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山东地区类风湿关节类(RA)发病及其临床表现与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DR1,DR4,DR10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方法: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方法分别测定132例RA患者及130例正常人的HLA-DR1,DR4,DR10的基因频率。结果:3种基因在132例RA患者中基因频率分别为9.8%、46.2%、11.4%,而在正常对照的相应基因频率分别为5.4%,19.2%,6.9%,其中HLA-DR4较政党对照组统计学意义,HLA-DR1,DR10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东地区RA易感性与共同表位(SE)有关,其中主要和HLA-DR4关节密切,HLA-DR1,DR10不是RA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两种不同亚型急性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cute inflammatory demylelinating polyneuropathy,AIDP)和急性运动性轴索型神经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Ⅱ(human leucocyte antigen-Ⅱ,HLA-Ⅱ)类基因DQ位点分型的关系,探讨AIDP和AMAN患者免疫遗传的特点。方法:用改良快速盐析法提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顺序特异性引物法(polymerase chain reac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r,PCR-SSP))对31例AIDP患者,33例,AMAN组中DQ8的频率较健康人升高,但无显著性意义(Pc=0.07),结论:DQ5与AIDP的易感性可能有效,未发现HLA-Ⅱ类基因中DQ位点与AMAN有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肾癌与HLA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一重要的遗传标志,一般被用来从遗传角度研究疾病的病因。作者通过研究和分析抗原及基因的频率与正常人及膀胱癌、肾癌患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膀胱癌患者的HLA-DR10出现的频率高于对照组,肾癌患者组的HLA-A3,DR8的频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LA-DQAI基因与消化性溃疡的遗传关系,方法:用HELA基因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以等位基因特异性的限制性内切酶(ApalⅠ,BsajⅠ,HphⅠ,FokⅠ,MboⅡ,MnlⅠ)消化HLA-DQA1座位特异的PCR扩增产物,对来自武汉地区汉族人群中的120例消化性溃疡(50例胃溃疡、70例十二指肠溃疡)和50例正常人的HAL-DQA1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LA-DQA10301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5),且HLA-DQA10102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HLA-DQA10301和HLA-DQA10102基因与消化性溃疡一定的关系,消化性溃疡患者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免疫遗传异质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广州地区汉族人中120例十二指肠溃疡(DU)病人和98例健康人的HLA-A,B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0例DU病人HLA-B46阳性者51例(4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P<0.05);其中59例单发DU病人阳性31例(52.54%),18例小弯侧DU病人阳性11例(61.11%),其频率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0.05)。30例大弯侧DU病人无一例HLA-A9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32.65%)(P<0.01)。提示HLA-B46与广州地区汉族人的DU有一定的关联。此结果类似其他结果不一的报道,说明与文献有共识,HLA与DU的关联随地区、种族和病人群体的不同而有异。因此,目前HLA仍未能作为一个好的生理参数以理解消化性溃疡的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随机HLA配型的供-受配合率的多寡,为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方法 对336例肾移植供-受随机的HLA-A、B和DR抗原配型进行分析。结果 HLA6个抗原完全错配率为24.40%(82/336),5个抗原错配率为33.33%(112/336),4个抗原错配率为27.68%(93/336),3个抗原错配率为11.91%(40/336),2个抗原错配率为2.68%(9/336),1个抗原错配率和0个抗原错配率为0。随机HLA-A、B和DR1个抗原配合的在HLA-A抗原为49.7%(167/336),B抗原为27.7%(93/336),DR抗原为31.8%(107/336)。2个抗原配合的在A抗原为4.76%(16/336),B抗原为2.08%(7/336),DR抗原为3.27%(11/336)。结论 完全配合的HLA抗原和5个HLA抗原配合的几率极低。在随机肾移植供-受中,HLA抗原A、B和DR抗原位点的2个等位基因完全配合的几率很低。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东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PB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PB1(HLA-DP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从而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遗传易感性。方法:采用DNA序列分析的分型技术(sequence-based typing ,SBT)对38例经腹腔镜或外科手术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36例非子人膜异位症妇女进行HLA-DPB1等位基因的基因分型。结果:两组人群HLA-DRB1等位基因表型频率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与HLA-DRB1等位基因可能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E( HLA-E)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探讨HLA-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奠定基础。方法 HLA-E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方法,调查285例中国河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结果 HLA-E的2个等位基因在这一人群中检测到,分别是HLA-E倡0101和HLA-E倡0103,分布频率分别是41.05%和58.95%。而HLA-E倡0104等位基因未检测到。结论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有2个HLA-E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HLA-E倡0101和HLA-E倡0103,其分布频率相近,分别是41.05%和58.95%。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与Ⅰ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SSP),对32例Ⅰ型AIH型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及有关基因亚型分析。结果:HLA-DR4基因频率在Ⅰ型AIH型患者中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3.35,P=0.014)。对HLA-DR等位基因型的分析表明,Ⅰ型AIH型患者组DRB1*0405的基因频率较健康对照有增加趋势(P=0.04,但Pc=0.08)。HLA-DRβ分子的第三等位基因高变区第71位精氨酸残基的频率在Ⅰ型AIH型患者中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3.82,P=0.008)。结论:Ⅰ型AIH的发病与HIA-DR4相关。  相似文献   

10.
