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与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特点。方法观察40例急性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病灶分布、范围、癫痫发作形式及频数,所有病例作EEG及AEEG检查,将检查结果分为正常、轻度异常、中度异常及重度异常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研究对象的病灶分布主要在颞叶、额叶及丘脑,癫痫发作类型主要为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EEG检查异常的比率为47.5%,其中轻度异常占异常总数的52.6%,中度和重度异常占47.4%;AEEG检查异常的比率为80%,其中轻度异常占异常总数的12.5%,中度和重度异常占87.5%,AEEG较EEG检查的异常比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AEEG可显著提高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的脑电异常检出率,其检查结果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难治性颞叶癫痫特别是双侧颞叶癫痫(bi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BTLE)外科治疗的诊断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间我科收治的49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经过无创性术前评估,32例患者诊断为单侧颞叶癫痫(分组为单侧颞叶癫痫组),17例患者疑为双侧颞叶癫痫,后者进一步则接受了的颅内电极脑电图检查(intracranial electroencephalography,IEEG)。所有的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用Engel分级随访手术结果,EngelⅠ级+Ⅱ级分类为预后好。统计方法: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1)疑为BTLE的患者经IEEG检查发现,9例为双侧颞叶起源(分组为真双侧颞叶癫痫组),另外8例患者为单侧颞叶起源(分组为假双侧颞叶癫痫组);(2)假双侧颞叶癫痫组预后(7/8,87.5%)和单侧颞叶癫痫组的预后(26/32,81.3%)没有统计学差异(P=1.00)。结论 (1)IEEG的应用有助于鉴别无创性术前评估中疑为双侧颞叶癫痫的患者;(2)假双侧颞叶癫痫与单侧颞叶癫痫治疗效果相当,说明IEEG的使用有助于筛选出预后良好的手术候选者。  相似文献   

3.
颞叶癫痫的磁共振波谱学定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波谱学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 ,MRS)在颞叶癫痫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取 1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术前已接受EEG、MRI和PET等检查获得定位。接受双侧颞叶内侧的MRS检查 ,测定其N -乙酰天门冬氨酸 (NAA)、肌酐 (Cr)和胆碱 (Cho)含量 ,并计算NAA/(Cr Cho)的比值 ;以NAA/(Cr Cho) <0 .6 8和双侧NAA/(Cr Cho)比值的差别 >7%为标准。结果 在18例病例中 16例患侧颞叶MRS检查结果异常 ,其中 9例为患侧MRS异常 ,7例为双侧MRS异常 ,以患侧为重 ,2例患者的比值正常 ;MRS的敏感性高于MR(15 /18) ,与MR结合 ,可对 17例患者进行术前定侧。结论 MRS对颞叶癫痫的定侧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为颞叶癫痫的定位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与MRI、PET等手段结合使用 ,可进一步提高对颞叶癫痫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uPAR的表达,探讨其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意义。方法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建立的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库中随机抽取30例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uPAR的蛋白表达产物,并与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uPAR蛋白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同部位比较明显增高。结论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颞叶脑组织中uPAR蛋白产物表达增高可能与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过程中病理生理学改变有重要关联,可能为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3例颞叶癫痫(TLE)患者视频脑电图(VEEG)表现,为TLE诊断、定位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系统分析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2011年10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3例TLE患者VEEG资料,总结其背景活动异常、发作间期、发作期VEEG特点。结果 22例(41.5%)出现背景活动异常,且多见于内侧颞叶癫痫(MTLE);发作期与发作间期异常放电波形以尖波、棘波、尖慢波为主;MTLE异常放电部位主要分布于前颞区,外侧颞叶癫痫(LTLE)异常放电主要分布于中后颞区。结论VEEG中的背景活动异常、发作间期、发作期的异常放电波形、部位等特征性表现有助于TLE的诊断、定位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颞叶癫痫手术后脑电图不同转归的影响因素及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行手术治疗的颞叶癫痫患者术后脑电图,根据脑电图的转归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为术后脑电图正常;B组为术后脑电图仍存在癫痫样放电,并分析不同脑电图转归与癫痫病程、首发年龄、术前脑电图痫样放电分布范围及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 A组占70.97%(88/124),B组占29.03%(36/124),两组患者术前癫痫病程及首发年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患者术前脑电图异常分布较A组广泛(55.56%vs.25.00%,P0.01)。A组术后无发作率为92.05%(81/88),B组无发作率为61.11%(22/3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颞叶癫痫术前异常脑电图分布范围影响术后脑电图转归,术后复查脑电图仍有异常者其术后总体疗效要差,提示更需要加强患者的药物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7.
