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厌氧菌中的脆弱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是临床重要的病原菌。脆弱类杆菌主要存在于腹腔感染中;产黑色素类杆菌多在肺及上呼吸道感染中;梭状芽胞杆菌属因有外毒素,可引起各种非化脓性感染加腹泻、食物中毒及破伤风等,这些细菌亦可引起败血症或创伤感染。而消化链球菌属则可引起皮肤和皮下脓肿,或参与各种混合感染。厌氧菌常与需氧菌形成混合感染,因而,常需用多种抗生素针对感染中的各种病原菌。如青霉素或第  相似文献   

2.
Shinn等在偶然发现了灭滴灵治疗急性、溃疡性齿龈炎显著疗效后,才认识到灭滴灵是治疗厌氧菌的特效药物。目前,灭滴灵仍然是治疗厌氧菌败血症的广谱药物。在呼吸道感染方面,脆弱类杆菌很少参与,治疗这种厌氧菌感染,早期治疗药物是选择青霉素。此时,脆弱类菌群对抗生素治疗起着“决定性因素”,因为它们是产生β-内酰胺酶唯一常见的厌氧菌。因为,所有常见的呼吸道病原菌(肺炎链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卡他布兰汉球菌、百日咳杆菌)均对β-内酰胺抗生素敏感,因此,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取代青霉素的趋势,且它对于需氧菌和厌氧菌都有效。它的短处在于一方面由于口咽部和呼吸道感染时梭形杆菌不是少见的病原菌,且在试管内对大环内酯耐药。一些最重要的下呼吸道病原如军团肺炎杆菌、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药敏感而对青霉素耐药。Brook描述过青霉素常不能根除复发性咽扁桃体病人咽部的A组溶血性链球菌,有证据提示这是由于需氧菌和厌氧菌溶都是产生β-内酰胺酶的微  相似文献   

3.
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初探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研究婴儿粪便菌种组成,探索婴儿期肠道菌群定植规律。方法收集15例健康婴儿出生后第0、2、4、7、10、14、28天,以及3、6、12月时的新鲜粪便,采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检测肠道菌群结构,对其优势菌种进行测序,分析婴儿期肠道菌群菌种演替过程。结果 DGGE指纹图谱可见,婴儿期的肠道菌群结构随出生后时间变化显著;克隆测序结果显示,变形菌门的细菌定植最早,以专性需氧菌肠杆菌、假单胞菌为主,其次是厚壁菌门的专性厌氧菌(梭状芽孢杆菌、小韦荣球菌)和兼性厌氧菌(多枝梭菌)定植,随后疣微菌门定植,放线菌门定植最晚,以双歧杆菌为主,并逐渐成为优势菌群。结论婴儿期肠道中专性需氧菌首先定植,随后是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变形菌门细菌定植最早,厚壁菌门细菌次之,随后是疣微菌门细菌,以双歧杆菌为主的放线菌门细菌定植最晚。  相似文献   

4.
50~60年前常见的厌氧菌肺脓肿,现在已罕见。作者报告1例放线菌/梭形杆菌所致混合感染患儿表现为左胸壁偏位及同侧肩痛。病例男孩,12岁,因左颈部及左肩痛3周住  相似文献   

5.
35例小儿厌氧菌败血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35例小儿厌氧菌败血症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婴幼儿易并发肺炎、黄疸、休克、迁徙病灶等为其特征表现,检出厌氧菌共41株,其频数依次为厌氧消化球菌(43.9%)、脆弱类杆菌(12.19%)及兼性厌氧菌,粘液真杆菌、孔杆菌等.35例中细菌混合感染42.86%.治疗首选灭滴灵.  相似文献   

6.
重症心身障碍儿(重障儿)常有便秘,尤其长期卧床时发病率更高,其原因是运动功能降低或服用抗痉挛药引起肠蠕动下降,食物纤维和水分摄取不足。便秘时肠内双歧杆菌减少,有害的梭形芽胞杆菌属及大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由于厌氧培养方法的突破,从人体中培养出无数厌氧菌新种,迅速发展成为引人注目的新学科——厌氧细菌学。给临床感染性疾病带来许多新的概念和认识,大大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一、厌氧菌是正常菌群主要组成:胎儿无菌、出生后数小时,环境中细菌即进入定居,集中在口腔、肠道、阴道和皮肤称四大菌库中。过去认为正常菌  相似文献   

