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膜污染是指被处理物料中的微粒、胶体粒子或溶质大分子由于与膜存在物理化学相互作用或机械作用而引起的在膜表面或膜孔内吸附、沉积造成膜孔径变小或堵塞,使膜产生透过流量与分离特征的不可逆变化现象。中药水提液,从宏观的角度是  相似文献   

2.
中药水提液中鞣质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用皮粉法测定中药水提液中鞣质的舍量,为中药水提液中"非药效高分子物质"含量对分离过程的影响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对皮粉法测定鞣质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和准确度实验.结果:当皮粉用量与鞣质舍量比例大于10:1时,空白回收率大于95%,精密度实验RSD=1.57%,测定了6种中药中的鞣质含量从0.18%~9.48%不等.结论:皮粉法方法准确,结果可靠,适用范围广,可用于中药水提液中鞣质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中药水提液中果胶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中药水提液中果胶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用重量法测定九种中药水提液中果胶的含量。结果对重量法测定果胶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精密度实验RSD为0.83%;准确度考察空白回收率平均值为98.54%,RSD为1.00%;专属性考察空白试验表明淀粉、鞣质、蛋白质对果胶含量干扰量均小于1%。测定了九种中药中果胶含量从0.1~4.5%不等。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水提液中果胶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中药水提液的絮凝和选择性絮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伟  王中原  范红伟 《中草药》2006,37(8):1271-1275
絮凝法处理中药水提液比醇沉法具有成本低、有效成分损失小等优点。着重介绍中药絮凝的特点,中药絮凝的机制和中药的选择性絮凝,在分析中药絮凝特点和絮凝吸附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避免中药水提液有效成分损失的方法和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膨润土。  相似文献   

5.
无机陶瓷膜微滤中药水提液的膜污染与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凤玉  李传润  李海荣  靳庆华 《中成药》2006,28(10):1534-1536
中药水提液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如极细的药渣、泥沙、细菌、纤维、淀粉、树脂、油脂、鞣质等,药液色深而浑浊,用常规的过滤方法难以除去上述杂质。而以成分间极性差异为基本原理的醇沉、萃取、吸附及絮凝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总固体和有效成分损失严重,生产周期长,在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上常常与传统汤剂差别较大等。无机陶瓷微滤膜技术是利用筛分原理,分离大小为0.05μm~10μm以上粒子的膜分离技术[1],主要用于除去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质、多糖)等,其微滤液澄明度高,生产周期短,在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上与传统汤剂基本一致[2]。…  相似文献   

6.
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中药水提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魏凤玉  肖翔  崔鹏  吴六四 《中成药》2004,26(12):995-998
目的:对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澄清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用孔径0.2μm和0.8μm的无机陶瓷膜对3种根、根茎及叶类常用中药的水提液进行微滤,对水提液微滤前后性状、总固体等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水提微滤前均为浑浊液体微滤后成为颜色变浅的澄明液体,其总固体去除率为8~47%.结论:无机陶瓷膜微滤技术对根、根茎及叶类中药水提液具有较好的澄清除杂效果.  相似文献   

7.
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常见的7种中药水提液体系中淀粉、果胶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与Al2O3陶瓷膜膜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实验体系:(1)中药水提液的粘度、粒径分布(D50)分别与有关变量呈近线性关系,且果胶含量对粘度、粒径分布(D50)的影响较大;(2)中药水提液的pH值与x1(固含物)、x3(果胶)等变量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找到pH值的定性规律;(3)初步认识到中药水提液这一复杂体系影响Al2O3陶瓷微滤膜膜通量的主要因素,即水提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原液pH值和粒径分布(D90);(4)利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挖掘软件处理有关数据,得到膜通量下降速率与原液中粒径分布参数、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留一法交叉验证”表明该定量关系的预报结果正确,基本锁定了造成该体系通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使得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设计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
宋忠兴  唐志书  刘红波  崔春利 《中草药》2015,46(12):1774-1778
目的探究陶瓷膜微滤决明子Cassia Semen水提液影响膜通量(J)和膜污染阻力(R_f)的因素。方法以决明子水提液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以R_f和J的综合加权评分为评价指标,优化无机陶瓷膜微滤过程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膜微滤过程中4个主要工艺参数与R_f和J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最佳膜微滤工艺条件:无机陶瓷膜孔径为0.2μm、料液质量浓度50.0 g/L、跨膜压差0.1 MPa、膜面流速3.32 m/s;微滤膜孔径对R_f和J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结论工艺条件对决明子水提液膜微滤过程中的J和R_f具有重要的影响;4种工艺参数对膜微滤过程R_f与J的影响主次顺序为膜孔径跨膜压差料液质量浓度膜面流速。  相似文献   

