病例多发生在每年的3~6月份,2岁以下病例(迦师县除外)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迦师县暴发疫情以当年9月份至次年2月份为发病高峰。结论近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有上升趋势,不同流行病学类型利什曼病发病特点明显不同。应针对不同流行区疫情特点,采取适宜措施,加强我国西部地区内脏利什曼病防治,控制疫情暴发和流行。同时,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各地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因素和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现住址和终审时间为条件,收集2006—2021年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中山西省阳泉市内脏利什曼病病例,应用WPS office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组间率的差异。分析结果显示,2006—2021年阳泉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258例,年均发病率为1.18/10万,年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0.08/10万上升至2021年的7.36/10万,各年份间报告病例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84,P <0.05)。阳泉市辖区5个县(区)均有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0.50/10万~4.05/10万,各县(区)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70,P <0.05)。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发病年龄在7个月~85.81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8.57岁,各年龄组中发病率最低为10~19岁组(0.15/10万),最高为0~9岁组(2.96/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甘肃省陇南市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内脏利什曼病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21年报告的现住址在陇南市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3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用Arc GIS10.2绘制报告病例分布图,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21年陇南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 109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577例、确诊病例53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9/10万,呈低度流行状态;2005年发病率为2.76/10万,至2009年升高至4.53/10万,随后逐渐下降至2021年的0.46/10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χ2=267.561,P <0.01)。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武都区(606例)、文县(323例)、宕昌县(148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7.11%(1 077/1 109)。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县的部分乡(镇)呈现聚集性高发。男性、女性报告病例分别为633和476例,男...  相似文献   

7.
2004-2007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流行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4-2007年我国内脏内脏利什曼病的疫情状况。 方法 使用SPSS 12.0软件,对2004-2007年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07年全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 334例,各年分别为351、320、281和382例。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新疆(47.5%,633/1 334)、甘肃(33.2%,443/1 334)和四川(16.9%,226/1 334)。全年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51.27%,684/1 334),3~8月份居多。男女病例之比为1.65 ∶ 1。报告病例的流行县由2004年的43个扩大到2007年的64个。 结论 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区范围呈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新疆喀什地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和特征,为制订适合本地特点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报系统和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病例登记获取1990—2014年喀什地区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利用频数分布表和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应用SPSS 12.0软件对报告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进行发病率和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1990—2014年喀什地区12个县、市中有10个有黑热病病例报告,共报告病例2500例,其中2002年报告病例最多,为232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28%;在10个有病例报告的县、市中,喀什市报告病例最多,为1724例,占68.96%;其次为伽师县,共报告病例539例,占21.56%;而泽普县仅在2013年报告1例。在人源型黑热病流行区,4—6月报告病例最多,为发病的第一高峰,其次为10月;而在荒漠型流行区病例主要出现在9月至次年2月。在荒漠型流行区病例主要发生在0~2岁年龄组;而在人源型流行区病例主要发生在3~15岁年龄组。结论喀什地区的人源型和荒漠型黑热病在发病高峰和年龄上呈现不同的流行特征,需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08-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的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内脏利什曼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2008-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 -2011年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累计报告病例1707例,各年依次为513、526、378和290例,报告死亡病例1例.病例数居前的是新疆(48.9%,835/1707)、甘肃(35.0%,598/1707)、四川(13.4%,228/1707)三省(区),累计病例数占全国的97.3%.1岁以内年龄组为发病高峰,男女性别比为:1.59∶1.有病例报告的县数由2008年的62个,增加到2011年的84个.结论 2010年后我国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数减少,呈散发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5~201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和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汇总2005~2010年新疆内脏利什曼病的报告数据(包括兵团垦区),采用Microsoft Excel2010和EpiIn.fo2002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0年报告内脏利什曼病1208例,其中新疆地方报告1108例,占91.72%(1108/1208),发病率为5.08/10万(1108/2181万);1108例患者分布在新疆南部27个县(市)的5个城镇与128个乡(镇)和新疆北部7个县(市)的4个城镇与5个乡(镇);新疆兵团垦区报告100例,占8.28%(100/1208),发病率为3.90/10万(100/256万);100例患者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北缘12个农垦团场和新疆北部6个农垦团场。1208例患者中,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43.46%(525/1208),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占54.88%(663/1208),未确定类型的占1.66%(20/1208)。