8.
159例经血培养证实的小儿败血症中厌氧菌118例(74.8%),共检出菌148株。同一病人同时或先后检出2种厌氧菌20例,3种厌氧菌5例,25例同时检出需氧菌。检出厌氧菌中主要是消化球菌、脆弱类杆菌和专性厌氧杆菌。94例体外药敏试验甲硝哒唑、氯霉素、氟哌酸对厌氧菌抗菌活性很高。临床参照药敏,给予青霉素、头孢菌素、甲硝哒唑联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大量细菌,约1014个,500~1000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1]。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IM)主要由细菌组成,病毒和真菌只占少数。IM有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在体内分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高通量测序分析食物蛋白诱导性直肠结肠炎(food protein-induced proctocolitis,FPIP)患儿肠道菌群特征。 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小于6月龄纯母乳喂养发生FPIP患儿31例纳入FPIP组,正常健康婴儿31例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两组粪便样本提取DNA并通过PCR扩增,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粪便样品中的16S rDNA V3~V4片段并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示FPIP组菌群多样性Shannon指数低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群丰富度Chao指数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门水平上,两组菌群组成均主要由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4个菌门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放线菌门构成比显著降低(P<0.001),变形菌门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FPIP组主要由大肠埃希氏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肠球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组成;健康对照组主要由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组成;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PIP组中双歧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梭状芽孢杆菌属和志贺氏菌属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 结论 FPIP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肠道菌群多样性下降,丰富度升高;在菌群组成结构上某些细菌菌属存在差异。提示在FPI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群在属水平上的构成改变可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好发于新生儿尤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胃肠道急症,主要表现为肠壁局部或全层的炎性损伤甚至坏死,与早产、配方奶喂养和肠道细菌异常定植和增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相关。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NEC的发病率在5%~10%,死亡率在20%~30%,是导致早产儿尤其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近期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以激活不受控的促炎反应从而导致NEC的发生发展。在早产儿的肠道菌群组成中,潜在致病菌较多,如肠杆菌科、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和梭菌属等;有益共生菌缺乏,如专性厌氧菌Negativicutes、双歧杆菌属和丙酸杆菌属等;且细菌多样性降低。迄今为止,对于哪种细菌与NEC发病是因果关系尚无共识,但几项前瞻性研究表明出现在NEC之前的变形菌门失调颇具代表性。来源于革兰氏阴性变形菌的脂多糖(LPS)激活TLR4信号通路,介导强烈的炎症反应,加之肠道菌群失调与未成熟肠的相互作用,有学者提出将早产儿肠道细菌异常定植作为NEC主要诱发因素的假设。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施用可能通过激活NOD2信号通路或调节淋巴...  相似文献   

