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重组成骨生长肽对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组成骨生长肽 (rOGP)对兔同种异体皮质骨移植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日本大耳白兔造成桡骨中段 1.0cm缺损植以同种异体骨的动物模型 ,4 2只兔被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 2 1只。从术后第 1天至取材的前 1天实验组动物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rOGP 0 .5 μg/kg ,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术后第 4 ,8,12周取材分别行大体、放射线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组织愈合情况相似 ,实验组有多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包裹连接处 ,放射线观察第 12周骨髓腔通畅及骨改建好于对照组。术后第 8,12周实验组移植骨和宿主骨连接处新生骨小梁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全身应用rOGP能促进兔的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用家兔14只,以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作为实验模型,右侧植入同种异体福尔马林储骨为实验组,左侧植入酒精储骨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8、10、12周取材,作X线片和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储骨移植术后4周缺损区有大量新骨形成,骨质增生活跃。8周时移植骨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12周时骨缺损基本愈合。结果表明,经福尔马林处理后的同种异体骨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引导骨生长,从而为推广尸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简化骨处理步骤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移植后骨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通过有关的动物实验来探讨有关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规律,以达到加速异体骨移植骨愈合的目的。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梯度降温、深低温保存的股骨外侧髁植入,在接触的骨面置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骨基质,以金属螺钉固定;对照组用取下的自体股骨外侧髁原位植入,用与实验组相同的内固定方法固定;术后4、8和12周行大体标本观察,并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BM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异体骨愈合的情况。结果: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与自体骨相似。BMP染色在新生骨及其周围类基质表达阳性。其愈合是从宿主骨向移植骨,从周围向中央,从哈佛管向其四周逐渐进行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同种异体骨移植愈合过程主要通过骨传导实现成骨,骨诱导亦发挥积极作用。使用BMP、合适的内固定、大小适合的移植物,可以使异体骨愈合的过程与自体骨相似。  相似文献   

4.
常温储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通过常温保存的兔同种异体新鲜骨移植实验研究探讨常温骨库保存骨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28只,平均兔龄5.6个月,平均体重2430g(2000—3000g)。随机选择一侧桡骨截除1.0cm造成骨缺损模型,再用保存1年的库存新鲜兔骨修复骨缺损,同时将该侧肢体截除之桡骨移植于对侧肢体作为对照组。把2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于术后4、8、12、16周处死,观察放射线、组织学及光、电镜结果。结果 实验组术后4周,无明显骨痴形成;术后8周,植骨两端均有骨痂形成,但移植骨密度高、塑形差;术后12周移植骨与宿主骨已骨性愈合,骨髓腔通畅。结论 常温骨库保存的同种异体骨的成骨效果经动物实验观察,植骨后无明显排斥反应,成骨生物效应良好,对于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用家兔14只,以桡骨中段10mm骨缺损作为实验模型,右侧植入同种异体福尔马林储骨为实验组,左侧植入酒精储骨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4、8、10、12周取材,作X线片和普通光镜观察,结果显示:福尔马林储骨移植术后4周缺损区有大量新骨形成,骨质增生活跃。8周时移植骨大部分被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成骨生长肽(recombinant 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rOGP)对兔截骨延长区骨愈合的影响。方法取42只健康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只,左胫骨结节下1cm处截骨制成骨延长动物模型。从术后第1天至取材的前1天实验组动物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rOGP0.5μ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于延长后第10、30、60天取材分别行大体、放射线和HE染色组织学观察愈合情况。结果放射线学显示,延长后第60天实验组髓腔形成延长区已接近正常骨皮质。对照组骨皮质较薄,髓腔形成不完全。实验组自延长30天后组织学检查骨延长区修复组织的成熟度及新生骨小梁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静脉应用rOGP能促进兔截骨延长区骨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48只健康成年南昌大白兔随机分为4 组,造成颅顶部1cm×1cm的骨缺损,分别将制备好的辐照氟银同种异体骨(A组)、单纯辐照同种异体骨(B组)、 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C组)和自体骨(D组)植入骨缺损区。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各组进行淋巴细胞毒反应 试验和组织学观察。结果 (1)各组淋巴细胞死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2)组织学变化:A、B、C、D组移植 骨愈合过程相似,是从宿主骨到移植骨,从周围到中央,从哈佛氏管向其周围逐渐爬行替代的过程。结论 辐照氟 银同种异体骨具有明显的低抗原性、良好的成骨活性,是较理想骨移植材料,对骨缺损的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谭桢  赵劲民  杨志  丁晓飞  姚军 《广西医学》2013,(9):1222-1223
目的探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40例四肢良性骨肿瘤患者,先行病灶刮除术,再用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移植填充骨缺损区。术后每2~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2个月。40例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骨性愈合时间平均15个月。疗效优26例占65.0%,良9例占22.5%,可4例占10.0%,差1例占2.5%。疗效为差的1例患者术后复发,经再次行病灶刮除+植骨术治愈。结论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复合移植是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金葡液对冻干异体骨移植愈合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兔右侧桡骨造成15mm缺损模型,植入冻干异体骨,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2只。