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电流强度、波形、频率三种刺激因素对电针诱导脑缺血耐受效应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刺激参数组合.方法:应用嵌套设计,将21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5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戊巴比妥钠组及33个电针组.最后一次处理24 h后采用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右大脑中动脉栓塞(120 min)模型.再灌注24 h行神经功能障碍评分(NDS)后取脑,经TT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结果:脑梗死容积:三种电流强度(1 mA、2 mA、3 mA)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种波形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100 Hz各频率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33个电针组分别与空白组梗死容积比较,除连续波1 mA 30 Hz、2 mA 30 Hz、1 mA 100 Hz、2 mA 100 Hz、3 mA 100 Hz,间断波1 mA 100/0 Hz、2 mA 100/0 Hz、3 mA 100/0 Hz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其中疏密波2/15 Hz、2/30 Hz以及连续波2 Hz刺激时梗死灶最小.各电针组NDS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电针重复刺激大鼠"百会"穴可诱导脑缺血耐受,刺激波形和频率是更为重要的刺激参数.频率为疏波2 Hz、密波15~30 Hz的疏密波电针刺激所诱导的脑缺血耐受效应最好,而100 Hz的频率刺激则无此种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和变频电针组.三组均取率谷、合谷、外关、太冲、太阳、风池和阿是穴,针刺得气后,低频电针组接受2 Hz连续波电针刺激,高频电针组接受100 Hz连续波电针刺激,变频电针组接受2 Hz/100 Hz疏密波电针刺激.三...  相似文献   

3.
临床研究证实,电针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电针参数是电针仪输出脉冲的频率、强度、波形等定性定量的数字描述,可以有效改变针效机制的重要因素形式。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电针刺激参数对脑缺血耐受效应,依次从频率、强度、波形以及时间等方面予以概述,以期达到研究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寻电针治疗仪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为电针治疗仪国家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方法对临床文献中电针治疗仪型号、刺激波形及复合波形特征、刺激频率、电流强度、脉冲宽度的报道情况进行分析。采用RM6240C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3种电针治疗仪的实际输出频率进行测定,观察电针治疗仪实际输出参数的精确性,总结电针治疗仪存在的问题。结果电针治疗仪使用参数报道情况显示,在统计的5项指标中波形(96.2%)被描述的概率最高,其次为电针治疗仪型号(88.8%)、频率(61.7%)、电流强度(11.2%),被描述概率最低的为脉冲宽度(1.8%)。临床最常用的电针治疗仪为G6805系列,但其生产厂家众多,亚类混乱。波形被描述的概率较高,但对复合波形特征的描述较少。临床选用电针使用频率差异较大,从0.8~400 Hz均有描述,但描述欠精确,大多数文献以范围表示输出频率。3种电针治疗仪的输出挡位与电针治疗仪频率的实际输出不对应,且实际频率输出范围与说明书中标注的频率可调范围差异较大。结论电针治疗仪存在缺少参数实际输出值的显示装置、旋钮式调节控件调节参数不够精确、频率的实际输出值达不到说明书中的额定范围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波型电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探讨不同波型电针促进软骨修复的机制。方法:将97例KOA患者随机分为疏密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连续波电针组(32例,脱落2例)和断续波电针组(33例,脱落3例)。3个电针组均穴取血海、梁丘、犊鼻、内膝眼,疏密波电针组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0 Hz),连续波电针组采用连续波(频率10 Hz),断续波电针组采用断续波(频率10 Hz),留针30 min。各组均每周治疗3次,每周一、三、五进行治疗,连续治疗4周。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LKSS)对治疗前后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后LKSS总评分及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连续波电针组及疏密波电针组在LKSS总评分、不稳定、疼痛、肿胀方面的评分升高程度大于断续波电针组(均P<0.05)。各组治疗后关节液TGF-β1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疏密波电针组增加程度大于其余两电针组(均P<0.05)。结论:3种不同波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探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适宜参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不同分期使用的电针波形、电针频率、留针时间、电针强度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结果:共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且数据有效文献272篇,急性期周围性面瘫107篇(39.34%),恢复期周围性面瘫118篇(43.38%),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瘫28篇(10.29%)。