2005年报告175例,2008年和2009年高于其他年份,分别报告309例和301例,男女性别之比为1.47:1(718/490);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集中在5-20岁年龄组,占59.42%(312/525);自然疫源型内脏利什曼病以0-2岁年龄组婴幼儿为主,占92.43%(613/663);此后,随年龄的增大发病数降低。结论新疆内脏利什曼病自1996年起逐年增多,预示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其传染源和传播媒介,将会有更多的新疫区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现场评价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特异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诊断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3年采集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四川省、甘肃省)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新疆喀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就诊的病人血样和骨髓样本,用镜检法、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进行平行测试,以镜检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试条法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无差异。结果 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检测镜检确诊的97例内脏利什曼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为98.87%(96/97),97.94%(95/97),二者无统计学差异(χ2=0.34,P>0.05)。两种试条检测非内脏利什曼病病例145例, 均有2例假阳性反应,特异性为98.62(143/145)。对来自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分别统计阳性率,结果显示内脏利什曼病试条和rK39试条法检测动物源型和人源型流行区的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之间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2 /0.01,P>0.05)。两种试条法检测动物源型和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非内脏利什曼病患者血样之间特异性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9,P>0.05)。结论 快速检测内脏利什曼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适用于检测动物源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患者血样中的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4-2010年我国非流行省区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状况.方法 从中国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获取非流行省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以电话、信函等形式进行个案调查,对获取的资料描述性分析其地区,时问和人群性别、年龄、职业分布情况.结果 2004-2010年间,全国共有13个非流行省区有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报...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9—2021年石家庄市报告的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个案调查资料,采集病例所在村全部犬只的血样,同时采集报告病例家人以及以病例住处为中心、半径100 m以内邻居的静脉血样,用rk39免疫层析试纸检测血清抗利什曼原虫抗体。于2019—2021年5—9月,在病例所在庭院利用灯诱法捕获白蛉。2019—2021年,石家庄市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病例8例(2019年1例,2021年7例),井陉县6例,藁城区和鹿泉区各1例。男性4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71岁;≤2岁2例,30~49岁1例,≥50岁5例;幼儿2例,农民5例,干部1例。7例为本地感染病例,1例为外省(山西省)输入病例。共检测犬400只,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11.0%(44/400)。井陉县6个村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6.4%~8/20 (χ2=14.76,P <0.05),鹿泉区石井村和藁城区西辛庄村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为1.2%(2/172)和0 (0/31);井陉县与鹿泉区和藁城区犬抗利什曼原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新疆民丰县一个新发现的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流行区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 2007年6月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相结合,对民丰县安迪尔乡所有居民进行逐户入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中20年来的健康状况、既往有无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包括已过世者),并对15岁以下儿童进行体查(触诊肝、脾);对部分居民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 结果 共调查居民313人,未见现症病例。既往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60例,其中13例已过世。171人进行利什曼素皮内试验检测,阳性率为99.4%(170/171),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病史者的阳性率为96.6%(28/29)。197人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率为10.2%(20/197),其中有疑似内脏利什曼病史者的阳性率为19.4%(6/31),追溯诊断为既往内脏利什曼病病例。 结论 新疆民丰县为内脏利什曼病流行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简称报告系统)中收集新疆上报的2009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内脏利什曼病疫情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于2014年10月对当年7月1日以来报告内脏利什曼病例数剧增的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和夏阿瓦提乡的23个村(3岁以下儿童)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有发热,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者(为疑似病例)采集手指血20μl(监护人知情同意)进行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并对阳性患儿给予葡萄糖酸锑纳(200 mg/kg×6次,静脉给药)治疗。结果 2009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新疆共报告内脏利什曼病813例,其中伽师县占41.45%(337/813);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共报告病例数为192例,其中伽师县占86.46%(166/192)。2014年在伽师县,自8月出现首个内脏利什曼病例后,报告病例数呈上升的趋势,10、11和12月报告病例数为114例,占当期报告病例数的68.7%(114/166),至2015年4月无病例报告。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伽师县报告的166例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中,年龄为出生23 d~8岁,其中1岁以下占95.18%(158/166);伽师县卧里托格拉克乡报告的113例中,年龄为出生23 d~3岁,其中1岁以下占96.46%(109/113),符合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的特点。现场调查和夏阿瓦提乡和卧里托格拉克乡23个村3岁以下儿童833人,其中14例疑似病例经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阳性者11例,均经葡萄糖酸锑纳治疗1个疗程后治愈出院。结论 2014年伽师县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疫情中95%为1岁以下儿童,确定为荒漠型内脏利什曼病暴发。  相似文献   

16.
