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8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的膳食模式。方法 选取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8~64岁9208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和家庭食用油和调味品称重收集食物消费数据,结合食物成分表计算得到平均每日膳食营养素摄入量,采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不同区域的膳食模式,并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共得到3种膳食模式,分别为北方模式、沿海地区模式和南方模式。人口学特征分析发现,3个模式中谷类、蔬菜和畜禽类的摄入量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畜禽类在18~49岁的低年龄组居民摄入较高;水果和奶类在女性中摄入较高,其他食物在男性中更高;谷薯类、豆类和蔬菜的摄入量在农村地区、低收入水平和低受教育程度人群中较高,其他食物在城市地区、高收入水平和高受教育程度人群中摄入较高,奶类尤为明显。与膳食指南推荐量比较发现,3个模式中深色蔬菜、水果、坚果及南方模式的奶类和蛋类、北方模式的水产品摄入不足的比例高达80%以上,其他食物摄入不足的比例在50%~80%;畜禽肉在南方模式中摄入过量的比例明显较高,达到78%。对营养素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89-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膳食维生素摄入的现状及长期变化.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5年和"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2015年涵盖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随访调查数据.以18~35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膳食维...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1989—2018年部分矿物质摄入量,了解其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开放性纵向追踪队列研究“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8年)”11轮的随访调查数据,选取18~3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个人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进行膳食调查,计算钙、磷、钾、钠、镁、铁、锌、硒、铜和锰10种矿物质的膳食摄入量,利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分析摄入量随年份的变化趋势。将膳食矿物质摄入量与平均需要量进行比较,膳食矿物质摄入不足风险的人群比例的变化趋势利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针对2018年不同人口特征分析膳食摄矿物质的摄入状况。结果 2018年青年人膳食矿物质的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钙302.96 mg/d、磷887.91 mg/d、钾1451.69 mg/d、钠3760.09 mg/d、镁238.50 mg/d、铁19.40 mg/d、锌9.91 mg/d、硒43.54μg/d、铜1.41 mg/d和锰4.59 mg/d,并且不同性别间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市地区钙、钾、硒膳食摄入量显著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8~35岁成年人食物摄入变化趋势.方法 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5年10轮随访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具有完整调查数据的18~35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选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法结合家庭调味品称重记账法.使用Wilcoxon秩和趋势检验各类食物摄入量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的关系,分析预防肥胖发生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切点值。方法 利用1991—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两轮调查且基线未发生肥胖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8.0 kg/m2判定为肥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BMI和肥胖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预测肥胖的切点值。结果 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蛋白质供能比和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P<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下降趋势(P<0.01)。调整协变量后,相较于脂肪供能比<20%组,脂肪供能比20%~30%组(β=0.05,95%CI 0.01~0.08)与脂肪供能比≥30%(β=0.15,95%CI 0.11~0.18)组与BMI呈正相关,20%~30%组和≥30%组发生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 9...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成年人肉类摄入状况及其人口经济因素的差异。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有完整膳食及相关数据的18~59岁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 367名。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县城居委会、城市居委会、村和郊区村作为基本调查点,每个调查点随机抽取20户,户内所有家庭成员均作为调查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 d 24 h膳食回顾法,在调查的3 d中任意一天消费了畜禽肉的成年人,就被视为相应肉类的消费人群,利用3 d的肉类食物摄入计算肉类及亚类的人群消费率和平均每天摄入量(全人群和消费人群),评价各种肉类摄入量占肉类总摄入量的比例并分析肉类消费在不同特征(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差异。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人肉类总体消费率为86.0%,畜肉和禽肉消费率分别为83.6%和30.0%。成人肉类平均摄入量为94.0 g/d,其中畜肉和禽肉平均摄入量分别为77.4 g/d和16.7 g/d。消费人群肉类、畜肉和禽肉摄入量分别为109.8 g/d、92.5 g/d和55.6 g/d。猪肉摄入量占肉类摄入总量的73.9%,占畜肉摄入量的86.3%。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量比较,分别有49.9%和32.2%的成年人畜禽肉摄入量超过和低于推荐量。