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7个厂家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得到11个共有峰,各厂家指纹峰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选择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进行药效学研究,分别给予30,15,7.5,3.75,1.88,0.94mg·L-1的雷公藤多苷片提取物进行处理,48 h后测定各药物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发现各厂家的雷公藤多苷片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且各厂家雷公藤制剂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的IC50值差异较大.选择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指纹图谱与增殖抑制药效数据的关系,发现各指纹峰与药效的关联度均大于0.6,表明雷公藤增殖抑制药效是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其中5号峰与10号峰对增殖抑制作用贡献最大,各共有峰与药效之间关联序为5>10>8>7>6>11 >4>9>2>3>1.该文初步探讨了雷公藤的物质基础,为明确雷公藤的作用机制,建立更加全面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与其抗炎药效的相关性,为中药黄芩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黄芩进行谱效关系研究,以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及黄芩抗炎药效信息相关联,寻找黄芩抗炎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结果:建立了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确定了能够表征黄芩特征的15个共有峰。不同批次的黄芩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血清TNF-α的含量。黄芩UPLC-MS/MS指纹图谱的各共有峰与其抗炎药效作用的关联度均大于0.7。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明确了黄芩发挥抗炎药效作用是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法分析栀子提取物抗炎作用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采收期栀子药材指纹图谱,以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作为抗炎模型,对其进行药效学实验。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将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与药效数据相关联,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各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10号峰>2号峰>9号峰>4号峰>3号峰>26号峰>1号峰>31号峰>23号峰>28号峰>12号峰>29号峰>21号峰;对抗炎作用药效贡献大的前5个峰分别为10、2、9、4、3号峰,通过对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推测10、2、9、3号峰为环烯醚萜类成分,与对照品图谱比较后,确定9号峰对应的化学成分为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10号峰为栀子苷。结论栀子的抗炎药效作用是由多种成分、多个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探索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池婕  林兵  刘志宏  杨丽娜  宋洪涛 《中草药》2015,46(18):2755-2758
目的初步探讨雷公藤多苷片免疫抑制作用及其HPLC指纹图谱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7个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指纹图谱,选择刀豆蛋白A(Con A)刺激的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进行免疫抑制药效学研究,分别考察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分泌的影响;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分析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7个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的HPLC指纹图谱,从HPLC指纹图谱中提取出18个能够表征差异的特征峰。药效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均可显著抑制Con 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FN-γ的分泌(P0.05)。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以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C50值为药效指标时第1、2、6、7、17、18号峰为药效峰;以IFN-γ分泌抑制率为指标时,第1、2、6、7、8、9、12、13号峰为药效峰。结论第1、2、6、7、8、9、12、13、17、18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可能为雷公藤多苷片中发挥免疫抑制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UPLC指纹图谱与抗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艾纳香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UPLC建立12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指纹图谱,运用UPLC-Q-TOF-MS对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共有指纹峰进行指认,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获取相应的药效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UPLC指纹图谱显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有14个共有峰,与抗炎药效的关联度处于0.717 1~0.550 5,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为3号峰 9号峰 4号峰 11号峰 2号峰 1号峰 14号峰 7号峰 6号峰 5号峰 12号峰 8号峰 10号峰 13号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共有峰,对抗炎药效贡献较大的前2个共有峰(3号和9号)对应的化学成分分别为3-O-咖啡酰基奎宁酸和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结论:通过谱效关系研究获得了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的抗炎药效物质群,其抗炎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明确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为艾纳香非挥发性部位发挥抗炎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禹州漏芦抗炎有效部位的谱效关系,明确其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小鼠耳肿胀试验研究禹州漏芦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炎作用,进行初步的药效部位筛选,并建立其抗炎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将HPLC指纹图谱的各组分峰的峰面积和抗炎药效相关联,用后退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拟合回归方程。结果:禹州漏芦三氯甲烷部位的抗炎作用最显著,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禹州漏芦三氯甲烷部位指纹图谱的9个共有峰中,其中有7个峰对抗炎的药效作用有显著贡献,2,3,5,7号峰(7号峰为α-三联噻吩)所代表的化合物与抗炎的药效作用呈正相关,4,8,9号峰所代表的化合物与抗炎的药效作用呈负相关。