涉及电针波形选择的文献247篇,疏密波占50%;涉及电针频率的文献147篇,≤2Hz有58篇,占39.45%;涉及电针持续时间的文献253篇,30min占62%;涉及电针强度的文献228篇,以患者耐受为度占59%。结论:周围性面瘫的电针治疗应用广泛,电针刺激参数选择标准不统一,不同分期选择波形与频率有一定倾向性。电针在恢复期周围性面瘫中使用率最高,其次为急性期面瘫,前者大多数选择疏密波,后者多选择连续波;不同分期面瘫的电针频率选择以低频(2Hz左右)为主,电针持续时间多为30min,强度大多以患者耐受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文献的研究和总结,探索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最佳电针选穴和刺激参数。方法 收集近30年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 电针治疗该病的常用穴位: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梁丘;参数频率1~20 Hz,集中在低频率,电流强度范围2 mA以下,多为以患者耐受为度,波形多选用疏密波、连续波为主,频次为1次/d。结论 电针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显著,本研究意义为临床规范电针选穴和刺激参数、不断提高其临床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电针治疗失眠症的参数方案,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计算机和手工检索相结合的方式,检索CNKI、万方、VIP、CBM、Pub Med相关文献,统计电针仪型号、波形、频率、波宽、电压、刺激强度、刺激腧穴、刺激时间、治疗次数的分布情况。结果:纳入的124篇文献按计量学方法归纳出电针治疗失眠症的参数方案为:采用G6805型电针仪,调以0.35~0.65 ms的波宽,小于或等于6 V的电压,低于30 Hz的连续波,刺激百会、四神聪、神门、安眠等腧穴,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度,每次20~30 min,治疗20次。结论:部分临床试验数据完整度不够且很多参数的选择来自医者的个人经验,需提高临床试验质量、提升试验设计的严谨性,开展针对相关参数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及电针治疗失眠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配合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病例依据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基础治疗无差异,针灸取穴采用局部取穴法,为廉泉穴、双侧夹廉泉穴,电针刺激均采用连续波,观察组给予1Hz频率、对照组给予5Hz频率,留针30min,1天1次,1个疗程6天,休息1天,共治疗4个疗程。总疗程结束后即评价其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为洼田饮水试验。结果:电针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Hz频率电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刺激参数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目前临床及实验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电针参数,探索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最佳刺激参数.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知网、MEDLINE,分析不同电针刺激参数的不同的电针效应.结果表明:①临床使用的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参数范围为:频率1~20 Hz,集中在低频率;电流0.2~0.8 mA,强度大多为以患者耐受为刺激强度;波型多选用疏密波、连续波为主.②动物实验所使用的电针频率多集中在2~20 Hz,以2 Hz、5 Hz的低频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好;动物实验所使用的电流范围为0.4~10 mA,强度均以穴位周围组织轻微颤抖或肌肉出现轻微抽动为度;波型以断续波为主.说明不同电针参数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不同.尚需采用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电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最佳参数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又进行正常人体测验,以进一步观察不同电刺激参数(频率、电流强度)与针麻镇痛效果关系的人体规律。测验方法一、刺激源系用上海第一医学院仪器修配厂制造的“方型波刺激器”,经过R-C电路的微分,输出波型为脉冲波,波宽0.5毫秒。刺激频率选1、10、100、1000赫兹(Hz)四档,  相似文献   

12.
雷剑 《中医药信息》2015,(3):101-103
目的:探讨辨证取穴结合不同频率电针用于痔疮手术辅助麻醉中的镇痛效果。方法:将80例需要行痔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例,在辨证取穴后运用不同频率的电针在痔疮手术辅助麻醉过程中进行干预。其中A组选用2Hz连续波针刺刺激,B组选用15Hz的连续波进行针刺刺激,C组选用100Hz的连续刺激波进行针刺刺激,D组为对照组,给予针刺,但不予电针刺激。每组的术中都给予芬太尼追加麻醉,剂量每次给予1μg/kg的追加,观察四组患者辅助用药量的情况,采用疼痛程度的分级评分标准进行镇痛效果的观察。结果:B组15Hz的镇痛效果最好,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四组患者中D组术中辅助药的用量最多,与A、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辨证取穴结合不同频率电针在痔疮手术麻醉中15Hz的效果最佳,可以减少麻醉药物的术中使用量,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前针麻临床与针麻理论研究中普遍采用电针代替手法捻针,因此电针刺激参数成为针麻临床和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研究问题。为了研究电针刺激参数与针刺麻醉的关系,有些单位对针麻仪刺激量进行了测定。北京朝阳医院外科针麻组把针麻过程中刺激脉冲电参数(包括强度、频率、波形、波宽等)的显示和测定叫做“针麻定量”。针麻定  相似文献   

14.
