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 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  10例患者经抗甲亢治疗 ,积极治疗脑梗死 ,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好转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脑梗死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的一种病因 ,治疗甲亢是防治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10例患者经抗甲亢治疗,积极治疗脑梗死,全组无严重并发症,好转出院。结论 甲亢合并脑梗死可能是青年型脑梗死的一种病因,治疗甲亢是防治脑梗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报道1例我院诊治的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予以分析总结。结果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以青年女性多见,常与甲亢的发生及其控制不佳有关;甲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及甲状腺肿压迫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有关。甲亢合并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77.42%表现为重症静脉窦血栓,其治愈率为87.1%,死亡率为3.2%。结论甲亢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少见病因,其临床症状重,积极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05—2015-05收治的脑梗死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临床药物治疗,并给予吞咽训练等康复护理干预,电针组45例在对照组的治疗上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不良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评分和Barthel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电针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治疗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电针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功能障碍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吞咽功能,提高者饮食质量,且能明显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症肌无力 (MG)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亢 )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3~ 2 0 0 2年我院神经科 2 831例MG中合并甲亢的 2 0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G合并甲亢的发病率为7 31% ,男女比例为 0 6 8∶1;<5 0岁发病 192例 (92 78% ) ,先有甲亢 114例 (5 5 0 7% ) ,MG眼肌型 134例(6 4 73% ) ,合并胸腺疾病 4 9例 (2 3 6 7% ) ,有明确诱因 2 7例 (13 0 4 % ) ;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抗甲亢联合治疗 ,16 5例患者 (79 71% )的MG症状得到改善 ,6 1例 (36 97% )甲亢痊愈。结论 MG合并甲亢以女性较多 ,发病年龄集中在儿童及青壮年 ;MG以眼肌型多 ;甲亢多先于MG发生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抗甲亢联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合并舌肌萎缩的发病特点及机制。方法 分析武汉同济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2例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MG患者合并舌肌萎缩的临床资料,检索MG合并舌肌萎缩的文献报道,总结此类疾病的特点、萎缩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在临床上MG合并舌肌萎缩并不多见,大多数患者伴有血清肌肉特异性酪氨酸肌酶(MuSK)抗体阳性,伴AChR抗体阳性者较为罕见,肌肉萎缩的发病机制具体不详; 该类患者除发病时间较长外,通常提示更严重的病情、更差的治疗反应、更不良的预后。结论 MG舌肌萎缩临床少见,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言语、咀嚼和吞咽等功能,除病程较长外,其肌肉萎缩机制暂不清楚,有待临床进一步探索,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脑梗死急性期康复的临床疗效,分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7.2%,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能够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急性期四肢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通过对2015-01—2016-01收治的50例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电生理特点。结果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患者累及肌肉的病变部位包含远端肌肉和近端肌肉,多数患者以近端肌肉为主。肌电图显示,动作电位的时限缩短、多相波增多、波幅降低,干扰相、病理干扰相,其中男性的动作电位时限异常较女性多见,与患者的病程时间无关。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患者中,多数为感觉传导速度减慢,还有少数为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结论电生理可辅助诊断甲亢性神经肌肉病变。  相似文献   

9.
孔芳  黄旭  魏廉  苏丽  廖秋菊  刘宏军  赵义 《中国卒中杂志》2020,15(12):1306-1312
目的 总结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随访超过3年的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49例患者,首次脑梗死中位年龄30.0(22.0~45.0)岁,中位随访时间3.4(3.2~3.7)年。 11例(22.4%)出现复发性脑梗死,两次脑梗死间隔中位时间8.0(5.0~88.0)个月。与脑梗死无复发 患者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7.3% vs 2.6%,P =0.031)以及首次脑梗死后随访 期间平均TG水平(3.65±0.96 mmol/L vs 1.14±0.54 mmol/L,P =0.001)升高。大动脉炎受累动脉以颈 总动脉最为常见(48/49,98%),其次是椎动脉(40/49,81.6%),受累血管病变性质以狭窄(49/49, 100%)和闭塞(36/49,73.5%)最常见。脑梗死复发组动脉闭塞比例(100% vs 65.8%,P =0.024)和 动脉血栓发生率(45.5% vs 13.2%,P =0.033)均高于脑梗死无复发组。治疗方面,脑梗死复发组抗 血小板治疗患者比例(63.6% vs 97.4%,P =0.007)及接受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比例(27.3% vs 68.4%, P =0.033)均低于脑梗死无复发组。 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血脂控制欠佳、主动脉弓分支动脉有闭塞、血 栓形成者,脑梗死复发风险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8-01-2012-12 3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并针对性给以护理措施,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1个月治疗后原发性血小板下降明显,经3个月随访,血小板恢复正常范围,2例患者仍然存在轻度后遗症,其他患者体征均表现正常.结论 通过合理治疗方法及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疾病,效果明显,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早期进展性脑梗死两种治疗的短期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标准的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应用阿司匹林片合并氯吡格雷片治疗(治疗组2)、应用阿司匹林片合并低分子肝素钙针治疗(治疗组1),对比2组患者均行入院时、进展后、治疗14d后NIHSS评分。结果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治疗中,治疗组1治疗14d后NIHSS评分下降值较治疗组2有明显差异。结论阿司匹林合并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短期预后优于阿司匹林合并氯吡格雷治疗。  相似文献   

