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anterior lamellar keratoplasty, DALK)后白内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纳入DALK术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34例(34只眼)为DALK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35例(35眼)为对照组。以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源性散光(corneal astigmatism, CA),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ECD)、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cell area, ACA),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中央3mm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及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选择性联合散光性角膜切开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12个月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综合性散光(astigmatism, A)、CA、ECD、ACA、CCT以及ACD。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3.1±1.5)个月。DALK组和对照组术前UCVA、BCVA、CCT、AC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A、ECD、A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两组的UCVA和BCVA均明显提高,DALK组提高幅度不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CA和ECD均较术前减少,DALK组较对照组较少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ACA均较术前增加,DALK组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ACD均较术前增大(P<0.05),CCT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ALK术后,进行白内障手术应注重角膜源性散光矫正、角膜内皮细胞及角膜植片保护,以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早期区域性角膜水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50例(50只眼)。采用角膜内皮显微镜(corneal specular microscope, CSM)对手术前后角膜中央、12点、3点、6点及9点位的5个象限,每一象限的5个区域总共25个位置的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 CECs)进行拍照、图像合并及数字化分析。采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S-OCT)获取白内障手术前后全角膜厚度图,分析区域性角膜水肿与区域性CECs密度(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 CD)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入组50例手术均顺利实施,随访期(12.5±1.1)个月。5个象限共25个位置CEC数据显示: 术后1d,平均CD为(2045±153)个/mm2,较术前平均(2557±265)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央区参数相比,12、3、6、9点位CD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在中央、12、6、9、3点位,角膜厚度变化分别为(162.7±84.8)、(285.1±114.5)、(121.1±91.2)、(257.2±123.4)、(145.1±91.4)μm,均较术前增加(P均<0.01)。术后1d,区域性CD减少与区域性角膜水肿存在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白内障术后区域性的角膜厚度增加可间接反映区域性CD减少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和内皮细胞形态学的变化。方法 采用角膜测厚仪和非接触式角膜内皮镜对 60例 ( 60眼 ) 2型糖尿病患者及 60例 ( 60眼 )健康志愿者的角膜厚度及内皮细胞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全身因素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角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 ,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增加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角膜厚度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较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降低 (P <0 .0 5 )。糖尿病患者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负相关 (r=-0 .761,P <0 .0 1)。无一全身因素与角膜厚度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异常 ,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而加重。糖尿病患者在内眼手术及眼外伤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保护角膜内皮 ,防止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超声乳化术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于上饶市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26例30眼,根据患者是否有高度近视,将其分为高度近视组(14例,15眼)和对照组(12例,15眼)。两组患者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D)、平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average endothelial cell size,AVG)、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六角形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hexagonal cell,HEX)。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的CD、AV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的CV显著大于对照组,HEX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CD、HEX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前,AVG、CV均显著大于本组术前(P<0.05);高度近视组患者的CD、HEX均显著小于对照组,AVG、CV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稳定性、耐受性差,更易受手术影响及损伤,术前评估其功能及术中注意保护是减少术后角膜内皮相关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35例(40眼);对照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54例(60眼)。应用角膜内皮镜于术前及术后1周,1、3个月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分析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周,1、3个月糖尿病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患者六角形细胞比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损伤性,糖尿病患者对手术耐受性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式角膜胶原交联术(CXL)治疗进展期圆锥角膜2年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汉口爱尔眼科医院确诊为进展期圆锥角膜并接受CXL的46例74只眼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渗透增强剂型角膜胶原交联组16只眼,离子导入型角膜胶原交联组40只眼,去上皮型角膜胶原交联组18只眼。