结论:禹州漏芦三氯甲烷部位有较好的抗炎作用,其中α-三联噻吩是禹州漏芦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另外尚有6个重要成分参与这一药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青翘水提物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指纹图谱,阐明各部位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抗炎药效贡献的大小,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青翘各部位的指纹图谱,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通过青翘不同部位样品对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3个药效评价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1)β的抑制作用来反映其抗炎活性,利用灰色关联与双变量相关分析方法建立谱效关系。结果:灰色关联分析得出7个对药效贡献较大的峰,分别为23,25,31,29,24,26,30号峰。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23号峰含量变化与TNF-α呈极显著负相关;18,13号峰含量变化与IL-6呈极显著和显著性负相关;22号峰含量变化与IL~(-1)β呈极显著性负相关;7,13和6号等峰含量变化与IL~(-1)β呈显著负相关。这些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含量越高,降低TNF-α,IL-6及IL~(-1)β的效果越显著,发挥的抗炎效果越好。结论:23,13,25和31号等色谱峰对青翘抗炎药效的贡献最大。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初步证明青翘的抗炎药效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部位,为中等极性的成分,抗炎作用是这些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桃核承气汤的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其与抗炎药效的谱效关系.方法 采用HPLC建立15批桃核承气汤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药效试验,以TNF-α的抑制率和IL-10的促进率为抗炎作用的药效指标,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谱效关系.结果 建立了桃核承气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2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9个色谱峰.药效试验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栀子的高效液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与利胆作用,并分析指纹图谱与利胆作用关联性,为明确栀子利胆作用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8批不同采收期栀子药材指纹图谱,采用主成分因子加权法对利胆药效指标胆汁流量、胆汁中总胆汁酸、总胆固醇、总胆红素含量进行计算,得到栀子利胆作用综合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其利胆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谱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各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利胆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关联度0. 8)9号峰14号峰26号峰4号峰30号峰6号峰1号峰10号峰5号峰24号峰;通过对以上成分进行全波长扫描,推测峰9,14,4为环烯醚萜类成分;推测26,30,24为西红花苷类成分;与对照品的液相谱图对照确认,9号峰为栀子苷。结论栀子的利胆作用是由多种成分,多个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初步确定栀子主要利胆成分为栀子苷,为探索栀子利胆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耿媛媛  胡昌江  潘新  赵玲  熊瑞  张乐  胡麟 《中草药》2014,45(18):2658-2663
目的阐明二神丸中药物炮制后(盐炙补骨脂+麸煨肉豆蔻)其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温脾止泻药效贡献的大小,表征二神丸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以不同提取部位对番泻叶所致急性腹泻小鼠腹泻指数的影响研究其止泻作用,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建立了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0;二神丸温脾止泻的药效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止泻药效贡献的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6号>18号>7号>20号>14号>21号>1号>25号>24号>23号>4号>3号>8号>11号。结论所构建的二神丸不同提取部位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为二神丸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不同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止泻药效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研究二神丸的炮制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九里香指纹图谱与其抗炎活性的灰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中药九里香HPLC指纹图谱,确定九里香不同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特征峰与其抗炎活性作用贡献大小.方法:利用HPLC研究中药九里香指纹图谱及不同萃取部位的指纹图谱;利用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肿胀试验研究其抗炎作用;利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依照10批次九里香样品的色谱图构建九里香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17个共有色谱峰,相似度均>0.90.九里香不同萃取部位的抗炎作用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对其抑制足肿胀作用贡献大小顺序为9>7>2>1 >10>5;对下调血清中前列腺素(PGE2)活性的贡献大小顺序为5>10>7>9>4.结论:所构建的九里香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为九里香的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九里香不同萃取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抗炎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子芩和枯芩的指纹图谱,探究子芩与枯芩化学成分差异及与抗炎药效之间的关联性,明确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法建立子芩和枯芩指纹图谱,以LPS刺激THP-1巨噬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IL-1β、TNF-α水平为药效指标,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研究子芩与枯芩差异化学成分及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筛选子芩与枯芩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结果:子芩和枯芩样品UPLC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7个,OPLS-DA结果发现二者差异化学成分有4个,分别为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及汉黄芩素,谱效关系结果发现子芩和枯芩抗炎作用的主要相关成分有2个,分别为黄芩苷、黄芩素。结论:该研究建立的子芩和枯芩指纹图谱方法简单可行,通过谱效关系分析筛选出抗炎活性的重要成分,为明确子芩和枯芩抗炎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真菌作用贡献大小,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用HPLC研究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的指纹图谱;用NC-CLS M38-A研究其抗真菌作用;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的抗真菌作用是多种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各化学成分(以特征峰编号作为该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名称)对其抗真菌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红色毛癣菌:2>5>3>4>1;石膏样毛癣菌:5>2>3>4>1。