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在人类早孕蜕膜组织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对 36例正常早孕妇女子宫蜕膜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36例蜕膜组织均有LIF表达 ,表达水平中位数为 4 6 .5 0 pg/ml。结论 :人早孕期子宫蜕膜LIF基因表达可能与早期妊娠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ER、PR)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测定Fas、FasL、Bcl-2、Bax 4种凋亡调控基因在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分别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测定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ER、PR含量.结果Fas、Bcl-2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FasL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P<0.05);Bax在米非司酮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P<0.05);用免疫组化法ER、PR的表达在米非司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PR,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P<0.05),ER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Fas/FasL和Bcl-2/Bax两条途径直接促进早孕蜕膜及滋养细胞凋亡;米非司酮通过与PR竞争性结合,拮抗孕激素,在米非司酮作用时ER、PR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正常早孕和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血清、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在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UERS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计划生育科因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就诊的患者30例(UERSA组)以及同孕龄正常早孕妇女30例(正常早孕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两组外周血清中MIF的浓度,并采用实时荧光RT-PCR检测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UERSA组血清MIF水平(10.98±3.02ng/ml)低于正常早孕组(17.53±5.34ng/ml),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2-△△CT值(0.022±0.001;0.97±0.58)均较正常早孕组(1.290±1.110;1.20±0.85)显著降低。经过相关分析,血清MIF水平与绒毛、蜕膜组织中MIF-mRNA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0.71)。结论:妊娠期母胎界面MIF表达降低,可能在不明原因早期复发性流产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米非司酮为孕酮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孕酮竞争受体,阻断其生物效应而终止妊娠,大量临床试验证实,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是安全、高效的终止早孕方法。本文通过观察米非司酮对绒毛和蜕膜组织结构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米非司酮的抗早孕机理。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1999年1月~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计划生育科门诊就诊孕妇。符合下列条件:身体健康,年龄18  相似文献   

5.
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凋亡调控基因及PR E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凋亡调控基因及雌、孕激素受体 ( ER、 PR)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化法测定 Fas、 Fas L、 Bcl- 2、 Bax 4种凋亡调控基因在米非司酮组和对照组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蛋白表达 ;分别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和免疫组化两种方法测定两组绒毛蜕膜组织中 ER、 PR含量。结果 :Fas、 Bcl- 2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P>0 .0 5 ) ;Fas L表达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Bax在米非司酮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 P<0 .0 5 ) ;用免疫组化法ER、 PR的表达在米非司酮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分离单点饱和分析法测定 PR,米非司酮组低于对照组 ( P<0 .0 5 ) ,ER米非司酮组高于对照组 ( P<0 .0 5 )。结论 :米非司酮可通过 Fas/ Fas L和 Bcl- 2 / Bax两条途径直接促进早孕蜕膜及滋养细胞凋亡 ;米非司酮通过与 PR竞争性结合 ,拮抗孕激素 ,在米非司酮作用时 ER、 PR表达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中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止早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蜕膜组织中LIF的表达,其中正常早孕人工流产组20例,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22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孕妇血清孕酮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结果:LIF在正常早孕蜕膜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主要在蜕膜组织腺体和内膜细胞染色较明显。LIF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组表达强度较人工流产组明显降低(P<0.01);药物流产组血清孕酮及HCG水平显著低于人工流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明显降低LIF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引起HCG及孕酮分泌下降,从而影响胚胎发育引起流产,达到终止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测定,探讨不明原因反复流产患者的流产病因和胚胎、胎盘的生长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RSA患者及20例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组织中STAT3含量。结果: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的绒毛和蜕膜中均高表达。RSA组与对照组绒毛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A组与对照组蜕膜中STAT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检测了RSA患者和正常早孕妇女绒毛、蜕膜中STAT3的表达,在胎盘形成过程中STAT3参与、促进滋养细胞的存活、生长和浸润,胚胎生长具有肿瘤的特征。STAT3在RSA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孕早期绒毛和蜕膜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TAT3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在早期自然流产和正常早孕者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自然流产者30例作为研究组和正常早孕人工流产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两步法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对象绒毛组织中NGF及其受体高亲和型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TrkA)和P75的表达差异。