12.
年龄小于6个月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红细胞膜表面的T隐抗原常不显露,近年来认为此T隐抗原显露占所有住院新生儿的0.6%,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阳性率可高达11%-34%,细菌(尤以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的酶能使红细胞表面的隐抗原显露,此类红细胞与成人血浆或血制品(均含天然IgM抗体)接触时,即发生多凝集反应或溶血反应。体外则用植物血凝素进行此项筛查、方法简单、迅速而价廉,应大力推广。T隐抗原阳性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及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04年410月门诊收治的68例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分为H.pylori阳性组36例、H.pylori阴性组32例二组。称取68例患儿新鲜粪便1.0g,分别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分离肠道菌群中最有代表性的三种需氧菌(肠杆菌、肠球菌、酵母菌)和四种厌氧菌(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菌落记数,同时计算B/E比值来代表定植抗力。对36例H.pylori阳性组中的26例患儿进行“三联”抗H.pylori治疗1周后留取新鲜粪便进行肠道菌群分析,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再次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H.pylori阳性组和H.pylori阴性组上述三种需氧菌和四种厌氧菌的菌落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H.pylori治疗1周后双歧杆菌、乳杆菌、类杆菌菌落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E值明显下降(P<0.01),酵母菌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检出率下降(P<0.05)。5例患儿在停药1个月后,乳酸杆菌数量仍继续下降,肠杆菌数量继续增加,双歧杆菌、类杆菌数量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治疗前。结论儿童H.pylori感染后对肠道菌群影响不大;三联疗法抗H.pylori治疗对儿童肠道菌群产生明显的影响,因此在治疗H.pylori感染时须考虑到大量抗生素治疗后可能对患儿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接受光疗的黄疸新生儿肠道菌群及其耐药基因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宏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黄疸新生儿接受光疗后肠道菌群及其携带耐药基因的变化。结果 光疗24 h及48 h后肠道菌群丰度的α和β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种水平上,个别菌种相对丰度增多,包括梭状芽孢杆菌、粪肠球菌、嗜热链球菌(P<0.01)。新生儿肠道菌群携带大量耐药基因,共242种,主要是四环素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同时还发现了较多大肠杆菌耐药基因。随着光疗时间延长,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TX-M-14)、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dA2)、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59)]、外排泵基因(efmA)、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S2)、碳青霉烯酶基因(OXA-347)和磺胺类耐药基因(dfrA1)丰度发生显著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调节耐药基因(mgrA)丰度在光疗后降低(P<0.05)。光疗48 h后,肠道菌群菌种水平的丰度与耐药基因呈显著正相关的有:梭状芽孢杆菌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Ia],单形拟杆菌与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并寻找影响根除治疗效果的差异菌群。方法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进行三联标准化方案治疗14天,留取治疗前、治疗7天及14天时的粪便进行16SrDNA测序。根据取样时间分为治疗前组、治疗7天组、治疗14天组,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成功组、治疗失败组,根据既往根治病史分为复治成功组、初治成功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菌群差异。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肠道菌群优势菌门依次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主要优势菌属有拟杆菌、栖粪杆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双歧杆菌、Gemmiger、克雷伯菌。与治疗成功组相比,普氏菌属在治疗失败组相对丰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前、治疗7天和14天比较,各肠道菌群相对丰度均发生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Se分析及组间秩和检验发现,治疗失败组弓形杆菌属、肠道巴恩斯菌属、Coprobacter、粪球菌属、霍尔德曼菌属、假单胞菌属高于治疗成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A2)。与初治成功组相比,复治成功组不动杆菌属、魏斯菌属、萨特菌属、普罗维登斯菌属显著升高(LDA2),另枝菌属、丹毒丝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属、粪杆菌属、Gemmiger显著降低(LDA2)。结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影响肠道菌群结构,表现为菌群多样性下降及优势菌群改变。肠道致病性细菌的生长可能影响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导致根除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6.
人体肠道中柄息着大量细菌,约1014个,500~1000类,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1].肠道微生态(intestinal microecology,IM)主要由细菌组成,病毒和真菌只占少数.IM有很多重要生理功能,包括营养成分的吸收、脂肪在体内分布、调节肠上皮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黏膜的发育以及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的建立等.本文就IM与IEB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厌氧菌败血症6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60例新生儿厌氧菌败血症,其中丙酸杆菌16例,消化链球菌14例,消化球菌及产黑类杆菌各5例,其他如兼性氏氧葡萄球菌等。药物敏感率:氯霉素86.0%、万古霉素81.3%、丁胺卡那78.7%、林可霉素76.0%。甲硝唑58.0%、头孢拉定55.8%。作者就诊断条件与治疗进行了讨论。结果治愈41例(68.3%),死亡5例(8.3%)。  相似文献   

18.
气性坏疽     
气性坏疽是由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一种迅速发展的肌坏死.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可在组织缺氧缺血的环境中迅速繁殖,形成严重急性感染并产生大量毒素,导致受累肌肉广泛坏死及全身出现明显的感染中毒症状.  相似文献   

19.
五、新生儿在推测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诊断上,年龄是值得重视的因素。目前,最常见的是B组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其次为革兰阴性的肠道杆菌、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偶而还有厌氧菌。在出生最初几天后的新生儿,可以有革兰阳性球菌、阴性杆菌(例如嗜血流感杆菌)或沙眼衣原体性肺炎。因为新生儿期肺炎的临床特点无特异性,而且败血症或其他并发病又很常见,这些患儿大多需要住院,并根据经验而开始抗菌疗法。通常,用一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肠道微生态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人的肠道中栖息着大约 1× 10 14个、约 10 0多种细菌 ,构成了所谓肠内菌群 ,其中肠杆菌、肠球菌等需氧菌仅占菌群的 1/ 10 0 0 ,绝大多数为厌氧菌 ,健康情况下它们与宿主之间处于生理的、和谐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状态 ,维持人体肠道的微生态平衡 ,对保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1 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过程新生儿刚出生时胎粪是无菌的 ,生后数小时粪便中首先出现肠球菌、链球菌和肠杆菌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后2 4h大肠杆菌占优势 ;双歧杆菌于生后第 2天出现 ,增长十分迅速 ,第 4~ 5天开始占优势 ,1周后其数量可达细菌总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