收集四川和甘肃两省2005年以来内脏利什曼病报告病例数并进行分析。2005-2007年和2008年1~6月,四川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59、49、77和30例,甘肃省分别报告内脏利什曼病92、106、162和83例。由于地震后内脏利什曼病传染源有增多趋势,无主犬和易感人群大量增加,医疗诊治体系破坏严重,可能对利什曼病的流行产生影响、有增加传播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全国棘球蚴病防治进展,对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防治工作数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截至2021年底,全国共有370个棘球蚴病流行县(市、区、旗) 30 421个流行村,流行乡常住人口4 758.41万人。2021年全国流行县(市、区、旗)现有棘球蚴病患者26 773例,平均患病率为0.06%(26 773/47 584 117),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6 625例,多房棘球蚴病8 327例,混合感染311例,未分型1 510例;新发现棘球蚴病患者1 346例,其中细粒棘球蚴病1 075例,多房棘球蚴病86例,混合感染7例,未分型178例;<12岁人群147例,≥12岁常住人群1 199例。2021年,全国棘球蚴病流行省(自治区)共开展人群腹部超声筛查447.17万人次,其中,<12岁人群筛查87.15万人次,≥12岁常住人群筛查360.02万人次;血清学检测11 358人次。2021年370个监测点<12岁人群超声筛查患病检出率为0.02%(72/336 959),其中新发现患者占检出患者数的58.33%(42/72);≥12岁常住人群中,Ⅰ、Ⅱ类流行县(市、区、旗)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新疆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流行现状.方法 通过疾病疫情监测信息网报告系统获得2005- 2011年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病例信息,使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结果 2005-2011年阿图什市共发生内脏利什曼病病例66例,各年的病例数依次为19、15、11、4、8、7和2例.全市7个乡和市区均有病例发生,但主要发生在阿扎克乡(45.45%)、松塔克乡(19.70%)和市区(15.15%).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但以15岁及以下年龄为主(77.37%).男女病例之比为1.54∶1.结论 阿图什市内脏利什曼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之势  相似文献   

19.
<正>在我国,内脏利什曼病主要在甘肃、四川、陕西、山西、新疆和内蒙古等地流行,患者集中于陇南、新疆和川北。云南省曾报道过2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昆明市未见报道。2009年6月17日,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两例输入性内脏利什曼病病例,现将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利什曼病是一种古老的寄生虫病,按临床表现可区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皮肤黏膜利什曼病3种。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亚、非、欧以及中南美洲的广大地带,防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颇难解决。中国的利什曼病有内脏利什曼病和皮肤利什曼病2种。原流行于中、东部7省平原地带的人源型内脏利什曼病至1983年已告消除,但在新疆南部的一些古老绿洲平原地带则仍有该病发生。西部的山丘和荒漠地带的内脏利什曼病为动物源型,防治难度大,为目前该病的主要流行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克拉玛依发现了皮肤利什曼病,该病在国内的分布区域尚待调查。近年来在四川、安徽、新疆和河南等省(自治区)发现国外输入的皮肤利什曼病,该病能否在我国西部传播,尚待观察。艾滋病(AIDS)的流行,人群中HIV感染人数的增加,使利什曼原虫/HIV共感染的机会增多,这对我国利什曼病的流行态势将产生何种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