12.
儿童重症肌无力伴甲状腺功能亢进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儿童重症肌无力(MG)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88例儿童MG伴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时期成人MG伴甲亢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男性35例,女性53例;就诊时MG患者Ⅰ型72例,ⅡA型8例,ⅡB型6例,Ⅳ型2例;先有甲亢后有MG18例,先有MG后有甲亢34例,MG和甲亢同时发生36例;合并癫痫6例,伴胸腺增生16例;经过治疗60.23%的患者痊愈,7.95%的患者无效.结论儿童与成年人MG合并甲亢患者在性别上发病无统计学差异,而临床类型分布不同,儿童组以Ⅰ型多见;两种疾病的发生顺序不同,儿童先发生甲亢者较少,成人组先发生甲亢者多见.儿童MG伴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容易误诊和漏诊,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临床特点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合并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男1例,女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DSA确诊烟雾病1例,CTA确诊4例,MRA确诊5例;双侧颈内动脉系统受累9例,单侧受累1例。结论对于烟雾病患者,尤其是女性,应常规行甲状腺功能筛查;而甲亢患者也应行脑血管病变筛查,以尽早发现脑血管病变,早期预防,避免卒中。  相似文献   

14.
孔芳  黄旭  魏廉  苏丽  廖秋菊  刘宏军  赵义 《中国卒中杂志》2021,15(12):1306-1312
目的 总结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6月随访超过3年的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
此类患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49例患者,首次脑梗死中位年龄30.0(22.0~45.0)岁,中位随访时间3.4(3.2~3.7)年。
11例(22.4%)出现复发性脑梗死,两次脑梗死间隔中位时间8.0(5.0~88.0)个月。与脑梗死无复发
患者相比,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7.3% vs 2.6%,P =0.031)以及首次脑梗死后随访
期间平均TG水平(3.65±0.96 mmol/L vs 1.14±0.54 mmol/L,P =0.001)升高。大动脉炎受累动脉以颈
总动脉最为常见(48/49,98%),其次是椎动脉(40/49,81.6%),受累血管病变性质以狭窄(49/49,
100%)和闭塞(36/49,73.5%)最常见。脑梗死复发组动脉闭塞比例(100% vs 65.8%,P =0.024)和
动脉血栓发生率(45.5% vs 13.2%,P =0.033)均高于脑梗死无复发组。治疗方面,脑梗死复发组抗
血小板治疗患者比例(63.6% vs 97.4%,P =0.007)及接受血管重建术的患者比例(27.3% vs 68.4%,
P =0.033)均低于脑梗死无复发组。
结论 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的患者,如合并糖尿病、血脂控制欠佳、主动脉弓分支动脉有闭塞、血
栓形成者,脑梗死复发风险高。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脑梗死是指患者临床表现为昏迷、血压呼吸不稳定,有时需要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2]。合并糖尿病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复杂危重、治疗复杂、神经功能损害重、预后差,故而显著增加了护理的难度。现就对此类危重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围手术期合并脑梗死是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此类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原因,以期为减少围手术期合并脑梗死的发生而提供临床上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是甲亢病人较常见的神经肌肉并发症。周期性瘫痪症状有时是甲亢病人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 ,所以易误诊、漏诊。现将 6年来收治的 15例甲亢性周期性瘫痪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 15例 ,男 14例 ,女 1例 ;年龄 18~5 2岁 ,平均 3 4岁。 9例先有甲亢后发生周期性瘫痪 ,5例以周期性瘫痪为首发症状 ,以后确诊为甲亢 ,1例同时发生。周期性瘫痪反复发作 2次以上为 6例 ,4例为未坚持甲亢治疗而发生周期性瘫痪复发。 1例为局部甲状腺穴位注射地塞米松后出现周期性瘫痪。 4例发作前有过…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阿替普酶(rt-PA)为治疗发病在时间窗内(4. 5 h)的急性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在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较低。最新5个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单纯机械取栓要优于静脉溶栓治疗~([1~5])。因此最新指南推荐对发病在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后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即桥接治疗~([6])。相关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诊疗资料,并与同期36例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脂紊乱及血压异常发生率、梗死面积均明显增高,且治疗效果差。与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对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并脑梗死的发生和预后主要与血糖、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高凝状态长期损害关系密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早期诊断等综合措施,对提高糖尿病性脑梗死早期干预和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下肢深静脉瘤合并卵圆孔未闭(PFO)导致反常性脑栓塞(PBE)的病例极为罕见, 迄今文献中仅有5例病例报道, 均为腘静脉瘤合并PFO所致, 而股深静脉瘤合并PFO致PBE国内外尚未见报道。因此, 本文报道1例15岁PFO的脑梗死患者, 在进行PFO封堵术后仍再次发生脑梗死及肺栓塞, 最终确诊为深静脉动脉瘤合并PFO。此外, 总结了6例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 以提高临床医生对罕见的卒中危险因素——下肢深静脉动脉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