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统计我院1997年-2002年门诊及住院人次和8种麻醉性镇痛药的年用量并计算其年增减比率。结果:我院1998年-2002年口服吗啡年用量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54.5%、84.6%、98.5%、247.2%和507.5%,其增幅大于门诊及住院人次的增长幅度;1998年-2002年哌替啶年用量与1997年相比呈现负增长,分别为12.7%、41.8%、37.6%、42.2%、17.1%。结论:吗啡口服剂型已经成为我院临床医师治疗癌痛之首选;哌替啶已不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麻醉药品提供依据.方法:统计我院1999~2004年门诊及住院患者人次和6种麻醉性镇痛药品的年用量并计算其年增减比率.结果:与1999年比,此后5年口服吗啡年用量分别增长26.99%、262.66%、619.00%、1 311.00%、1 632.12%;与2000年比,此后4年芬太尼贴剂年用量分别增长63.91%、385.65%、454.35%、622.17%;两药增幅均大于门诊及住院人次的增幅;1999年以后注射哌替啶年用量均在减少,分别减少了6.50%、5.54%、12.35%、9.43%、12.51%.结论:吗啡口服剂和芬太尼贴剂已经成为我院临床医师缓解肿瘤疼痛的首选;哌替啶已不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5,(7):765-769
目的调查麻醉性镇痛药物以及癌痛三阶梯用药原则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以下简称"示范病房")成立前后癌痛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对2012年和2013年肿瘤内科住院患者的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用量以及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使用的麻醉性镇痛药品换算成口服吗啡的等效剂量进行对比,结合临床分析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2013年肿瘤内科癌痛用药较2012年明显增加,口服制剂用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具有很好生物利用度的缓释剂型使用量明显增加。盐酸哌替啶注射液2013年没有再被使用。结论成立示范病房以后,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基本合理,用药情况符合WHO提出的三阶梯用药原则,癌痛规范化治疗有所成效。  相似文献   

4.
调查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每个季度门诊、住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统计其用药品种、规格、剂型、数量等、分析其用药频度(DDDs)。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品种、规格、剂型较多,3种以上。用药以口服剂型为主,用量最大、频度最高的是吗啡缓释片。说明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符合癌痛规范化治疗要求,但调查发现美沙酮片使用量较大,这与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不相符,"癌痛规范化治疗"也不推荐。  相似文献   

5.
癌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和分析我院癌痛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WH0推荐的DDD和DUI为指标,对我院1998~2002年住院癌症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结果:麻醉性镇痛药处方中27.36%用于癌症患者,64.82%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用量逐年递增,其余品种的用量呈下降趋势.除芬太尼、美施康定DUI>1外,其他DUI均<1.结论: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用于癌痛基本合理,但部分品种的用药剂量偏小.  相似文献   