9.
数据挖掘方法用于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常见的7种中药水提液体系中淀粉、果胶等高分子物质组成、物理化学性质与Al2O3陶瓷膜膜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本实验体系:(1)中药水提液的粘度、粒径分布(D50)分别与有关变量呈近线性关系,且果胶含量对粘度、粒径分布(D50)的影响较大;(2)中药水提液的pH值与X1(固含物)、X3(果胶)等变量没有简单的线性关系,但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可以找到pH值的定性规律;(3)初步认识到中药水提液这一复杂体系影响Al2O3陶瓷微滤膜膜通量的主要因素,即水提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原液pH值和粒径分布(D50);(4)利用自行开发的数据挖掘软件处理有关数据,得到膜通量下降速率与原液中粒径分布参数、pH值之间的定量关系,“留一法交叉验证”表明该定量关系的预报结果正确,基本锁定了造成该体系通量衰减的主要因素,使得中药水提液膜过程优化设计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陶瓷膜澄清糖渴清水提液的膜清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樊文玲  林瑛  郭立玮 《中草药》2008,39(3):369-371
目的 研究孔径为0.2 μm的Al2O3陶瓷膜微滤澄清糖渴清复方水提液过程中的过滤阻力分布,在其指导下得到行之有效的膜清洗方法,从而丰富中药领域陶瓷膜清洗技术理论.方法 以Darcy-Poiseuille定律为过滤模型,确定过滤阻力分布,同时采用高分辨扫描电镜(SEM)对污染膜表面和断面进行微观分析.结果 糖渴清复方的膜阻力主要集中在沉积层和浓差极化层,分别占总阻力的52.5%和34.4%,膜本身的阻力和堵孔阻力在总阻力所占的份额很小,分别为8.8%和4.3%.该结论与SEM图结果一致.污染膜依次经自来水低压清洗和超声清洗,膜通量恢复率为95%.方法 重现性好.结论 根据过程中过滤阻力分布的不同,从而选用合适的清洗和再生方法,得到的结论对今后的工业化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冬虫夏草水提取过程中腺苷转化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同条件下冬虫夏草中7个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探究冬虫夏草药材在水提过程中腺苷的转化途径。方法:首先建立冬虫夏草中7个核苷类成分(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单磷酸腺苷、腺苷、肌苷、次黄嘌呤和腺嘌呤)的高效液相定量分析方法,并用所建立的分析方法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水提取添加对照品前后各相关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对冬虫夏草腺苷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冬虫夏草在室温水提取条件下腺苷酸(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和单磷酸腺苷)可以转化为腺苷,腺苷可以转化为肌苷。结论:研究结果说明了冬虫夏草在水提过程中的腺苷转化途径,为冬虫夏草腺苷类成分的质量控制提升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王平  陈锡林  李丽  柳能军 《中成药》2004,26(6):440-443
目的:确定川芎、高良姜、片姜黄和羌活的挥发油提取最佳条件.方法: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方法提取挥发油.结果:(1)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浸泡时间12h,粉末粒度细,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高良姜: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片姜黄:浸泡时间24h,粉末粒度中,提取时间1.5h,加水比1:5;羌活:浸泡时间0h,粉末粒度粗,提取时间3h,加水比1:10.(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的最佳条件确定为:川芎: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5h;高良姜:温度为60℃,粉末粒度中,压力25MPa,提取时间0.5h;片姜黄: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0MPa,时间1h;羌活:温度为60℃,粉末粒度细,压力25MPa,提取时间1h.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要优于水蒸汽蒸馏法.  相似文献   

