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CT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发病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部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各灌注参数值。结果 44例患者中38例头部CT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进行了溶栓治疗;6例患者头部CT灌注成像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应的低灌注区,后MR I证实为急性基底节区脑梗死。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发病后24h内行VCTDSA联合CT灌注成像,观察CT平扫表现及灌注图像、VCTDSA重建图像结果。测定相应区域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结果 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头部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图上可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缺血区。CT灌注成像表现为CBF下降、CBV下降、MTT延长、TTP延长或无TTP出现。VCTDSA可见23例患者相应责任血管的不同程度的狭窄,其余7例患者未检出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结论 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中有很重要的价值。VCTDSA能发现缺血病变的原因,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因其成本较低、精确性高、操作容易等优点,在判断脑血流、脑代谢方面为临床提供了新的途径,已逐渐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诊断方法,对目前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CTP检查方法和各项指标意义进行阐述,探讨CTP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同时与其他灌注成像方法作比较,提出脑卒中"一站式"CT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4.
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脑灌注成像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2010-01~2011-01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89例,急性期进行常规CT平扫及CT灌注成像检查,并进行随访,于发病1周后进行CT平扫。结果 189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急性期常规CT扫描检出80例有脑梗死病灶,检出率42.33%;脑CT灌注成像检出180例有脑梗死病灶,检出率95.24%。结论脑CT灌注成像检查可及早、准确检测脑内缺血性病变的位置、范围及程度等脑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治疗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是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一病因,其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约占70%,具有高致死率、致残率的特点。RAPID软件是一种基于灌注成像的自动化后处理软件包,可以通过分析CT灌注成像(CTP)数据,快速且准确地评估梗死核心体积、不匹配体积和侧支循环情况。目前RAPID软件主要应用于快速筛选可以从血管内治疗中获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评价其临床预后,尚无研究探索RAPID软件参数与标准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RAPID软件的准确性一直以来是探讨的热点话题,而其在CTP后的应用是否具有可替代性也尚未有定论。本文就RAPID软件在临床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旨在进一步拓宽RAPID软件在临床中的应用,以提高AI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 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12 h内行头CT平扫、CTP、CTA检查,分析平扫及灌注CT表现,计算灌注缺损区CBF、CBV、MTT各参数值,与对侧相应区灌注参数进行比较,重建颈段和脑内动脉CTA图像,并于发病2~7 d复查CT平扫。结果3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C T平扫未发现异常,14例可见腔隙梗死灶或软化灶,1例可见脑梗死早期低密度改变。10例C T P未见明显异常,20例C T P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大小不等的灌注减低区,18例可见不同范围缺血半暗带。CTA 显示12例未见明显异常,18例可见血管狭窄或闭塞。结论 CTP、CTA能够快速准确反映缺血部位及范围,显示缺血半暗带,判断闭塞血管,对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和指导溶栓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04—2015-12在我院进行诊治的77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给予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并根据CT、MRI检查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脑梗死2组,分析2组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血管成像检查结果、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 CI组患者的CBV、CBF较健侧明显下降(P0.05),TTP和MTT较健侧明显延长(P0.05);TIA组与健侧相比仅有TTP及MTT明显延长(P0.05),CBV和CBF无明显变化(P0.05);总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6.23%;发生血管狭窄患者CTPI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出现血管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能够为临床医师及时诊断、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脑CT灌注成像特征,分析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16-06—2018-06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2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验,依据测试结果分为认知功能正常者46例和不正常者66例,认知功能不正常者进一步分为血管性非痴呆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no-dementia,V-CIND)组48例和血管性痴呆(VaD)组18例,分析各组患者脑CT灌注成像特征,以及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本次入组112例脑卒中患者VCI发生率为58.93%。脑血容量(CBV)及脑血流量(CBF)指标3组间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CBV和CBF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连线测验完成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认知障碍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降低,且随着认知功能进展血流灌注进一步下降,脑计算机断层灌注成像可早期识别VCI,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灌注成像(CTP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发病24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头颅CT平扫与CTPI检查,计算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相对峰值时间(rTTP)、相对峰值增强(rPE)的灌注参数及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结果 CT平扫显示脑缺血性改变29例,其中为责任病灶21例,未见异常16例,未见责任病灶24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46.67%(21/45),特异性为72.41%(21/29)。CTPI显示灌注异常44例,均为责任病灶;灌注正常1例,后经头颅MRI证实为急性脑干梗死;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97.78%(44/45),特异性为100%(44/44)。CTPI较CT平扫对急性脑缺血性病灶更敏感(P〈0.01)。缺血半暗带区及梗死区各个灌注参数相对值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CTPI各个参数图异常灌注区面积之间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 CTPI能够早期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定量分析可区分中心梗死区、缺血半暗带区,有助于早期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半暗带的评估。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TPI检查,于1w后复查CTPI,分析梗死区和半暗带的相对脑血流量(relative cerebral blood flow,rCBF)、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volume,rCBV)的数值变化,评估半暗带。结果所有患者的灌注CT图像皆有明确的异常灌注区,病灶中CBF下降,CBV下降或正常,MTT明显延长。梗死区rCBF、rCBV无变化(P>0.05),相对血流量及相对血容量极低;而半暗带区治疗前后rCBF明显改善(P<0.05)、rCBV变化不明显(P>0.05),半暗带区rCBF的可信区间为0.425~0.582。