杏仁核肥大(AE)可能是颞叶癫痫的一种亚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海马硬化(HS)相比,AE发病年龄偏大,临床主要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CPS),脑电图异常放电多局限于AE侧,磁共振检查表现为一侧或双侧AE,SPECT及PET检查常显示肥大杏仁核的低灌注及低代谢,常规抗癫痫药物(AEDs)治疗有效,其术后最常见的病理特点为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因此,本文对伴AE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神经内科医师对伴AE颞叶癫痫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Rnd1在难治性癫痫颞叶脑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Rnd1在难治性癫痫发病的作用。方法收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脑组织颞叶(实验组)以及10例正常颞叶脑组织(对照组),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Western-blot方法检测患者颞叶脑组织Rnd1的表达,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颞叶脑组织中Rnd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Rnd1的平均灰度(127.62±6.23)与对照组(171.79±3.8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6,p<0.01);实验组Rnd1的阳性细胞数(30.20±3.42)与对照组(11.18±0.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36,p<0.01)。免疫荧光显示Rnd1的阳性表达区域与特异性神经无性烯醇化酶(NSE)的分布基本重叠。结论 Rnd1主要表达于神经元,可能参与了癫痫的形成并在难治性癫痫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难治性颢叶内侧癫痫术后随访1年以上,术后效果达到Engel's Ⅰ级(无发作)的患者,探讨各种术前评估方法确定癫痫灶的可靠程度.方法 65名术后随访超过1年,术后达到Engel's Ⅰ级疗效的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患者的发作症状学、神经影像和头皮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发作间期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与手术侧一致的颞叶低代谢改变;41例患者发作前存在典型的颞叶内侧常见先兆,所有患者发作起始表现为意识障碍;28例患者有手术侧颞叶影像异常(图1),8例患者存在双侧颞叶异常,8例患者存在多脑叶影像异常,21例患者核磁共振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20%患者发作间期偶有异常、80%患者存在多灶棘波、尖波、棘慢波;发作期脑电放电早期显示:20例患者无法确定起源侧别,45例患者可以确定侧别(手术侧),只有21例患者可以清楚的显示手术侧蝶骨电极起源.结论 患者的发作症状学分析和PET检查是难治性颞叶内侧癫痫术前评估中基本和重要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颞叶癫痫患者病史、脑电图、头颅影像学资料等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确诊的99例颞叶癫痫患者病史、头颅影像学资料、发作间期脑电图资料、药物疗效,依据药物疗效分为难治性癫痫组46例,非难治性癫痫组53例,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比较两组间差异发现:头颅MRI异常(χ2=7.55,P<0.01)、发作间期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反复异常(χ2=8.21,P<0.01)、初发年龄小(Z=-3.81,P<0.01)、病程长(Z=-4.41,P<0.01)与难治性颞叶癫痫有关。结论头颅MRI异常、发作间期EEG反复异常、初发年龄小、病程长为颞叶癫痫预后的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1.
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epsy,TLE)是最常见的癫痫类型,大约占40%,且很大一部分为药物难治性癫痫,有统计表明难治性癫痫中70%为TLE,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海马硬化是TLE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包括海马神经元丢失和异常苔藓纤维出芽,常常继发于最初的颅脑损伤,包括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脑膜炎和脑炎、儿童时期的热性惊厥以及癫痫持续状态等,也有一部分病因不明。大量研究表明TLE的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卒中类型、卒中部位与卒中后癫痫的多因素关系,为卒中后癫痫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1804例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卒中部位、卒中后癫痫发生的时间等资料,根据卒中后是否发生癫痫,将患者分为卒中后无癫痫组(n=1487)和卒中后癫痫组(n=317),分析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17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其中早发性癫痫141例(44.48%),迟发性癫痫176例(55.52%)。不同卒中部位及卒中类型的癫痫发病率为17.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部位中的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是卒中后发生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其中单一颞叶是卒中后早发性癫痫的危险因素(P<0.01)。脑梗死患者常见早发性癫痫(23.66%),脑出血患者常见迟发性癫痫(47.95%)。结论卒中类型中的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卒中后癫痫有关;卒中部位中顶叶合并蛛网膜下腔、额叶合并颞叶、额叶合并颞叶和枕叶、单一颞叶与卒中后癫痫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电图检查在颞叶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5-02—2016-02收治的78例颞叶癫痫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颞叶癫痫。所有患者实施常规脑电图、长程脑电图、动态脑电图及蝶骨电极不同时长脑电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长程脑电图、动态脑电图癫痫波检出率分别为54.2%(13/24)、66.7%(16/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睡眠期癫痫波检出率分别为31.3%(15/48)、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蝶骨电极、长程蝶骨电极癫痫波检出率分别为25.0%(4/16)、71.4%(1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实施脑电图检查的效果显著,且蝶骨电极、睡眠诱发试验能促使颞叶癫痫诊断准确性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分析45例蝶骨电极对颞叶癫痫(EP)手术定位的价值。发现蝶骨电极均有痫样放电,且异常局限于颞叶者为91.11%(P<0.01)。手术中皮层电极(ECoG)及深部电极描记,证实全部病例颞叶表面或海马、杏仁核均有痫样放电,表明蝶骨电极的可靠性有助于手术定位。蝶骨电极可提高颞叶EP脑电图的阳性率66.36%。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颞叶癫痫患者的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与动态脑电图和MRI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入组的38例颞叶癫痫患者均行1H-MRS、常规MRI和动态脑电图检测,以1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根据MRI结果进行分组:单、双侧海马硬化组及非海马硬化组,计算各组病灶侧和病灶对侧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脑电图中癫痫样放电情况.结果 38例患者中有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比例 为36.8%),31例1H-MRS异常(比例为81.6%),双侧、单侧海马硬化组病灶侧和病灶对侧及非海马硬化组病灶侧的上述3个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38例患者中有27例动态脑电图异常,27例动态脑电图异常中有17例与1H-MRS的定位一致,二者的符合率为62.9%.结论 1H-MRS较MRI诊断海马硬化及对癫痫灶定侧的敏感性高;1H-MRS和动态脑电图在癫痫灶的定位中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而颞叶癫痫(temporal lobe epilpsy,TLE)作为癫痫发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最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其中海马-脑边缘系统复杂的解剖关系在颞叶癫痫的发病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有关电生理学研究证实,大脑边缘系统内存在边缘系统环路(Papez环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