电针疗法实用体系是中医经络治病的基础上集针灸、推拿之大成与当代科技相结合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科学、实用的医疗保健体系。 韩氏多用治疗仪WQ1002型,WQ1002F型(兼离子导入)有2路输出,4个刺激点,可以进行电针、片状电极、锥形电极等几种方式的治疗。并有三种波形:连续波、疏密波,施形波供选择,输出波形为完全对称双向交替脉冲。WQ1002K型有8路输出,刺激强度大。 韩氏多用治疗仪:包括主机、辅件、交直流转换器、电池、《电针治疗实用手册》、机盒。总公司还免费提供上万字资料,技术指导等服务。供用户学习、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应用的启示下,应用电针治疗三叉神经痛取得一定疗效。兹将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我们曾使用自制半导体电针仪,其输出脉冲为正负相相等的峰形波,以免毫针电解,频率为600次/秒;也曾用过另一电针仪,频率为150次/秒,均有效。因针刺位置与神经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根据督脉电针麻醉临床实践的需要,参考国内几种常用针麻仪的性能,设制的7610型双向针麻仪,具有波形双向对称,基本无电解效应,输出电流大,刺激作用强等特点。经临床试用,证明其性能安全,效果较好,尤其运用于针刺较深,接近神经等重要组织以及需要刺激强度较大的针麻方法。现简介如下: 主要性能脉冲波形:如图1所示,为双向对称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腰突症的临床疗效,探寻一种更为有效的电针治疗腰突症的最佳参数。方法将120例腰腿疼痛评分0~10数字分级法(NRS)评分4分以上(含4分)的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连续波频率为4Hz)、电针B组(连续波频率为1Hz)、电针C组(连续波频率为30Hz),每组40例,对治疗前后体征及疼痛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电针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在治疗疗程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频率为4Hz的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突症能明显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案统计分析,为诊疗方案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6年来电针治疗腰突症文献的取穴组方、留针时间、疗程、针刺频次和电针波形统计分析。结果 委中为取穴最多的穴位,其次为夹脊、环跳、阳陵泉、肾俞。在组方中,双穴配伍支持度以委中、环跳组合频率最高;三穴配伍支持度以委中、夹脊、环跳频率最高。留针时间大多为30 min;其次为20 min。10 d为1个疗程的最多;针刺频次为每日1次和隔日1次。电针波形为连续波和疏密波。结论 电针治疗腰突症取穴多以膀胱经为主,组方多为3~5穴,留针时间多为30 min, 10 d为1个疗程,每日1次,波形为连续波或疏密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电针A组(2 Hz/100 Hz疏密波)、电针B组(2 Hz连续波)和电针C组(100 Hz连续波),每组40例。3组均在术前30 min电针下髎、承山穴,刺激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比较3组患者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术后第4、12、24小时各时间点肛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肢体活动评分情况;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结果:电针A组、电针B组、电针C组术中追加麻醉药物例数分别为4、5、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第4小时肛门疼痛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第12小时,电针A、B两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C组(均P0.05),在术后第24小时,电针A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术后24 h内最大VAS评分和口服氨酚双氢可待因的剂量比较,电针A组低于电针B、C两组(均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均具有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作用,但不同频率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2 Hz/100 Hz疏密波的电针镇痛作用更佳,优于2 Hz、100 Hz连续波。  相似文献   

20.
周岩  罗非 《针刺研究》1990,15(4):310-314
<正> 大量资料提示,电针刺激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阿片肽而发挥镇痛作用。近年来又发现,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激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种类的阿片肽:低频(2Hz)电针促进脑啡肽释放,高频(100Hz)电针促进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大鼠电针不能引起镇痛效果,称为“电针无效鼠”,测定这些大鼠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