西部地区、城市、高收入及高教育水平人群肉类消费率、摄入量及超过推荐量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 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成人肉类摄入模式不甚合理,摄入过量的现象比较严重,猪肉摄入量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中国老年膳食指南指数(CDGI(2018)-E),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以及平衡膳食宝塔为依据,采用等权重连续性评分方法,建立CDGI(2018)-E,并利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评价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膳食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 CDGI(2018)-E总分范围为0~110分,包含3个大类13个评价指标,分别为"足量"摄入类[谷薯类(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其他谷物及杂豆)、水果、蔬菜(蔬菜总量、深色蔬菜占比)、大豆及坚果类、奶及奶制品]。"适量"摄入类(水产品、畜禽肉、蛋类)和"限量"摄入类(油、盐、酒)。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的均值为53.79分(中位数53.42分),高收入水平和高教育水平的老年人膳食指南指数较高,东部高于西部和中部,城市高于农村。"限量"摄入类的评分较高,而"适量"和"足量"摄入类的评分则主要分布于0~15和0~25,导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评分较低的前5个指标依次为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其他谷物和杂豆、畜禽肉。最高分数组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B_2、烟酸的摄入量高于其他组。结论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钠、钾等一系列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的营养素在不同分值老年人群中存在差异,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整体偏低,奶及奶制品、水产品、水果的摄入状况亟待改善,营养教育和干预工作的主要针对对象应放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低收入、低教育水平的老年人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国18~59岁成年人坚果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膳食数据的18~59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 401人。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坚果消费数据。分析坚果摄入状况并进行非参数检验,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坚果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坚果的总体消费率为18.0%,全人群消费量的第99百分位数(P99)为65 g/d。消费人群消费量的P50为16.7 g/d。全人群中,高教育程度和城市居民总坚果消费率和消费量都较高。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坚果的消费率低且消费量不足,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一半。应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居民坚果消费率和消费量,尤其是低教育程度和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状况。方法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选取同时有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FFQ)法调查资料并满足要求的12 379名18~6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建立的食物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消费概率和消费量的模型,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量,并描述水果日常摄入量的分布。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为40.2%,人均每日水果消费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70.0)g/d。男性水果的消费频率达到每天一次及以上的人占17.4%,低于女性22.9%的水平。经过NCI法重新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日常水果消费率达9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3%和99.1%;人群水果日常摄入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4(3.2,58.3)g/d,其中男性为4.4(2.5,36.7)g/d,女性为9.0(4.1,78.6)g/d。结论经过NCI法调整,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大大提高,水果消费量的分布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偏低水平,远未达到水果推荐摄入量的最低要求,需科学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水果消费。通过将反映个体水果长期消费频率的FFQ与反映个体短期水果消费量的膳食回顾法相结合,将水果的非消费者和未消费者进行分离,兼顾食物频率与消费量之间的相关性,NCI法能够对水果的日常摄入量进行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75岁居民蛋类的消费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资料,选取18~75岁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ititution,NCI)建立的食物及营养素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建立我国居民蛋类日常消费概率模型和消费量模型,评估蛋类日常摄入量;并分析3d 24h膳食回顾法和NCI法评估的蛋类消费在不同特征人群的差异及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结果 3d 24h膳食回顾法评估的蛋类总体消费率52.2%,全人群蛋类摄入量中位数8.80(P25 0.00,P75 33.33)g/d;通过NCI法评估后,蛋类总体消费率76.4%,全人群蛋类摄入量中位数15.32(P25 7.71, P75 27.70)g/d;调整混杂因素后,两种方法评估的蛋类摄入量对高胆固醇血症患病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以NCI法评估的我们居民蛋类消费率有很大提升,摄入量的分布状况得到校正,但两种方法评估的蛋类摄入量均远未达到推荐摄入量,另外我国居民蛋类的摄入与患高胆固醇血症无显著相关。因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5中国十五省(区、市)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状况。