结果:P75在绒毛组织染色阳性标本中的平均染色分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NGF及其受体TrkA在绒毛组织染色阳性标本中的平均染色分值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GF及其受体TrkA,P75在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异常表达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妊娠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对在正常妊娠(正常妊娠组)、子痫前期(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孕妇胎盘组织中LIF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半定量分析。结果:3组孕妇胎盘组织中LIF均呈现阳性表达,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滋养细胞胞质中,胞核无明显着色。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分别与正常妊娠组比较,胎盘组织的染色强度及范围显著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胎盘组织染色范围和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对维持正常妊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LIF分泌或调控异常,影响了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导致病理妊娠,在胎盘组织中的低表达,参与了子痫前期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MMP-9和TIMP-3在早孕、先兆流产和药物流产绒毛及蜕膜组织中的定位及表达水平,探讨其水平及平衡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早孕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行负压吸宫术者30例为对照组,行药物流产术者30例为药物流产组;自愿行吸宫术的先兆流产妇女30例为先兆流产组,均留取绒毛和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MMP-9和TIMP-3在不同早孕流产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9和TIMP-3在3组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细胞滋养细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蜕膜的蜕膜细胞、腺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呈不同程度的阳性染色。通过定量分析,药物流产组绒毛和蜕膜MMP-9的表达高于先兆流产组,先兆流产组高于对照组(P<0.05);3组绒毛和蜕膜TIMP-3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绒毛和蜕膜中MMP-9/TIMP-3药物流产组高于先兆流产组,先兆流产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表达水平的升高在流产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MMP-9和TIMP-3的平衡对维持正常妊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抗早孕的机理。方法:组织细胞培养,放射免疫测定等。结果:米非司酮与不同浓度双炔失碳酯(100nM,200nM,400nM,800nM)合用48h,绒毛组织培养液中hCG、P、E_2及6-keto-PGF_(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P<0.05),TXB_2水平显著升高(P<0.01),6-keto-PGF_(1α)/TXB_2比值显著下降(P<0.05);蜕膜组织培养液中E_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TXB_2、TNF-α及IL-2水平显著升高(P<0.05);激素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双炔失碳酯剂量相关。结论:米非司酮与双炔失碳酯合用可显著改变绒毛、蜕膜组织细胞分泌激素的功能,并改变蜕膜组织TNF-α、IL-2水平。这些改变可能与其抗早孕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容受性在胚胎植入中起关键作用,约2/3的胚胎植入失败是由于子宫内膜容受性不佳。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是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生物学标志物之一,其在种植窗子宫内膜腺上皮高表达,参与调控胚胎植入过程中子宫上皮细胞的信号转导,将子宫内膜从非接受状态转化为接受状态。LIF表达异常可使子宫内膜容受性受损,与不孕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其表达具有类固醇激素依赖性,并受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调控。综述LIF在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胚胎植入、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中的表达、相关信号转导通路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基因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基因在胎盘组织的表达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FQ-RT-PCR)技术,对37例子痫前期患者、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8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胎盘组织进行LIF-mRNA和hCG mRNA的检测,分析目的基因与β-actin拷贝数的比值。结果:①子痫前期组LIF mRNA的表达较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病情的加重,LIF mRNA表达下降。妊娠期高血压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LIF mRNA的表达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hCG mRNA的表达水平均按照正常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依次升高,子痫前期组与妊娠期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CG 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子痫前期组LIF mRNA的表达量和hCG mRNA的表达量相关系数为-0.57,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HDCP患者胎盘中LIF表达下降和hCG水平升高,可能通过影响细胞滋养细胞的浸润能力而影响血管床的发育,共同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抑制因子是具有抑制多项生长潜能的胚胎细胞分化并保持其增殖能力的细胞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白血病抑制因子影响生殖活动的各个环节,它表达于生殖系统的各个部位,是胚泡着床时所必须的。对白血病抑制因子的理化性质、分子量、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探讨其在生殖领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围着床期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对其胚胎容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人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围着床期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20例过厚子宫内膜者黄体中期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以及子宫内膜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同期25例正常子宫内膜者进行对照。结果:两组血清E2、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过度增厚的子宫内膜可能通过围着床期内膜容受性标志物——整合素β3和白血病抑制因子表达降低引起其容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Among the various in vitro embryo culture systems, co-culture has demonstrated remarkable effects in pre-implantation embryo development ow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对体外培养大鼠蜕膜组织的作用以及对蜕膜组织分泌纤溶酶原激活因子(PA)和血小板激活因子(PAF)的影响,探讨其抗早孕的作用机理。方法取妊娠大鼠蜕膜组织进行培养,设对照组、hCG组、受试药物组和hCG+受试药物组,观察米非司酮对早孕蜕膜组织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及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影响。结果米非司酮能促进体外培养早孕蜕膜组织分泌tPA,同时使PAF-AH活性升高。结论提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对PA、PAF的调节机制,抑制早孕的蜕膜反应,导致蜕膜发生不利于胚胎发育的组织变化达到抗早孕的药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