HLA—Ⅱ血清学分型与微量SSP法基因分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验证微量序列特异性引物(SSP)技术进行HLA-Ⅱ类移植配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微量SSP技术(简称微量PCR-SSP法)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血清样品进行HLA分型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1)微量PCR-SSP法检测的110例样本中,99例检出HLA-DR的396个等位基因、11例检出HLA-DQ的22个等位基因,检出10%的单倍型个体;(2)两种方法对比研究发现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检出错误和漏检率较高,其误差在DR和DQ分别为38.81%和50.75%;(3)错误发生和易混淆的抗原为:DR15/16、11/12、13/14、8、12和DQ5/6、8/9。结论 微量SSP法可以准确检定血清学易漏检和发生错误的抗原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A1*04、*01基因与武汉籍汉族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PCR-SSP),对78例RA患者和126例健康者的HLA-DRB1*01、*04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RA患者DR4基因频率为52.5%,对照组为21.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R1基因频率两组无差异(P>0.05)。RA患者HLA-DR4的主要亚型为DRB1*0405(32.1%)与对照组(6.3%)有显著性差异(P<0.01),DR,阳性的RA患者的并了压痛数、关节肿胀数、类风湿因子(RT)阳性率、关节侵蚀性病变明显高于DR4阴性的患者(P<0.01)。提示HLA-DR4基因与RA患者易感性及疾病严重性相关,其主要亚型为DRB1*0405、DRB1*0401,DR1基因检测可作为一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恶性肿瘤的发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频率的关系。方法对具有HLA分型的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的107例患者进行HLA抗原频率分析。107例肾移植术后肿瘤患者分为4组,肾盂输尿管癌组,42例;膀胱肿瘤组,19例;其他泌尿系肿瘤组,14例;其他非泌尿系肿瘤组,32例。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1131例。结果在107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中,泌尿系统肿瘤75例,占肾移植术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的70.09%(75/107)。肾盂输尿管恶性肿瘤组HLA-A30、其他泌尿恶性肿瘤组的HLA-A32抗原频率与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泌尿系肿瘤组中 HLA-B62与肾移植术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LA- DR 抗原频率中,未发现与 HLA 相关的 HLA-DR 抗原,HLA-DR1在膀胱癌和其他泌尿癌中均未出现, HLA-DR17、DR10在肾盂癌和其他泌尿系癌中均未出现。在HLA-DQ抗原频率中,膀胱癌组HLA-DQ9的抗原频率与未发生恶性肿瘤的肾移植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某些HLA抗原与肾移植术后患者发生恶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3.
HLA—DQA1等位基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过敏性紫癜(AP)的发病机理是否有免疫遗传因素的参与。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技术(PCR-SSP)对70例内蒙古地区的儿童AP病人进行了HLA-DQAl等位基因型别分析,并与90例正常儿童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病人HLA-DQAl*0301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二者的频率分别为27.9%和10.0%,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RR=5.56,EF=0.45);AP病人HLA-DQAl*0302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二者的频率分别为6.4%和17.2%,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RR=0.28,EF=0.26)。结论:HLA-DQAl*0301等位基因可能是AP易感基因;HLA-DQAl*0302等位基因则可能为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CR-SS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型方法在脐血HLA-I类抗原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脐血用免疫磁珠分离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配型板作血清学分型,其中38例脐血用DNA快速抽提技术提取DNA后进行PCR-SSP基因分型,对两种方法分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8例脐血中,HLA-A位点PCR-SSP方法与血清学分型方法结果符合率100%,HLA-B位点血清学方法分型误差率为13.2%,其中1个抗原错误(占1.3%),9个抗原漏检(占11.8%)。脐血采集后24小时内作血清学分型较理想,超过24小时则半数以上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抽提脐血DNA一次成功率100%,不受时间限制。结论 在脐血HLA-I类抗原分型中,PCR-SSP方法准确、省血、标本限制少,明显优于血清学方法,适用于脐血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区核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汉族人HLA-DQAI启动子区(QAP)基因多态性。