术后第10d开始,实验组局部注射金葡液,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不同时间分别行X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检查,并测定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结果 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和血清P及AL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Ca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异体骨90d完全愈合,对照组仍未愈合。结论 金葡液作为一种促进骨折愈合药物,可有效加快冻干异体骨的愈合,加速新骨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34例皮肤切口愈合好,1例跟腱附着点前方切口裂开(切口下面有钢板),经换药治疗切口愈合。平均11周(10周~12周)后,骨折全部愈合。除3例合并神经损伤者,其他患者平均5个月(4个月~6个月)后,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结论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位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唾液酸蛋白(Bone sialoprotein,BSP)在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中对骨形成和骨改建的作用,本实验拟评价骨唾液酸蛋白在兔体内的成骨活性,并为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选用合适龄新西兰大白兔36只,前肢中段外侧骨段(连同骨膜)15mm,建立兔桡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A组),脱蛋白松质骨组(B组),自体骨移植组(C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脱蛋白松质骨,自体骨移植,并在术后第4、8、10、12周,ABC三组各组随机选择3只动物,处死后游离桡骨标本备检.分别观察各组动物桡骨愈合x线片正侧住片情况,肉眼观察标本愈合情况,组织学观察.结果 ①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快于脱蛋白松质骨组,②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肉眼观察,X线检查,HE染色均显示骨愈合均稍慢于自体骨移植组.结论 脱蛋白松质骨复合骨唾液酸蛋白组与脱蛋白松质骨组相比,成骨活性增加,具有一定程度成骨活性,但较自体骨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骨基质明胶 (BoneMatrixGelatin ,BMG)作为骨移植材料具有容易吸收 ,诱导成骨作用优于脱钙骨 ,具有明显的修复骨缺损的作用[1,2 ] 。 1996年 8月~ 1999年 4月 ,我们试用骨基质明胶颗粒复合骨水泥 (BoneCe ment ,BC)修复肿瘤性骨缺损 32例 ,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收集严重损伤不能再存活的肢体骨或新鲜尸骨长骨的皮质骨 ,按改良Urist方法[3 ] 去除软组织和骨髓 ,水洗、液氮冷冻 ,粉碎成 1mm3 的颗粒 ,用 1∶1氯仿甲醇溶液脱脂 ,0 6mol/L盐酸脱钙后 ,再依次经 2mo…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一种治疗骨不连接所需植骨材料,利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活性诱导作用,促进骨修复.方法13例成人骨不连患者,选择4-10个月龄胎颅骨(FCB)作可吸收载体,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制备成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颅骨(bFGF/FCB),植入受骨区,以适当的内固定重新构建骨修复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骨性修复,且成骨效应明显.结论胎颅骨作为植骨材料既可以起到植骨作用,增大植骨面,增加骨再生诱发点,屏蔽了骨断面,也避免了自体植骨的手术创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以诱导和促进骨修复,二者复合物是治疗骨不连接的一种较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折不愈合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6月至2003年6月,采用同种异体骨和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患者26例。采用抽取自身红骨髓混合同种异体骨植入骨折处,并选用合适的固定材料固定。结果:26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6个月-26个月,平均16个月。最终获骨折愈合。X线显示:骨折线消失,有连续骨痂形成。结论:自体骨髓移植在骨不连部位有良好的成骨作用,配合同种异体骨植入治疗和预防骨不连效果确切,疗效满意,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填充与骨蜡涂抹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处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经髂后入路行自体髂骨取骨的8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PMMA组(43例)与骨蜡组(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以及术后1、2周和2、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观察术后伤口裂开、局部血肿、感染、周围神经损伤、取骨区长期疼痛(≥6个月)、髂骨骨折、腹疝、取骨区凹陷等并发症发生率;评价术后1年患者对取骨区外观满意度及系腰带时舒适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取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术后至拔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各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MA组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1年取骨区外观满意率及系腰带时舒适率均优于骨蜡组;PMMA组术后并发症总数明显少于骨蜡组(P<0.05).结论 使用PMMA填充重建髂后取骨区骨缺损具有操作简便、能较好地保持髂部外形完整、出血量较少、术后疼痛程度轻及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体骨/固骼生移植治疗四肢良性骨肿瘤性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至2006年12月,38例患者病理证实为四肢良性骨肿瘤;术中将病灶于外科边缘彻底刮除,根据病损情况选择自体骨颗粒加固骼生彻底紧密填塞骨缺损空腔;术后固定关节6周,避免负重。结果38例患者术后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所有病例均未见病变复发,4例发生轻度病理性骨折,1例术后切口渗液较多,1个月后停止渗出,切口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所有骨移植体X线片上显示理想的再生形态。结论自体骨/固骼生复合物应用在四肢良性骨肿瘤、瘤样病变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穿刺抽取兔骨髓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寻找方便可靠的抽取兔骨髓的方法。方法 制备兔骨骼标本,观察其后胍骨的局部解剖特点和骨髓腔的大小及分布,利用兔骨骼的体表标志,确定穿刺抽取骨髓的部位和范围。结果 提出在兔后肢骨的髋骨、股骨、胫骨三块骨上适合骨髓穿刺的4个穿刺邓(1)坐骨穿刺点(坐骨第三转子尖下方0.3~0.5cm处);(3)股骨下穿刺点(腠关节间隙上方1.0~1.5cm范围的外侧骨面);(4)胫骨穿刺点(胫骨上部前内侧骨面,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低抗原脱钙骨 (AAA骨 )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移植对良性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58例 66处长骨良性肿瘤刮除后 ,其骨缺损残腔用AAA骨与自体红骨髓复合物充填 ,术后随诊 42例 49处骨缺损 ,每 2个月复查X线照片 1次 ,随访时间 1~ 3年。结果 :49处骨缺损均在 9个月内骨性愈合 ,平均时间为 6个月 ,优良率达 93%。结论 :AAA骨与红骨髓复合物修复骨缺损 ,其疗效显著 ,可视为骨缺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