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检查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前表面最大曲率值(Kmax)、角膜光密度、角膜最薄点厚度(TCT)、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和等效球镜(SE)。结果:三种CXL术后,BCVA均有所改善;去上皮组术后Kmax较术前降低,而另外两组基保持稳定;离子导入组术后TCT较术前增长,去上皮组TCT较术前略有降低,渗透增强剂组保持稳定;三种CXL术后角膜光密度、ECD和SE均保持稳定。结论:三种类型的CXL都是安全有效的,效果方面去上皮型>离子导入型>渗透增强剂型角膜胶原交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程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200眼)DR患者均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检查,比较不同DR分期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参数变化,分析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与DR分期的关系。结果 DR分期与患者年龄(F=1.946,P=0.033)、病程(F=17.021,P=0.001)有相关性。DR分期与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细胞面积(F=2.981,P=0.021)、内皮细胞密度(F=4.758,P=0.001)、六角形细胞比例(F=2.786,P=0.021)、面积变异系数(F=4.124,P=0.014)及中央角膜厚度(F=13.653,P=0.002)有相关性。结论角膜内皮细胞变化与DR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生理影响因素与中央角膜厚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年龄、性别和屈光度与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测量CCT,分析CCT与年龄、性别、屈光度的关系.结果:259例(259眼)正常人的CCT平均值为543.55±37.06μm;男性为544.43±46.93μm、女性为543.22±32.80μm;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32,P=0.817).CCT与年龄无相关性(r=-0.075,P=0.226),CCT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014,P=0.821).结论:正常人的CCT虽变异较大,但年龄、性别和屈光度对CCT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及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 density,CECD)的影响.方法 收集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2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6例(7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患者采用的不同手术方法 分为EX-PRESS青光眼引流钉植入术组(16例20眼)和小梁切除术组(20例25眼).所有患者于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3个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记录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密度、形态.结果 小梁切除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115±249) 个/mm2和(2092±251)个/mm2,与术前的(2221±262)个/m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分别为(2329±250) 个/mm2和(2316±231)个/mm2,与术前的(2339±248)个/mm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数在小梁切除术组与EX-PRES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X-PRESS引流钉植入术后早期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角膜内皮与糖尿病角膜内皮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角膜内皮的影响,重视白内障摘除术中对角膜内皮的保护。方法应用EM-1020全自动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对正常人62人(66眼),糖尿病人41人(66眼)的角膜内皮进行平均细胞面积、细胞密度、六棱细胞比率、变异系数4项指标的定量分析。结果糖尿病与正常人相比,平均细胞面积及细胞密度两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六棱细胞比率,糖尿病组较正常组明显减少,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糖尿病组变异系数明显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人角膜内皮细胞与正常人相比,六棱细胞比率明显减少,而变异系数明显增高。由于这种形态学的变化使糖尿病人角膜的抗病能力及抗损伤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permeability contact lenses,RGP)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1例(21眼)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观察1年后角膜前后表明曲率,RGP和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角膜地形图改变。结果配戴RGP1年后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值和后表面曲率值没有明显变化。RGP矫正1年后角膜前表面的最陡平均曲率明显下降,角膜地形图SRI,SAI,散光减少,PVA提高。对照组佩戴普通软性角膜接触镜1年后角膜地形图无明显改善。结论经1年的随访观察,RGP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圆锥角膜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角膜前表面最陡平均曲率,角膜后表面和角膜前表面最平平均曲率保持稳定。是目前矫正角膜屈光手术后圆锥角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Corneal Graf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器官捐献 (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 DCD) 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后角膜内皮细胞变异情况.方法 用角膜内皮显微镜对心脏死亡供体来源角膜植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91例眼术后角膜植片分别于术后14周;512周;46月;712月行角膜内皮镜检查.结果 (1) 191例患者中有48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检出, 143例患者角膜内皮镜无法检出, 检出率占25%; (2) 48例患者术后14周、23月、46月及712月的内皮细胞细胞密度 (2271.15±321.47) 个/mm2、 (1971.33±358.18) 个/mm2、 (1826.59±303.92) 个/mm2、及 (1753.14±306.31) 个/mm2.平均细胞面积由术前的 (388.45±95.26) μm增加到术后712月的 (638.63±124.73) , 细胞大小变异系数 (cv值) 由30.15%增加到65.04%, 六角形细胞比例由 (52.59±7.26) %下降到 (40.01±11.35) %.结论 (1) 角膜内皮镜检查对于早期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内皮细胞识别率较低, 敏感度差, 角膜移植术后早期内皮镜无法测出结果时可选择共焦显微镜评价观察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 (2)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供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逐渐减少, 六角形细胞比例渐变小平均细胞面积和cv值均渐增大. (3) DCD角膜移植术后1 a, 尤其是术后3月应加强术后随访, 当发现有早期排斥反应的征象时, 及时进行抗排斥治疗对于减少早期排斥反应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