汉族人HLA-DQA1Xbox第-111位是腺苷酸(A)而不是鸟苷酸(G),-98位可是A或G;Ybox-71位为A;Sbox-131位为G;IDDM患者在Sbox5’上游和X、Ybox之间易发生单个核苷酸取代。并发现1例携带DR2-IDDM患者AAP的-157和-158位间发生CCA核苷酸插入突变。提示HLA-DQA1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在ID-DM的遗传易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W)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K)联合检测176例RAU患者和120例健康对照者HCMV和HSV血清IgM抗体及溃疡组织或脱落上皮细胞中的病毒DNA,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RAU患者组病毒阳性率(71.0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50%,P〈0.05)。其中单项HCMV的阳性率为47.16%,HSV的阳性率为52.27%,二者复合感染的阳性率为28.41%,三者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CMV与HSV二者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MV和HSV感染与RAU的发病密切相关,是其病因中的重要致病因素。RAU患者不只是一种病毒感染,而且存在着不同病毒感染状态,病毒的复合感染也占有一定比例;联合检测HCMV和HSV的IgM抗体与病毒DNA。可显著提高病毒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有利于RAU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等位基因、单倍型、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HLA-DRB1基因序列和结构与SLE患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本文对53例SLE患者及78例正常对照,40例SLE家系和43例正常对照家系,及1例SLE多发家系(三代18人),应用微量淋巴毒实验和聚合酶链反应结合序列特异性多态性(PCR-SSP)分析方法,分别行HLA-I类抗原及HLA-Ⅱ类基因检测,并对DRB1*15阳性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及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结果 (1)SLE患者HLA-A9、A11、B5、B17、DRB1*15、DRB1*03基因频率较对照升高,与SLE发病相关。而DRB1*04基因频率明显降低,为疾病保护基因。其中HLA基因的型别不同,可影响SLE的临床表现,狼疮肾炎主要与HLA-DRB1*03基因相关,而DRB1*15则与各型SLE相关。(2)对DRB1*15阳性患者测序分析,结合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分析发现,同时合并狼疮脑病、狼疮肾炎者,DRB1*15基因第123位碱基发生C→G取代突变,从而使第41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谷氨酸,而未发生基因突变者,则临床表型以轻型者较多。(3)从家系角度分析SLE患儿单倍型,以A9B40DRB1*15明显增高,SLE患者基因型以DRB1*09/DRB1*15及DRB1*03/DRB1*15多见。(4)在父母携带DRB1*15相同的情况下,父亲传递给后代者,较易患SLE。结论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病与携带不同的HLA基因相关,而且重症患者可能与HLA基因的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8.
HLA-DR2与中国人1型糖尿病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LA-DR2与中国人Ⅰ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技术检测华南地区汉族64例1型糖尿病(1型DM)患者(包括15岁前起病组17例,15-30岁起病组30例以及30岁后起病组17例)和72例健康对照者的HLA-DR2等位基因。结果 1型DM组和对照组HLA-DR2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1.3%和36.6%,差异无显著性(P>0.05)。15岁前起病组、15-30岁起病组和30岁后起病组中HLA-DR2频率分别为17.6%、30.0%和47.1%,各组间比较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但15岁前起病组与30岁后起病组比较P=0.058。HLA-DR2 1型DM组与非HLA-DR2 1型DM组比较DK及/或DKA发生率较低(55%及84%,RR=0.65)。对包括本组的5份华人资料的联合分析显示HLA-DR2与IDDM呈弱负相关(P<0.025,RR=0.65)。结论 HLA-DR2与中国人1型DM发病的关系仍有待大样本研究的证实,尤应增加儿童起病1型糖尿病的研究。HLA-DR2与1型糖尿病患者DK及/或DKA发生的关系亦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关联的机制。采用非同位素标记的聚合酶链反应一顺序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杂交的方法,对30对PIH患者夫妇及14对正常对照夫妇进行了HLA-DQB1基因型的检测。结果:PIH患者夫妇HLA-DQB1*0502等位基因频率增高。结论:HLA—DQB1*0502可能是PIH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在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病人在细胞表面标记与转化为白血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MDS病人的骨髓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数中抗原标记阳性细胞的比率,并对病人进行随访。结果 14例病人HLA-DR^ 细胞比率大于20%,其中12例转化为白现。RA/RAS患的骨髓细胞主要表达CD11b和CD13抗原,而在RAEB/RAEB-t患,则主要表达HLA-DR,CD14,CD13及CD33抗原。结论 HLA-DR抗原主要表达于RAEB/RAEB-t患的骨髓细胞,且与白血病转化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