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8年7月—2021年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神经内科一病区收治的VCIND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尼麦角林片治疗,试验组给予丁苯酞联合尼麦角林治疗。治疗6个月,比较2组认知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神经相关生长因子等指标。结果 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t=6.117,4.018,P<0.001)。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t=4.216,2.863,4.351,P<0.05)。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t=3.857,10.196,5.876,P<0.001)。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  相似文献   

2.
尼麦角林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对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宏华 《四川医学》2009,30(9):1395-1396
目的对比观察尼麦角林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09年1月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尼麦角林组和吡拉西坦组,每组各49例,对比观察两组的MMSE、WMS、CGI、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MSE、WMS评分均明显升高,SI、ADL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尼麦角林组治疗后MMSE、WMS、SLADL评分均优于吡拉西坦组治疗后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尼麦角林组总有效率为89.8%明显高于吡拉西坦组的6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与尼麦角林均能有效治疗VD,且尼麦角林的疗效要优于吡拉西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期血管痴呆患者86例按随机摸球法均分成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常规治疗及控制;联合用药组患者给予加用银杏叶片与尼麦角林片,对照组患者仅加用尼麦角林片。以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为评价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6个月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6个月ADL评分和MMSE评分均较用药前有所改善,差异显著(P<0.01)。对联合用药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33±6.79)下降至(42.34±5.22),MMSE评分从(17.34±4.28)升高至(24.61±5.57),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的ADL评分从(53.27±7.14)下降至(47.28±5.31),MMSE评分从(17.27±4.36)升高至(21.79±5.45),差异明显(P<0.05)。结论:银杏片联合尼麦角林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改善作用,效果好于单用尼麦角林。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71-275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认知功能障碍及炎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卒中并伴有吞咽困难和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B组(常规治疗配合尼麦角林)、C组(常规治疗配合尼麦角林与针刺),每组各4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实验测定神经生化标志物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炎性损伤标志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统计各组治疗过程中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各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MoCA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降低,且C组低于B组,B组低于A组;VFSS、MoCA和MMSE评分升高,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BDNF、NGF、NSE、TNF-α、IL-6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BDNF、NGF水平升高,且C组高于B组,B组高于A组;NSE、TNF-α、IL-6和CRP水平降低,且C组低于B组,B组低于A组,组间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肺炎发生率为20.00%,B组为15.00%,C组为2.50%,C组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针刺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和认知功能,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并可调节神经功能因子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减少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颞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载脂蛋白E(ApoE)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70例V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两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上采取颞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基础药物治疗上采取康复训练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清AChE和ApoE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AChE、ApoE水平均降低(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P<0.05),血清AChE、Apo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P<0.05),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颞三针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尼麦角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收治的67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予以艾地苯醌治疗,观察组予以尼麦角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观察比较2组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2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麦角林联合艾地苯醌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联合卡巴拉汀治疗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脑微循环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92例V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卡巴拉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尼麦角林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BI)评分]、脑微循环[最大血流速度(Vmax)、最小血流速度(Vmin)、外周阻力(Rv)、动态阻力(Dr)]及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8%vs.80.4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及BI评分、Vmax及Vmin、IgA、IgM及IgG水平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Rv、Dr水平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卡巴拉汀治疗VD患者临床疗效好,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生活质量、脑微循环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尼麦角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21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患者107例和对照组患者105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尼麦角林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尼麦角林安慰剂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行MMSE,ADL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BDNF,NGF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2周后MMSE和AD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疗效方面比较,治疗1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6%(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麦角林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伴认知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可调控血清BDNF,NGF和NSE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尼麦角林药物联合认知功能训练治疗对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患者脑血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VCIND患者94例,采用学历匹配后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功能训练基础上联合尼麦角林药物治疗,疗程6个月。统计学分析TCD脑血流速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脑血流速度、MoCA评分较实验前明显升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于实验后脑血流速度、MoCA评分均明显增高,ADL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提高VCIND脑血流流速、改善VCIND认知障碍及生活能力,在VCIND干预中,积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与对照组(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简易智能状态量表)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al nutrition factor,BDNF)、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1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药物多奈哌齐治疗2个月,治疗组除口服多奈哌齐外还予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4个疗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认知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循环酶法检测血浆Hcy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MMSE和MoC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显著升高,血浆Hcy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BDNF水平升高程度、血浆Hcy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基于MMSE评分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刺能够提升血管性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分,提高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降低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aD)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VaD组175例和非血管性痴呆(NVaD)组56例。同时选取52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组。比较3组血Hcy、hs-CRP、D-二聚体、BDNF及bFGF水平,分析VaD患者认知功能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 VaD组的血Hcy、hs-CRP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和NVaD组(均P<0.05),血BDNF及bFGF水平均低于健康组和NVaD组(均P<0.05)。轻度VaD组、中度VaD组、重度VaD组的血Hcy、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依次升高,血BDNF及bFGF水平依次降低(均P<0.05)。VaD患者的痴呆程度与血Hcy、hs-CRP、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与血BDNF及bFGF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VaD患者血Hcy、hs-CRP、D-二聚体升高,而BDNF及bFGF降低;以上指标可能与VaD的发生发展有关,或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丁苯酞联合社区康复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VCI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30例和联合治疗组30例。丁苯酞组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联合治疗组在丁苯酞组的基础上予社区康复锻炼。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MMSE评分、FIM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MMSE量表评分、FI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治疗组MMSE量表评分、FIM评分较丁苯酞组高(P<0.05)。结论:丁苯酞能改善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丁苯酞联合社区康复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丁苯酞。  相似文献   

14.
马立华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4):491-492,49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158例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均分为联合组(79例,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口服)和舍曲林组(79例,盐酸舍曲林口服),均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检测2组患者血清NT-3、BDNF及5-HT水平,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UPDRS)、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治疗效果;于治疗前、治疗第4及12周时,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12周时,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94.94%)高于舍曲林组(81.01%,P<0.05),UPDRS、PDQ-39、HAMD及HAMA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4、12周时,2组患者MMSE评分逐渐升高,且治疗4和12周时联合组高于舍曲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血清NT-3...  相似文献   

16.
张蕾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528-1529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生活能力的改善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VD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口服阿司匹林、吡拉西坦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长期口服,以60 d为一个评定周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0 d分别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并进行比较,同时评价丁苯肽软胶囊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的MMSE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MMSE及AD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肽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有效,能显著改善VD患者的认知功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胶囊对青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应用,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胶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MMSE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ADL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丁苯酞胶囊,能提高青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其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红蛋白(NGB)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组患者给予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认知功能(MMSE量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血清相关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水平和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收缩峰(Vs)、舒张峰流速(Vm)、颅内动脉搏动指数(PI)。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SOD、BDNF、NGB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联合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s、Vm均明显升高、PI明显降低且联合组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九味益脑颗粒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疗效较好,不但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而且能保护神经元,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2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增加丁苯酞氯化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ADL、MMSE、CDR评分以及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反应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DL、MMSE、CD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DL、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更明显的改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脑细胞能量代谢,减少氧化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郭玉霞 《当代医学》2013,(2):136-137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方法将9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9)与对照组(n=49),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奥拉西坦、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尼莫地平治疗,现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同样显著增加(P<0.05),但是试验组的MMSE评分、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