结论:地锦草不同洗脱部位指纹图谱与其抗真菌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犁头草(Viola inconspicua Blume)HPLC指纹图谱与其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为明确犁头草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犁头草醇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利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Griess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运用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灰色关联度分析(GR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研究犁头草指纹图谱与抗炎作用的关系,找出对其抗炎作用贡献较大的成分。结果:10批犁头草共有15个共有峰,并指认了其中2个峰,分别为夏佛塔苷(7号峰)和维采宁-2(9号峰)。HCA结果表明,10批样品被分为2类,与PCA结果基本一致,各批次犁头草均具有抗炎活性,可不同程度降低RAW264.7细胞炎症因子NO、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各共有峰与药效指标(NO、TNF-α、IL-1β和IL-6)的关联度均大于0.6,其中峰1、2、3、10、11、12的OPLS-DA模型回归系数均为正值,与抗炎作用呈正相关;除峰12外,其余均为特征峰。结论:犁头草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活性,其抗炎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揭示了犁头草抗炎活性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益智仁盐炙后组成缩泉丸,建立缩泉丸不同提取部位的指纹图谱,阐明各共有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缩尿药效的贡献大小,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通过观察不同提取部位对单纯水负荷模型小鼠尿量系数的影响研究缩泉丸的缩尿药效,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 nm,建立缩泉丸不同提取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缩泉丸的谱效关系。结果:不同成分(共有峰编号)对缩泉丸缩尿作用贡献大小排序为8号9号7号11号17号5号19号29号18号10号6号12号23号。结论: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简便、重复性良好,可作为缩泉丸中益智仁盐炙后物质基础改变及药效改变的依据。初步证明缩泉丸的缩尿药效物质是一些极性较小的成分,且主要集中在石油醚部位,缩尿作用是这些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阐明不同柑橘属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特征峰对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贡献程度.方法 建立枳实、青皮、陈皮、橘红和香橼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HPLC法测定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反应体系尿酸生成量,评价各提取物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谱效关系,对照品比对法鉴定主要色谱峰.结果 谱效关系分析表明,各药材提取物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活性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贡献大小顺序为圣草次苷>柚皮苷>柚皮素>橙皮苷>桔皮素>川陈皮素>新橙皮苷>橙皮素.结论 不同柑橘属药材乙酸乙酯提取物指纹图谱特征峰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HPLC法分析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药效毒效的雷公藤多苷片谱效关系,为以后研发新型药物载体、开展高质量的雷公藤多甙片临床应用研究,获得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择7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PLC法建立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对不同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抑制的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A厂家生产的雷公藤多苷片药效最强的同时,毒性也最强;B厂家在抗炎效果上不明显,但是毒性明显;G厂家药效不明显,而毒性中等。结论:积极控制其毒性成分含量,甄别雷公藤多甙片的有效有毒成分,筛选出治疗肾炎蛋白尿的高效无毒或少毒的单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指纹图谱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体外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 方法: 采用DPPH测定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法测定其特征指纹图谱;采用灰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其谱效关系。 结果: 虎杖体外抗氧化活性是其内部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成分对抗氧化作用贡献大小顺序(按特征峰编号)为8>1>12(蒽苷B)>4(虎杖苷)>2>6(白藜芦醇)>3>7>5>10>9>13>14(大黄素)>11>15(大黄素甲醚)。结合文献报道,初步确定在本实验参数条件下,关联度值低于0.6的11,14,15号色谱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无贡献作用。 结论: 本试验对虎杖总提取物及不同极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谱效关系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止得咳颗粒HPLC指纹图谱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探索其抗炎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HPLC建立10批止得咳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色谱峰归属,流动相甲醇-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4 nm。综合应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止得咳颗粒批间质量差异。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将指纹图谱共有峰与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和小鼠棉球肉芽肿的抑制率进行关联性分析,筛选出对抗炎药效作用贡献较大的色谱峰。结果:止得咳颗粒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31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均≥0.992。HCA与PCA分析结果一致,均将样品分为3类;OPLS-DA结果发现15个成分是影响样品批间差异的主要标记物。不同批次止得咳颗粒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PLS分析得出与抗炎作用呈正相关的色谱峰主要来自射干、黄芩,贡献较大的色谱峰为3,6,19,27~30号峰,其中28,30号峰依次为次野鸢尾黄素、汉黄芩素。结论: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为系统评价止得咳颗粒整体质量提供参考。止得咳颗粒对小鼠急、慢性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射干、黄芩对该制剂发挥抗炎作用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9,(8)
目的研究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抗家兔胃溃疡谱效关系。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指纹图谱,以酸-乙醇致家兔胃溃疡模型考察抗胃溃疡作用,ELISA法测定抗胃溃疡药效指标表皮生长因子的含有量,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谱效关系模型。结果指纹图谱中共有峰对药效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促进作用的贡献依次为峰号13681015791241416151132,其中13号峰(盐酸小檗碱)、6号峰(芍药苷)、8号峰(表小檗碱)、10号峰(黄连碱)、15号峰(吴茱萸碱)对戊己胃漂浮缓释片药效指标贡献最大,关联度均在0.750 0以上。结论戊己胃漂浮缓释片抗胃溃疡作用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为探索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