结论CTPI能够对半暗带进行判定,并指导临床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1.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约占我国脑卒中的70%~[1]。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2]。对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学的评价有助于指导患者的二级预防,从而减少卒中复发。本文报道1例在2个多月内反复发生3次缺血性脑卒中(两次脑梗死,一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例,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3例,于症状发作后7d内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行头部CT灌注成像以及CT血管造影,观察并比较感兴趣区以及镜像区CT灌注成像各参数,以及两种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比较感兴趣区与镜像区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发现,感兴趣区与镜像区脑血容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兴趣的脑血流量显著低于镜像区(P0.05);感兴趣区的造影剂通过时间显著短于镜像区(P0.05)。CT血管造影发现责任血管狭窄54例,其中灌注异常患者43例,CT血管造影未发现责任血管狭窄9例,灌注异常3例,CT灌注异常在有责任血管狭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责任血管狭窄(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反映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脑灌注状态,CT血管造影可用于检测责任血管的病变情况,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可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以及为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脑灌注(CTPI)与血管造影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东芝Aquilion 64排CT行头颈部CTA及CTPI检查,观察两者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情况,分析CTPI与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一致性。结果①29例患者CT灌注图上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区共25例,阳性率为86.2%(25/29),高于普通CT扫描的27.6%(8/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灌注异常区的CBF、CBV、MTT三组参数值与镜像健侧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③CTA血管检查结果发现单纯颈内动脉狭窄5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0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均狭窄4例。④病例组CTPI联合CTA检查结果比较,病例组存在责任血管的患者CTPI检查阳性率为65.51%(19/29)高于无责任血管者的20.69%(6/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与CTA可以清晰的显示缺血性脑卒中脑内病灶及责任动脉,能够提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03—2014-03在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例,采用东芝320排CT行头部CTA及CTP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情况,探讨颅内及颈部血管的狭窄与脑组织灌注异常区的关系。结果 CTP检查发现与临床症状相符的异常灌注区36例,感兴趣区的脑血容量及脑血流量较镜像区显著降低(P0.05);感兴趣区的平均通过时间显著延长(P0.05)。CTA检查发现颈部及颅内血管狭窄32例,10例未发现有血管狭窄。CTA有责任血管狭窄患者CTP阳性率(71.43%)显著高于CTA无责任血管狭窄者(14.29%)。结论缺血性脑卒中行CT血管造影联合CT灌注能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有效判定颈部及颅内责任血管是否存在狭窄,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起病,急诊头颅MRI弥撒加权成像检查示左侧枕叶、颞叶后部早期缺血性改变;急诊胸部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检查示Stanford A型胸主动脉解离伴血栓形成,同时伴左侧颈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血栓形成。保守治疗1月后,行血管重建手术治疗,移植人工血管置换解离的升主动脉且与双侧腋动脉搭桥。术后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颈动脉和左侧锁骨下动脉再通;放射性碘苯丙胺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示局部灌注改善。结论主动脉夹层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需仔细鉴别,为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血管重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范围,脑血管病占死亡原因的第2位.其中最常见的是脑梗死,占各种脑血管病的65%~80%.脑梗死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1].在最新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类中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LAA)和心源性脑卒中(CS)两种卒中类型为临床常见脑梗死类型,皆累及大血管,临床症状重,预后差.而两者在治疗上有一定差异,如何更好进行快速分类对临床医生非常重要.CT灌注成像(CTP)技术可半定量获得局部脑组织的血流灌注量,较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灌注量的变化.目前,CTP可用于脑梗死早期诊断、评价缺血程度、判断缺血半暗带、确定脑血管状况以及指导早期个体化治疗[2-3].本研究对LAA脑梗死患者和CS患者分别进行CTP检查,以判断2组患者在脑灌注方面是否有差异,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大约有7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系统,最常见的原因是颈内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引起缺血性脑损伤.CT灌注成像((CTP)可反映脑血流动力学的功能改变.本研究应用MRI和CTP的方法对ICA系统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和脑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MRI联合CTP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灌注成像为参照, 探讨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血管高信号征(FVH)与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征象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取栓术(EVT)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发病时间为6~24 h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 共91例。患者均同时接受MRI平扫和灌注成像(CT灌注成像或MRI灌注加权成像)检查, 分别应用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其中MRI平扫判断有EVT指征的标准为存在FVH-DWI不匹配;灌注成像判断EVT指征的标准为梗死核心体积与缺血半暗带不匹配。评价两种影像筛选模式判断EVT指征的一致性, 以及经两种方法筛选后行EVT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2分]率的差异。结果 91例患者中, 应用FVH-DWI不匹配筛选73例(80.2%)存在EVT指征, 其中49例行EVT, 术后90 d 28例(57.1%)预后良好。应用灌注成像不匹配筛选75例(82.4%)存在EVT指征, 其中55例行EVT, 术后90 d 28例(50...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最初几小时确定病灶部位、范围、区分可逆与不可逆损害区域 ,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对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螺旋CT扫描技术的发展 ,CT灌注成像技术可以超早期显示脑缺血的血流灌注情况 ,为其超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资料和方法 :男性 2 2例 ,女性 9例 ,年龄 4 6~ 70岁。发病时间均在 2 4h以内。 3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肌力 0~Ⅳ级 )。应用Siemens公司生产的VolumeZoom四螺旋CT扫描机 ,首先行常规横断面扫描 ,然后选取临床定位病变所在层面及其相邻层面 ,进行CT脑灌注扫描。重建的 80幅动态图像使用CT…  相似文献   

20.
多模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包括CT平扫(non-contrast CT,NCCT)、 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可以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后侧支 循环进行全面评估,评估脑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在急性缺血 性卒中的诊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多模式CT在缺血性卒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患 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