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2022年, 中国医学工程领域在新政策、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2022年底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通过广泛征询进展提案、分会常委投票最终形成了2022年度中国医学工程领域十大进展, 希望能为各位同道带来思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2022年内科学各领域涌现出许多新理念、新成果和新技术, 本文总结如下十大亮点。  相似文献   

3.
回顾2022年, 儿科学在儿童保健领域、儿童重症领域、儿童发育行为领域、儿童风湿领域和儿童罕见病领域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不忘建会初心, 牢记学科使命, 以优异的学科发展成绩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分会组织各学组共同回顾、总结了2022年度学科进展, 希望能为广大同道带来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4.
过去的2022年里, 放射影像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应用。本文通过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专家对本领域2022年重大事件的总结, 共同回顾2022年国内放射学领域的八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过去的2022年, 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果。笔者回顾和总结了其中十大进展, 希望读者对我国心血管病学的发展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卒中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致死和致残性疾病。近年来,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过去的2022年, 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再添新的证据, 多项研究表明替奈普酶的疗效不劣于阿替普酶;前循环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不断扩大, 大面积脑梗死的血管内治疗再添新证据;后循环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首次得到证实;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抗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后联合小剂量动脉溶栓治疗有望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的最佳血压管理目标值得以明确;颅内动脉狭窄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缺血适应治疗再添新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2022年度世界范围内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 同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和多因素理论的推进, 心身疾病已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笔者盘点了2022年度心身医学研究十大进展, 以期促进中国心身医学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是国内全科医学界最为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 也是不同学术思想融合、展示我国全科医学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全科医学学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更是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科医学同道及大健康领域各界同仁广泛参与的业界盛会。据悉, 2022年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将于7月16—17日召开, 为此, 本刊特邀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迟春花教授全面介绍了本次年会的特色及亮点, 以及我国全科医学发展的现状、面临的困境等等。  相似文献   

9.
2月25日,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发布会在京召开。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突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二是注重学术研究支撑行业发展;三是重视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医学科普是关系全民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大事。一直以来, 我国不断加强健康教育, 推动个人和群体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知识、养成健康行为, 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发布, 普及健康知识、参与健康行动、提供健康服务、延长健康寿命是基本路径, 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是15项专项行动之一。2022年《"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 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相似文献   

11.
2022年广大神经科医师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 患者规律复诊的节奏被打乱, 更多患者寻求到急诊诊疗, 给急诊医疗服务带来了挑战。尤其在2022年底, 很多医院神经科急诊日接诊量屡创新高, 众多医生放弃休假, 相互支援, 保证了急诊的平稳运行, 展现了中国医生迎难而上、能打硬仗的风采。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通讯员 傅谭娉)2月17日,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办的2022年度中国现代医院管理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公布。经过线上初筛、复评、终评等环节评审, 北京协和医院7大案例从全国190家医院申报的609个案例中脱颖而出。6个案例获评典型案例, 分别为协和特色"N+X"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构建数据生态体系, 赋能现代数字;建设"云上协和", 规划实施互联网医疗发展战略新模式;以病人为中心的AI智能引擎驱动场景化就医模式的患者APP建设:基于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的医用设备智慧管理平台;以消息驱动的医院智慧服务模式建设实践;1个案例获评优秀案例, 为智慧孕产健康服务系统建设实践。案例从多维度展现了北京协和医院在护理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22年9月19日下午, 由家庭医生在线、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的"2021-2022年度中国家庭常备健康产品上榜品牌(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中国家庭常备保健食品上榜品牌)"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自6月启动以来, 历经全网申报、资质审核、市场调查、人气好评、社会公示等几大阶段后, 终于迎来了荣耀时刻。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精英、专家大咖、企业高层、上榜品牌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近200位嘉宾齐聚一堂, 共同见证了"2021-2022年度中国家庭常备药上榜品牌"的发布。  相似文献   

14.
2月17—19日, 第十五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在杭州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共同主办, 浙江省医学会、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承办,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和中华医学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协办。本次大会以"奋进新征程健康新时代"为主题, 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 提高健康管理能力, 团结和凝聚业界同仁, 回答新时代健康管理学科建设之问, 共商未来高质量发展之计。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全体委员、各学组委员, 全国健康管理学界和业内外专家、学者和同道, 以及媒体和企业朋友们齐聚杭州, 共襄健康管理学术盛会。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表现或中晚期阶段, 心衰患者住院率高、病死率高、生活质量差, 心衰的医疗负担重。近年来我国心衰患病率持续上升, 开展有效的筛查、防治及管理对心衰防控至关重要。分级诊疗是缓解心衰及其他慢性病看病难的关键所在, 需要心脏专科医师与基层全科医师加强衔接与沟通。该文结合《中国心衰中心联盟心力衰竭医疗质量报告(2022年)》对心衰的早期筛查、规范诊治和优化管理进行延伸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生殖医学是建立在妇产科学、男科学、胚胎学、遗传学等多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新兴医学前沿学科, 担负着推动生殖健康发展的重任。2022年是充满挑战而又艰辛的一年, 生殖医学从业人员从多学科协同努力, 在科学普及、学术发展和基础研究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 现对2022年生殖医学的年度进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运动医学事业在过去十余年取得长足发展, 成功确立学科地位并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除了"运动损伤防治"和"运动康复"已经在快速发展中, 在可预见的未来, "运动促进健康"将成为我国运动医学的第三个重要发展方向。运动处方推广与应用将成为实现运动促进健康的有效手段。"功能至上、早期康复、重返运动"的诊疗原则与学科宗旨将引领运动损伤治疗与运动康复在多个领域实现重要突破。机遇与挑战之下, 找准并走好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发展道路需要全体中国运动医学从业者的决心、毅力、勇气和智慧。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的一年中, 国内外消化领域学者发表了多项重磅研究成果, 消化病学在多个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现总结回顾2022年度学科进展,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对消化病学领域重大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9.
社区居民健康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陷入居民主动性缺失、依从性差的困境。文章引入健康管理"诊断标准"的概念, 并提出构建主动健康指数的设想, 通过对公众健康主动性以及健康风险两方面进行评价, 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健康评估的实际可操作性, 为提升居民健康管理主动性, 持续推进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服务助力。  相似文献   

20.
1月6—8日,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大会暨2022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在厦门市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办, 厦门市医学会承办。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王大方、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小元、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苏妙玲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南月敏主持开幕式。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年会是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度最重要的学术盛会, 也是展示我国肝病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推动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2022年恰逢肝病学分会成立30周年, 本次年会旨在总结30年来我国肝病学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 分享研究进展, 探讨当前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