6.
李敏  杨飞  焦海胜 《中国药师》2011,14(2):245-246
目的:调查我院门诊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07~2009年我院门诊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对其处方数、用量、用药频度及癌症患者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用药金额逐年递增,使用品种趋向多样化,吗啡消耗量和用药频度3年一直位居第一。羟考酮占全年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的比例不断增加。哌替啶已不作为癌痛治疗的选择。结论:应对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为合理使用药、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全部住院麻醉处方1 937张进行统计分析,判断用药是否合理.结果:我院常用麻醉药品有5种,2种剂型.用药频度排序由高到低分别为盐酸哌替啶、枸橼酸芬太尼、盐酸吗啡控释片(美菲康)、磷酸可待因、盐酸吗啡.口服剂型用量占总用量的50.4%.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用法、用量问题,需严格监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2003年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发现癌痛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真正实现"让癌症病人无痛"的基本目标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03年我院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412张,以DDD值作为药物利用情况的客观指标,以DUI值作为药物评价的判断指标,分析其使用情况.结果:我院2003年癌痛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占总处方量的4.39%,常用药物有哌替啶、可待因、硫酸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吗啡、芬太尼贴片(多瑞吉)5种,它们的DUI都小于1.其中药物消耗量、金额量最多的均为吗啡制剂.结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治疗癌痛患者,其剂量偏小,尚未严格执行WHO推荐的三阶梯止痛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阿片类镇痛药吗啡和哌替啶在我院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我院吗啡、哌替啶用药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共18个科室应用镇痛药较多,住院患者总体用量高于门诊患者,肿瘤科是用量最多的科室;门诊与住院用量排名前12位的科室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住院以内科应用居多,且哌替啶的用量较大,住院患者以术后和癌痛镇痛为主。结论吗啡和哌替啶的应用仍相对集中于肿瘤科室,哌替啶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王衍洪 《中国药房》2007,18(20):1543-1545
目的:了解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2002~2006年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金额、用量、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应用金额和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用量居首位,芬太尼透皮贴、硫酸吗啡控释片用量较大,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和硫酸吗啡控释片已成为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主流,但应用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The natur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atriuretic fraction (NF)-induced contractions in the rat smooth muscle anococcygeus and a possi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NF on sodium transport and its natriuretic potency was investigated. NF and noradrenaline-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parti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concentration. Ouabain and potassium (K) free solution (KoPSS)-induced contractions were totally dependent on external calcium and were more effectively inhibited by calcium antagonists than those of NF and noradrenaline suggesting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s the mode of calcium dependence of NF. Like other agonists which contract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NF stimulated sodium transport (86rubidium uptake) in dog saphenous vein. Such stimulation correlated positively (r = 0.495, n = 17, P less than 0.05) with the natriuretic potency of NF. NF, like noradrenaline, contracts smooth muscle by pharmacomechanical coupling and NF-induced natriuresis is associated with stimulation of the sodium pump.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集指标、聚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和空间格局的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黄瓜花叶病传毒介体——瓜蚜自然种群动态进行分析,春秋两季瓜蚜种群均为聚集分布;秋季瓜蚜种群空间格局聚集性可划分为前、中、后三种类型;春季瓜蚜分为前、后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每12h口服自制磷酸丙吡胺缓释片和对照胶囊各200mg后的稳态血药浓度及波动系数(FI%)。测求稳态时Cmax:CminTmax和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结果显示两制剂Tmax、FI%有极显著差异,Cmin有显著差异而Cmax、AUC0-12并无显著差异。缓释片具明显的缓释效果,然而生物利用度与胶囊剂相当。  相似文献   

14.
电渗作用对甲硝唑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g/AgCl电极的双室扩散池中测定不同电场对模型药物甲硝唑(1)通过离体大鼠皮肤渗透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生理盐水饱和液阳极导入时的透皮速率是被动扩散的2.3倍,阴极导入时药物的透皮速率是其被动扩散的45%,说明电渗作用明显促进了分子型药物1的经皮渗透;与药物渗透方向相反的电渗流则明显阻碍其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总甙微丸溶出度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包衣造粒工艺制成绞股蓝总甙微丸,并将此微丸装入硬胶囊制成胶囊剂。用不同的溶出介质对其体外溶出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合浦珠母贝珍珠的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将珍珠粉的浸提液加L_(929)细胞培养瓶中,通过细胞相对增殖率(RGR)及细胞形态观察表明,合浦珠母贝珍珠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对L_(929)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但细胞相对增殖率略低于羟基磷灰石陶瓷。  相似文献   

17.
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勤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11):523-526,495
简要综述几种主要类胡萝卜素的工业合成。  相似文献   

18.
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酮洛芬体外经皮渗透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晋红  朱宇  薛佩华 《药学学报》1997,32(7):542-545
为进一步探讨酮洛芬透皮给药的可行性,用二阶导数光谱法测定酮洛芬体外经皮渗透量。结果表明,本法可排除皮下组织的干扰,能准确测定药物体外渗透量,且操作简便、快速。平均回收率为99.00%±1.51%。  相似文献   

19.
20.
卡马西平多晶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外吸收图谱与中国药典图谱不符合的卡马西平(A晶),可通过用较高浓度乙醇使其转为B晶而符合规定,经 ̄(13)CNMR、MS、X线衍射分拆,证实该两种晶体为同质异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