13.
胶剂的成分是复杂的,采用分级过滤分离法进行分离并测其含量,为胶剂质量标准提供可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的无氧微波辅助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小兵  李瑾  马斌  喻彦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29-2333
目的:将单向阀应用于微波提取中,使用真空泵抽出提取体系内的空气,制造无氧环境以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油,并考察其与常压微波提取法的优劣.方法:以莪术和薄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check valve&nonoxygen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CVNO-MAE)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olvent 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SFME)提取莪术和薄荷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莪术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8.22%,27.42%,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45.53%,62.38%.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薄荷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3.53%,9.15%,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82.74%,89.57%.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莪术和薄荷挥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皆低于微波无溶剂法.结论:真空微波提取法兼备了微波加热的快速及真空条件下无氧萃取的优点,单向阀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挥发油易氧化成分的氧化,是一种可行的无氧微波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5.
减压提取及其联合技术在中药挥发油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芬  万娜  伍振峰  李远辉  王雅琪  杨明 《中草药》2020,51(13):3561-3568
随着中药挥发油应用领域的扩大,新型提取技术和方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减压蒸馏提取作为一种新型的工艺,通过调控真空度实现溶剂沸点降低,可以保持溶剂处于低温沸腾状态,使挥发油成分不易被破坏。通过文献调研和分析统计,综述减压技术的提取原理、优缺点、应用现状及新型技术与减压提取联合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现状,主要包括瞬时控制压降法、超声联合减压提取、微波联合减压提取和超临界二氧化碳联合减压提取。基于这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实际应用,对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中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和设备升级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找出药用植物专用肥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方法 :查阅大量专用肥和药用植物施肥的相关文献 ,同时结合笔者近年来的科研和生产经验 ,分析了国内外专用肥研究的现状 ,结合我国药用植物施肥研究的理论现状进行综述。结论 :提出了研制药用植物专用肥的见解 ,并对药用植物专用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中药含油水体模拟体系物化参数与超滤过程膜通量的相关性。方法:以草果等4味中药含油水体模拟体系为实验对象,在最佳膜工艺条件下进行油水分离,采集膜通量及原液、渗透液的物化参数,利用SPSS等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膜分离显著改变了含油水体的理化性质,导致电导率和浊度降低、pH升高;物化参数也显著影响膜过程,其通量随电导率、pH、浊度和黏度的不同而变化。结论:草果等4味中药含油水体模拟体系的物化参数与其超滤过程膜通量有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分析了目前中药药性理论研究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在加强对古代本草文献考证整理和现代中药文献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方法来研究中药药性,将传统中药药性理论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科学地表征中药药性理论的内涵,揭示中药药性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19.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the 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y of the decoctions of the dry Hibiscus sabdariffa Linn. (Malvaceae) calyx (Sobo in a Nigerian language), Theobroma cacao Linn. (N.O. Sterculiaceae) root (cocoa) and the dry stalk of white and red cultivars of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Poaceae) were determined. These herbs are often used locall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nemia. Ash content was from 3.5 to 7.2%, tannin 7-46 mg/kg catechin equivalent, ascorbic acid content 250-625 mg/kg and total anthocyanin 57-150 mg/kg cyanidin-3-glucoside equivalent. Phytate was not detected in any sample but alkaloids and saponins were present except in Sobo. The decoctions contained 0.2-2.0% of the herbs' total tannin content while the pH was 3.2-6.7. Iron and zinc content was highest in Sobo while Theobroma cacao root contained the highest calcium and magnesium. Solubility and mineral availability were highest in the decoction of Sobo and lowest but available in Theobroma cacao root decoction. The decoction of Theobroma cacao exhibited a high membrane stabilizing activity while those of Sorghum bicolor and Hibiscus sabdariffa were only average.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herbal decoctions could provide some minerals and also help to stabilize the red blood cells from stress inj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