方法本文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将参加过此次调查并有完整的连续3d24h膳食回顾调查数据的18~64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调查对象膳食脂肪摄入量、供能比和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结果显示,我国十五省(区、市)18~64岁成年居民2015年膳食脂肪摄入量为82.9g/d、膳食脂肪供能比为35.8%、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的人群比例为67.9%;调查人群中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动物油、植物油和植物性食物的脂肪占膳食脂肪总量为35.9%、3.1%、40.8%和20.0%。结论我国十五省(区、市)18~64岁成年居民膳食脂肪摄入量较高,脂肪供能比已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膳食脂肪推荐摄入量的要求,应控制含脂肪高的食物的摄入量。[营养学报,2019,41(2):118-121]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59岁成年居民共计10 240人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59.8%。39.8%成年居民消费了方便食品,其次是焙烤食品(18.2%)、乳类及制品(17.2%)、休闲食品(7.0%)、冲调食品(3.6%)和饮料(2.8%)。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方便食品250.0 g/d,乳类及制品258.3 g/d,焙烤食品122.7 g/d,饮料93.3 g/d,冲调食品66.7 g/d,休闲食品55.8 g/d。预包装食品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P50)分别为:方便食品63.3 g/d,乳类及制品92.6 g/d,焙烤食品33.3 g/d,饮料70.0 g/d,冲调食品33.3 g/d,休闲食品16.7g/d。结论我国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方便食品是我国成年居民消费的主要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液体饮料消费现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数据,在中国选择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8~59岁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回顾和食物消费频率法收集消费数据,应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城乡、收入、地域的液体饮料消费率,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液体饮料摄入量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液体饮料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天24小时回顾法结果显示2015年15省(自治区、直辖市)10 240名成年居民液体饮料消费率为2.8%,摄入量第99百分位数(P99)为93.3 g/d;消费率和摄入量均随学历、收入增加逐渐增高,城市高于农村,东部高于中西部。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城乡、地域分布是成年居民是否消费液体饮料的影响因素。消费人群的液体饮料P50摄入量为70.0 g/d,其中18~44岁青年组高于45~59岁中年组;初中学历最高;农村高于城市;中部高于西部、东部。食物频率调查法显示25.8%的成年居民表示2015年消费过液体饮料。其中,果汁及果汁饮料、碳酸饮料分别占消费人群消费频次的37.5%、21.9%。结论液体饮料的消费状况主要受到学历、城乡、收入、地域的影响。其中,高学历、高收入、发达地区(城市、东部地区)对液体饮料的消费可能性越大、平均消费量越高。相反高学历、发达地区(城市、东部地区)消费人群的液体饮料平均摄入量却最低。应加强对中低学历、不发达区域成年居民对于液体饮料特别是含糖液体饮料的科普宣教,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国18~59岁成年人坚果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资料,选取有完整膳食数据的18~59岁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 401人。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坚果消费数据。分析坚果摄入状况并进行非参数检验,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坚果食物推荐摄入量进行比较。结果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坚果的总体消费率为18.0%,全人群消费量的第99百分位数(P99)为65 g/d。消费人群消费量的P50为16.7 g/d。全人群中,高教育程度和城市居民总坚果消费率和消费量都较高。结论我国成年居民坚果的消费率低且消费量不足,只达到膳食指南推荐量的一半。应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居民坚果消费率和消费量,尤其是低教育程度和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状况。方法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选取同时有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FFQ)法调查资料并满足要求的12 379名18~6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建立的食物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消费概率和消费量的模型,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量,并描述水果日常摄入量的分布。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为40.2%,人均每日水果消费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70.0)g/d。男性水果的消费频率达到每天一次及以上的人占17.4%,低于女性22.9%的水平。经过NCI法重新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日常水果消费率达9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3%和99.1%;人群水果日常摄入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4(3.2,58.3)g/d,其中男性为4.4(2.5,36.7)g/d,女性为9.0(4.1,78.6)g/d。结论经过NCI法调整,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大大提高,水果消费量的分布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偏低水平,远未达到水果推荐摄入量的最低要求,需科学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水果消费。通过将反映个体水果长期消费频率的FFQ与反映个体短期水果消费量的膳食回顾法相结合,将水果的非消费者和未消费者进行分离,兼顾食物频率与消费量之间的相关性,NCI法能够对水果的日常摄入量进行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状况。方法从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中选取同时有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FFQ)法调查资料并满足要求的12 379名18~65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NCI)建立的食物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简称NCI法),采用混合效应Logistic回归、线性回归分别建立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消费概率和消费量的模型,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日常摄入量,并描述水果日常摄入量的分布。结果 2015年我国15省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为40.2%,人均每日水果消费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0(0,70.0)g/d。男性水果的消费频率达到每天一次及以上的人占17.4%,低于女性22.9%的水平。经过NCI法重新评估,我国成年居民日常水果消费率达98.7%,男性和女性分别为98.3%和99.1%;人群水果日常摄入量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6.4(3.2,58.3)g/d,其中男性为4.4(2.5,36.7)g/d,女性为9.0(4.1,78.6)g/d。结论经过NCI法调整,我国成年居民水果消费率大大提高,水果消费量的分布情况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偏低水平,远未达到水果推荐摄入量的最低要求,需科学引导居民进行合理的水果消费。通过将反映个体水果长期消费频率的FFQ与反映个体短期水果消费量的膳食回顾法相结合,将水果的非消费者和未消费者进行分离,兼顾食物频率与消费量之间的相关性,NCI法能够对水果的日常摄入量进行重新估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状况。方法利用"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项目,选取2015年调查中数据完整的18~59岁成年居民共计10 240人为研究对象。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调查法。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年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18~59岁居民预包装食品消费率为59.8%。39.8%成年居民消费了方便食品,其次是焙烤食品(18.2%)、乳类及制品(17.2%)、休闲食品(7.0%)、冲调食品(3.6%)和饮料(2.8%)。成年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量第99百分位数(P99)分别为:方便食品250.0 g/d,乳类及制品258.3 g/d,焙烤食品122.7 g/d,饮料93.3 g/d,冲调食品66.7 g/d,休闲食品55.8 g/d。预包装食品消费人群的摄入量中位数(P50)分别为:方便食品63.3 g/d,乳类及制品92.6 g/d,焙烤食品33.3 g/d,饮料70.0 g/d,冲调食品33.3 g/d,休闲食品16.7g/d。结论我国居民预包装食品摄入还处于较低水平。方便食品是我国成年居民消费的主要预包装食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状况及其食物来源。方法以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状况变迁的队列研究"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有完整人口学特征和有完整连续3 d24 h膳食调查数据的65岁及以上居民3107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特征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并与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C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评价维生素C摄入状况。结果 65岁及以上居民平均每天摄入71.8 mg维生素C,中位水平为59.5 mg/d。不同年龄、性别、学历、家庭收入水平和居住地的老年居民维生素C摄入水平分布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约70.1%的老年居民存在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风险,而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风险较低的老年居民仅占21.6%,且受年龄、学历、家庭收入水平及居住地的影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色蔬菜、深色蔬菜、水果和根茎类是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占膳食维生素C总摄入量97.6%,且不同特征老年居民各类食物提供维生素C的比例分布存在差异。结论我国15省(自治区、直辖市)老年居民膳食维生素C摄入不足状况严重,应鼓励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1991、2000、2009和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00、2009和2015年的随访数据,选取6~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各年份纳入研究的儿童青少年分别为2464人、2094人、929人和1555人,并将研究对象划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组。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家庭称重记账法(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膳食相关信息,依据食物成分表计算儿童青少年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量。采用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为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判断界值,分析儿童青少年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结果 1991—2015年中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呈下降趋势,超重和肥胖率呈上升趋势(P均<0.05)。营养不良双重负担状况从1991年的6.5%增加至2015年的24.6%。1991、2000、2009和2015年分别有94.2%、92.8%、97.2%和93.4%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城乡及性别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 利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5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资料完整的839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二水平随机截距模型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 中国十六省7~17岁儿童青少年2000—2018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超重率从2000年的5.42%增加到2018年的12.92%,肥胖率从2000年的2.45%增加到2018年的12.3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城乡对中心化后的体质指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体质指数的增加值大于女生(β=0.2824);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增加值大于城市地区(β=0.5902)。结论 2000—2018年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